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秸秆资源是玉米生产过程中的剩余资源,传统的生产对秸秆资源的利用率较低,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随着时代的发展,玉米秸秆的利用价值逐渐被社会认可,近年来玉米秸秆的再利用工作也纷纷开展起来。以目前秸秆再利用情况为出发点,分析了玉米秸秆的机械化回收主要方式与特点,并总结了秸秆深加工的主要技术形式,分析了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行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玉米秸秆纤维瘤胃微生物预处理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对木质纤维饲料的利用倍受关注,这主要是反刍动物的瘤胃与其内部的微生物共生、协同作用的结果,可从中期找到玉米秸秆纤维的瘤胃微生物预处理仿生工艺。瘤胃内的微生物环境相当复杂,其中包含的细菌、原虫和真菌都具有许多种类,但对于特定的底物起主要作用的还只是某几种,这为制浆工业应用提供了可能。现在的瘤胃微生物体外单纯培养,固态底物较高降解率,证明了体外利用瘤胃微生物的可行性。如果能够提供模拟瘤胃的发酵罐,能够进行生长代谢调控,并实现瘤胃真菌和其代谢产物利用菌共培养,可以提高半纤维素和纤维素降解率的比值,达到生物预处理玉米秸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辽宁省玉米种植面积3620万亩,玉米秸秆产量约1810万吨。玉米秸秆是一种宝贵的物质资源,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根据国内外对秸秆利用的经验来看,有效的措施就是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让秸秆"哪来回哪去",这种处理方法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且可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玉米秸秆粉碎全量还田深翻技术经几年的试验研究,玉米秸秆粉碎全量还田深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作业环节:玉米秸秆粉碎还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秸秆是指成熟的作物茎叶的总称,通常是指玉米、水稻、小麦、棉花、甘蔗及其他作物籽粒收获的剩余部分,作物超过50%光合作用产物都储存于农作物秸秆中,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镁和有机质等营养元素,富含纤维虽然不能作为鸡、鸭、鹅饲料,但是可以被反刍动物吸收利用.据统计,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高达7亿t左右,对农...  相似文献   

5.
<正>秸秆碱化(氨化)技术是指借助于碱性(氨性)物质,使秸秆饲料纤维内部的氢键结合变弱,酯键或醚键破坏,纤维素分子膨胀,溶解半纤维素和一部分木质素,反刍动物瘤胃液易于渗人,瘤胃微生物发挥作用,从而改善秸秆饲料适口性、提高秸秆饲料采食量和消化率的一种秸秆饲料化技术。秸秆氨化处理应用的碱性物质主要是氧化钙,氨性物质主要是液氨、碳铵或尿素,广泛采用的秸秆碱化/氨化方法主要有:堆垛法、窑池法、氨化炉法和氨化袋法。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产量约37.5t/hm^2,宁夏玉米秸秆总量约达575万t。但在多数地区没有有效利用,焚烧现象也时有发生。如何利用好这些有效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而青贮则是解决玉米秸秆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秸秆利用技术的发展,玉米秸秆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质能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玉米秸秆在肥料、饲料、能源和工业造纸等方面的利用及秸秆处理方式进行了分析,重点对玉米秸秆青贮收获、穗茎兼收等机械化收获方式做了探讨。机械化收获是玉米秸秆有效利用的前提,对解决玉米秸秆浪费、提高秸秆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兴华 《河北农机》2023,(23):142-144
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日益增长,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为重要议题。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处理大量秸秆成为关键问题。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农业实践,玉米秸秆还田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优化土壤结构,还有助于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于小麦栽培,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问题。本文以山东菏泽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后小麦栽培存在玉米秸秆还田数量与时间控制不到位、整地、播种质量较差、土壤养分利用率低、病虫害严重等技术问题,并从合理配置秸秆数量,提升秸秆粉碎质量、提高整地质量,加强土壤肥分管理、增加土壤养分,优化土壤结构、构建小麦播种与生长期间全过程病虫害防治等角度提出改进措施,希望对实现农业生态平衡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结合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开展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化利用试验与示范,从试验目的、试验方式、试验结果、综合效益等方面,分析本溪市玉米秸秆青贮技术的试验效果。结果表明: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化是本溪市值得推广的秸秆机械化回收利用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秸秆利用率,而且降低了绒山羊饲养成本,解决了绒山羊冬季饲喂的饲料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每年产生的大量玉米秸秆被焚烧和丢弃,有效利用率非常低,资源性浪费非常严重的状况,本文分析了玉米秸秆资源性利用率非常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促进发展玉米秸秆资源性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秸秆本身营养成分含量低,需作为粗饲料和其它饲料混合生产全混合日粮或经黄贮等技术工艺改善其品质。为在利用和改善处理过程中对其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实时检测,采用217个玉米秸秆样品,利用优化后的近红外在线光谱采集系统,探索了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线检测玉米秸秆水分、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糖等营养成分含量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实现对玉米秸秆饲料营养成分的定量分析。水分、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可溶性糖含量模型的相对标准偏差和相对分析误差分别为9.03%和1.97、11.36%和2.31、3.75%和2.02、16.18%和3.61。  相似文献   

12.
<正>1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和生产需求玉米是伊犁州直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201 1年州直拥有各类玉米收获机323台,青饲收获机89台,秸秆粉碎还田机451台,方捆机285台。玉米机收面积5.33万hm~2,玉米机收率达到60%,玉米机收发展速度较快。2012年州直玉米机播面积达10.67万hm~2,现已进入收获期,预计玉米籽粒产量1 280 t,玉米秸秆贮藏量在5 120万t。然而,受传统农区畜牧业经营规模较小的影响,玉米秸秆利用率较低,综合利用方式单一,主要有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秸秆加工处理饲喂牲畜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目前,玉米秸秆在我国存在产量大、利用率低的问题。为了改变传统玉米秸秆利用方式,进行了本项研究。试验通过机械化作业,完成玉米秸秆的粉碎、压块过程,以满足喂养牲畜的要求。使用压块后的秸秆饲料可提高肉、奶牛的出肉率和产奶量;经过压块后的秸秆,减少了秸秆占用空间,延长饲料的贮藏时间,增加牲畜的采食率。试验表明,秸秆压块后不但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农民收益也有相应增加,形成了经济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刘晶 《农业工程》2021,11(12):42-44
我国是农业大国,年产出农作物秸秆量较大,其中玉米秸秆产量最大,但资源化利用率较低。该文在分析玉米秸秆生产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玉米秸秆生产沼气的研究概况,阐述了玉米秸秆生产沼气的关键技术,包括预处理技术、干发酵技术及混合物料发酵技术,并对玉米秸秆生产沼气前景做了展望,为进一步促进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玉米秸秆资源丰富,年产量约2亿t,是反刍动物重要的粗饲料来源。秸秆作为饲料,限制因素是粗蛋白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如何提高秸秆饲用价值是利用秸秆作饲料的前提。为此,综述了提高秸秆饲用价值的方法,包括影响玉米秸秆饲用价值的农学因素、物理学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生物学处理方法。玉米品种、收获期、与豆科作物间作及收获后秸秆贮存方式等农学因素均影响秸秆饲用价值,可以通过合理的农艺操作获得饲用价值较高的秸秆,并且简单易行;构建复合菌系转化秸秆是生物学方法处理秸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供作饲料为主的粮、经、饲兼用作物,玉米秸秆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源。作为一种资源,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可利用的化学成分,可用作畜牧业饲料的原料。长期以来,玉米秸秆就是牲畜的主要粗饲料的原料之一。有关化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含有3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2% ̄4%的蛋白质和0.5% ̄1%的脂肪,既可青贮,也可直接饲喂。就食草动物而言,2kg的玉米秸秆增重净能相当于1kg的玉米籽粒,特别是经青贮、黄贮、氨化及糖化等处理后,可提高利用率,效益将更可观。据研究分析,玉米秸秆中所含的消化能为2235.8kJ/kg,且营养丰富,总能量与牧草相当。对玉米秸秆进行精细加工处理,制作成高营养牲畜饲料,不仅有利于发展畜牧业,而且通过秸秆过腹还田,更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玉米秸秆饲料加工技术是采用机械工程、生物和化学等技术手段,完成从玉米秸秆的收获、饲料加工、贮藏、运输、饲喂等过程的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秸秆饲料加工新技术也层出不穷。玉米秸秆除了作为饲料直接饲喂外,现在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多种加工技术在实际中得以推广应用,实现了集中规模化加工,开拓了饲料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反刍动物的优良饲料。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是畜牧业实现向节粮型发展思路转变的重要手段。另外,秸秆还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等物质,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黑龙江省是农业及畜牧大省,秸秆产量约5亿t。过  相似文献   

18.
玉米在我国的种植量很大,种植范围很广,每年的生产过程除果穗作为粮食产物被收获外,秸秆资源被大量闲置,造成了一定的浪费。随着国家对秸秆回收重视程度的增加,玉米秸秆的回收和再利用率得到增长,通过对现阶段玉米秸秆机械化再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分析,总结了玉米秸秆机械化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不同地区玉米秸秆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产气特性,文章以吉林省的玉米秸秆为发酵原料,采用实验室自制的批量式发酵装置,在恒温35℃±1℃的条件下,对其产气特性及木质纤维素含量变化与厌氧消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与云南省的玉米秸秆厌氧发酵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秸秆的产气潜力要低于云南省玉米秸秆,但吉林省玉米秸秆的产甲烷潜力要高于云南省玉米秸秆;两种玉米秸秆发酵前后的有机质含量均发生变化,且产气潜力与半纤维素含量变化呈正相关,与木质素含量变化呈负相关;吉林省玉米秸秆的粗脂肪和粗蛋白降解率要低于云南省玉米秸秆,但吉林省玉米秸秆的能源转化率要高于云南省玉米秸秆。该试验结果不仅阐明了玉米秸秆的主要组成成分与厌氧消化性能间的关系,同时也对玉米秸秆厌氧消化的合理开发和生物能源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前,秸秆还田作为保护性耕作的重要一环,其各阶段技术均广泛引入我国稻麦联合收获机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其中,在秸秆切碎后的抛撒环节,国内大部分收获机型采用撒布板形式,但其调节方式单一、调节角度范围较小,限制了秸秆的田间利用率和还田效果。为此,以久保田988机型为例,以撒布板抛撒位置为试验因素,设计了相应角度调节组合的田间试验,并以秸秆抛撒不均匀度为鉴定依据,分析了其撒布板角度对秸秆抛撒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自行设计了一种可手动、电动调节的撒布板角度调节机构,且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有效可行,大大提高了秸秆还田利用率,促进了能源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