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长治市为例,从复合生态敏感性的角度对长治市土壤侵蚀、生境及石漠化的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以5个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级,可将长治市的区域生态敏感性分为3个区域,其中轻度生态敏感区域面积为3 097.7 km2,占总面积的22%,主要分布在太岳山东部的沁源县境内、长治盆地及周边平原地区;中度生态敏感区域面积为9 069.5 km2,占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太岳山山区;高度生态敏感区域面积为1 778.5 km2,占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武乡县、沁县、襄垣县、屯留县以及长子县境内的黄土丘陵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地区。  相似文献   

2.
以密云库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通过生态服务价值、地质灾害、植被覆盖指数、坡度及土地覆被类型5个指标对密云库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识别出主要生态敏感区域。结果表明: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对生态环境最为敏感,地质灾害因子次之;生态敏感性极高的区域主要为石城镇大部分地区、高岭镇西北部及北庄东南部和西南地区,不敏感区包括十里堡、巨各庄、大城子中部等地区。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消落带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对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评价可为区域生态风险管控与生态安全保障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以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结合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特点,选取生物多样性指数、土壤侵蚀指数、生境敏感性指数、地形敏感性指数和土壤盐渍化指数共5类具有代表性评价因子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高度生境敏感区域面积最大,为209.77km2,整体的生境敏感性偏高;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生物多样性敏感性和地形敏感性程度均为中度偏轻水平,面积占比分别为63.47%、66.88%和72.04%;库区消落带综合生态敏感程度整体中度偏低,生态保护维持较好,但库首消落带生态敏感性极高,需注意该区域相关生态环境问题。本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区域的优先级识别带来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广西贵港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虑土壤侵蚀、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及生境等因子以及贵港市生态环境的特点,构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IS技术和运用定位定量方法,对贵港市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为贵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贵港市生态环境敏感地区占总面积的比例高达48.49%,其中极敏感地区占1.75%、高度敏感地区占5.61%、中度敏感地区占25.41%、轻度敏感地区占15.71%.对于这些敏感区域的保护,应该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以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依据乐东独特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相关生态敏感性研究,建立乐东县生态敏感性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 GIS,对乐东县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乐东县整体生态敏感性偏高,东部、北部地区高于西部、南部地区。其中高度敏感区和极敏感区占全县总面积的53.85%,中度敏感区域占总面积的21.00%,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占总面积的25.15%。依据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将乐东县划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河北省怀来县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运用卫星遥感数据,在Arc/info和Arcview支持下,对怀来盆地的土壤潜在侵蚀强度和坡度进行了计算,并将结果运用于环境敏感性分类中.环境敏感性分类所选取的6项指标为行政村数目、土壤潜在侵蚀强度、坡度、年降水量、森林覆盖度和草地覆盖度.根据怀来县各区域的环境敏感度Sr的计算结果,以环境敏感度值11为分类步长,将怀来县15个乡镇划分成了5个等级,分别代表5个区域:Ⅰ级属于不敏感区域,有东花园乡、瑞云观乡、小南辛堡乡、孙庄子乡和大黄庄乡5个乡镇;Ⅱ级属于轻微敏感区域,包括桑园乡、存瑞乡、王家楼乡和北辛堡乡4个乡镇;Ⅲ级属于中度敏感区域,包括沙城、鸡鸣驿和西八里3个乡镇;Ⅳ级属于高度敏感区域,包含官厅镇、新保安、东八里和狼山乡4个乡镇;Ⅴ级为极敏感区域,只有土木乡1个乡镇.怀来县生态环境敏感性区域的划分,可为怀来县进行生态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遥感影像图为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和社会经济等数据,依据该州的生态环境现状,建立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在GIS支持下,对该州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黄南藏族自治州的生态敏感性为中度敏感水平,该州西北地区敏感度最高;其中高度敏感区仅占总面积的1.24%,中度敏感区域占总面积的57.35%,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占总面积的41.41%;依据评价结果将黄南藏族自治州划分为4个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谦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44-6546
通过分析乌鲁木齐市的生态环境现状,构建了乌鲁木齐市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区域分布,并对各类敏感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1959、1973、1989、2000和2008年航空和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面调查,运用GIS技术、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塔里木河下游进行景观分类并生成景观分类图。最后使5期景观分类图转换成灰阶图像进行叠加分析,在此基础上,辨识出了景观生态敏感区域。结果表明:极度敏感区占研究区10.18%;敏感区占研究区17.95%。塔里木河下游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在抗风沙、盐碱和干旱能力方面优于人为景观生态系统,研究区划自然景观生态系统敏感性地带,不仅为制定预防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政策提供科学根据,而且将有利于人们确定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重点,提出区域生态环境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ArcGIS的山东省潍坊市蔡家沟村生态敏感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应对环境问题干扰的难易程度,是制定景观规划的重要参考。本研究选取影响蔡家沟村生态环境的5个影响因子(高程、坡度、水域、用地类型和植被覆盖度),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ENVI土地利用类型提取和Arc GIS加权叠加分析技术,对蔡家沟村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分析,最终获取蔡家沟村在不同敏感性因子影响下的空间分布,并进行功能分区。结果显示:蔡家沟村生态敏感性在不同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别,极高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非敏感区所占总面积比分别是6. 10%、22. 54%、37. 56%、26. 09%、7. 71%。根据生态敏感性评价和功能分区的结果,提出蔡家沟村生态规划的相关措施,以期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骅  安裕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40-11344
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析评价,是生态功能区划中的两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贵州省特殊生态环境应用GIS技术对贵州省毕节地区的土壤侵蚀敏感性、石漠化敏感性及酸雨敏感性进行分级评价,然后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根据Costan-za提出的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估价方法将毕节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作初步经济估算。  相似文献   

12.
王世宁  刘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061-11064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以任县为例,对区划目标、区划原则、生态功能区划的衔接、功能区划因子的选择、区划方法和区划结果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安阳市为例,探讨了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利用土地生态适宜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关联关系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结果,将安阳市划分为了6个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生态开发建议性措施,协调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为规划环评过程中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生态适宜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三峡库区土地生态敏感度评价因子的选取和量化分级为基础,构建了以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和生态系统 生境三类生态敏感度因子为框架的三峡库区土地生态敏感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巫山 县进行了土地生态敏感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巫山县生态敏感性程度整体较高,生态环境问题较突出.县域内高 度和极度敏感性区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系统稳定性好;中度敏感区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 脆弱性,但对外界的干扰活动具有一定的抵抗和自我调节能力.巫山县应加大力度防治水土流失、加强植树造林以 增加生态用地面积,适宜强化林牧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宁城县农业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区划是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要求和卫星遥感数据,结合当地文献资料和实地踏查开展的.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是在明确全县各类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各生态环境类型的生态敏感性和生态脆弱性,以及各生态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估等要素,从而对县域生态环境系统进行三级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并对各主要生态类型今后的生态保护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比较具体的保护对策,为宁城县今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和科学保障.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区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已成为制约南海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采用生态敏感性与生态适宜度的方法,对南海区土地利用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确定其不同生态环境的土地开发保护策略,并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提出适宜南海区的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为南海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目标、措施的确定及区域产业布局的调整、土地开发的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适感影像,在分析流域现状和潜在的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等的基础上,通过单因子分析和多因子综合评价相结合,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张掖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得出张掖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布图.以期为张掖市生态城市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对呼和浩特城市空间扩展特征进行分析并构建其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定量分析呼和浩特市1990~2014年城市空间扩展与生态安全演变的耦合关联度。结果表明:(1)呼和浩特城市空间扩展迅速并具阶段性特征;(2)呼和浩特市生态安全从中等水平下降到较差水平;(3)呼和浩特城市空间扩展与生态安全演变有较强的耦合作用,其中对生态安全演变影响最显著的指标是分形维数,其次分别为人类干扰指数、紧凑度和扩展强度指数;(4)呼和浩特城市空间扩展与生态环境演变的耦合阶段长期处于颉颃时期,二者的耦合机理表现为城市空间扩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及生态环境对城市空间扩展的约束作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建立贵州省农业非点源污染因子评价体系,最终对其进行污染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非点源污染综合敏感指数为3.82,达到中度敏感等级;自然环境因子如土壤侵蚀、径流等是导致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贵州省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来源于重金属以及畜禽粪尿污染;贵阳市、黔南州是贵州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敏感区域.  相似文献   

20.
生态敏感性的灰色关联投影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分析和重要的规划依据,但是由于评价所涉及的地域复杂性和因素多样性,许多评价方法和体系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之中.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包括了许多具有信息不确知性和不完全性的因素.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矢量投影原理,建立了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该模型将评价样本及各级质量标准视为矢量,分别向同一矢量(理想样本)进行投影.根据投影值的大小,确定样本所属的敏感性级别及样本间的优劣排序.本文以安吉为例,在建立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基础上,运用所建模型对生态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对于多指标的生态敏感性分析是科学的、有效的,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