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但农业又是"投资拉动型"行业,也是高风险型"弱质行业"。因此,没有政府财政的大量投资和支持,没有财政投资效益的不断提高,就不可能有我国农业的平稳、快速发展,也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和投资状况评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和投资方面评析了黄土高原农业生产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差异 ,得出以下结论 :(1)黄土高原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其农业发展最主要的自然限制因素 ,其农业投资应立足于这一基本前提。 (2 )黄土高原的农业投资滞后于农业发展的需求 ,农业无效投资有增无减 ,农业投资份额下降 ,制约了农业产值的增长。对此 ,必须提高农业投资增长率 ,发挥国家投资的主体职能。 (3)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更为直接的原因。对此 ,落实退耕还林种草 ,合理调整农业结构 ,建立与地面坡度相适应的土地利用结构并辅之以与目标相符的投入 ,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陈志兵  林翊 《现代农业》2008,(11):71-7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长期以来福建农业发展严重滞后,对农业的投入不足是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加大对农业投资无疑是推动福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闽台农业合作历史悠久,在国内农业投入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台商对福建农业的投资正好可以改善农业投资不足的现状。因此,研究福建农业利用台资的经济效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宏程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571-2574
加大农业科技投资力度是促进农业科技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对农业科技投资进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农业科技投资明显不足,导致了农业科技发展滞后,并提出了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必须增加我国农业投资,改善农业投入环境;建立和健全符合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投资机制,使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份额和方式制度化、规范化;运用价值规律引导农业投入,通过经济杠杆的运用和物质利益机制的调整,鼓励各农业投资主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在增加农业投入的同时,通过建立新型的农村土地经营和流转制度,创建新体制的城市区,加快农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变我国“务农吃亏”的状况,增加农业投资的吸引力,尤其是粮食生产投资的吸引力,增加农业产出,提高农业自身积累能力,促进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业投资是事关农业、农村发展、农民收入的重要问题。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离不开农业资金的注入,然而我国农业投资不足一直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本文试以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从政府、金融机构、农户三大投资主体行为特征出发,分析了我国农业投资不足的原因。以期为政府部门了解农业投资现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投资的相对不足和不稳定性日益凸现,业已构成农业发展的“瓶颈”约束,并且通过产业关联的传导和放大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产生影响。解析农业投资不足的原因,探求新的农业投融资机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薛和斌  卓建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435-5437
通过对我国农业投资现状的分析,从体制性方面和经济学方法解析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提出促进我国农业投资,加强农业资金投入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存在的问题,采用对比比较方法,分析了外国与我国农业科技投资的现状与特点。结果表明,由于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低、私人投资参与度不高而导致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滞后于发达国家或一些发展中国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农业科技投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不仅是人类生存与繁衍的基础,也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离开农业这个基础,任何事业都无从谈起。因此要想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高度发展农业,才能更好的维护社会安定与增加社会效益。但仍然有许多原因导致了我国农业的停滞与落后,所以要调整农村与农业结构,以促进我国农业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迪项 《山东农业》2003,(11):26-26
农业关系到国计民生。要想保障农业的发展,对内满足最国内需求抗击进口农产品的冲击,对外打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就要加大对农业的投资改善农业环境,发展 “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但目前我国的国情是政府用于农业投资或再投资的资金并不足以维持农业的必要发展,结合我国的国情来看,每年政府都要进行大量财政拨款应用于工业、农业及高新技术等行业。相比较而言,农业占总投资的比重远低于非农产业所占投资比重。举例而言,我国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资强度(农业的科研投资)还不到最低收入国家简单平均数的1/3。如何在国内投注于农业的资金短缺情况…  相似文献   

12.
《天津农业科学》2016,(11):68-7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更是取得了不俗成就。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本文就我国目前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区域、领域、模式等进行分析,进而概括出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占比小、投资区域分布广泛,集中度高、投资领域多元化,产品收益低、投资模式多样化等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一个结合新古典增长与内生增长原理的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对农业摆脱低水平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1978—2004年的数据检验了人力资本投资以及财政性农业投资对农业发展作用,实证结果对理论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方焦 《北京农业》2011,(12):215
目前,在我国农业推广发展中存在投资比例不足、农业技术创新发展有限的局面。为了彻底转变这一不良现状,笔者在参考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目标及战略的基础上分析且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推广投资发展对策,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探究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莉 《农技服务》2014,(11):8-8
农业技术推广能够将农业科技使用到现实的农业生产当中,有效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进而不断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影响,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农业投资经验的基础上,从确立农业投资进入市场的基本界限、提高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总量和份额、改变无差别的利率政策、完善粮食保护价格、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改变传统的工业化战略、实施工农业协调发展新战略、促进农用工业发展、创造农业投资全方位增长的社会环境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投资有序运行的系统配套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农业投资经验的基础上,从确立农业投资进入市场的基本界限、提高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的总量和份额、改变无差别的利率政策、完善粮食保护价格、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改变传统的工业化战略、实施工农业协调发展新战略、促进农用工业发展、创造农业投资全方位增长的社会环境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投资有序运行的系统配套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课题.而现代农业的发展迫切地需要大量的资金,中央政府对农业投入的力度又有限,与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重中之重的地位极不相称.地方政府则因农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收益低、社会效益不显著、社会矛盾不尖锐等原因,对农业的投资相对缓慢,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把农业投资转移出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较高的农业资本积累水平。研究通过对中国农业资本存量的测算及其与黄金律积累水平的比较发现当前中国农业资本积累水平远低于最优水平。形成农业资本低水平积累的原因一是投资效率低导致了有效的存量资本形成不足,二是各投资主体的投入力度不够使得原始农业资本的形成与积累不足。需要从提高农业资本使用效率、促进农业资本深化、促进农业金融创新等方面着手逐渐提高我国农业资本积累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也有较快增长。2006年,我国财政农业投资总额达到317297.00亿元,比1978年的150.66亿元增长了20.06倍,比1990年增长了9.31倍。财政农业投资增加不仅直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间接地带动了银行信贷资金、企业农业投资、农村集体以及农户农业投资的不断增加,形成了我国农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新格局。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政府财政农业投资存在着缺乏平稳增长机制、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管理体制有缺陷等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