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政  钱敏 《科学养鱼》2015,(2):40-41
<正>从2011年6月至2014年8月,黄冈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根据黄颡鱼"全雄1号"的养殖特点和生活习性,对黄颡鱼"全雄1号"进行了成鱼高效养殖技术试验研究。实现了该品种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具有饵料利用率高、饵料系数低、药物使用少、病害发生率低、单位产量高、商品鱼规格齐和价格高等优势,从而为该品种在池塘养殖中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的高效养殖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全雄黄颡鱼是根据黄颡鱼雄性和雌性生长差异,采用人工性逆转和细胞工程技术得到的超雄黄颡鱼,再与正常雌黄颡鱼交配获得全雄性黄颡鱼新品种。黄颡鱼"全雄1号"已获得水产新品种证书并在湖北、江苏等地池塘养殖试验示范及推广,黄颡鱼"全雄2号"尚在池塘生产中试阶段。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湖北省麻城市水产局组织黄颡鱼"全雄1号"养殖技术培训班,鼓楼、龙池、南湖三个办事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养殖大户共计80余人参加。培训班特邀武汉水产专家授课,水产专家详细地介绍了黄颡鱼"全雄1号",社员与专家面对面,对社员提出有关黄颡鱼"全雄1号"的养殖技术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分别从鱼苗培育、大鱼种及成鱼养殖技术、网箱养殖技术、鱼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培训,语言风趣,内容丰富,案例生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正>对黄颡鱼的生物学研究发现,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雄性黄颡鱼比雌性黄颡鱼生长速度快30%左右。为了提高养殖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科所、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过十年的潜心研究,培育出水产养殖新品种黄颡鱼"全雄1号",在全国推广养殖,取得良好效果。为了摸索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技术,芜湖天成生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从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购进卵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6月-2014年6月,扬州市江都区水产管理站在扬州春盛渔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了黄颡鱼"全雄1号"高产高效养殖,共引进黄颡鱼"全雄1号"夏花42万尾,经12个月养殖,每亩获得规格为100~150克的商品黄颡鱼产量约1295千克,产值约32590元,效益约13650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相关技术与模式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蕲春县是湖北省水产养殖大县,水产养殖技术基础好,在水库、河道、池塘种青养鱼方面具有特色。在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的推动下,蕲春县方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托华中农业大学、蕲春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黄冈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力量,开展池塘主养黄颡鱼"黄优1号"生态、高效、健康养殖技术试验示范、技术集成与推广,目前带动全县黄颡鱼养殖面积达到1 500多亩。通过分级饲养、精准投喂、注重内外保健等综合措施,合作社200亩试验示范池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20年10月5日,合作社对黄颡鱼"黄优1号"养殖试验示范池塘进行了测产验收,亩产平均规格110.2克/尾黄颡鱼1 983.61千克,养殖成活率90%,亩产值39 672元,亩投入21 200元,亩效益18 472元。现将养殖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是我国重要土著经济鱼类,其已成为国内水产界普遍推荐的名优水产养殖品种,已被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推荐为"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渔业主推品种,有极大的市场潜力。近年来,国内在黄颡鱼主养池塘养殖模式与技术方面也有报道,本文进行了不同放养模式的黄颡鱼高产高效池塘健康养殖试验,以期为今后开展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获得黄颡鱼"全雄1号"新品种证书后,如何将新品种推向市场是刘汉勤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自从2011年黄颡鱼"全雄1号"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后,刘汉勤将更多的思考放在了如何将这一成果推向市场,为广大的水产养殖户创造效益?如何适应从科研到市场推广之间的跨度和身份转变?如何面对市场上对全雄黄颡鱼认知不一的各种声音? 前车之鉴,后车之覆.我们国家已经审定并公布的水产养殖新品种有一百几十个,但由于诸多原因,大部分品种在生产上利用和发挥的作用有限.黄颡鱼"全雄1号"如何不重蹈旧路?刘汉勤的想法是引入现代市场营销的理念,找到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即苗种供应采用种源可控,分级生产,加盟商管理的推广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黄颡鱼是一种适温性很广的鱼类,黄颡鱼隶属于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为了探索黄颡鱼池塘健康高效养殖技术模式,课题组于2009年在武汉市新洲区水秀渔  相似文献   

10.
正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吴四文注意到黄颡鱼在浙江批发价高达34元/千克。他决定试一试,用了4年时间终于基本掌握了黄颡鱼自繁自养技术。吴四文的第一桶金,是2012年合作社刚成立后获取的。当年,吴四文引进20万尾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回来养殖,经过1年的辛苦,2013年亩产纯收入达到6000元。可是从2013年开始,从外地购回的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出现质量问题,成活率越来越低了。两年里,他损失了1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天然水域中的黄颡鱼数量锐减,需要通过人工养殖来满足市场需求。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技术取得成功,当年卵黄苗培育成鱼种规格达28尾/kg~30尾/kg,为成鱼养殖打下了基础。其中亩产黄颡鱼种390.75kg,亩利润4036.5元,经济效益良好,可以在安徽省扩大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根据当地池塘养殖黄颡鱼推广试验,总结了池塘养殖黄颡鱼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要点,仅供水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黄颡鱼是我国土著优质食用鱼,由于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细刺而颇受消费者欢迎。本试验采用的全雄1号黄颡鱼,是科学研发新品种,具有雄性率高达98%、生长速度快、饵料系数低、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不但解决了雄性黄颡鱼和雌性黄颡鱼生长差异,且其生长速度比普通黄颡鱼体重增长速度快30%以上,饵料系数比普通黄颡鱼低20%,是理想的池塘养殖新品种。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地点及鱼池条件试验地点在衡水冀州市后冢村梁福志鱼场,试验池塘为面积0.14hm~2的土池,排灌方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与渔业》2011,(6):33-33
黄颡鱼“全雄1号”是今年农业部审定通过的水产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4-001-2010。它是相关科技人员历时十余年攻关而成的智慧结晶。科研人员先采用性逆转、人工雌核发育等技术获得染色体均为YY的超雄鱼与生理雌鱼,再将两者交配后生产的YY超雄鱼作父本与正常雌鱼母本交配,最终培育出黄颡鱼“全雄1号”。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来,黄颡鱼价格稳中有升,效益较好,养殖户养殖黄颡鱼热度不减。养殖户从外地购进规格较大(4cm~5cm以上)的黄颡鱼苗种进行养殖,由于经过长途运输和水域环境差异,影响养殖的成活率,养殖成本较高。一些养殖户为避免上述情况,购买黄颡鱼"水花"池塘培苗,效果不太理想。笔者经多年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跟踪分析,总结出一套黄颡鱼苗种健康高效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截至目前,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黄颡鱼新品种有黄颡鱼"全雄1号"(GS-04-001-2010)和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GS-02-001-2018)。新品种的培育推动了黄颡鱼产业的发展,其养殖产量从2010年的18.43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53.69万吨。随着黄颡鱼产业的蓬勃发展,苗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对苗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苗种的好坏与亲本的质量紧密相关。但黄颡鱼苗种繁殖过程中所用的母本非常混杂,没有经过系统的选育和培育;部分苗种生产场利用黄颡鱼雄鱼比雌鱼生长快的特性,直接过筛将小个体的黄颡鱼作为母本进行培育,但其中混杂了20%~30%的雄性黄颡鱼,又将生长快、个体较大的母本过筛掉。本文总结了全雌黄颡鱼的培育及繁殖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Pelteobagrus fluvidraco),俗称黄骨丁,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各水域。黄颡鱼肉质细嫩,少细刺,富含脂肪,味道鲜美,且价格适中,池塘容易养殖,效益高;近几年,黄颡鱼作为优质水产品种在江门市淡水池塘推广养殖。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黄颡鱼是新开发的优质水产养殖品种,还存在池塘养殖产量较低、养殖饲料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18.
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GS-02-001-2018)于2018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无肌间刺、成体色泽与普通黄颡鱼相似、养殖成活率高等优点.苗种越冬是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成鱼养殖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了来年苗种的质量和成活率,影响整个生产环节.冬季水温低,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  相似文献   

19.
<正>黄颡鱼养殖发展迅速,成为近年来重要的名特优养殖品种。特别是浙江省湖州市,自从2001年苗种人工繁殖突破后逐步发展,到2015年全市养殖面积达到7.5万亩,养殖产量51148吨,占浙江省总产量的91.1%,全国的14.4%,成为我国黄颡鱼养殖的主要产区。近年来,全雄和杂交黄颡鱼的成功开发,使得黄颡鱼养殖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了对比分析不同品种的池塘养殖效益,我们在2016年对3个品种的黄颡鱼成鱼养殖  相似文献   

20.
全雄黄颡鱼是近年来培育出的优良品种,是2010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批准的水产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4-001-2010)[1-3]——"全雄1号",是以超雄黄颡鱼为父本和黄颡鱼为母本进行杂交产生的F1代品种,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的特点,目前已在全国较多地区推广养殖,饲养效果好,经济效益高,是渔民增收的新路径[1]。全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