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林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541-7542,7553
[目的]评估2种药剂对草地狼毒的防除效果。[方法]测定了狼毒净、灭狼毒2种药剂对青海省草地狼毒的防治效果,研究了其对草地经济类群产量、牧草种类、草地昆虫的影响,并测定了2种药剂在土壤和牧草中的残留。[结果]狼毒净、灭狼毒对草地狼毒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且差异不显著。2种药剂均对可食牧草种类有影响,对阔叶牧草当年有影响,翌年牧草种类和产量基本可恢复,对优良牧草的种类基本无影响;当年对常见昆虫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影响。[结论]狼毒净和灭狼毒均适宜在青海省防除草地狼毒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改良放牧草地及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7,(22):1-3
回顾和总结了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对改良放牧草地与家畜放牧管理的定义与观点,并且根据前人对放牧草地改良技术的研究,分析了贵州兴仁放马坪草场牧草改良利用情况,建议开展放马坪适生优良豆科牧草引进与评价、适生优良豆科牧草丰产栽培技术、优良"豆科+禾科"混播组合筛选的基础上,提出改良放牧草地放牧利用关键技术,解决兴仁县放马坪种草养羊产业发展中草地退化和优质牧草短缺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3.
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利用方式.草地牧草生产力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研究一直是草原生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明确认识该问题对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国内外学者已经针对该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对"适度放牧可促进草地牧草生产力"的认识依然存有争论,对放牧对草地牧草生产力影响这一科学问题缺乏深入的机理认识.综述了国内外对该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模型模拟结合观测实验数据进行放牧对草地牧草生产力影响的深入机理研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牧草种子生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牧草种子生产的发展本世纪初随着美国人工草地种植面积的增大,对牧草种子的需求量猛增,当时没有专门的牧草种子生产田,牧草种子生产仅为牧草生产的副产品,即用于刈割或放牧的人工草地或天然草地,当需要牧草种子或气候条件适宜收获牧草种子时,停止放牧或刈割利用...  相似文献   

5.
用多年生的紫花苜蓿单播草地牧草和多年生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的混播草地牧草,研究牧草种类及调制方法对牧草干燥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直接晾晒,喷洒2;碳酸钾,压扁茎秆晾晒和压扁茎秆后再喷洒碳酸钾晾晒4种调制方法中,后3种处理都能加快干燥,以压扁茎秆后再喷洒碳酸钾晾晒效果最好.单播苜蓿和混播草地的牧草中,混播草地牧草干燥速度较单播快,即混播牧草直接晾晒也比单播苜蓿压扁茎秆后再喷洒碳酸钾晾晒处理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草原氮素营养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土壤缺氮、豆科牧草少、草群蛋白质含量低、生产力水平低。豆科牧草对增强草地氮素循环、改善土壤氮素养分及理化性质、提高草群营养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在天然草地的恢复与重建及人工草地建设中积极利用豆科牧草,发挥其独特作用,对保持和提高草地生产力,使内蒙古的草地畜牧业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测定人工草地坡面上、中、下部土壤水分动态与牧草生长状况,研究牧草生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着重分析在干旱情况下对牧草生长不利的影响,从而为牧草抗旱保苗、安全越夏、创建高产稳产人工草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测定人工草地坡面上、中、下部土壤水分动态与牧草生长状况,研究牧草生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着重分析在干旱情况下对牧草生长不利的影响,从而为牧草抗旱保苗、安全越夏、创建高产稳产人工草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根据高寒沼泽草地牧草生长期营养成分变化,研究了高寒草泽草地牧草刈割时间和留茬高度对牧草品质及生物量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地利用高寒沼泽草地奠定理论基础。【方法】试验设计了刈割时间、留茬高度2种处理,每种处理3个水平,分析不同刈割时间和留茬高度处理对草地牧草产量及翌年再生量的影响。【结果】高寒沼泽草地牧草生长期营养含量随着生长月份增加差异显著(P0.05)。7-8月正是牧草营养价值最高时期,粗蛋白(CP)含量较高,为12.14%~13.91%,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为68.05%~57.64%,是牧草刈割的最佳时期。随着牧草的生长,沼泽草地牧草的生物量逐渐增加,但10月底草地生物量有降低趋势(P0.05)。9月底刈割草地牧草生物量最高(P0.05),且与次年的刈割后草地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次年8、10月刈割的牧草生物量有明显的减少,减产71.5和38.45 g/m~2,分别减产23.54%和12.15%。留茬高度越高,当年产草量越低(P0.05)。牧草留茬为2 cm时,翌年产量减少48.29%。留茬高度4 cm,当年与翌年产草量相对较高,2016年比2015年增产9.18%。天然草地采用不同的刈割处理,以每年的8月底、留茬高度4 cm的生物量最高。【结论】综合牧草季节性营养物质总产量及传统放牧中沼泽草地作为冬季草场这2个因素考虑,我们认为,当雄县沼泽草地的最佳刈割期为8月底至9月初、留茬高度4 cm时天然草地鲜草产量及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0.
高寒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产草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了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因素,定量分析了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与影响因素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高寒草地天然牧草产量变化的总体特征为波动中呈显著上升趋势,牧草产量以每年183.21 kg/hm2的速度上升。牧草产量前后5年对比分析,前5年牧草平均产量较多年平均值低646.4 kg/hm2,后5年平均牧草产量较多年平均值高646.4 kg/hm2,前后5年牧草产量平均值相差1 292.8 kg/hm2。在影响因子中,降水量与牧草产量之间的关系最密切,降水量是高寒草地牧草产量形成的限制因子。在水分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一、品种选择通过对各种牧草适应性的探索研究,以适当降低放牧鸡草地建植成本为目的,对鸡在草地放养采食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牧草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牧草产量及营养价值高、再生力强,方可保证300~450羽/公顷的围养密度;同时为放牧鸡提供高质量的牧草饲料,确保放牧后牧草迅速恢复生长。2.耐践踏,即提高放牧草地的耐牧性,使得放牧  相似文献   

12.
气候因子对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解气候因子对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运用积分回归分析法对青海省三江源同德地区气候因子对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积分回归模型,计算出4-9月各旬温度、降水、日照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系数.结果表明: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旬平均气温大于降水量,即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光照条件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放牧条件下草地群落质量动态。【方法】采用连续定位测定方法,分析1985~2001年间植物群落牧草饲用价值动态。【结果】(1)饲用价值评定上,荒漠草原草地植物群落中,良等牧草是群落植物组成的主体,占群落历年平均地上生物量的80.1%;草原草地植物群落中,优等牧草与良等牧草占群落地上生物量的59.5%;草甸草地组成群落牧草的饲用价值较低,中、低等牧草占历年平均值的91.6%。(2) 牧草饲用价值动态上,各类型草地牧草的地上生物量均处于波动状态之下,草地类型不同,群落植物的消长变化规律不同,群落中饲用价值高的类群要较低的类群年变率大。【结论】(1)草地群落牧草饲用价值不稳定,受组成群落各类牧草地上生物量的波动影响较大;(2)3类草地牧草不同类群的数量消长模式,各年度间始终处于连续的波动状态,且年度之间波动系数、年变率较大;(3)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原草地的波动具有可逆性,而山地草甸主要类群饲用价值变化,不具备可逆性,是过度利用导致群落饲用价值退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采用落盘式测草盘在休闲草地、轮牧草地和连续放牧草地进行了测产试验.结果表明,在天然草地中使用非破坏性的落盘式测草仪测定牧草产量是可行的,牧草压缩高度和牧草产量具有良好的回归关系(r2=0.64~0.90),平均每1 cm压缩高度相当于69~250 kg/hm2的牧草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的天然草地其植物群落组成、天然牧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研究开展多年,但对同一土壤类型不同地势对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组成、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研究程度尚不十分清楚。为了探讨这一问题,选择丘陵区(坡地)、平原区(平地)和低湿区(洼地)进行随机区组试验,通过2 a连续调查和分析赤峰市巴林左旗不同地势天然草地对植物群落组成、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地势植物群落多样性呈现平原区丘陵区低湿区;3种地势牧草产量呈现低湿区平原区丘陵区;平原区和丘陵区天然牧草粗蛋白(CP)含量与相对饲用价值(RFV)显著高于低湿区(P0.05)。同一土壤类型不同地势对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组成、牧草生产力及牧草品质有显著影响;为不同地势天然草地牧草的合理利用、开发及实践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封育是玛曲高寒沙化草地重要的管理方式.为研究封育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主要植物种生态位的影响,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主要植物种进行生态位特征调查,计算主要植物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封育2年后,草地优势种为禾本科牧草异针茅,其重要值平均为0.29.乳浆大戟作为高寒沙化草地的主要杂类草,生态位宽度为0.973.紫羊茅、优势种异针茅与杂类草乳浆大戟生态位重叠较大.说明高寒沙化草地经过2年的围栏封育,禾本科牧草有了较大的竞争力,草地植物群落发生良性演替,可食牧草的比例上升,草地经济价值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菊科牧草资源及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菊科牧草的属种组成、生长习性及饲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天然草地现有菊科牧草57属187种,这些菊科牧草大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应典型草原和丘陵草甸草原生境,但多以半生种形式出现在天然草地上,是呼伦贝尔天然草地植被组成中的重要组成成分,生态利用前景广阔.对其资源进行评价,为其合理开...  相似文献   

18.
高寒地区一年生牧草及饲料作物混播群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阐述了国内外高寒地区一年生牧草及饲料作物单播与混播对草地的产草量、饲用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播种、施肥和刈割对混播草地的影响,概述了一年生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最适混播比例与播量、混播群体种群结构及种间竞争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田育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00-15602
[目的]明确影响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方法]在参阅大量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从播种方式、放牧强度、种植时限和施肥4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它们对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混播方式比单播方式更有利于资源利用率和生态系统健康,而单播或隔行混播对增加土壤有机碳要比同行混播更为有利,同时隔行混播的草地产生的牧草产量要大于同行混播的草地,牧草产量最低的为单播草地;轻度和中度放牧有利于维持牧草的高产和高质以及草地的可持续发展,重度放牧则导致草地的退化;种植时限对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则具明显区域差异;长期施肥可有效提高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以及牧草的产量和质量,但确定特定区域特定牧草的施肥量、施肥类型和比例是施肥效应发挥作用的关键。[结论]在进行人工草地种植时,要合理利用各因素的正面效应,有效控制人为干扰的深度和广度,避免或减弱负面作用的影响,为人工草地的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昭苏马场季节草地牧草经济类群营养成分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昭苏马场春秋草场、夏草场、冬草场牧草不同经济类群营养成分,确定草群的营养价值,为合理配置草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不同利用方式下不同季节牧场牧草的粗灰分、粗纤维、粗脂肪、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含量.[结果]春秋草地牧草营养成分含量:粗蛋白含量在传统放牧方式下最高;粗脂肪平均含量以围栏内利用方式下牧草经济类群的粗脂肪含量最高;粗灰分含量围栏外最高.夏草地牧草营养成分含量:粗蛋白含量围栏内利用方式偏低;粗脂肪含量围栏外>围栏内;粗纤维含量围栏内>围栏外;牧草经济类群中粗纤维含量均低于25;;粗灰分含量围栏外>围栏内.冬草地牧草营养成分含量:粗蛋白含量豆科草最高;粗脂肪含量以杂类草最高;其粗纤维含量均高于25;,并以杂类草含量最低;粗灰分含量鸭茅最高.[结论]围栏外利用方式下草地营养略好于围栏内利用方式下草地营养;春秋草地和夏草地各利用方式下牧草营养成分的平均含量之间均未表现差异显著(P<0.05)和差异极显著(P<0.01)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