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梯度微生物菌剂对滇西特色畜禽品种青花鸡粪的发酵效果的影响。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置4个梯度,共8份样品,每份均采用经处理后非用药期青花鸡雏鸡鸡粪3 kg,分别加入0 (对照组,A组)、3%(B组)、4%(C组)、5%(D组)菌液,进行为期3个月的发酵试验,发酵完成后进行感官鉴定、理化鉴定、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发酵完成后,各试验组样品比对照组颜色更深、酸香味更浓、质地更蓬松柔软;B组、C组发酵完成后水分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D组发酵完成后水分含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D组发酵完成后温度极显著高于A组(P<0.01);B组、D组发酵完成后pH值极显著高于A组(P<0.01),C组显著高于A组(P<0.05)。根据菌落形态筛选出的6份可疑菌落经PCR测序,结果显示,1号样品与志贺氏菌同源性达98.33%,2号样品与大肠杆菌同源性达99.29%,3号样品与大肠杆菌同源性达99.03%,4号样品与海氏肠球菌同源性达94.48%,5号样品与大肠杆菌同源性达99.39%,6号样品与大肠杆菌同源性达99.04%。D组样品中大...  相似文献   

2.
吴均  黄传书  刘艳  赵珮 《蚕学通讯》2019,39(3):9-14
为了达到废弃桑枝快速发酵腐熟的目的,本研究将几种微生物菌剂按一定比例组合成A、B、C、D 4种复合微生物发酵剂进行废弃桑枝发酵比较研究。依据农业部生物有机肥产品检测标准,对各处理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水分含量、pH值的变化,发酵结束后有机基质物料的碳氮比(C/N)、浸提液培养的种子发芽指数、发芽率、根长和芽长等指标进行测定比较。综合分析结果:D组复合微生物发酵剂发酵桑枝制作有机基质肥料,在发酵第5d堆肥温度达到50℃以上并保持12d;发酵90d后,基质肥料水分含量降低至30.21%、pH值先上升后降低最后稳定在8.16、C/N降到19.33,达到国家有机肥产品标准要求;据资料记载,有机肥种子发芽指数(GI)值大于80%即无毒,种子毒性试验表明,浸提液培养的种子其GI、发芽率、根长和芽长分别为106.6%、100%、1.548cm、0.505cm;D组复合发酵菌剂用于发酵桑枝各项指标均优于A、B、C组,所发酵的有机肥产品在农业生产是安全的,可以用于废弃桑枝快速发酵腐熟。  相似文献   

3.
以构树和稻草为原料,按照鲜重质量比10∶0 (A组)、9∶1 (B组)、8∶2 (C组)、7∶3 (D组)混合调制青贮饲料,常温下贮存7、15、30、60d。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延长,青贮饲料pH呈下降趋势,乳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发酵60d时B组pH最低,为4. 84; 4种比例发酵60d评分均为良好,且都高于90分;发酵60d时,A组蛋白质含量(16. 95%)显著高于B、C、D组(P0. 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41. 16%、23. 18%)显著低于B、C、D组(P0. 05);添加稻草处理中,B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D组(P0. 0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D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C、D组(P0. 05)。综合V-Score评分、p H及营养品质考虑,推荐构树与稻草混合青贮以鲜重质量比9∶1,发酵60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4.
利用沼泽红假单胞菌发酵黄芪,研究发酵对黄芪多糖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发酵时间(A)、菌种接种量(B)、发酵温度(C)和初始培养基pH值(D)为4个因素,每个因素设3水平,采用L9(34)正交表,以黄芪多糖含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依据F值水平将各因子对黄芪多糖含量的影响按主次顺序排列为: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菌种接种量>初始培养基pH值;最佳发酵条件为A3B3C3D1,即在初始培养基pH为6.2,菌种接种量10%和发酵温度40℃的条件下发酵时间6d,黄芪多糖的含量可高达111.40μg/mL,与对照组相比含量提高了51.56%。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沼泽红假单胞菌发酵黄芪提高了黄芪多糖的含量,这为提高黄芪资源的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将紫花苜蓿与燕麦按鲜重质量比分为A组(10∶0)、B组(7∶3)、C组(5∶5)、D组(3∶7)与E组(0∶10),贮存1d、3d、7d、15d、30d后测定混贮饲料的发酵指标和营养物质含量,研究混合比例对紫花苜蓿与燕麦混贮品质的影响及青贮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混贮时间的延长,pH值、DM、CP、NDF、WSC、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干物质损失率、乳酸、乙酸、丙酸、丁酸、氨态氮呈升高趋势。青贮30d,C组、D组CP含量显著(P0.05)高于E组;B组、C组、D组NDF含量显著(P0.05)低于E组;D组、E组WSC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3组;D组、E组pH值显著(P0.05)低于A组、B组、C组;C组、D组乳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A组;与A组相比,其他组的丁酸和氨态氮含量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综合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建议紫花苜蓿与燕麦以鲜重质量比为3∶7比例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延边黄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苜蓿草粉+未发酵花生壳粗饲料、玉米-豆粕型精饲料进行组合,A组为高精料组,玉米、苜蓿草粉比例为7∶3;B组为低精料组,玉米、苜蓿草粉比例为3∶7;C组为高精料组,玉米、未发酵花生壳比例为7∶3;D组为低精料组,玉米、未发酵花生壳比例为3∶7,每组3个重复。取延边黄牛瘤胃液,在39.0℃厌氧条件下恒温培养12 h,测定瘤胃微生物发酵指标。结果表明:发酵3小时时D组延边黄牛瘤胃p H值显著高于A、B组(P0.05),发酵12小时时B、C、D组显著高于A组(P0.05);发酵3,6小时时B组延边黄牛瘤胃NH3-N含量显著高于A、C、D组(P0.05),发酵12小时时C、D组显著高于A、B组(P0.05);发酵12小时时A、B、C组延边黄牛瘤胃乙酸含量显著高于D组(P0.05),丙酸含量在发酵12小时时达到最高,在发酵3,6,12小时时D组乙酸/丙酸最高;A组延边黄牛瘤胃产气量在各时期都最高。说明苜蓿草粉更有利于延边黄牛瘤胃微生物发酵。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比例巨菌草发酵饲料对绵羊瘤胃发酵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择24只3~4月龄绵公羊[平均体重(31.55±2.00)kg]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A,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B、C、D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20%和30%复合益生菌(植物乳杆菌、乳双歧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的比例为1:1:1,含菌量各为108CFU/kg)发酵的巨菌草饲料,每组6只。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D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戊酸含量以及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A组,分别提高了4.37%、4.70%、17.30%、4.54%和5.23%;D组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分别提高了4.15%、3.27%和3.35%、2.91%; D组瘤胃pH和氨氮含量均显著低于A组,分别降低了3.45%和11.14%;且D组和C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分别显著高于B组和A组,分别提高了3.05%、4.37%和1.93%、3.23%(P <0.05)。可见,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发酵的巨菌草饲料,可改善绵羊瘤胃...  相似文献   

8.
利用牛粪堆肥是科学、合理地处理和利用牛粪的有效措施。以新鲜牛粪和稻壳为发酵原料,借助翻堆通风方式进行牛粪好氧发酵试验。A组将牛粪与稻壳按4:1的比例混合,添加3‰发酵菌剂;B组在牛粪中直接添加3‰发酵菌剂;C组仅为牛粪发酵,作为对照。结果表明:(1)A组堆肥的C/N比提高到25.48∶1。堆肥含水率、有机质、C/N比值随堆肥过程呈下降趋势,下降由快到慢的依次为A、B、C组。A、B组C/N比降低到16∶1以下分别在堆肥第28、35d,而C组在第35dC/N比仍为17.40∶1。3个组pH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总腐殖酸的含量随堆肥过程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A、B两组大于C组;但总腐殖酸占总有机碳比率呈增加趋势,A、B、C 3组发酵前后对比分别提高了40.28%、23.44%、21.67%。(3)堆肥后A、B、C组分别在第5、9、11d温度上升到55℃以上,且维持55℃以上达到25、18、14d。(4)经35d发酵处理后,A、B、C 3组的堆肥有机质、pH、重金属、总养分均符合有机肥标准NY525—2012。综合各项物理化学指标,添加稻壳和发酵菌剂有利于牛粪的腐熟。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加味六君子汤发酵剂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酶活性、菌群数量及肠道pH值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白羽肉仔鸡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A组、B组、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6%发酵中药、1.2%发酵中药、1.2%未发酵中药,D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预试期7 d,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以及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升高(P<0.05),回肠乳酸杆菌数量增加(P<0.05),36日龄肉鸡回肠和盲肠大肠杆菌数量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20日龄B组空肠、回肠、盲肠pH值下降(P<0.05),36日龄A组和B组肉鸡空肠、回肠、盲肠pH值下降(P<0.05)。研究表明,在肉鸡饲粮中添加一定量的加味六君子汤发酵剂,可以改善肉鸡肠道环境,促进消化和机体发育,添加剂量以0.6%为宜。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讨连藤中草药添加剂对广西三黄鸡血液生化、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480羽1日龄广西三黄鸡随机分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20羽。其中,A、B、C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0.2%和0.4%连藤添加剂;D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70 d。分别于试验21、35、49 d从每组抽取6羽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生化、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连藤添加剂不同添加量对广西三黄鸡3个阶段的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蛋白、总胆固醇、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A、B组35 d白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D组(P<0.01),B组49 d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D组(P<0.05)。A组49 d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低于D组(P<0.05)。A、B组49 d白细胞介素-2含量显著高于D组(P<0.05)。A、B、C 3组49 d总抗氧化能力极显著高于D组(P<0.01),B组35 d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D组(P<0.05)。A、B组49 d谷胱甘肽含量极显著高于D组和C组(P<0.01)。B、C组35 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D组(P<0.05)。日粮添加0.2%连藤中草药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试鸡的免疫性能,显著提高鸡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运用DFCOS-Ⅱ型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对精粗比为4:6的A、B、C、D、E5种泌乳料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各组的瘤胃液pH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A、B组的NH3-N浓度低于C、D、E组;A、B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高于C、D、E3组。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开食料中不同NDF水平对犊牛生长、瘤胃发酵参数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生重相近(42±2.5) kg、饲喂足量初乳的中国荷斯坦犊牛60头,其中公犊牛36头,母犊牛24头。随机分为A、B、C和D 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15头,其中9头公犊牛+6头母犊牛,试验犊牛于犊牛岛(1.5 m×3.4 m)单独饲养。15日龄开始分别饲喂NDF水平不同的4种开食料,分别为:A处理10%,B处理15%,C处理20%和D处理25%,70日龄断奶,试验期112 d。结果表明:1)0~42日龄和70~112日龄,B组日增重均高于A、C和D组(P<0.05),分别高出45.69、39.79、117.13 g·d-1和35.33、153.29、 145.93 g·d-1。70~112日龄,B、C和D组开食料采食量显著高于A组(P<0.05),分别高出255.20、252.48和392.27 g·d-1。A(0.61)和B(0.60)组犊牛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C(0.55)和D(0.54)组(P<0.05);2)犊牛瘤胃pH在35和70日龄时,C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12日龄时,A和B组显著高于C和D组(P<0.05);3)瘤胃NH3-N含量在90日龄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112日龄时, B、C和D组较A组显著降低16.72%、44.19%和52.10%(P<0.05);4)C和D组乙酸比例显著高于A和B组(P<0.05);B组丙酸比例较A、C和D组高出4.24%、3.18%和6.43% (P<0.05),乙酸/丙酸显著低于A、C和D组(P<0.05);5)各处理组间血清总蛋白、葡萄糖和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3月龄犊牛开食料中NDF适宜水平为15%有利于提高断奶后日增重,促进饲料利用效率,改善瘤胃内环境,且对犊牛血清生化指标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选取泌乳期奶牛12头,采用重复4×4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300(B组)、400(C组)、500(D组)mg/(头·d)莫能菌素,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莫能菌素对奶牛瘤胃发酵相关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莫能菌素可提高瘤胃液pH值,显著降低瘤胃液微生物蛋白(MCP)、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含量以及乙酸/丙酸的值,增加丙酸含量(P0.05),对氨态氮(NH3-N)和丁酸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C组较对照组T-VFA和乙酸的降低程度最大,分别降低了22.71%和28.59%(P0.05);D组的MCP和乙酸/丙酸值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最大,分别降低了33.99%和31.15%(P0.05;D组中丙酸的含量增加最多为9.63%(P0.05)。综上所述,奶牛饲喂400~500mg/(头·d)的莫能菌素更有利于促进瘤胃内丙酸型发酵。  相似文献   

14.
运用DFCOS -Ⅱ型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对精粗比为4:6的A、B、C、D、E 5种泌乳料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各组的瘤胃液pH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A、B组的NH3-N浓度低于C、D、E组;A、B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高于C、D、E组.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研究24.0℃条件下添加糖化酶和酵母菌对启动豆粕固体发酵的影响。试验分为A(对照)、B、C、D组,A组启动发酵温度为32.0℃,B、C、D组启动发酵温度分别为23.7、24.4、24.0℃,其中B组不添加升温物质,C组添加2‰糖化酶,D组添加2‰糖化酶+1‰酵母菌。测定发酵过程中温度、p H值的变化,以及发酵后豆粕的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变化。结果表明:D组发酵过程中升温速度比B、C组快,但低于对照组;D组发酵后粗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提高1.14%(P0.05);小肽含量降低1.72%(P0.05),抗营养因子中脲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分别降低48.67%(P0.05)和27.71%(P0.05)。试验表明,在24.0℃条件下启动豆粕固体发酵,通过添加2‰糖化酶+1‰酵母菌,可以使发酵温度得到较快提升,能够节约一定的能源。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植酸酶(A)和枯草芽孢杆菌(B)、黑曲霉(D)、酿酒酵母菌(E)为发酵菌种进行固态厌氧发酵。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不同菌的菌酶协同发酵辣木茎秆粉对发酵品质、营养成分以及抗营养因子植酸的影响。结果显示:A+D+E组、A+B+E组、A+B+D+E组对提高乳酸、降低pH值和氨态氮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A+B+E组与A+B+D+E组显著提高组蛋白(CP)含量(P<0.05),A+D+E组与A+B+D+E组能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0.05)。A+B+D组、A+D+E组与A+B+D+E组显著降低植酸含量(P<0.05)。试验表明,混菌加酶发酵会比单菌加酶发酵具有更优的效果。选用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酿酒酵母与植酸酶混合发酵改善辣木茎秆粉的营养品质,降低抗营养因子植酸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菊粉对蛋公鸡粪便中水分、盲肠pH值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40周龄父母代海兰褐蛋公鸡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A、B、C、D组分别用0.5%、1.0%、1.5%、2.0%菊粉替代基础日粮中等量的玉米;E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5%菊粉组盲肠pH值极显著降低(P<0.01),其他各试验组盲肠pH值显著降低(P<0.05);A、B、C、D组粪便中水分无明显变化;各试验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有所提高,以1.5%菊粉组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组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菊粉能降低蛋公鸡盲肠pH值,提高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日粮中添加菊粉的适宜添加量为1.5%。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单一菌种和复合菌种对水飞蓟粕发酵的最佳条件,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虑接种量(A)、水分含量(B)、发酵时间(C)、发酵温度(D)这4个因素,以发酵后水飞蓟粕中的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为指标,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复合菌种发酵对蛋白质含量的提高高于单一菌种发酵,发酵的最优条件为A3B1C2D2,即接种量为3%,含水量为40%,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48 h。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4×4双因素设计研究湿态发酵豆粕不同添加比例和预处理工艺及其交互作用对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试验选择典型肉鸡饲料配方,湿态发酵豆粕的添加比例为:4%、6%、8%和10%;预处理工艺分别为:A:直接添加;B:与玉米粉按3.7比例混合后添加;C:与玉米粉按3.7比例混合、粉碎后添加;D:与玉米粉按3.7比例混合、冷制粒、再粉碎后添加。结果表明:(1)随着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比例的提高,制粒性能降低;随着预处理工艺变化(A~D),制粒性能提高。(2)随着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比例的提高,混合粉料调质前、调质后、颗粒料水分极显著提高(P0.01);随着预处理工艺变化(A~D),混合粉料调质前水分、颗粒料水分极显著降低(P0.01),对混合粉料调质后水分影响不显著(P0.05);预处理工艺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比例双因素交互作用对混合粉料调质前、调质后水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颗粒料水分无显著影响(P0.05)。(3)随着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比例的提高,颗粒饲料硬度极显著降低(P0.01),颗粒饲料耐久性极显著升高(P0.01),成型率先升高再降低,添加量为8%时成型率最高(P0.01);随着预处理工艺变化,颗粒饲料硬度、成型率极显著升高(P0.01),对耐久性无显著影响(P0.05);双因素交互作用对成型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硬度、颗粒饲料耐久性无显著影响(P0.05)。(4)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和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比例的提高,霉菌总数有升高的趋势,湿态发酵豆粕添加4%、6%、8%、10%时,四种预处理工艺加工的颗粒饲料均能安全储存的时间分别为84、70、42、42 d。结论:通过改变预处理工艺,改善了制粒性能,提高了颗粒饲料质量,其中,DCBA;提高了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比例,湿态发酵豆粕与玉米粉按3.7比例预混合、冷制粒、再粉碎预处理工艺下,湿态发酵豆粕添加比例可以提高到10%,同时延长了颗粒饲料的储存时间,储存时间长短关系为DBCA。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orghum sudanense)与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适宜的混合青贮比例,本试验将不同比例[10∶0(A),7∶3(B),5∶5(C),3∶7(D),0∶10(E)]的高丹草与黑麦草进行混合青贮,室温条件厌氧发酵60 d后测定了青贮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及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黑麦草比例增加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粗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差异显著(P<0.05);A和E组青贮pH值为4.40,显著高于B,C,D组(P<0.05);D组乳酸含量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A,B,C组(P<0.05);E组乙酸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A组氨态氮含量最高,E组最低,差异显著(P <0.05)。B,C,D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A和E组(P<0.05);混合青贮中,D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B和C组(P<0.05)。本试验条件下,高丹草与黑麦草混合青贮适宜比例为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