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辽东、辽西人工针阔混交林中凋落物分解动态、防火防病虫机理、森林益鸟的流动频率试验及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与色赤杨混交林枯落物年失重率大于日本落叶松纯林。枯落物(叶、技)年失重率,第1年纯林分别为混交林的78.3%、75.0%;第2年为87.5%、82.1%。各林型枯落物年失重率为慢-快-慢的节律,枯落物害羞元素的释放率是阔叶树种高于针叶树种。针阔混交林能提高分的防火、抗病虫能力,招引  相似文献   

2.
帽儿山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层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帽儿山地区不同林型的水文功能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林分凋落物层,得出人工林蓄水能力普遍比天然次生林强。在纯林中落叶松蓄水能力最强,水曲柳林最弱;混交林中红松水曲柳混交蓄水能力最强,云杉水曲柳林蓄水能力最弱;天然次生林蓄水能力较弱。蓄水能力总的排序:落叶松纯林〉红松纯林〉红松水曲柳混交林〉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云杉纯林〉云杉水曲柳混交林〉天然次生林〉水曲柳纯林。蓄水能力与林分类型,枯落物分解状况及枯落物积累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浑河上游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种典型林分类型的树种组成、枯落物持水特性和土壤持水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林分的树种组成复杂程度顺序为核桃楸+花曲柳+五角枫混交林冷杉+白桦+五角枫针阔混交林辽东栎+五角枫天然林人工日本落叶松纯林,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树种结构稳定性更强;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和土壤最大持水量的大小顺序为核桃楸+花曲柳+五角枫混交林(4 003.38thm-2)冷杉+白桦+五角枫针阔混交林(3 838.54t hm-2)辽东栎+五角枫天然林(3 444.15t hm-2)人工日本落叶松纯林(3 208.85t hm-2)。  相似文献   

4.
以承德地区北沟林场落叶松纯林和落叶松山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枯落物厚度和现存量,通过室内浸泡法测定持水量和持水率。结果表明:落叶松纯林林下枯落物现存量明显高于落叶松山杨混交林,分别为9.02t/hm2和6.55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落叶松纯林略小于落叶松山杨混交林,分别为2.11t/hm2、2.41t/hm2。不同林分的林下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正相关,达到最大持水量的时间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人工针阔混交林生态作用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色赤杨混交林比日本落叶松纯林植物种类多,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中的多样性能指标占优势,针阔混交林的分解速度明显高于纯林,其营养元素(N、P、K)的释放率均在50%左右,而日本落叶松纯林营养元素(N、P、K)的释放率低于31%。培育人工针阔混交林,能提高物种的多样性,加速枯落物的分解,增强营养元素释放效率,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6.
伊品  吴江  于恩国 《防护林科技》2014,(1):35-36,79
通过对红松、落叶松分别与紫椴混交的林型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宽带状混交的林分生长表现优于窄带状混交的林分,混交林生物量大于纯林,针阔混交林综合效益明显;混交林物种丰富度的种类、数量都远远高于纯林;混交林中物种多样性复杂,土壤营养含量丰富,能加快枯落叶的分解速度,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加速营养元素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红松针阔混交林和红松纯林的林分枯落物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等性状可知,单位面积枯落物总量红松针阔混交林比红松纯林高40%~60%,其半分解的枯落物量均高于未分解的枯落物量,而红松纯林则相反;红松针阔混交林中枯落物的持水量较红松纯林高26%~75%,养分含量明显高于红松纯林;红松针阔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都明显优于红松纯林。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辽东山区主要水源涵养林枯落物的持水特性,以辽东山区苏子河上游赵家林场的红松人工纯林、落叶松人工纯林两种人工水源涵养林为对象,研究其枯落物的厚度、现存量、持水量和持水率等特性。结果表明:红松人工纯林枯落物总厚度为6.8 cm,大于落叶松人工纯林枯落物的总厚度;红松人工纯林枯落物现存量为49.21 t·hm-2,大于落叶松人工纯林枯落物现存量;但红松人工纯林和落叶松人工纯林的枯落物总持水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日本落叶松与色赤杨、白桦混交林的综合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林型的试验表明,日本落叶松与白桦、色赤杨混交林型能促进林木的生长发育,各项性状指标均优于日本落叶松纯林。各混交林型能改善林分土壤状况,提高土壤肥力,在不同林型中,乔木层物种重要值,日本落叶松纯林最大,基本为一个林冠层,而混交林有2个林冠层,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中,以混交林型物种数量最多,远远高于日本落叶松纯林。混交林的物种丰富度最大,数量最多,纯林的总数量仅为混交林的11%~37%。  相似文献   

10.
滦河上游水源涵养林枯落物层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森林枯落物水文过程及规律,对滦河上游3种不同类型林分枯落物及其结构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水文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油松纯林的枯落物生物量为12.03t/hm2,最大持水量为19.4t/hm2,有效拦蓄量为23.52t/hm2;落叶松纯林的枯落物生物量为9.51t/hm2,最大持水量为11.9t/hm2,有效拦蓄量为17.03t/hm2;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的枯落物生物量为5.54t/hm2,最大持水量为13.0t/hm2,有效拦蓄量为13.7t/hm2。2半分解层枯落物浸泡8h已基本达到饱和,而未分解层需浸泡10h,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式为Q=alnt+b;枯落物在浸水的前0.5h内吸水速率最大,4h左右时吸水速率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f nitrogen(N) availability and tree species on the dynamic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at early stage of decomposition of forest litter were studied in a 13-week laboratory incubation experiment.Fresh litter samples including needle litter(Pinus koraiensis) and two types of broadleaf litters(Quercus mongolica and Tilia amurensis) were collected from a broadleaf-korean pine mixed forest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China).Different doses of N(equal to 0, 30 and 50 kg·ha-1yr-1, respecti...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与天然萌生阔叶树人工混交林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与天然萌芽阔叶树人工混交培育降低了培育成本,提高了生态效益,混交林培育28a后,林分生长稳定,生产力较高;混交林中的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好于人工营造的日本落叶松与白桦针阔混交林和日本落叶松纯林;日本落叶松与天然萌生阔叶树人工混交林,对恢复森林生态原始林貌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Inttxiducti()nSnagandfaIlenwoodwasin1ps)rtantcolllponel1tSofft)restecosystem,nutrientpoolf`'rforestal1in1alsal1dn1icrobes,alsowashoPortantapproachofe11ergyflowa11dmaterialnowinforest.soforestecoIogistsattachedinlportaI1cetostudyonsnagandfallel1woodil1creasinglya11dl1ewlydevelopedd1e"ECologyofWood`lecomPOsitiol1'{"'l.Inresearchworkli1Olal1gbaiMoul1tainForestEcosys-tem,tllestudyl4,7,s,9,1o]lladbeenco11ductedinfallel1woodsince8os,andtheresearchra11gewasverywidespread.Buttl1esestUdieswerenl…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40年生以上的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人工林心腐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随林龄的增长,根部腐朽会越来越重,40年时腐蚀率达39%,50年达69%,60年达84%。心腐对日本落叶松的生长影响很大,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明显下降,同时也严重地影响林木的质量和产值。所以,对林龄较大的日本落叶松应及时主伐更新,避免因心腐过重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外来引进树种日本落叶松林凋落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分解袋法分别对18年生和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以及周围针阔混交林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速率均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日本落叶松纯林;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18年生日本落叶松林。其中不同林分的凋落物残留率与时间呈指数相关,凋落物年分解系数(K)也表现为针阔混交林(0.555 6)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0.445 0)18年生日本落叶松林(0.366 2)。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初始N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C/N比呈显著负相关,高的木质素含量对凋落物的分解有一定影响。C元素、K元素表现为直接释放模式,而研究中C/N比和C/P比相对较高,使N元素和P元素均表现为先富集后释放的模式。各养分元素的残留率总体呈现出18年生日本落叶松林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的格局。[结论]不同林分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速率差异较大。凋落物年分解系数表现为针阔混交林24年生日本落叶松林18年生日本落叶松林。  相似文献   

16.
合理确定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的间隔期,对经营好森林,促进林木的生长发育作用很大。通过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间伐后,胸径连年生长量下降时间的变化,林分郁闭度需要恢复的时间,自然稀疏率和离散度的逐渐增大的综合分析认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的间隔时间为5~7年为宜。  相似文献   

17.
对北京九龙山华北落叶松、油松、白蜡人工林与椴栎杨天然次生林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天然林的土壤物理性状好于人工林,在人工林中,华北落叶松的土壤性状好于油松和白蜡。其主要原因是:椴栎杨天然次生林的植物种类多,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下植物较为丰富,枯枝落叶多,分解快,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典型森林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特征与差异。【方法】在山西省历山选取了7种典型植物群落,即亚高山草甸(C1),华山松纯林(C2),红桦、榆树、五角枫、辽东栎阔叶混交林(C3),榆树、核桃楸、青皮椴、辽东栎阔叶混交林(C4),白桦、青皮椴、核桃楸、华北落叶松、油松针阔混交林(C5),白皮松、油松针叶混交林(C6)、油松纯林(C7)作为实验样地。采用BIOLOG技术,研究其碳代谢指纹的特征与差异。【结果】结果表明:反映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的大小顺序为C5> C1> C4> C3> C6> C7> C2,且相互之间差异显著(P <0.05),即白桦、青皮椴、核桃楸、华北落叶松、油松针阔混交林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能力最强,华山松纯林最低;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指数同样反映这一规律。【结论】1)各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各碳源的利用的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代谢碳源程度各异。2)综合31种碳源的利用,碳水化合利用率最高,其次依次为氨基酸、羧酸类、多聚类、酚酸类,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最小。3)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与海拔梯度并无规律性关系,而与地上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32块样地土壤数据,对亚热带日本落叶松中、幼龄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中龄林的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明显高于幼龄林;(2)混交林的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明显高于纯林;(3)0~80 cm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为172.25 t/hm2。有机碳主要集中在表土层0~20 cm处,此表土层有机碳密度分别是土层20~40 cm、40~80 cm的175.21%、129.52%。在土层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土壤有机碳密度呈下降趋势;(4)与适宜亚热带地区生长的造林树种——杉木相比,日本落叶松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密度均明显高于20年生杉木人工林,说明日本落叶松林土壤的固碳能力大于杉木人工林,从侧面也反映了同样作为亚热带地区的造林树种,日本落叶松林要优于杉木人工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