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胃肠道健康发育是影响犊牛生长及其潜在生产性能发挥的关键。研究报道,短链脂肪酸(SCFA)和胃肠道微生物可促进幼龄动物胃肠道健康发育,但具体机制还不明确。新生犊牛胃肠道发育不健全,胃肠道内微生物种类及丰度均较低,内源性产生的代谢产物SCFA较少。现有文献表明,SCFA具有通过影响断奶前犊牛胃肠道微生物的定植、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及提高肠道抗炎能力,进而促进犊牛胃肠道健康发育的功能。本文拟从胃肠道上皮和微生物2个层次来探究并综述外源添加SCFA促进断奶前犊牛胃肠道发育的分子机制,及其对断奶前犊牛胃肠道微生物定植的影响及机理,为犊牛健康培育与科学饲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梯度饲喂蜡样芽孢杆菌90 d,检验外源性微生物对断奶犊牛生长和消化道内微生物区系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中期Ⅰ组(3×109 CFU/头.d)和Ⅱ组(6×109 CFU/头.d)的草颗粒日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减少50.79%和32.28%,干草日采食量则分别提高35.14%和16.76%,试验末期Ⅰ组和Ⅱ组的干草日采食量分别提高21.99%和13.75%,但对照组、试验Ⅰ组和Ⅱ组间犊牛试验末体重和试验期增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PCR-DGGE图谱分析显示,试验末犊牛肠道微生物区系整体相似性系数为0.45,低于试验初的0.58,试验组聚为一簇(除15),但各组间肠道微生物区系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外源性蜡样芽孢杆菌可影响幼龄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种类的选择性,改变犊牛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相似性,但短期内对增重和肠道微生物区系多样性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3.
犊牛腹泻是新生犊牛所发生的一种急性腹泻,是由于肠道内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或者是营养性因素、环境性因素致使犊牛免疫力低下等综合病因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床病症。  相似文献   

4.
犊牛腹泻是牧区常见的疾病之一。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提出牧区犊牛腹泻主要是由于犊牛肠道内微生物菌群失调、环境因素、营养性因素等导致犊牛的免疫力下降而引起的,并提出了加强犊牛饲养管理、及时饲喂牛初乳及干草、注意母牛健康以及对症治疗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犊牛腹泻是新生10日龄左右犊牛所发生的一种急性腹泻,是由于肠道内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或者是营养性因素、环境性因素致使犊牛免疫力低下综合表现出来的一种征兆。笔者现将犊牛腹泻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犊牛腹泻属于新生犊牛比较常发的急性腹泻疾病,该腹泻的原因是犊牛肠道内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及营养性因素、环境性因素导致犊牛自身免疫力下降,综合影响产生的一种临床病症。犊牛腹泻在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但犊牛出生一个月内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根据犊牛腹泻情况看有3个发病高发期,分别是犊牛初乳阶段(1~3天);犊牛初乳换常乳阶段(7~10天);  相似文献   

7.
犊牛腹泻是指新生10日龄左右犊牛所发生的急性腹泻,是由于肠道内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或者是营养性因素、环境性因素致使犊牛免疫力低下综合所表现出来的征兆。患牛临床表现精神沉郁,高热,腹胀,腹痛,废食,呼吸短促。粪便恶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养牛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牛场引进犊牛数量的增多,犊牛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许多病原微生物均可导致犊牛腹泻,其中大肠杆菌是主要致病菌,占90%以上,大肠杆菌引起犊牛的肠道疾病,初期症状为腹泻、脱水,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死亡,牛场内一旦发生该病,将严重影响犊牛生长、发育、产能,对养牛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1病因分析 新生犊牛脓毒败血症是严重急性全身感染性疾病,引起犊牛脓毒败血症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很多,但只有在一定的诱因下才引起发病。初生犊牛机体抵抗力弱,防御能力尚不健全,若体质较弱,护理不当,一旦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就会引起发病。母牛产后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及阴道的炎症变化,甚至不少牛患有乳房炎,这些炎症分泌物中病原微生物和粪便中的肠道杆菌污染了外环境,也会污染母牛的乳房、乳汁,所以本病的发生多是通过消化道与脐带感染的,个别犊牛也会因母牛患有布氏杆菌病或流产菌病所致的子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0.
犊牛腹泻是指新生10日龄左右的犊牛所发生的1种急性腹泻,由于肠道内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或者是营养性因素、环境性凼素致使犊牛免疫力低下所表现出来的1种征兆.近几年来,随着养牛业规模扩大,犊牛腹泻的病例呈上升趋势,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了犊牛早期的生长发育和后期生产性能的发挥.犊牛腹泻常为混合感染,症状相似,但病程各异.因此弄清犊牛腹泻的病因,准确作出诊断,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分别在犊牛代乳粉中添加酵母β-葡聚糖和杆菌肽锌,研究其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及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的影响。选取20头新生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分别饲喂以下日粮:试验A组为基础日粮组(对照组)、试验B、C组均为基础日粮+酵母β-葡聚糖75mg·kg-1、试验D组为基础日粮+杆菌肽锌60mg·kg-1。试验全期共28d,每日记录犊牛采食量、每2周逐一称重并计算日增体质量,在试验第21天晨饲时,给A、B、D3组犊牛口服大肠杆菌(O141∶K99)肉汤培养基进行攻毒,C组继续正常饲喂。于试验第28天晨饲前,采集犊牛直肠内约10cm处靠近上壶腹黏膜部的粪便样品用于测定肠道微生物区系变化。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攻毒前,B组犊牛0~14d和14~21d两阶段ADG比A组分别提高了26.18%和24.93%(P0.05);攻毒后,B、D组21~28dADG比A组分别提高了30.38%、30.82%(P0.05)。试验各期F/G,B、D组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与A组相比,B、D组犊牛攻毒后12和24h时,直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D组犊牛直肠中乳酸杆菌数量也显著降低(P0.05);C组犊牛直肠中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A组(P0.05)。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显示,B、C两组条带数多于A、D组,且C组与A、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试验组犊牛的总菌区系相似性处于50%~75%。结果表明,在代乳粉中添加75mg·kg-1酵母β-葡聚糖可改善犊牛肠道微生物区系,优化肠道微生物结构,从而保证犊牛健康生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或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正>犊牛腹泻是危害犊牛健康生长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以犊牛消化不良、腹泻为主要症状。由于犊牛的免疫系统及胃肠系统均发育不完善,故其肠道内的病原微生物、营养供应、生活环境稍有差池,均可诱发该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早春及夏末秋初季节多发。犊牛腹泻被称为新生犊牛的杀手,易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合理分析其发病原因并有效防治该病刻不容缓。1病因分析1.1生理因素新生犊牛的瘤胃、网胃和瓣胃均发育不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直接饲喂微生物对奶牛瘤胃发酵和肠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饲喂微生物(DFM)能够提高奶牛的日增重和饲料效率,增加奶牛的产奶量,改善犊牛的健康状况。然而其作用模式不是很明确。本文对目前应用在奶牛养殖方面直接饲喂微生物的种类及其与瘤胃和肠道的关系及作用模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以9株人肠道病原菌(包括埃希氏菌属3株、杀门菌属3株、志贺菌属3株)作为免疫原制成混合疫苗,对怀孕奶牛进行系统免疫,以获得对人致病肠道杆菌具有特异性的牛乳抗体。犊牛饲喂试验表明,免疫乳对犊牛的肠道疾病的发生起到了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从而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这是由于免疫乳中特异性抗体IgG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正>犊牛腹泻是在饲养过程中特别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程度不同,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犊牛的死亡,如果防治不当则会给养牛场带来很大损失。犊牛腹泻是临床综合症状,其发病原因有很多,大致分为微生物感染、犊牛自身身体条件、饲养环境这3方面。采取防治措施,病前预防,病后治疗。1微生物感染犊牛腹泻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主要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引起犊牛腹泻的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沙门氏  相似文献   

16.
甘露寡糖对犊牛的增重及血液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露寡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s, MOS)是低聚糖的一种,低聚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直链或支链的一类糖,化学性质稳定,不被动物消化也不能被有害菌利用,只能被消化道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利用,通过优化肠道微生物生态系对宿主起有益的保健功能.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成、形成以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为优势菌的肠道菌丛,抑制病原菌.MOS对病原菌有识别、粘附和排除作用,同时有利于排除内毒素保持动物健康.增强动物非特异性免疫,提高动物抵抗力.有研究结果表明MOS可提高动物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为了探讨MOS在犊牛生产中的使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我们做了不同浓度MOS饲喂犊牛试验.  相似文献   

17.
阿根廷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Meta—analysis)以研究益生菌对幼龄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虽然使用乳酸茵(LAB)可以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防止腹泻和提高生长性能,但对能否有效提高犊牛的生长性能还没有形成共识。研究人员检索了1980-2010年PubMed和Scopus数据库,人选标准为没有明显疾病和被动免疫小于5日龄的犊牛,分别有24项和14项研究涉及评估益生菌对犊牛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酵母β-葡聚糖对早期断奶犊牛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在犊牛代乳粉中添加酵母β-葡聚糖,研究其对早期断奶犊牛器官发育、胃肠道形态发育及直肠中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选取42头新生荷斯坦犊牛,按照日粮中酵母,β-葡聚糖添加量不同分为:0(对照组)、25、50、75、100和200 mg/kg 6个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期56 d.试验结束时屠宰,取瘤胃前背盲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做肠道组织切片,收集直肠内容物经稀释后做微生物计数.结果显示:瘤网胃相对比重有随日粮中酵母β-葡聚糖含量升高而上升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小肠各段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V/C)以75 mg/kg组显著大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直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以75 m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乳酸菌数也以75 mg/kg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试验结果提示:在早期断奶犊牛日粮中添加75 mg/kg酵母β-葡聚糖可提高早期断奶犊牛的小肠绒毛高度,增加小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优化肠道微生物结构,从而减少疾病发生,促进犊牛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异食癖对哺乳期犊牛肠道黏膜通透性及粪便中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影响,选择出生3 d,体重相近的犊牛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犊牛舔食牛毛、沙子等症状,犊牛表现为被毛粗乱、消瘦、前胃弛缓、腹泻和发育受阻,随机选择12头该症状犊牛为异食癖组,选择生长表现健康,无食牛毛、沙子等症状的12头犊牛作为正常组。结果表明,0~21日龄异食癖组犊牛粪便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和56日龄异食癖组犊牛粪便中大肠杆菌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56日龄异食癖组犊牛粪便中双歧杆菌显著降低于正常组(P0.05)。从肠道黏膜通透性标记物分析,异食癖组犊牛血液的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盐(D-LA)浓度相对于正常组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异食癖组犊牛血液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浓度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血清免疫指标分析,异食癖组犊牛血液IgA浓度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异食癖犊牛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犊牛肠道有益菌和有害菌的比例受到破坏,进而影响肠道微生态平衡,降低了犊牛肠道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20.
新出生的犊牛发病率高,尤其是腹泻极其常见,这对犊牛的危害极大,一定程度造成犊牛的死亡。本文总结了犊牛发生腹泻的原因(微生物、犊牛自身、饲养环境等因素),并针对性提出了防治措施,选用链霉素进行治疗,对牛舍定期进行灭螨行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