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蛛网模型对2000~2012年砀山酥梨价格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之前,砀山酥梨的价格呈发散型蛛网,价格与产量的波动幅度较大,砀山酥梨的当年价格主要受当年产量的影响;2004年之后,砀山酥梨的价格呈收敛性蛛网,价格与产量的波动幅度较小,砀山酥梨的当年价格受当年产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基于蛛网理论的我国近10年生猪价格波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瑛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3):106-108
根据经济学中著名的"蛛网理论",对1996-2007年全国生猪平均价格进行分析,发现在这11年里,生猪价格依次出现了趋于收敛型蛛网波动、趋于封闭型蛛网波动以及趋于发散型蛛网波动.由此引出了猪肉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并依据这些原因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 近几年,我国生猪价格波动频繁,"蛛网现象"异常明显.养猪生产得不到稳定发展,养殖户稍有不慎便赔得血本无归,给养猪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整个产业链面临着无法回避的风险.而期货可以提供一个供需均衡的远期价格,为从业者提供一个进行科学决策的依据,从而减弱生猪价格的"蛛网现象".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上的蛛网模型是描述农产品供给和价格波动的,运用蛛网理论结合农产品的供求弹性,对猪肉价格涨跌现象进行了探讨,以期使猪肉供求与猪肉价格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珠产业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地方特色产业,但其产量、质量、出口数量、出口价值呈现出波动的特点;其原因是海域资源的资产专用性低和珍珠产品的资产专用性高存在矛盾,使中国南珠产业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养殖环节,从而使南珠产量不稳定,质量难以提高,南珠产品市场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形成类似于发散型蛛网。针对南珠生产波动状况结合产业发展特点,需要采取政府介入、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等保护中国南珠产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对两寡头厂商2元市场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方法分析了实施三度价格歧视情形和统一定价情形的均衡产量,均衡价格和均衡总收益,并研究了这两种情形三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两个子市场的需求函数为线性需求的条件下,统一定价的市场均衡产量等于歧视定价的市场均衡产量;统一定价的均衡价格是歧视定价时两个子市场均衡价格的加权平均;统一定价的市场均衡总收益小于歧视定价的市场均衡总收益.  相似文献   

7.
猪肉作为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的波动变化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该文基于2007年到2015年9a间生猪价格的相关数据,借助蛛网理论模型对生猪价格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近年来生猪价格波动的原因。并针对成因,对生猪价格的变化突破蛛网模型的限制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西方经济学的蛛网模型理论,结合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蔬菜生产特点,对河北省蔬菜生产与价格变动反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蔬菜生产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低,蔬菜产业的商品化程度较高;河北省蔬菜生产对价格的反应存在滞后性,从而给蔬菜市场供求平衡带来影响.因此,要培养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对价格变化做出即时反应的能力,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实现河北省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地租赁均衡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农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取决于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农地制度实施机制.文章基于产权理论、地租理论、土地供给与需求理论,以农地租赁均衡价格为切入点,对农地租赁的利益来源、均衡价格形成与演变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认为,影响农地租赁均衡价格的因素主要是市场机制、政府机制以及习俗元制度.  相似文献   

10.
分散的农户经营、产品的易变质特征、参与者在异质市场间的选择行为等给我国鲜活农产品拍卖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带来了困难.因此基于供需不匹配的视角,对蛛网模型进行了改进:在供给与需求函数中引入流拍率变量,经迭代推导出基于流拍率的鲜活农产品拍卖价格模型.实证结果显示,拍卖价格模型是可行的,且预测精度高达98.7%,高于传统蛛网模型.  相似文献   

11.
劳动价值论是分析商品价值形成的科学理论,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运用劳动价值论分析茶叶的价格现象,得出如下结论:茶叶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茶叶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茶叶生产价格是决定茶叶市场价格的内因,市场供求等因素是影响茶叶市场价格波动的外因。  相似文献   

12.
温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48-19151
在阐述国内外学者研究情况的基础上,依据19902007年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产品价格数据,利用VEC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产品价格的动态均衡关系,采用Chow′s断点检验测算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农产品价格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量和农产品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农村劳动力流动正以一种内生的力量影响着农业生产,从而影响着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力度呈由弱到强,又逐渐减弱的态势,峰值在1998年达到最高;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着农产品价格,而且这种影响具有阶段的特征。为了实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产品价格的双重稳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二是制定积极的就业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方政府地价控制行为和有限理性建立房产商和政府动态博弈模型,并分别用理论和数字模拟的方法对其复杂性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地价和房价、房屋产销量博弈的Nash均衡在现实中是通过有限理性、不完全信息动态重复博弈达成的;若政府采取固定比率紧盯房价的模式管理地价,则政府对地价的控制决策决定区域房价均衡水平;均衡时,区域楼面地价与房价的比率是恒定的,且地价对房价的调整比率应小于最高地价房价比的2倍;政府税收和房产商建设成本制约地价调整并影响房产行业的产销量和价格,而区域政府可以通过延时反馈机制调控土地和房产市场。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豆粕价格波动现状及对饲料行业和畜牧业的不利影响,构造了n个博弈方的伯特兰 德(Bertrand)价格博弈模型,通过求解方程组得出以下结论:异质产品的Bertrand博弈只有一个均 衡。对2人情形,得出了均衡对称条件下的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15.
WTO背景下中国粮食生产波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后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的短期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的。由于中国粮食生产的特点,从粮食价格下降直接推测粮食生产下降是失之偏颇的。从粮食生产波动原因,粮食贸易与粮食生产波动的关系,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研究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非洲猪瘟发生以来,中国猪肉市场波动剧烈,产销价格分化明显。为探究疫病如何影响不同区域产销价格变动,本文以北京及其主要外埠产区(河北、河南、辽宁、吉林)为例,基于滚动协整分析方法构建动态误差修正模型,从区域流通视角探究生猪及猪肉价格空间动态传导机制。结果表明:(1)产销价格长期均衡关系表现出显著的时变特征和阶段性差异,在受到疫病冲击时,价格波动的关联性大幅降低;(2)产销价格传导机制存在空间非对称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产区—销区"单向传导,但在误差修正机制作用下,疫病对销区价格的间接冲击有所减弱。因此,有必要优化疫病预警机制,完善环保与生猪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产销协调的生态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禽蛋产业链短期市场价格传导机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禽蛋产业链价格传导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笔者以禽蛋的主要产品——鸡蛋为研究对象,从上、中、下游整个产业链角度动态分析禽蛋产业链短期市场价格间的传导机制,以便能够适时监测及预警禽蛋产品的短期价格波动,减少短期价格波动的频繁发生。【方法】首次应用月度数据对中国禽蛋产业链短期市场价格传导机制进行研究,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分析鸡蛋产业链中的商品蛋用雏鸡价格(简称雏鸡价)、蛋用配合饲料价格(简称饲料价)、鸡蛋批发市场价格(简称批发价)和鸡蛋零售市场价格(简称零售价)的价格传导关系,并应用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函数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确定价格间的传导路径及强度。【结果】鸡蛋产业链各环节短期市场价格间存在协整关系,雏鸡价、饲料价、批发价分别变动1%,将会引起零售价变动0.23%、-0.09%和1.04%;鸡蛋产业链价格系统的长期均衡关系制约着短期价格波动,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负,其修正强度达17.0%,符合反向修正机制;鸡蛋产业链短期市场价格间的传导并非通畅,在某些环节存在着阻滞现象。其中,下游零售价到上游饲料价、上游饲料价到中游批发价、上游雏鸡价到饲料价、下游零售价到上游雏鸡价、上游雏鸡价到中游批发价、下游零售价到中游批发价的价格传导均存在1个月时滞。【结论】中国鸡蛋产业链各短期市场价格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这种长期均衡关系制约着短期价格波动,以自动减弱价格之间的偏离,促使各种价格走向均衡。鸡蛋价格传导机制主要表现为成本推进型,即由上游产品价格变化引起中游和下游产品价格变化。鸡蛋产业链各价格传导并非通畅,在一些环节存在着阻滞现象,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制订相应措施,保证价格传导的顺畅,提高价格传导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国产油菜籽与进口油菜籽的价差及其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1993—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加拿大油菜籽供需以及国际石油价格对国产油菜籽与进口油菜籽价差的影响;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进一步分析各因素对国产油菜籽与进口油菜籽价差波动的冲击效应和程度。结果表明:1)国产与进口油菜籽的价差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加拿大油菜籽供需、国际石油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和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的较快增长使国产与进口油菜籽价差扩大,两者对价差波动的贡献度分别为27%和11%。3)加拿大油菜籽供需变化和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国产与进口油菜籽价差波动影响较弱,贡献度分别为2%和1%。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应对措施: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依靠科技增加单产等途径降低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积极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减弱汇率波动对我国油菜籽进口的影响,使价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谢文思  何凌云  安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918-17921,17935
基于协整检验理论,通过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建立VEC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白糖期现货市场互动关系及价格波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其期货与现货价格长期协整一致,期现货市场相互引导,并且2市场之间存在稳定的互动关系,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机制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锦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6):130-135
运用Granger检验分析了季节调整后的水果生产和零售价格之间的传导关系,并通过误差修正模型(ECM)探讨了它们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水果市场价格仅存在从生产到零售的单向信息传导,这主要是由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势力引起的;水果生产和零售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长期来看,水果零售价格和生产价格处于一种均衡状态,短期内,水果零售价格虽然有所波动,但是受到长期非均衡误差修正机制的制约,会调节至均衡状态.基于以上结论,就如何改善水果市场价格的非对称传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