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泡茶用水     
随着生活品质和健康要求的提高,人们在品好茶时不仅注重茶的质量,对泡茶用水的选择也越来越重视,更偏向喜爱泡茶专用水。本文通过系统的阐述水对茶的重要性及古人和现代人之间不同的择水观,并着重讨论水的性质和质量对茶汤品质的影响,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泡茶用水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是茶叶色香味品质释放和形成的主要载体,水质好坏会直接影响茶汤感官品质的优劣。水的选择和处理是日常泡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但选择指标和处理方法等并不清晰。本文在科学分析泡茶用水质对茶汤感官品质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们日常泡茶用水的选择标准、处理办法与使用技术,对人们日常科学、健康泡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古代泡茶经验和现代科学研究已证实,水对冲泡茶汤的品质存在明显影响。但不同水质对茶汤的影响程度一直是困惑人们日常泡茶用水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对19种典型水样冲泡西湖龙井茶的系统研究,进一步了解和明确不同类型饮用水对茶汤感官品质及其主要成分的影响,对开展水质影响茶汤品质的基础研究,以及日常用水的选择和应用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质对冲泡茶汤的品质存在明显的影响,但其中的主要原因并不清晰,对泡茶用水的选择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19种典型饮用水样冲泡西湖龙井茶的系统研究,对影响冲泡茶汤品质的可能水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明确影响茶汤风味品质的主要饮用水质因素,对茶叶品质形成理论和泡茶用水的选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茶性必发于水",对于茶叶冲泡及品饮中水质的关注持续至今。目前,泡茶用水的研究和选择已从水的来源(如江水、井水)、水的理化性质(如酸碱度、硬度)拓展到水的处理(如纯净水、专用水),水质对于茶叶冲泡的影响也从茶汤的基本品质拓展到冲泡过程中内含物的溶释规律。本文就水的总硬度、酸碱度、电导率、矿物离子及不同水源、不同水处理方法对茶汤风味及内含物溶释、稳定性(如沉淀、转化、变色)的影响进行了文献分析和总结,认为(1)较之于永久性硬水,软水或暂时性硬水更适宜泡茶;(2)高Ca~(2+)、Mg~(2+)水会损害茶汤色泽、滋味;(3)水的硬度、酸碱度、电导率、矿物离子是相互关联的因子,其结果还可致水体本身呈现不同的味觉、气味,对茶汤品质产生直接影响;(4)泉水,尤其是经过水源选择且适口的瓶装矿泉水总体上适宜泡茶,纯净水则为相对安全的泡茶用水,但不足以释放和发挥某些类型茶叶的特征风味。  相似文献   

6.
论泡茶用水     
饮茶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泡茶用水都有不同于一般饮用水的要求。不同水质泡茶,会影响茶叶内容物的溶解和释出,从而影响其感官品质特征。本文浅析了水质常规理化项目,如pH值、硬度、金属离子及余氯对茶汤的影响,提出适宜泡茶的水质理化要求,为泡茶、评茶用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试论泡茶的用水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水对茶的重要性和古人的品茶择水观,并着重讨论泡茶用水的性质和质量与茶汤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水中离子对冲泡过程中茶汤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采用系统分析法研究了水中的离子总量、离子类型对茶汤香气及滋味品质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总结了水中离子影响茶汤风味的潜在机制,以期为茶汤品质的调控及泡茶用水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茶汤中含有大量具有缓冲能力的弱电异质(主要是茶多酚和氨基酸类物质)。研究茶汤缓冲力的大小及缓冲动态,对了解对泡菜品质的影响以及对茶叶饮料的调配、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如下:1.用不同PH值的水冲泡绿茶,由于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缓冲作用,茶汤PH值发生变化,其变化动态可用回归模型y—4.326X“””预测,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该方程表明,茶汤对碱性的缓冲力更强。2.不同PH植水冲泡茶叶.对泡茶品质的汤色有影响,酸性水使汤色变谈,碱性水使汤色变深。其茶汤(绿茶)的消光值(240urn)与泡茶用水PH值呈正相…  相似文献   

10.
茶叶的色、香、味要靠水来体现,故有“水为茶之母”之说。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而且差异非常明显。没有好水再好的茶都会“黯然失色”。因此如何选择好泡茶的水就成为茶叶品评中的要素之一。1茶叶与水的关系在历代古茶书中,有不少篇章和专著论及茶与水的关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就总结了煮茶用水的经验:“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茶,南方嘉木,口用之不可少者,品周有娉微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明代许次纾…  相似文献   

11.
汤花形成的基础及影响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鉴舜  叶宝存 《福建茶叶》1993,(2):18-21,30
汤花是斗茶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宋代人们把茶碾成粉末,通过细筛,取一定量茶末加沸水冲泡,并用茶筅击拂茶汤,使茶汤产生泡沫,一定量的泡沫聚集物,即为汤花。 斗茶是一种竞技,又与茶叶品质和泡茶水质有关。宋代斗茶胜负,以汤花的色泽、  相似文献   

12.
冲泡用水是茶叶风味呈现的关键介质,对茶汤品质影响显著.文章选用3种常见的市售瓶装饮用水分别冲泡六大茶类的代表茶样,结合感官评价与理化测定,分析冲泡用水对不同类型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冲泡用水对不同茶类茶汤的风味品质及其理化特性影响不同;为使待泡茶叶品质的最优化呈现,应选用不同类型的冲泡用水.研究结果为消费者合理...  相似文献   

13.
加大发展中国袋泡茶力度 提高经济效益(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茗 《广东茶业》1995,(2):6-12
(三)袋泡茶品质与纸、机性能的分析 根据实验观察分析,袋泡茶冲泡时茶袋悬浮于杯,于是水分子不断浸入袋内而迫使汁向袋外进行循环。致使杯中茶汤物不断增多,同时杯中茶汤的浓度与散泡茶相对而言,也比较均匀,而散泡时,由于冲泡后,茶叶很快沉于杯底,浸出茶汁比重较水为大,这样就很难向上扩散,而造成杯中上、下层茶汤浓度显著的差别。于是当倾倒茶汤时,显而易见,开始倒出的茶汤浓度淡,而后倒出的茶汤比较浓。也就是散泡茶浸出的茶叶容易积累在茶渣中,致使茶汤的浸出物表现上较袋泡茶为少。所以,袋泡茶较散泡茶汤滋味就显得浓。  相似文献   

14.
"茶为国饮",反映了茶与民众生活的普遍联系。饮用一杯好茶,不仅要有好的茶叶,还要有好水与之匹配。本次试验通过对7种水样的理化分析检测,21组茶汤中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检测,按照国家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结合其茶汤的感官审评结果,探究其不同饮用水冲泡同种茶叶的效果和同种饮用水冲泡不同茶叶存在的差异,进而为人们泡茶择水提供有益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武夷水仙茶汤浓度与感官品质间的关系,采用TDS检测笔和感官审评相结合的方法,对武夷水仙不同冲泡方式下的各次茶汤浓度和感官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1泡、第2泡茶汤质量浓度在350 mg/L以上,第3泡、第4泡在250mg/L左右,冲泡时长对茶汤总浓度的影响不明显。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TDS检测笔检测武夷水仙茶汤浓度,结果用于感官审评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保靖黄金茶红茶为实验材料,比较了盖碗泡法、杯泡法及冷泡法三种冲泡方法茶汤品质成分差异,分析了三种冲泡方法的特色和优势。实验证明,黄金茶红茶盖碗法泡茶汤浓度适中,滋味醇和鲜爽;杯泡法泡茶汤浓度较高,滋味浓醇爽口;冷泡法泡茶汤品质成分丰富,滋味鲜甜爽口。  相似文献   

17.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投茶量(6 g、8 g)、冲泡水温(70℃、85℃)和冲泡时间模式(15 s-20 s-25 s、20 s-25 s-30 s和25 s-30 s-35 s) 3个影响因素对盖碗冲泡滇红工夫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汤滋味醇度和浓度变化无明显规律,投茶量8 g,茶汤滋味易显涩;采用投茶量6 g、水温85℃、冲泡时间模式20 s-25 s-30 s方式冲泡的滇红工夫茶滋味品质较优;滋味总评分>80分的5个滇红工夫茶样9泡茶汤的水浸出物总量为10.61%~11.90%。  相似文献   

18.
泡茶     
饮茶除了要有色味俱美的茶叶以外,还要选择泡茶用水和茶具以及用科学的冲泡方法。失一,就会影响茶汤的饮用及欣尝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水质对茶汤品质的影响,选用自来水、娃哈哈纯净水、虎跑冷泉、C胞活力小分子团水、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和健龙火山冷矿泉水等6种饮用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品质评定和成分分析两种方式,研究不同类型水质对茶汤风味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pH呈弱酸性,Ca2+、Mg2+及总离子含量较低的纯净水和虎跑冷泉冲泡龙井茶较为适宜,在风味品质方面既能较好的控制茶汤的苦、涩、鲜等滋味,也能体现出茶汤特有香气的浓郁度和纯正度。通过风味物质的分析,随着饮用水离子浓度增加,茶汤中的茶多酚、氨基酸、EGCG、酯型儿茶素、草酸含量均显著下降;咖啡碱和总糖含量差异较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略有增加。Ca2+、Mg2+浓度较高的矿物质水对茶汤中的芳樟醇、反-丁酸-3-己烯酯、十二烷、十四烷、顺-3-己烯异戊酸酯、香叶醇、β-紫罗酮等17种龙井茶特征香气成分挥发有抑制作用。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水质对茶汤滋味物质构成和香气物质挥发的影响,试验结果对茶叶风味化学、科学泡茶、茶饮制造用水的选择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水质对茶汤感官品质的影响,测定了4种不同水的硬度和pH,对4种不同水质冲泡名优安溪铁观音茶的感官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同时测定了茶汤化学成分的浸出量。结果表明,水的硬度对茶汤的内质影响不大,超出软水范围,就会表现出其显著影响;水的pH在较小范围之内,对茶叶冲泡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