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榆林市榆阳区杨树地径、胸径、树高、材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60株榆林市榆阳区内生长的合作杨(Populus simonii×P.pyramidalis cv.‘Opera8177)’生长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树木生长加粗,胸径、地径基本同步增粗,胸径/地径比值变化很小,数值是0.84倍左右,其范围在0.82~0.86;树高的生长量随树木的生长加粗呈现放缓的规律,随着树木生长加粗,树高/地径比值逐渐变小,地径8 cm时,树高/地径比值是58.92倍,地径48 cm时,树高/地径比值是33.38倍。  相似文献   

2.
为方便生产实践、科研与森林调查的需要,利用《雷州尾叶按(U6)无性系立木二元材积表的编制》的材积式和原始材料分别加编雷州尾叶按(U6)无性系立木胸径高径比材积表和研究、分析胸径高径比值的关系是负相关的,即胸径越大,高径比值则越4、(树高不变时).  相似文献   

3.
桂东区杉木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西昭平县2009年二类调查控制样点的数据中的杉木的地径和胸径、树高为样本数据,并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数理统计知识,对地径与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分别建立地径与胸径、地径与材积的相关关系或曲线回归模型,最后选出最优模型,从而可利用模型由地径推算胸径和材积。结果表明,地径与树高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且地径6~20 cm径阶与胸径之间最佳的回归模型为D1.3=-0.199+0.851D地,地径22~40 cm径阶与胸径之间回归模型为D1.3=-1.652+0.913D地,精度是98.7%;同时地径与胸径也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性,地径与材积的回归模型为V=0.000 082D地2.486 79,精度为95.2%。本次所建立的模型精度在允许范围内,可应用到实际中。  相似文献   

4.
巨尾桉人工林地径与胸径、树高相关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巨尾桉人工林样木的地径D0、胸径D及树高H观测数据,采用多模型选优法和逐步回归法求解方程,经分析对比后分别建立了地径与胸径、地径与树高相关的2个数学模型:lnD=3.7275-18.6673/D0;H=32.0925-244.050 3/D0。应用这2个模型,配合一元材积表或二元材积表就可测定被伐木的材积。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秃杉人工林的标准地进行样木根径、胸径以及树高调查,主要利用spss软件作曲线估计,对广西黄冕林场龙凤寨内的秃杉人工林的根径与胸径、树高相关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秃杉人工林的径阶分布株数呈正态分布;根径与树高拟合效果较好的是幂模型和线性模型,而秃杉根径与胸径的拟合效果最佳的是线性模型;秃杉人工林分的根径和胸径、根径和树高之间组成的相关曲线模型,其平均相对误差较低,均在2%以下,模型的预估效果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对连香树人工群落平均木个体的地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人工种植的连香树在树龄为6年后即开始郁闭,连香树生长极快,6年可郁闭成材。另外,连香树地径生长高峰期在第6~7年龄、胸径生长高峰在第5~6年龄、树高生长高峰在第4~5年龄,材积生长高峰期在第8~9年龄。建立了地径、胸径、树高和材积4个生长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分析毛红椿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特性,提出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和数量成熟年龄,为人工培育毛红椿大径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5a生楸树杂种无性系的生长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地径生长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胸径最大值为5.09 cm,树高最大值为4.13 m,地径最大值为6.55 cm.胸径、树高、地径生长性状受到中度以上程度的遗传控制.通过综合比较,初步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胸径、树高遗传增益最高值为18.55%,13.45%,入选率13.00%.  相似文献   

9.
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木材积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根径(D0.0)、去皮胸径(D去)、树高(H)同胸径(D)关系的研究,结合解析木结果,建立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模型、根径立木材积模型和树皮材积模型。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胸径是根径的0.730 7倍,去皮胸径是带皮胸径的0.942 7倍,树高模型为H=121.0-13 754.9/(D+116.6);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V)模型分别为V=0.000084738D2.7516和V=0.000 03D1.88737H1.19248,根径立木材积(V)模型为V=0.0002D0.022652;一元和二元树皮材积(V皮)模型分别为V皮=0.000051724D2.1911和V皮=0.000 059D2.311560H-0.163587。  相似文献   

10.
在安化县杉木人工林相似林分内设立样地,测量样地对角线上26株林木的地径、胸径和树高,用Excel软件建立地径与胸径、胸径与树高的回归模型,再测量采伐木地径,用回归模型预测采伐木的胸径和树高,推算采伐木蓄积量。同时,采用地径一元立木材积表法测算林木蓄积量,并与采伐作业设计的二元立木材积表法测算的林木蓄积量相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建立相似林分样木因子回归模型推算采伐木蓄积量方法接近采伐作业设计的蓄积量。  相似文献   

11.
以幼树地径为基准变量 ,记为 Y,以株高、枝下高、平均冠幅为说明变量 ,分别记为 X1、X2 、X3 ,建立估测地径三元线性模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测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年龄的池杉、水杉、湿地松和杨树人工林的地径、胸径和树高,建立了地径估测林木材积的数学模型。所有的模型都进行了回归分析t、检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模型都有很高的可靠性、稳定性,同时经过适应性检验,其系统误差低于3%,符合有关规定。可应用于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生态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油松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油松株高和地径的影响。结果表明,10mg·L-1水杨酸处理效果最佳,油松株高和地径分别比对照提高33.91%和38.77%。因此,用水杨酸处理油松幼苗根系时,建议水杨酸浓度采用10mg·L-1。  相似文献   

14.
标准树高曲线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Suchumacher式:H=1.3+αe^-b/D为基础,分析了模型参数a、b与林分因子(优势高Hd,断面积平均直径Dg等)的关系,结果表明:a与优势高Hd的最为密切,b与林分因子间的相关不紧密。确立了a=a1Hd^b1关系式,建立了标准树高曲线模型:H=1.3+a1Hd^b1e^-b/D(简记为smk式)。分析表明:a1、b2无地区显著差异,b地区差异显著;作为近似,同一树种各地区间都取统一  相似文献   

15.
林木高径比是基本测树因子之一。由于精确树高测定困难(特别是在结构复杂的森林中),对林木高径比的直接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文中从林木高径比的研究对象、影响因素、林木高径比与单一测树因子的关系、林木高径比模型模拟、林木高径比与林木遭受风雪灾害的关系5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林木高径比奠定基础。目前大部分研究是针对结构简单、单层同龄的人工针叶纯林,针对分树种和分林层的研究极少且只有国外报道。林木高径比可能受到树龄、树种、竞争、立地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胸径、断面积、材积和地径等单一测树因子与林木高径比关系较为紧密,且呈负相关,而树高、冠长、冠幅、树冠面积、冠径、树冠比和树冠闭合百分比等单一测树因子与林木高径比关系较不紧密。目前的林木高径比模型多以胸径为自变量,然后进行多模型优选,所选的最佳模型多为非线性模型;部分研究则在最佳模型中加入其他的自变量,如竞争、立地、林层和树种等因子。多数研究认为,林木高径比越大,林木越容易遭受风雪灾害。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人工林胸径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佳木斯市横头山林场樟子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樟子松人工林林木的胸径生长规律,分别用修正指数方程、理查德方程、逻辑斯蒂方程对各等级大小胸径生长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用理查德方程拟合胸径生长较好;胸径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的时间在11-14年之间,当时的胸径则差异较大,优势木和劣势木相差将近2cm,范围在5.5-7.5cm之间,年生长最大值的差异较明显,在0.56-0.87cm之间。  相似文献   

17.
2019年3月,在浙江省温岭市采用1年生和2年生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实生苗造林,幼苗分别为地径2 cm带土球及营养钵苗、地径4 cm带土球截顶苗和全冠苗,于2019年10月测定苗木的高度、地径,分析不同试验处理(苗木规格、苗木类型、截干方式、施肥处理)对红豆树当年生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措施下,地径2 cm幼苗适宜带土球种植,地径4 cm带土球幼苗进行截顶造林更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不同施肥处理间也有较大差异,除地径2 cm营养钵幼苗施用菌根肥和混合施用菌根肥加30 g·株-1复合肥表现出较明显受抑制生长外,其余各施肥处理对红豆树苗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地径2 cm营养钵苗和地径2 cm带土球苗施用30 g·株-1复合肥、地径4 cm带土球截顶苗施用50 g·株-1复合肥生长效果明显高于其他施肥处理。选择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高径比和造林成本4项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红豆树苗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综合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红豆树幼苗采用地径2 cm带土球苗并施以30 g·株-1复合肥的造林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8.
以西藏自治区2006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479个天然林实测样地资料为基础,利用相对直径和累积概率的概念,借鉴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的建模方法,研究建立了冷杉、云杉、柏木、松类、栎类、桦类、阔叶类、针阔类等8个树种(组)的直径分布累积概率模型。通过与常用于天然异龄林直径分布结构的Weibull分布函数的拟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所建模型效果良好。所建的直径分布累积概率模型为预估林分直径分布结构提供了参考依据,尤其为2006年西藏森林资源连清遥感样地和目测样地的样木模拟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