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采用2种不同的外生菌根真菌Boletusedulis和Xerocomuschrysenteron,在施钠盐量分别为0、0.06、0.12和0.24mol.L-1的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生长发育、细胞质膜透性、根系活力、水分利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钠处理水平下,与未接种相比,菌根促进了油松幼苗的生长,提高了油松的生物量干重,增长率分别为25.55%、30.96%、61.86%和15.62%、3.06%、17.04%;不同钠盐水平下菌根油松幼苗细胞质膜透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是接种B.edulis和X.chrysenteron2种菌根真菌对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方式存在差异,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B.edulis菌根植物细胞质膜透性比逐渐增加,而X.chrysenteron菌根植物细胞质膜透性比几乎没有变化;菌根油松幼苗对水分吸收及利用的能力有增强的趋势,相对缺水率有所降低;菌根油松幼苗根系伤流量较非菌根幼苗明显增加,并达到显著水平,其中B.edulis菌根植物分别是非菌根植物的1.10、1.24和1.23倍,X.chrysenteron菌根植物分别比非菌根植物增加了2.85%、10.48%和7.48%。由此认为,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后,菌根通过增强油松苗木细胞质膜的稳定性,提高植物根系的活力,增强植物对水分的利用能力,提高了油松幼苗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2.
外生菌根真菌促进油松人工幼林生长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不同林型下分离获得的外生菌根真菌纯培养菌株中,选择了其中劣味乳菇、赫丝膜菌、褐环乳牛肝菌、毛边滑锈伞4株优良菌处,对油松人工幼林(5年生)进行菌剂混合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幼林接菌,能够使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接菌后的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总数比不接菌的有明显的增加,其中真菌增加732.35%。对接菌油松进行菌根调查发现,接菌后的油松菌根侵染率为75%,不接菌的为20%;对连续两年接种菌剂的油松幼林调查发现,与不接菌剂的相比施用菌剂的油松地径、株高显增加。由此认为,外生菌根真菌作为一项生物接种技术对促进油松幼材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灰鹅膏菌(Aminita vaginata)、乳黄粘盖牛肝菌(Suillus lactifluus)和绒粘盖牛肝菌(S.tomentosus)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油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式,研究施氮量(0,4.5,9和18mg/L硝酸铵)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灰鹅膏菌、乳黄粘盖牛肝菌和绒粘盖牛肝菌)对油松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二者的交互效应。【结果】(1)同一氮水平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油松生长量和生物量积累均高于不接种对照,不同菌种的促生效果不同,以灰鹅膏菌效果最好,乳黄粘盖牛肝菌和绒粘盖牛肝菌次之,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油松幼苗生长量和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或不变,施氮量为9mg/L时生长量和生物量都达到最大。(2)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油松幼苗,其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Fv/Fm和ΦPSⅡ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施氮量为9mg/L时,以上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其中接种灰鹅膏菌能显著提高油松的净光合速率。【结论】施氮量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生物量和光合速率有交互效应,且以接种灰鹅膏菌并附加9mg/L施氮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施肥方式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处理对油松苗木根系构型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1年生油松菌根苗(混合接菌,HJ)和非菌根苗(未接菌,WJ)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指数施肥(EF)、2倍指数施肥(DEF),对比分析苗木根系的形态(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系功能(比根长、比表面积、根组织密度)及生物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接种菌根真菌处理显著影响1年生油松苗木菌根侵染率;各施肥处理下,菌根侵染率均为HJ高于WJ处理。2)施肥处理显著影响苗木直径0~0.5 mm根系的形态指标;2种接菌处理下,EF处理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均最高。3)各施肥处理下,油松苗木比根长、比表面积均为HJ低于WJ处理,而根组织密度及根系总生物量为HJ高于WJ处理。接种菌根真菌处理下,苗木根系生物量变化规律均为EF>DEF>CF>CK。综上所述,指数施肥结合接种菌根真菌处理有利于促进油松苗木根系形态构建。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评估造林树种在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中的作用,采用BIOLOG检测法,对黄土高原柠条、沙棘、狼牙刺、油松和刺槐5种造林树种菌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树种根际土壤孔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为油松>沙棘>狼牙刺>柠条>刺槐;不同树种菌根侵染率和菌根根际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均有显著差异;群落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油松外生菌根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群落种群结构最丰富,其次为沙棘和柠条;碳源利用中与主成分1和主成分2相关的主要碳源分别是羧酸类、氨基酸类和糖类物质。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根侵染率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菌根侵染率的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增加。外生菌根树种有利于改善黄土高原退化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优于泡囊丛枝菌根树种,油松作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先锋造林树种,可以改善该区域干旱贫瘠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60 cm高的油松幼苗为试验树种,在山西省忻州市窑矿某废弃煤矸石山进行野外栽种试验。选择保水剂、有机肥、植物生长调节剂(GGR)、菌根剂作为抗旱材料,设计8种不同的抗旱技术组合,研究各抗旱技术组合下油松叶片相对水含量、叶片水分饱和亏、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油松存活率以及油松株高生长量等指标;对单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再运用隶属函数值法对8种技术组合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种技术组合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为8#2#3#4#5#6#7#1#;即自然条件下,8#-保水剂+GGR+菌根+有机肥抗旱技术组合的抗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盆栽油松幼苗接种菌根真菌生长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盆栽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幼苗接种各种菌根真菌试验证实:黄空柄牛肝菌(Gyroporuscyanescens)与彩色豆马勃270号菌株(Pisolithustinctorius270)两菌种不仅对油松幼苗根系表现出较强的感染力,能形成典型的外生菌根结构,而且对幼苗整体的生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由此,初步认为黄空柄牛肝菌与彩色豆马勃为油松的两个优良共生菌根真菌  相似文献   

8.
用分布于大青山前山半阴坡天然虎榛子灌丛根际土壤作为接种体,在实验室内开放条件下进行油松菌根人工合成试验.幼苗在光照室内经过6个月培养,接种幼苗全部形成菌根,菌根感染率为2.4%~67.4%.苗高、地径及生物量分析结果显示,接种幼苗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3.67%、68%和101.72%.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菌落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11个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土生空团菌菌株筛选及其与油松幼苗合成试验,探讨土生空团菌菌根形态及其对宿主的作用.结果表明:(1)从菌落颜色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的Blast比对结果来看,本文所选的11个菌株均为土生空团菌的菌种.(2)优良土生空团菌与油松幼苗的根系共生,形成典型的外生菌根,菌根感染率达20.1%,而对照苗无菌根感染现象.(3)土生空团菌对油松幼苗生长的影响:菌根苗总生物量比对照提高186.7%;叶干重增加152%;根干重增加294.3%;根茎比提高189.4%;苗高增加56.5%;侧根数增多166.7%,对促进油松幼苗生长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人工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的四年生油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褐环乳牛肝菌对油松幼苗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菌根复合肥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褐环乳牛肝菌显著影响油松幼苗根际土中微生物总数和解磷钾细菌的数量。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的油松幼苗与不接种的油松幼苗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相比,细菌增加了114%,放线菌增加了163%,固氮菌增加了100%,真菌增加了71.0%,解钾细菌数增加了24.4%,无机磷细菌增加了38.0%,有机磷细菌增加了100%。人工接种褐环乳牛肝菌通过增加油松幼苗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尤其是解磷钾细菌的数量从而改善根际环境,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泸州荔枝果园AM真菌菌根及孢子数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泸州荔枝园AM真菌进行调查,确认荔枝菌根类型,了解果园土壤中AM真菌孢子种群数量的大致情况。[方法]利用"湿筛法"和Phllips&Hayman的方法对3个泸州荔枝果园春季的土壤AM真菌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荔枝菌根是内生菌根,共生真菌为囊泡——丛枝菌根真菌,即AM真菌。春季的菌根感染率在9%~32%之间,普遍低于25%。VA菌根感染率的平均值在15%~21%之间,低于25%。三个荔枝园每25 g土样中AM真菌孢子数平均值为869±76个。[结论]果园生草或对果园进行有机覆盖,是促进荔枝生长,增加荔枝果实产量,改善荔枝果实品质的一种绿色环保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太行山林区中部土壤养分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太行山林区中部海拔1200—1300m阴坡21年生油松人工林内12块标准地调查材料、林地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含量测定和74株油松样木针叶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了林地土壤氮、磷、钾养分对油松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立地等级低的油松人工林分,林地土壤中近期内可利用的养分缺乏,水解性氮和速效磷供应不足,影响了油松林木的生长;林地土壤pH的增高,会降低土壤中速效养分的有效性,从而影响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蓖麻粕毒素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蓖麻粕中含有生物碱等毒性物质,当其含量超过0.1%时,鸡食用就会导致中毒麻痹死亡。对蓖麻碱测定,通常采用薄层层析法,检测周期长,操作繁琐,不易掌握。经多次试验,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结果准确、快速,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14.
芝麻油中毒素物质检测,目前还无科学指标判定,经多年实践,以芝麻酚为指标对芝麻油内在品质定性定量分析快速、准确。文中对芝麻酚标准品提纯工艺作了详尽论述,为芝麻油内在品质的检测奠定了基础,且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该农药是利用中草药为原料、经科学配制加工而成的新型杀虫剂,对人畜低毒、无残留,对环境安全,对多种害虫防效显著;对成虫、卵、幼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新型农药.  相似文献   

16.
SX-Ⅰ型乳房炎诊断仪(简称 SX-Ⅰ型诊断仪)研制成功,属于国内首创,是目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诊断乳房炎仪器。该仪器以数字显示,各乳温(4—39℃)各类乳(健康乳,疑似乳,隐性型乳房炎轻度、中度、重度乳)均有相应判定阈值。能早期发现乳房炎及区分乳房炎患病程度。诊断灵敏、迅速、客观,操作简便,性能稳定,可监测乳房炎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同时,亦可判定乳汁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花生生产现状与发展优势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花生是吉林省主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是吉林省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具有高附加值的特色作物和主要避灾作物,在保障粮油安全、发展县域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挥了更大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花生的特色作用、提高农民种植效益、保证花生产业健康发展,有必要了解吉林花生生产与国内先进省(区)的差距,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缩小差距,提升吉林花生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四年生人参底施磷肥与土壤、根组织营养及碳水化合物,总皂甙的关系。结果表明,底施磷肥,增加了土壤全磷及速效磷含量,改善了极组织P及N、K营养,从而提高根中糖代谢水平,促进淀粉等贮藏性多糖的合成与积累,并增加总皂甙含量。根中磷含量与肥料用量为非线性响应,根中总糖、淀粉及总皂甙与该与该组织中磷含量呈线性响应趋势。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明确了党在新世纪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对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及其宝贵经验作了科学总结,为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指明了正确方向;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作了深刻阐述,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性质和理论地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出新的任务,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为党的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领导保证。党的十七大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对数字化电子手册开发平台的系统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其系统功能、处理流程、数据流程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