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城珍 《内陆水产》2003,28(11):10-11
瓦氏黄颡鱼,又称江黄颡,是生活在江河水域中的一种名贵鱼类。瓦氏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少细刺,可食部分多,已成为国内新兴淡水养殖品种。为了调整优化我市渔业生产结构,使瓦氏黄颡鱼成为我市水产养殖品种之一,2002年引进瓦氏黄颡鱼在农村池塘人工试养。  相似文献   

2.
<正>黄颡鱼"全雄1号"为种内杂交品种,亲本均为黄颡鱼。为了探索黄颡鱼"全雄1号"池塘健康高效养殖技术,课题组于2012-2013年在武汉市黄陂区国庆水产专业合作社和江夏区邓家洲水产养殖基地开展了黄颡鱼"全雄1号"池塘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总结了一套适合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池塘主养高效养殖模式。现将相关情  相似文献   

3.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面的承包租金、水电、饲料、药品等养殖成本越来越高,常规养殖品种的利润已很微薄。而近两年在浙江、广东、江苏、四川等部分区域进行池塘养殖黄颡鱼的试验,取得了亩纯利超万元的养殖效益,现将该模式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黄颡鱼对池塘要求不严,一般选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池塘,面积3~10亩、水深以1.5~2.0米较为理想,最好不选淤泥厚的老化池塘。每个池塘都须有可控制的进、排水口。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四大家鱼等养殖品种市场价格较低、波动大,黄颡鱼市场价格较高,且一直稳定,具有较高的养殖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九江市黄颡鱼养殖范围小、养殖模式多样、养殖效益不一。因此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在2015年开展了黄颡鱼套养翘嘴红鲌池塘养殖试验,取得良好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1)池塘条件。选取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试验池塘2口,面积分别为5亩和6亩、池塘编号分别为  相似文献   

5.
正全雄黄颡鱼是根据黄颡鱼雄性和雌性生长差异,采用人工性逆转和细胞工程技术得到的超雄黄颡鱼,再与正常雌黄颡鱼交配获得全雄性黄颡鱼新品种。黄颡鱼"全雄1号"已获得水产新品种证书并在湖北、江苏等地池塘养殖试验示范及推广,黄颡鱼"全雄2号"尚在池塘生产中试阶段。  相似文献   

6.
汪政  钱敏 《科学养鱼》2015,(2):40-41
<正>从2011年6月至2014年8月,黄冈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根据黄颡鱼"全雄1号"的养殖特点和生活习性,对黄颡鱼"全雄1号"进行了成鱼高效养殖技术试验研究。实现了该品种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具有饵料利用率高、饵料系数低、药物使用少、病害发生率低、单位产量高、商品鱼规格齐和价格高等优势,从而为该品种在池塘养殖中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的高效养殖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Pelteobagrus fluvidraco),俗称黄骨丁,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各水域。黄颡鱼肉质细嫩,少细刺,富含脂肪,味道鲜美,且价格适中,池塘容易养殖,效益高;近几年,黄颡鱼作为优质水产品种在江门市淡水池塘推广养殖。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黄颡鱼是新开发的优质水产养殖品种,还存在池塘养殖产量较低、养殖饲料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俗称黄腊丁、昂刺鱼、昂弓等,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小型底层经济鱼类.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黄颡鱼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较有发展前途的名优养殖品种.为充分挖掘养殖生产潜力,提高水体利用率,提升黄颡鱼池塘养殖经济效益,不断探寻黄颡鱼最佳养殖新模式,根据黄颡鱼与鳖各自的生物学特点,2011年,我们采用以黄颡鱼为主养品种套养鳖的养殖模式,充分利用水体的物质循环与生物间的互利互补作用,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正>黄颡鱼养殖发展迅速,成为近年来重要的名特优养殖品种。特别是浙江省湖州市,自从2001年苗种人工繁殖突破后逐步发展,到2015年全市养殖面积达到7.5万亩,养殖产量51148吨,占浙江省总产量的91.1%,全国的14.4%,成为我国黄颡鱼养殖的主要产区。近年来,全雄和杂交黄颡鱼的成功开发,使得黄颡鱼养殖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了对比分析不同品种的池塘养殖效益,我们在2016年对3个品种的黄颡鱼成鱼养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根据当地池塘养殖黄颡鱼推广试验,总结了池塘养殖黄颡鱼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要点,仅供水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池塘主养黄颡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 2000年,笔者在建湖县大溪河开发公司进行池塘了主养黄颡鱼试验,养殖面积 1.1公顷,收获黄颡鱼 2 822千克,花白鲢鱼种 1 860千克,折合每 667米 2产黄颡鱼 176.4千克,花白鲢鱼种 116.3千克,每 667米 2产值 3 630元,获利 1 180元,与主养四大家鱼比,每 667米 2增收 300~ 400元,现将有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养殖池塘的选择 黄颡鱼养殖对池塘要求不高,一般用于养殖成鱼的池塘均可养殖黄颡鱼,池塘主养黄颡鱼要求水量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面积 0.2~ 0.33公顷,最大不超过 0.67公顷,黄颡鱼喜…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隶属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又名黄腊丁、嘎牙子、黄鳍鱼、黄刺骨,是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小型底栖鱼类。尽管其个体较小,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随着近年来黄颡鱼出口和国内消费市场的日益激增,价格一直坚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已成为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名特优养殖品种之一。为探讨黄颡鱼成鱼养殖技术和在全市推广这一名特优养殖品种,笔者开展了黄颡鱼成鱼池塘主养技术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蕲春县是湖北省水产养殖大县,水产养殖技术基础好,在水库、河道、池塘种青养鱼方面具有特色。在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的推动下,蕲春县方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托华中农业大学、蕲春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黄冈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力量,开展池塘主养黄颡鱼"黄优1号"生态、高效、健康养殖技术试验示范、技术集成与推广,目前带动全县黄颡鱼养殖面积达到1 500多亩。通过分级饲养、精准投喂、注重内外保健等综合措施,合作社200亩试验示范池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20年10月5日,合作社对黄颡鱼"黄优1号"养殖试验示范池塘进行了测产验收,亩产平均规格110.2克/尾黄颡鱼1 983.61千克,养殖成活率90%,亩产值39 672元,亩投入21 200元,亩效益18 472元。现将养殖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因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江西本地市场对黄颡鱼需求量非常大,且养殖效益可观,但在江西本地黄颡鱼苗种供应少,苗种培育成活率低,阻碍了江西黄颡鱼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为推动黄颡鱼养殖规模扩大化发展,解决本省黄颡鱼苗种供应需求,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进行黄颡鱼苗种培育新技术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培育关键技术内容总结如下。一、鱼池选择鱼苗培育池的要求。选择池塘要有充足水源、水质清新、交通便利,符合渔业用水标准,进排水方  相似文献   

15.
<正>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水产养殖主要集中在渡普镇和潘家湾镇,仅渡普镇水产养殖面积就达5.6万亩,其中精养池面积1.8万亩。渡普镇养殖品种以四大家鱼、黄颡鱼、鳜鱼、斑点叉尾、小龙虾、河蟹、青虾、青蛙等为主,素有"水产之乡"的美誉。下面就嘉鱼地区黄颡鱼养殖情况进行简单介绍。一、嘉鱼地区黄颡鱼养殖模式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挖掘池塘的生产潜力,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根据黄颡鱼和青虾的生物学特性,2002年我们在培育黄颡鱼种的池塘中混养青虾,经过精心管理,获得成功.为探索池塘健康、高效的生态养殖模式积累了经验,现将试验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2003年,我们在辽宁省铁岭市五角湖渔场进行了池塘无公害养殖黄颡鱼试验示范并取得了成功。现将具体养殖情况总结如下。1 池塘准备1.1 池塘面积 利用五角湖渔场池塘一口,面积0.33hm~2。池底平坦,淤泥较厚(约30cm),水源为地下井水,池塘正常水深1.5~1.8m。  相似文献   

18.
池塘高效循环流水养殖鳜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安徽省滁州市"池塘高效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由滁州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引进,并于2015年在长江水产良种繁育场建设竣工了滁州市第一个循环流水养殖基地,并于当年投产养殖草鱼。目前,安徽地区该模式养殖品种有草鱼、斑点叉尾、加州鲈鱼、黄颡鱼等,其中草鱼、斑点叉尾养殖技术相对成熟,鳜鱼养殖成功案例未见报道。2016年,滁州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在长江水产良种繁育场  相似文献   

19.
<正>近两年,我们在实施省级水产三项工程《黄颡鱼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过程中,对我市淡水鱼出口企业——盐城市永新水产有限公司黄颡鱼池塘主养模式进行了跟踪,对养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进行了探索,并就如何提高黄颡鱼养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水平、提高养殖效益提出了一些看法,供参考。一、基本情况盐城市永新水产有限公司共有标准化淡水养殖池  相似文献   

20.
<正>黄颡鱼以肉质鲜美、肌间刺较少、营养价值高著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力较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特色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常规养殖模式下,黄颡鱼在年底集中上市,成鱼价格相对较低。为探索提高黄颡鱼的养殖效益,笔者开展了黄颡鱼反季节养殖试验,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