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某地广玉兰胸径生长数据建模,并与多项式模型、S曲线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观测数据较少的情况下,灰色系统模型比多项式拟合和S曲线模型更实用、更准确,灰色系统建立林木胸径生长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以宁德市1997-2002年资源建档数据为基础,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宁德市森林资源主要指标(1、森林覆盖率;2、有林地面积:3、活立木总蓄积量)的变化进行预测,由于资源建档数据具有连续性、可比性等特征,经检验,预测值的精度较高,可以对宁德市未来森林资源数据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依据桉树青枯病发病流行的系统数据和相应的我种气象要素、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含青枯病菌数量等资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雷州林业局桉树青枯病的灰色系统预测报模型和多元回归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利用灰色决策法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的关联分析、灰色系统数据列预测和建立灰色模型(GM)、以及灰色决策法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为企事业的发展,应分清主次,以及林种合理布局、合理分配投资、原则方案编制、方案比选等在林业产业结构的规划中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的是灰色系统在家具生产中的应用。采用的方法是用灰色线性规划取代传统的线性规划,为茶几生产建立了灰色规划模型,从而满足了家具生产的动态特征。从解的结果看,灰色线性规划在制定家具生产计划方面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目前,编制树种材积生长率(量)表主要是利用解析木材料建立回归方程。用这种方法建模,所需数据多且有规律:即满足线性、正态、等方差三条件。但实际上,我国目前开展经理调查的许多地区的大部分林木是解放后陆续营造的,林龄尚小,所得原始数据少且变化幅度大。用统计模型刻划其间的规律虽然能达到一定要求,但精度不高。一九八二年邓聚龙教授创立了灰色系统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有可能很好地解决用较少数据建立统计模型的缺陷。灰色系统理论是用灰色数学描述客观事物,反映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7.
一、预测模型的建立灰色系统理论是将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延伸到社会、经济系统的产物。所谓灰色系统是指那些既含已知信息(白色参数)又含未知和非确知息信(黑色参数)的信息系统。诸如农业、生态、生物、经济、管理、能量、工程技术等都是灰色系统。灰色系统理论称抽象系统的逆过程为灰色过程,这种逆过程所获得的模型称为灰色模型(GREY MODEL),简称  相似文献   

8.
灰色系统理论研究,是信息不完全的对象、内涵不确定的概念、关系不明确的机制的一门理论科学。它能克服常规概率统计的弱点,从杂乱无章的、有限的、离散的数据中找出规律,并建立灰色模型来作为相应的分析、预测、决策和规划的依据。本文以红皮云杉幼树高生长为例,将建立[GM(1.1)]灰色预测模型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依据森林资源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的论述,分析了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一些灰色特征,为灰色系统理论在森林资源动态分析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并通过四川省森林资源发展趋势预测,阐述了非等时距序列的灰色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5—2015年广东省森林覆盖率的原始数据,选取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年日照时数、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林业产值、造林面积及育苗面积8个指标对森林覆盖率的影响要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关联度最大的3项因素依次是:有林地面积0.993 4、年平均气温0.992 1、年降水量0.973 2。为验证森林覆盖率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的适用性性,根据2005—2010年的森林覆盖率数据,分别建立GM(1,1)模型、多项式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2011—2016年的森林覆盖率进行预测,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3个模型的预测相对误差平均值依次是0.69%、1.08%、1.28%。结果表明在获取的年份数据较少时,采用灰色系统森林覆盖率预测模型精度高于多项式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适用性更优。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5—2015 年广东省森林覆盖率的原始数据,选取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年日照时数、有 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林业产值、造林面积及育苗面积8 个指标对森林覆盖率的影响要素进行灰色关 联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关联度最大的3 项因素依次是:有林地面积0.993 4、年平均气温0.992 1、年 降水量0.973 2。为验证森林覆盖率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的适用性性,根据2005—2010 年的森林覆盖率数据, 分别建立GM(1,1) 模型、多项式回归模型和Logistic 回归模型,对2011—2016 年的森林覆盖率进行预测, 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3 个模型的预测相对误差平均值依次是0.69%、1.08%、1.28%。结果表明在获取的 年份数据较少时,采用灰色系统森林覆盖率预测模型精度高于多项式回归模型和Logistic 回归模型,预测 适用性更优。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毛虫大发生灰色灾变趋势测报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尾松毛虫的猖獗发生可以认为是一个灰色系统过程,为探索松毛虫危害森林的灾变规律,依据瑞金市1989-1995年大发生面积的时间数据序列,尝试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及其GM(1,1)模型,对马尾松毛虫大发生的灾变趋势,建立预测模型,进行灾变长期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毛虫的猖獗发生可以认为是一个灰色系统过程,为探索松毛虫危害森林的灾变规律,依据瑞金市1989-1995年大发生面积的时间数据序列,尝试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及其GM(1,1)模型,对马尾松毛虫大发生的灾变趋势,建立预测模型,进行灾变长期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4.
物流量是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统计数据。结合灰色理论和马尔可夫链的特点,建立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对某物流园区的物流量进行预测。首先,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再根据灰色模型预测误差将系统划分为3个状态,确定马尔可夫状态转移矩阵,建立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并预测物流园区的物流量。将预测结果与灰色模型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可用于物流园区物流量预测,且其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依据赤桉叶面积与胸径生长量实测数据,结合叶面积静态模型得到一组叶面积时间序列,并以此建立了赤桉叶面积动态模型,经初步检验,叶面积动态模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森林收获调查模型应该是一个动态模型。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森林收获调整的灰色线性规划模型,举例说明了模型的建立,求解过程,并就模型的结构,适应性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平均每年因火灾受害的森林面积达5340公顷。从统计数据看,年受害面积变化幅度很大。用数学方法描述和预测受害森林面积时,采用回归方法将遇到两个问题:一是数据太少,二是数据过于离散,难以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而灰色系统理论是先将原始数据作累加生成,然后用呈指数趋势的累加生成数建模。所以,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使火灾面积能用数学模型加以描述和预测,为制订短期防火目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用灰色模型描述和预测火灾面积的方法分三部分。下面以陕西1977~1987年11年的原始数据(表)为例来阐明应用方法并对结果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木材需求量2005―2013年数据为原始数据,建立了传统灰色、无偏灰色和滑动无偏灰色模型,并分别以3种模型预测2014―2015年木材需求量。通过检验模型的拟合效果和对比预测的相对误差,选取预测效果最优的滑动无偏灰色模型为待修正模型。以滑动无偏灰色预测数据的相对误差分布为状态划分依据,考虑实际情况对一般马尔科夫修正方法进行优化,以优化的修正方法对预测数据进行修正。最终结果表明:当进行改进马尔科夫修正时,滑动无偏灰色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从6.44%降至1.49%,预测误差减少4.95%,预测精度明显提升,能够为我国未来木材需求量的准确预测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森林资源动态分析一般具有少数据和贫信息带来的灰色不确定性,灰色系统理论是解决这一问题重要工具。以伊春林区2001~2012年森林资源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灰色理论系统建立动态预测模型,对其森林蓄积量、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3个资源指标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运用灰色预测建立的模型的预测结果经检验,精度较高;伊春林区森林资源在未来3 a内将会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以林业部华东森林资源监测中心1985~1993年对福建省调查的森林资源消耗量数据为基础,以1983~1988年和1988~1993年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复查的森林资源消耗量数据分段控制,建立灰色预测的GM(1,1)拓扑模型,从中选出一个误差最小的模型,对福建省1994~2000年的森林资源消耗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经过1994年消耗量调查数据的实践检验,精度达9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