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莱芜黑山羊高繁品系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莱芜黑山羊饲养历史悠久 ,是劳动人民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主要分布在莱芜市周边山区、丘陵地区。长期以来 ,莱芜黑山羊处于粗放型的放牧饲养方式下 ,品种退化严重 ,个体差异较大。从 1 994年开始 ,莱芜市科委连续 2年将莱芜黑山羊保种选育列入重要研究课题 ,组建了莱芜黑山羊选育群。通过保种选育使莱芜黑山羊发挥了个体、产绒量、肉质及适应性的良好特点。莱芜黑山羊除具有以上特性之外还具有较高的繁殖性能 ,是我国北方黑山羊中难得的一个高繁群体。为开发利用这一地方品种 ,在山东省科委的资…  相似文献   

2.
莱芜黑山羊饲养历史悠久 ,是劳动人民在山区气候、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主要分布在莱芜市周边山区、丘陵地区。长期以来 ,莱芜黑山羊以粗放型的放牧饲养为主。人为的滥宰滥杀、品种退化严重 ,个体差异较大。从 1994年开始 ,莱芜市科委连续两年将莱芜黑山羊保种选育入重要研究课题 ,组建了莱芜里山羊选育群。通过保种选育使莱芜里山羊发挥了个体、产绒量、肉质及适应性的良好特点。同时在实施莱芜黑山羊保纯选育过程中 ,我们发现莱芜黑山羊除具有以上特性之外还具有较高的繁殖性能 ,是我国北方山区黑山羊中难得的一个高繁群体。为开发利用这一地方品种 ,我们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开始进行莱芜黑山羊高繁品系培育。1 培育目标和方法在保持莱芜黑山羊肉质较好和产绒量较高的前提下 ,以提高繁殖力为主要目标 ,使优秀基因不断纯合 ,培育莱芜黑山羊高繁品系。采取当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开放式核心群育种方法 ,一年一个代次进行选育。每个代次实行群体闭锁 ,避免全同胞随机交配。每一代次中特别优秀个体加入下一代次育种核心群 ,上一代次所产后代中选择一部分生长发育优秀的个体加入到核心群 ,同时吸收一部分外来优秀个体进入代次选...  相似文献   

3.
 莱芜黑山羊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种质资源,论文对莱芜黑山羊的品种来源、养殖、品种保护、开发利用及品种研究等种质资源现状进行系统的阐述,并进一步对该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发展思路,使莱芜黑山羊在有效保种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为我国其他地方畜禽品种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5—2010年,对莱芜黑山羊的地理分布、产区自然生态条件、品种分布及数量变化、体型外貌、体尺体重、生产性能等各项指标进行了系统调查、测定,并给予规范的定义,为莱芜黑山羊种质资源的保护及进一步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5-H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冬春两季的莱芜黑山羊松果体进行了观察比较,以探讨松果体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关系。结果显示,莱芜黑山羊松果体内存在大量5-HT阳性的松果体细胞及5-HT纤维;冬季松果体阳性细胞面积及阳性面积比都明显大于春季(P〈0.01),平均光密度在冬、春季间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莱芜黑山羊松果体的功能活动呈现季节性变化,与羊的繁殖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雌激素受体(ESR)基因是否与崂山奶山羊和莱芜黑山羊的产羔数相关,试验采用PCR-SSCP方法对120只崂山奶山羊和80只莱芜黑山羊的ESR外显子1和4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探索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崂山奶山羊和莱芜黑山羊ESR外显子1和4的SSCP均呈现一种带型,命名为AA基因型(野生型),不存在多态性。说明ESR基因与崂山奶山羊和莱芜黑山羊的产羔数无关,不能作为其多胎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地方山羊品种资源之间的生产性能差异,对山东省的莱芜黑山羊、沂蒙黑山羊、牙山黑绒山羊和鲁北白山羊4个地方山羊品种的体重、体尺和繁殖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沂蒙黑山羊的初生重偏低(P0.05),90日龄时体重还是偏低(P0.05);莱芜黑山羊胸围比其他品种更具优势(P0.05);鲁北白山羊体长偏长,繁殖性能最高(P0.05)。说明鲁北白山羊在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7,(10):1980-1987
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SPSS统计软件对山东省6个地方山羊品种和5个地方绵羊品种的7项先天性免疫指标进行定量定性综合评定,检测指标包括血清IL-1、IL-2、IL-6、IL-18、IFN-γ、NK细胞和血清溶菌酶(LYS)含量。通过对地方山羊和绵羊品种的先天性免疫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分析不同地方山羊和绵羊品种非特异性抗病力的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莱芜黑山羊、沂蒙黑山羊、崂山奶山羊以及小尾寒羊、鲁中山地绵羊的7项主要先天性免疫指标水平突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山羊品种先天免疫水平可划分为3类,莱芜黑山羊和鲁北白山羊为一类,济宁青山羊和沂蒙黑山羊为一类,文登奶山羊和崂山奶山羊为一类;地方绵羊品种也可划分成三类,小尾寒羊为一类,鲁中山地绵羊和洼地绵羊为一类,大尾寒羊和泗水裘皮羊为一类。综合分析表明,山东地区不同地方山羊和绵羊品种间的非特异性抗病力存在差异,其中莱芜黑山羊、沂蒙黑山羊、崂山奶山羊以及小尾寒羊、鲁中山地绵羊非特异性抗病力较强,且部分品种之间先天性免疫指标具有相似性,这可能与山东地区地方山羊和绵羊的育种历程有关。本研究为山东地方山羊和绵羊品种非特异性抗病力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牛FSH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波尔山羊和莱芜黑山羊基因组为模板,应用PCR技术克隆测定了FSHR基因第10外显子序列,并与牛该区段序列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PCR扩增获得的片断为1643bp,三畜种FSHR基因第10外显子长均为1233bp。莱芜黑山羊和波尔山羊的第10外显子序列与牛该序列相比,同源性分别为97.49%和97.41%,分别在31个和32个位点发生碱基突变。均引起10处氨基酸密码改变。波尔山羊该序列与莱芜黑山羊的比,同源性为99.60%,且3个位点有碱基突变,其中 1184和 1365位点突变引起氨基酸密码改变。  相似文献   

10.
根据牛FSH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波尔山羊和莱芜黑山羊基因组为模板,应用PCR技术克隆测定了FSHR基因第10外显子序列,并与牛该区段序列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PCR扩增获得的片断为1643bp,三畜种FSHR基因第10外显子长均为1233bp。莱芜黑山羊和波尔山羊的第10外显子序列与牛该序列相比,同源性分别为97.49%和97.41%,分剐在31个和32个位点发生碱基突变。均引起10处氨基酸密码改变。波尔山羊该序列与莱芜黑山羊的比,同源性为99.60%,且3个位点有碱基突变,其中+1184和+1365住点突变引起氨基酸密码改变。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旨在研究大足黑山羊与川、渝、滇三地的其他4个黑山羊品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关系,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了这些山羊品种(群体)的mtDNA D-loop序列多态性。结果表明:5个黑山羊群体的碱基组成没有明显差别;5个黑山羊品种mtDNA D-loop序列多态性较丰富;聚类分析显示,大足黑山羊与渝东黑山羊的遗传距离最近,大足黑山羊与川北黑山羊和乐至黑山羊遗传距离次之,与圭山黑山羊遗传距离最远,这与此5个黑山羊品种地理分布相符。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冬季莱芜黑山羊松果体中含5羟色胺细胞及纤维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松果体内存在大量5羟色胺阳性的松果体细胞,细胞轮廓较清晰。②松果体的蒂部、被膜及内部含有丰富的5羟色胺纤维,且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免疫反应强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莱芜黑山羊生长育成期能量蛋白质的营养需要量,试验采用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设计,将48只体重为(12.00±2.15)kg的生长育成期莱芜黑山羔羊平均分为3组,每组2个重复(公、母各为1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参考中国肉羊(2004)饲养标准饲喂不同的试验日粮,使山羊目标日增重分别为150 g/d、100 g/d、50 g/d。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进食日粮营养成分的增加,生长期的莱芜黑山羔羊对日粮干物质(DM)、粗蛋白(CP)、总能(GE)的表观消化率呈现降低趋势(P0.05),羔羊体增重呈现增加趋势(P0.05),饲料转化效率相差不明显(P0.05),但都能够很好地利用日粮中的蛋白质和能量。公羊表现的一些特征优于母羊,包括日粮营养成分的消化率、饲料转化率、体增重速度、蛋白质利用性、能氮平衡性等(P0.05)。生长期的莱芜黑山羔羊干物质进食量(DMI)、粗蛋白进食量(CPI)、总能进食量(GEI)、消化能进食量(DEI)与羊的代谢体重(W0.75)、日增重(ADG)的回归关系模型分别为DMI=76.784W0.75+3.212ADG-139.191(r2=0.965),CPI=15.112W0.75+0.653ADG-85.359(r2=0.896),GEI=1.412W0.75+0.047ADG-2.606(r2=0.875),DEI=0.119W0.75+0.095ADG-1.759(r2=0.912)。说明公母应尽早合理分群,生长育成期莱芜黑山羊的日增重可能达不到150 g/d。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4,(9):15-18
选用50只妊娠后期莱芜黑母山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开展莱芜黑山羊妊娠后期能量蛋白的营养需要量研究。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的设定参考中国肉山羊(2004)饲养标准,高中低水平分别是标准推荐量的110%,100%和90%,A组为高蛋白高能量组,B组为中等蛋白高能量组,C组为高蛋白中等能量组,D为中等蛋白中等能量组,E组为低蛋白低能量组。结果表明,高能量中蛋白或者中能量高蛋白不利于母羊的日增重和羔羊的初生重,能量蛋白的相互效应对母羊日增重及羔羊初生重的影响明显(P<0.05),D组效果较好,妊娠后期莱芜黑山羊的日粮代谢能、粗蛋白、干物质适宜需要量分别为0.789 1 MJ/kgW0.75/d,9.614 3 g/kgW0.75/d,75.632 8 g/kgW0.75/d。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冬季莱芜黑山羊松果体中含5-羟色胺细胞及纤维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松果体内存在大量5-羟色胺阳性的松果体细胞,细胞轮廓较清晰。②松果体的蒂部、被膜及内部含有丰富的5-羟色胺纤维,且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免疫反应强度。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新批准的西南地区5个山羊遗传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这5个山羊遗传新资源与其他羊种的亲缘关系,研究扩增了山羊的mtDNA D-loop序列并测序,对序列进行了核苷酸多样性、单倍型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西南地区5个新的山羊遗传资源中,大足黑山羊、黔北麻羊和酉州乌羊平均多态位点数比较接近,均高于渝东黑山羊和贵州黑山羊;大足黑山羊、黔北麻羊和酉州乌羊遗传多样性高于贵州黑山羊和渝东黑山羊,渝东黑山羊平均多态位点和遗传多样性在5个羊种中最低。从亲缘关系来看,酉州乌羊和渝东黑山羊与板角山羊亲缘关系近,贵州3个羊种(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和黔北麻羊)遗传距离近,大足黑山羊与乐至黑山羊遗传距离较近。研究认为,渝东黑山羊和贵州黑山羊遗传多样性较低,需要加强遗传资源的保护和提纯。  相似文献   

17.
利用14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攀枝花地方黑山羊、建昌黑山羊、云岭黑山羊、金堂黑山羊、乐至黑山羊5个品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结果显示,14个微卫星座位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5129~0.7646之间,均为高度多态位点;5个黑山羊品种(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405~0.6856,平均杂合度(H)在0.6985~0.7371之间,说明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间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296,说明群体间的变异仅为2.96%,群体间存在基因交流;攀枝花黑山羊和金堂黑山羊2个群体之间的Nei氏遗传距离最大(D=0.1286),金堂黑山羊和乐至黑山羊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D=0.0365);NJ聚类图中,攀枝花黑山羊、建昌黑山羊和云岭黑山羊聚为一类,金堂黑山羊和乐至黑山羊聚为一类,聚类结果与群体的地理分布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8.
黑山羊生性好动,生长发育快,适应能力强,曲江区有利的自然资源适合黑山羊的养殖。本文详细介绍了曲江区黑山羊养殖的一些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希望对广大黑山羊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湘东黑山羊作为湖南省特色品种的黑山羊,因肉质细嫩、味美、无膻味而深受当地人们喜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养殖技术的提升,湘东黑山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而不科学的繁殖方法,滞后的繁育体系成为限制湘东黑山羊发展的瓶颈问题。文章对湘东黑山羊的繁殖性能提升技术进行初探,以期为湘东黑山羊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湘东黑山羊是湖南省优良地方小型肉山羊品种,1999年列入农业部国家重要种质资源库。2007年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成立了湘东黑山羊保种与选育课题组,正式启动湘东黑山羊保种与选育提高工作,主产区浏阳市设立了湘东黑山羊保种区并大力扶持产业发展。文章结合浏阳市湘东黑山羊生产实际,分析湘东黑山羊产业发展现状、保种选育成效、发展优势,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