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饼病是我区茶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在冬春季节发生。它直接为害茶树嫩梢,对茶树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过去防治茶饼病都是施用铜剂,但铜剂的残效期长,其残留量往往超过国际规定的标准(50——100PPM),影响成茶的品质。此外,  相似文献   

2.
韩文炎 《中国茶叶》2006,28(1):43-43
在印度.茶树一般种植在山坡上,茶饼病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病害。成品茶由一芽二叶加工而成,茶树每隔5年重修剪1次,修剪茶树在恢复过程中易受茶饼病菌的侵染。研究了茶饼病感染茶叶的生物化学变化及其对成品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能承受茶饼病感染的比例高达30%,受感染鲜叶加工的成品茶,其品质甚至优于未受感染的鲜叶,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进行无公害茶园生产技术的研究中,调查发现、茶白星病、茶饼病的发生与土壤含磷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之后,测试了国营东山峰农场茶园的土壤营养成分,发现该场茶园土壤含磷量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4.
茶饼病是茶树叶部主要病害之一,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调查表明,茶饼病在都匀毛尖种植区域发病始于4月初,发病高峰在多雨的5-6月及9-10月。发病程度与茶树品种、种植的环境相关。本文旨在研究茶饼病的发生规律,期望为其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茶饼病是真菌病害,可为害茶树嫩叶、茎和果实,主要发生在嫩叶上。文章介绍了茶饼病的分布与为害、病原菌生物学特征、流行规律和防治措施,以期为生产上该病的正确识别和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绿颖防治茶饼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饼病(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是一种危害茶树嫩梢嫩叶的重要病害。在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都曾因茶饼病的流行造成毁灭性的损失。我国贵州、四  相似文献   

7.
茶饼病     
茶饼病为害茶树的嫩芽、嫩描,不但直接影响产量,并且将病叶制茶,滋味苦,容易碎,显著减低品质。在雾重雨多的地区,一旦发病,便会不断蔓延,甚至于流行成灾,威胁茶叶生产。这病在世界主要产茶国家如印度、锡兰和日本等国都有。日本静冈县曾流行成灾,全县受害茶园于1920年已有3万亩,到1921年激增达11万亩,几乎普遍发生。国内对茶树病害尚未开展全面调查,所以目前对茶饼病的分布情况了解得非常不够,但已证实在云南、四川、安徽、浙江和广东五省都有感病的茶园,并有部分地区病情正在蔓延扩展中。例如:在四川省雷波县的地方国营雷马屏农场,1957年5月  相似文献   

8.
茶树铜含量及其与土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文炎 《茶叶》1992,18(4):12-15
本文研究了铜在茶树体内的分布以及不同品种、土壤与施肥对茶树鲜叶含铜量的影响,并提出在中小叶种地区提高红茶品质的一些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9.
杨孟觉 《茶叶通讯》1993,(3):30-31,25
东山峰农场于1980年以来开展了“茶树密植免耕速生、高效益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并在全场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总结和推广“密植速生茶”的生产经验,对于指导我省农垦茶叶生产,具有积极的意义。1 技术效果与经济效益1.1 技术效果我省农垦大部分茶场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建立的,长期以来都是采用疏植,生产水平低,到八十年代初,平均亩产只有  相似文献   

10.
韩文炎  许允文 《茶叶科学》1993,13(2):101-108
采用大田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查测定茶树生育特性、多酚氧化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碳氮代谢的变化等,研究了铜对茶树的生长和生理效应。结果表明,适宜的施铜量能促进茶树生长,特别是对新梢和吸收根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并能增强体内氧化还原酶促反应和碳氮合成代谢,从而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但过量施铜,在叶面喷施时,新梢的萌发和生长受抑制;在土施时,吸收根数量明显减少。过量施铜还会引起酶活性的降低、碳氮代谢的方向发生变化等,从而导致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下降。文中还对茶树铜的缺乏与过剩,铜与茶树抗逆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谈谈茶树的微量元素营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量营养元素对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起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茶树的微量元素营养,目前国内外研究和施用较多的有锰、锌、铜、钼、硼等5种。一、微量元素对茶树生长的影响微量元素是茶树生长发育所必需或有益的营养成分。当茶树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时,使某些生理功能受阻碍,生长停滞和出现各种病症。方兴汉等通过水培试验发现,对分  相似文献   

12.
丽水市茶饼病发生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饼病第1次在丽水市茶区发生于2010年秋,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和接种试验证实该病害的病原菌。病害抗病性观察显示,不同茶树品种对该病害抗性明显不同,其中迎霜品种相对最感病;每年4~6月和8~10月期间雨量与病害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海拔260~520 m范围内,因不同海拔高度茶园的雨日、雨量、相对湿度不同,病害发生情况各异;60%遮荫的茶园极有利于茶饼病发生。生长季节结束后,科学修剪及处理修剪枝叶、冬季清园封园等农业措施,对病害控制效果达到28.86%~49.62%。  相似文献   

13.
快速消煮法测定茶叶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重金属含量国外已有较多报告,因茶树与其他植物相比,能够积蓄较多的金属离子,所以测定它的含量困难不大。日本曾对茶叶的微量元素如锌、铅、铜、铬、镉、汞和砷等进行抽查。为了了解我省出口茶叶的品质,掌握它的微量元素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杨阳 《茶叶通讯》1992,(2):22-25
茶树种质资源是供茶树品种选育和进行茶树生物技术研究的原始材料,它包括地方品种、引进品种、野生材料、近缘种和各种类型(人工、自然)的突变体等。近年来,世界主要产茶国的茶叶研究都集中在以提高茶叶品质为中心的内容上,而提高茶叶品质的根本途径就是不断提高茶树良种的选择标准和扩大良种的普及率。解放以来,我省的茶叶科技人员,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多次群众性的我省茶树种质资源的普查工作,开展了研究利用,并取得了一些富  相似文献   

15.
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是一种危害茶树的害虫。近年来在我省武夷山,建瓯(岚山、叶坑)等地县市茶园发生,危害严重时既造成夏茶减产,又使树势衰弱,影响茶叶品质。为了有效地控制为害,1990年间对该虫的发生时期,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进行观察,试验,现将其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茶叶是我省一个传统的出口商品,不断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对于振兴福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茶树良种壮苗是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的重要基础环节。以往我省对茶树种苗没有统一的规定,在部分茶区存在着不同品种混合采种,剪枝插苗的现象,致使良种  相似文献   

17.
从越冬芽发育而来的第一轮新梢上茶饼病的发生部位与其它季节新梢茶饼病的发生部位是显著不同的。第一轮新梢上47.5%的茶饼病发生在最先发育的叶面上,第二片叶上88.5%的茶饼病在中脉上发生。而秋季第二轮新梢上第一片叶和第二片叶发生茶饼病的仅为18.5%和26.6%。秋梢茶饼病发生在中脉上的,第一片叶占16.2%,第二片叶的占5.2%。对越冬芽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由芽发育而来的第一片叶和第二片叶中脉部位是真菌感染的唯一部位。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对茶树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关系以及施用的必要性,早已引起人们重视和得到普遍推广。但茶树对硼、锰、钼、铜、锌等元素的营养需要主要是20世纪才发现的,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同时茶树体内这些元素含量很少,对这些营养元素的需要量也只有氮、磷、钾的几百分之一到几万分之一,数量上少得多,可是它对茶树的生理生化、正常生育与产量品质关系很大。这种含量极少,作用又大是应用近代先进科学仪器才被  相似文献   

19.
王旭  万强 《茶叶通讯》2001,(4):24-25
1 前言微量营养元素对茶树的生长发育起到不可缺少与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茶树缺乏某种微量营养元素时 ,会使其某些生理功能受阻碍、生长停滞 ,甚至会出现各种病症。茶树所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有硫、镁、铁、硼、铜、铝、锌、钼、氯等 ,主要从土壤中获得 ,且被茶树吸收的只是土壤中有效态微量营养元素。其在被吸收利用的过程中又受土壤种类、土壤 PH值、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及茶树根系的吸收能力等因素影响 ;又由于它们容易被忽视 ,从而造成它们的缺乏或潜在缺乏 ,导致茶叶减产和品质下降。国内…  相似文献   

20.
光是影响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不同光质对于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有着不同影响,不同品种茶树生长和茶类加工工艺对于光的响应也有所不同。综述了近年来人工光源补光对茶树生理特征、理化成分、色素类物质及香气类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期为人工光源在我国茶树设施栽培、茶叶全天候加工以及茶叶品质的提升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