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新疆早熟棉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45个新疆早熟棉品系的7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衣分是决定霜前花皮棉产量最主要的因素,它与霜前花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0.507 4和0.645 3.籽指与霜前花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0.261 8和-0.155 9,仅随其后.在选育新疆早熟棉花品种中,根据各农艺性状对霜前花皮棉产量影响大小并参考各农艺性状之间相互作用,可选育出霜前花皮棉产量高的早熟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棉花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棉花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s)为材料,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铃数、单铃重、株高、果枝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0.327、0.275、0.265,均达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增加铃数、果枝数,提高铃重、株高是获得较高产量的基础。通径分析表明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有最高的直接效应(通径系数为0.8960),其次为铃重(通径系数为0.3729)。因而,棉花高产育种中应注重植株中等偏高、果枝始节低、果枝数多、铃多铃大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态环境对陆地棉杂交F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南新乡(环境Ⅰ)和西北内陆棉区的新疆石河子(环境Ⅱ)两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对陆地棉杂交F2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系数、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环境性状的变异系数皮棉产量和单株铃数均最大,生育期均最小,铃重、籽指和衣分存在较大差别。两种环境各性状间的相关不尽一致,单株铃数与衣分、衣指、籽指,衣分与衣指,皮棉产量与始节高度、衣分、籽指间均表现出正负相关的明显差别。两种环境株高、总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和衣指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对这些性状直接选择是有效的;衣分在环境Ⅱ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虽均为负值,但可通过衣指对皮棉产量有较大促进作用;一些性状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对其选择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环境Ⅰ中株高、单株铃数和衣指对皮棉产量有显著影响,环境Ⅱ中生育期、总果枝数、单株铃数和铃重对皮棉产量有显著影响,为棉花产量的生态穿梭育种明确了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4.
陆地棉杂交F_2代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2个陆地棉组合百棉1号×TM-1和百棉1号×中棉所12的杂交F2代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除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在不同组合中表现出正负相关的明显差异外,其他性状与皮棉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2个组合中,株高、总果节数、有效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对这些性状直接选择是有效的;总果枝数、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的偏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虽均为负值,但总果枝数可通过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起较大促进作用,主茎节间长度可通过单株铃数或株高对皮棉产量起较大促进作用。经回归分析,不同组合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均对皮棉产量有正向显著影响,主茎节间长度、总果节数和总果枝数对皮棉产量的正向影响因不同组合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了棉花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5.
利用鄂杂棉30构建的F2:3群体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鄂杂棉30五个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铃数、衣分、株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75、0.28,均达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增加单株铃数、提高衣分、株高是获得较高产量的基础;通径分析表明衣分对皮棉产量有最高的直接效应(通径系数为0.321 4),其次为单株铃数(通径系数为0.010 9),但单铃重与皮棉产量的直接效应为负值。因而,棉花高产育种中应注重植株中等偏高、衣分高、单株铃数多性状的选择,但不应过分强调单铃重,即不应过分强调对大铃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以2005~2012年河北省及国家黄河流域棉区审定的57份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冀中南棉区(河北深州)设置品种比较试验对供试材料的12个主要性状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和通径分析,以期为冀中南棉花品种选育及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考察的12个性状中以单株铃数、皮棉产量和纤维伸长率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9.89%、9.07%和11.43%。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均较高,表明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对皮棉产量的贡献较大。皮棉产量与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呈正相关,且与断裂比强度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负相关性逐渐减弱,产量与品质的同步改良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以15个棉花品种为试材,在全程干旱胁迫条件下,对品种主要遗传性状与皮棉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全程干旱胁迫条件下,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和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衣分呈显著正相关;与铃重和单株铃数呈显著负相关。单株铃数与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高,是干旱胁迫下皮棉产量最重要的直接影响因子;株高通过其他性状对皮棉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表明株高对抗旱品种皮棉产量的综合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8.
以20052012年河北省及国家黄河流域棉区审定的57份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冀中南棉区(河北深州)设置品种比较试验对供试材料的12个主要性状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和通径分析,以期为冀中南棉花品种选育及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考察的12个性状中以单株铃数、皮棉产量和纤维伸长率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9.89%、9.07%和11.43%。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均较高,表明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对皮棉产量的贡献较大。皮棉产量与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呈正相关,且与断裂比强度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负相关性逐渐减弱,产量与品质的同步改良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同一组合十个陆地棉品种间杂种F5的十二个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并作了遗传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皮棉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铃数最重要,且遗传力高,遗传变异系数较大,在保证一定单铃重与衣分的基础上,于F5对单株铃数加以重点选择,收效良好。在供试农艺性状中,现蕾一开花天数对单株铃数与衣分的正影响大,与皮棉产量的遗传相关为高度正相关,自身遗传力又较高,可作为选择单株铃数和衣分从而提高皮棉产量的重点副性状。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棉花品种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大田试验,测定了27个陆地棉花品种的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变异分析结果表明,27个棉花品种的产量性状以单株铃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纤维品质性状以断裂比强度的变异系数最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因素性状直接通径系数大小排序依次为单株铃数>单株铃重>单株果枝数>衣分,纤维品质性状依次为伸长率>断裂比强度>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马克隆值;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2.5%,可反映所有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对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进行品种综合评价排名,并把27个棉花品种聚类为4类,与生产实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态环境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生态环境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下单株成铃的变异系数最大;关联度分析表明,铃重是制约株铃的主导因素,衣指是制约铃重、衣分及子指的主导因素,子指是制约衣指的主导因素;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铃邋对籽棉产量的综合直接作用最大;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成铃、单铃籽棉重、衣分3个产量因素性状对产量的贡献率占总决定度的77.16%,基本上反映了产量因素的构成情况.  相似文献   

12.
对霜前皮棉产量与其它相关数量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结铃数、衣分均与霜前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果枝数对霜前皮棉产量有较高的综合正效应;籽指与霜前皮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单铃重与霜前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正向较高,但与其它性状互作后产生的综合效应为负向;其它性状对霜前皮棉产量的效应有正负之分,但影响甚微。因此,棉花育种应着重于单株结铃多、单铃重及衣分适中、早熟不早衰等性状的选择,并将霜前皮棉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控制在最佳范围,形成动态平衡,充分发挥各因素的优势作用,以选育出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3.
常俊香  李哲  崔秀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88-2089
通过遗传参数的估计和相关分析,讨论了BT基因抗虫棉常规种品种间几个主要经济性状的差异和相关关系,计算了其遗传力和相关遗传力,结果表明:单株皮棉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衣分和单株结铃数的提高来实现;各性状遗传力值的顺序为单株皮棉产量>衣分>株高>单株结铃数>铃重>果枝数,株高与单株结铃数、衣分之间的相关遗传力较大;单铃重与纤维伸长率、单株结铃数与纤维整齐度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衣分、单株结铃数与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都较大。提高单株结铃数可实现高产与优质相结合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态区杂交棉皮棉产量与多个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区杂交棉在南疆地区皮棉产量与多个性状的关系,为新疆南疆地区棉花引种、育种和大田生产提供理论和生产实践参考.[方法]以来自不同生态区12个杂交棉品种(系)为材料,分别研究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亩株数(667 m2株数,下同)、籽指、衣指、绒长、纤维伸长率、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和断裂比强度之间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皮棉产量与衣分,单株铃数和单铃重达显著正相关;对皮棉产量贡献较大的因子依次是单铃重>亩株数(667 m2株数,下同)>单株铃数>衣分;12份材料,综合表现较好的为湘江棉5号、鲁棉研40号和湘江棉3号.[结论]栽培上杂交棉种植应注意控制合理密度;育种上宜主要从提高衣分、单株铃数和单铃重三方面来提高皮棉产量,同时对品质性状也不能忽视;引种时要注意选择皮棉产量较高,同时纤维品质较好的品种用于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5.
新疆早熟棉花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多项式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疆早熟陆地棉预备试验品系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多项式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单铃质量及籽指与霜前皮棉产量成负相关,影响力顺序为生育期>籽指>单铃质量;果枝始节位、株高、单株铃数及衣分与霜前皮棉产量成正相关,影响力大小为衣分>株高>单株铃数>果枝始节位。并提出新疆早熟棉区棉花育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目标为:生育期127~132 d、果枝始节位4.4~5.3、株高(7月15日打顶后自然株高)62~74 cm、单株铃数6.5~9个、单铃质量5.2~5.9 g、籽指10.1~11.3、衣分42%左右。  相似文献   

16.
高品质陆地棉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24份高品质陆地棉品系分别为A001、A016、A018、A106、A107、A111、A112、A113、A201B、A203B、A210、A301、A402B、A405B、A407、A408、A413、A705,A708、A709、A9—1、P2、P4。  相似文献   

17.
崔秀珍  常俊香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277-1278,1280
方差分析表明:15个半合子Bt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皮棉产量间差异极显著,株铃数、衣分、铃重在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显著性大小为:铃数>衣分>铃重;相关分析表明:铃数和衣分对皮棉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铃重与皮棉产量呈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株铃数是影响皮棉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衣分,而铃重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应用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相结合的统计方法,逐级追溯影响皮棉产量的主要性状,分析了陆地棉株型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关系以及高产基因型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对皮棉作用最大的是籽棉产量,而对籽棉产量作用最大的是铃数和铃重。株型性状对产量性状的作用甚小。  相似文献   

19.
低酚棉品种资源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34个国内外不同来源的低酚棉品种资源的单株子棉产量、单株皮棉产量、果枝数、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衣指、子指8个产量性状和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5个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13个数量性状大都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遗传变异潜力小到中等。相比而言,单株子棉产量、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4个性状的遗传变异潜力较大,遗传变异系数在10%以上;纤维整齐度、长度、比强度、仲长率和衣分5个性状遗传变异潜力较小,遗传变异系数在5%以下;其它性状遗传变异潜力介中,遗传变异系数为5%~10%。遗传力分析表明,铃重、子指、衣指、衣分的广义遗传力较高,均在70%以上,而纤维比强度、整齐度、伸长率的遗传力较低,均在60%以下,其它性状的遗传力在60%~70%之间。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这13个数量性状的遗传进度,表明在产量及其组分(单株结铃数、铃重)上选择效果较好,而5个纤维品质指标的选择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