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节能型自动化控制茶叶滚筒杀青机的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节能型自动化控制茶叶滚筒杀青机的主要机械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该机型改进了传统的加热方式,采用面接触热传导方式加热,通过自动化系统调节杀青环境的温湿度,不仅降低了能耗,杀青质量较传统滚筒杀青机也有大幅度地提高,适用于茶叶清洁化、连续化加工生产。  相似文献   

2.
席志斐  盛毓定 《茶业通报》1990,12(1):42-43,41
茶叶干燥是制茶过程中主要工序之一。干燥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茶叶色、香、味、形的质量,而其中干燥热源的优劣又是茶叶干燥工艺的重要关键因素。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发展,对茶叶干燥热源的利用作了新的探索,例有远红外加热、微波加热、高频加热和蒸汽热源加热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两步法制备新型固体醇燃料的工艺,详细讨论了各种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70℃,固体醇燃料的化学组分分别为分散剂1.30%,硬脂酸4.76%,NaOH0.62%,工业乙醇90.73%,蒸馏水2.59%。制得的固体醇燃料的熔点为52℃,热值为-28.47kJ/g,火焰最高温度为718℃,其燃烧时不产生黑烟和有害气体,对环境友好。由燃烧实验得到固体醇燃料的燃烧速率方程,从而揭示了固体醇燃料的定量燃烧规律。  相似文献   

4.
陈华  陈祖琴  杨敏  谢雪 《保鲜与加工》2016,16(4):112-117
分析了我国茶叶安全现状,介绍了物联网、溯源系统、射频识别(RFID)技术以及茶叶物联网关键技术,通过RFID及物联网技术整合供应链数据,建立基于RFID及物联网技术的茶叶溯源系统,以实现对茶叶的规范和高效管理,为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茶叶真空微波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茶叶微波真空干燥特性的研究,得到了茶叶干燥过程中微波功率、真空度对茶叶水分影响情况。根据茶叶水分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微波功率、真空度下时间和茶叶湿基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并建立了茶叶干燥的3种干燥模型(单项扩散模型、Page模型和指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茶叶微波真空干燥的动力学模型满足Page方程,为绿茶加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利用代用品,节约原材料,降低企业成本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积累资金,是一切建设事业一致奋斗的方向之一。在茶叶制造上不论初制或加工精制,烘焙茶叶用的燃料耗用量很大。特别是原有的茶叶烘干机所需的燃料,有选择性,一般的白煤屑、泥煤,二、三煤以及有些农作物的杆、皮、壳等就不易燃烧,而  相似文献   

7.
以小麦面筋为胶基原料,以水、甘油、复合甜味剂(山梨醇和麦芽糖醇)以及抹茶4种辅料研制抹茶味面筋蛋白基口香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水、甘油、复合甜味剂(山梨醇和麦芽糖醇)以及抹茶4种辅料的合适用量,再选取用水量、甘油用量、山梨醇和麦芽糖醇比例3个因素进行均匀试验以优化配方。通过感官评定确定抹茶味面筋蛋白基口香糖的最佳配方,并制作相关的产品,最后进行质构分析评判产品性能。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口香糖的最佳配方为:小麦面筋蛋白10 g,薄荷冰0.02 g,β-环糊精0.8 g,抹茶0.2 g,水11 g,甘油1.2 g,山梨醇和麦芽糖醇各为2.5 g。对口香糖的质构测定结果进行回归和相关性分析,表明测定结果能较好地预测口香糖的硬度、弹性、黏聚性和咀嚼性,但口香糖的硬度、弹性、黏聚性与辅料之间(除加水量与硬度、咀嚼性、黏聚性3个因素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高频介质加热在国外已有四十多年历史,广泛应用于木材干燥、橡胶硫化以及粮食灭虫杀菌处理等方面。我国在七十年代起开始高频介质加热的实验活动,1973年苏州茶厂接受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委托进行高频加热干燥机在茶叶上应用的研制工作。高频介质加热原理高频介质加热就是把属于电介质一类的物质,如茶叶等置于高频电场内。由于高频交复电场的作用,使介质(茶叶)加热,进而达到干燥的要求。实质上,也就是电介质(如  相似文献   

9.
以自制玉米醇溶蛋白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加热方式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湿法糖接枝反应,并对接枝物功能性及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接枝物溶解性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玉米醇溶蛋白-葡萄糖在超声时间30 min的溶解度提高了近86.2倍,达到27.22%;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也有明显改善。对相同反应条件下的玉米醇溶蛋白而言,接枝物表面疏水性有所下降,且玉米醇溶蛋白与葡萄糖接枝物的下降更为显著。FTIR分析表明,玉米醇溶蛋白以共价键方式结合糖分子。SEM结果表明,接枝物结构与玉米醇溶蛋白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发展茶叶生产,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一项有益事业。唯制茶所需燃料较多,就我县一九八三年各茶叶初制厂生产情况调查来看,加工一担毛茶,要消耗5~6担木柴,燃料消耗占制茶能源百分之六十九。占整个制茶成本百分之三十二。随着茶叶生产和其它多种经营的发展对薪炭林的需要,已使我县的燃料日趋  相似文献   

11.
王世斌 《茶业通报》1995,17(3):28-28
浅析杀青炉灶的燃烧室结构王世斌(溧水县茶叶实验场)燃烧室是炉灶的关键部位,其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热效率和供热能力,与燃料的充分燃烧、燃料的适应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其结构的探讨很有必要,下面以80型杀青机,燃烟煤为主的炉灶燃烧室为例进行分析,以供参...  相似文献   

12.
以大豆油为加热介质,采用烘箱法研究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iary butylhydroquinone,TBHQ)对大豆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加热温度条件下TBHQ的抗氧效果较好,高温条件下其抗氧化性能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3.
针对茶叶常见叶部病斑图像的形状特点,将机器学习应用于茶叶病害识别当中。以茶叶3种常见病害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分类识别研究,对有病害的茶叶图像进行处理和特征提取,利用径向基核函数进行分类来提高茶叶病害识别率。运用分类识别方法对茶叶病害进行研究,使茶叶在发病初期就能得到更好的预防以及后期能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产量,提高当地茶叶的销量,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Arc Engine的茶叶生产气象服务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适应茶叶生产发展的需求和提高气象为特色农业服务的能力,以现有茶叶气象服务技术及研究成果为基础,基于C/S软件架构,利用Arc Engine作为开发平台,结合C#语言、SQL Server数据库以及网络技术,研制了浙江省茶叶生产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并投入业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数据管理、小气候监测、灾害监测预警、农用天气预报、气候品质评价、气候适宜度分析、茶园可视化监测、农业气候区划、产品制作、基础知识等10大功能模块;系统集成了茶叶精细化气象指标、预报评价模型和GIS空间插值技术,在时间上可以开展未来1~8天滚动的预警预报,在空间上可以制作乡镇级或5 km×5 km网格级的服务产品;通过与省内气象数据库的无缝对接,确保了系统的智能化运行。系统不仅在浙江省级气象为农服务中应用,而且已在茶叶主产市县中推广应用,实现了浙江茶叶气象服务的定量化和精细化。  相似文献   

15.
茶叶全氮量与红茶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继轸  夏涛 《茶业通报》1992,14(3):40-41
茶叶品质检验,迄今国内外一直沿用以实物标准样为依据,以感官评审为主的方法。国内外学者多年来一直试图寻找理化检验来评定茶叶品质,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工夫红茶是我国独特传统红茶,品质和风格不同于红碎茶。1987年湖南农学院何文斌、施兆鹏等人报道了工夫红茶色泽与品质的关系,并借助费歇尔判别分析,建立了判别函数,对工夫红茶等级与色泽指标的量化及通过色泽鉴别品质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工夫红茶内质要求,香气高锐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红亮,叶底红明。只有优质茶  相似文献   

16.
浅析歙南烘青的烟味凌云强,余光平(祁门茶叶研究所)(祁门茶厂)近些年来,歙南茶区为节约制茶燃料,普遍采用节柴焙茶灶-无烟柴灶。这对降低茶叶成本、提高茶叶品质及经济效益都起到了良好作用。然面,采用节柴焙茶灶的部分茶厂生产的烘青绿毛茶往往带有程度不同的烟...  相似文献   

17.
北京六环美迪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2月,是一家从事生物能源研究开发和市场推广的专业公司,具体业务是:组织发动农民种植甜高粱,再成立粗加工厂对甜高粱秸秆进行加工,生产出粗乙醇并对秸杆渣进行合理处理,将其生产成饲料、纤维板、有机肥、纸浆或木炭等,然后设立无水酒精厂对粗乙醇进行精加工,生产无水酒精(燃料乙醇),最后设立能源加工厂用燃料乙醇或粗乙醇生产汽油醇、柴油醇、重油醇等醇类燃料和生物柴油直接供给汽车、轮船、锅炉、窑炉、发电厂等使用,从而大量替代传统能源.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是中国重要茶叶产销市场。清代民国时期,西南地区茶叶边销主要以西北部松藩、西南部打箭炉(康定)为集散中心,内销以成都、重庆、昆明为主要集散中心。通过这些集散市场,建立了产区茶叶与销售市场的有机联系,实现了产销的真正结合。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魏书教授课题组首次揭示了茶树芳樟醇和橙花叔醇生物合成调控新机制,为增进茶叶香气品质提供了新路径。闻香识好茶,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该研究结果表明,茶树通过萜类合成酶基因的转录及其转录本的剪切加工,调控茶树生物挥发性信号分子的生物合成,调节其与生态群体中其他个体的互作,提高  相似文献   

20.
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地质背景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查世新  朱江 《茶业通报》2002,24(4):28-29
本文以皖南青阳、九华山、黄山等我省著名茶叶产区为观察试验区(点),通过采集样本分析对茶叶(嫩叶)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与产区地质背景(以岩石为代表)中的对应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进而对茶叶中微量元素与其地质背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初步得出结论,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其周边母岩为代表的地质背景值成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