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叶绿体在多酚类合成及其制茶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14CO3饲喂离体茶叶叶绿体试验表明,茶叶叶绿体不能独自将CO2同化为儿茶素,但能将CO2转化成某种(些)类型的酚的物质。通过叶绿体与全细胞多酚氧化酶最适pH值的比较试验发现,前者的活性高峰出现在pH4.8附近,而后者在约pH5.8处表现出最大活性。模拟试验显示,叶绿体一多酚类氧化体系生成了有色物质,经光谱分析,其中含有分别类似于茶黄素和茶红素光吸收特征的两种色素。  相似文献   
2.
茶多酚酶细胞内定位及其与红茶色素形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47年Lien Plao Li和J.Bonner把酶定位巧妙地与其功能研究结合起来,证明茶树多酚酶主要存在于叶绿体片层结构,跟同时获得的多酚酶不是末端氧化酶的结果相吻合。可是,1966年Tadakazu Takeo否定了上述观点,认为茶树体内的多酚酶是定位于线粒体,氧化酶同线粒体联系似乎更合常理。然而由于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茶树多酚酶的胞内定位尚值得商讨。  相似文献   
3.
利用粗老原料加工速红茶可降低成本,充分利用茶叶资源,然而,其品质普遍存在茶叶香味淡薄、风味不显等缺陷。本文就红茶风味形成的物质基础,加工过程的物质转换,粗老原料的成分状况进行了讨论,并针对上述品质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思路,涉及风味成分的添加1乌龙茶原料和工艺的引入等。  相似文献   
4.
女性花草保健功能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茶叶为主要原料,针对女性消费群体,选择具美容养颜、抗老青春、苗条瘦身、怡心休闲花草保健配方,探讨它们与不同茶类在外观、口感、风味上的最佳配比,并强化其保健功效,筛选并形成多系列、多种类、多花色的女性系列花草保健功能茶.  相似文献   
5.
茶叶化学研究中的方法与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红茶发酵机理与色素形成,茶叶香气、茶叶有效成分的获取和利用及其他研究中所涉及的技术与思想方法,观点与争议进行了回顾和讨论,认为:(1)作为实验性专业理论学科,茶叶化学进展一直受益于对“方法与问题”的关注。(2)香气研究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已不是缺乏对有关成分种类、含量,比例的认识,而是这些成分转化的化学机理及其获取的途径和方法;(3)酶学干预、苦涩味物质降解,鲜叶质量补救以及茶叶有效成分的提取,转化和添加是解决茶叶生产繁琐、成本偏高,质量波动及开发新型茶饮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6.
"福建乌龙茶"的品牌问题及营销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乌龙茶”具有品牌和产业两层意义,体现了福建在乌龙茶产业区位对比中所拥有的板块优势及品牌效应。本文分析了目前“福建乌龙茶”品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兼顾“时尚”、重点挖掘传统的品牌营销思路,并认为“品牌(观念)先行、传媒营销”是实现“福建乌龙茶”品牌和产业扩张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抹茶溯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是一种富有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的良好的营养食品,因此对于如何提高茶叶的利用率和在人体内的吸收率,一直是全世界科学家和企业所研究的问题。科学研究表明,如果茶粉的粒径越小,在冲饮时,其中的营养成分就越容易被溶解出来,从而更易被人体所吸收。在中草药和保健品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保健品的营养价值和生物利用率,通常所采用的细胞破壁技术,也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8.
茶叶酶研究的方法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茶叶酶研究方法、动态及成果进行了概述.随着研究技术、思路的拓宽,茶叶酶研究与应用领域已从内源酶扩展到外源酶,从酶的性状表现追踪到遗传特性,从酶活性的环境调控措施深入到化学干预,从自然状态下酶的利用发展到经过加工处理后酶的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白茶、红茶和乌龙茶为供试原料,进行以白茶为主要原料的多茶类拼配试验,旨在使拼配茶明显保持原料白茶"清甜、醇爽"特征基础上,探讨提升或丰富原料白茶滋味、香气的多茶类拼配技术,为市场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白茶产品,也为今后有关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应用现代空调制冷技术做青,以轻发酵为特点的清香型乌龙茶,其色泽砂绿油润、汤色蜜绿明亮、滋味鲜爽、香气清锐,具有明显的"清"、"鲜"、"绿"特征,该特征相关成分的化学性质较为活跃,如存放不当,这些成分很容易发生化学变化,致使茶叶饮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下降。因此,需要采用特别而有效的贮藏保鲜方法,以保持清香型乌龙茶特有的"清香"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