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黄13、SK12等7个品种(系)不同节位分枝、结荚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茎自3节开始结荚,荚粒占70%以上,随节位呈抛物线变化。分枝着生在3—8节,呈正态分布;分枝荚粒随节位上升直线下降。分枝数、主茎荚粒与单株生产力正相关。对中黄13豆荚长、宽、厚度动态变化和豆荚、籽粒质量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豆荚长、宽度先期同步快速增长,达到恒定值后则趋于稳定;厚度先缓增后降,顶部开花40d左右最大。籽粒体积随着豆荚厚度增减而增减。鲜荚质量变化可用e的二次多项式指数曲线描述,豆荚、籽粒和百粒干物质积累可拟合直线和Logistic曲线,荚壳质量变化为抛物线。因此高产栽培要保花增荚增粒。  相似文献   

2.
旱作春小麦籽粒形成与灌浆特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了给旱地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对内蒙古赤峰林东旱作地区春小麦籽粒建成及灌浆特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体积和含水量呈单峰曲线变化,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符合“S”型曲线变化。开花后13-27d是小麦籽粒灌浆直线增长阶段,籽粒含水量相对平稳,籽粒重量直线增长,此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占粒重的78%,为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不同农艺栽培措施对籽粒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只有密度适宜,氯、磷、钾三要素适量配施,才能提高灌浆强度,促进籽粒体积增大,增加粒重,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以春小麦两个品种内麦19和永良4为试材,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对春小麦群体库均形成与特性以及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籽粒体积(库容量)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籽粒干物重的增长(库的充实)随生育进程呈S型曲线变化;每穗结实粒数(库)与开花期群体干物质源的供应呈显著正相关。籽粒体积与灌浆速率及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说明扩大库容(籽粒体积),可以促进源的生产、运转与积累,提高籽粒重量。  相似文献   

4.
大豆豆荚形成过程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豆荚形成过程可明显区分为三个阶段:荚壳伸长期,鼓粒期和成熟期,一般分别为20、40和12天左右。大豆结荚与开花相衔接的紧凑程度和灌浆期长短在品种间有区别,影响到品种的生育期,但生育期长的品种不一定灌浆期长。大豆籽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籽粒灌浆强度,其次是灌浆期的长短。一般在开花后35—45天籽粒增长最快,每个籽粒每日干物质积累量可达8—9毫克。籽粒含水量最初可高达90%左右,随着籽粒的增长逐渐下降,直至成熟期降到15%左右。与其它作物相比,大豆具有生殖生长期长的特点,故开花后的田间管理对增产有重大作用。大豆豆荚形成过程,在品种间有多方面的差异,对大豆品种资源进行这方面的分析研究,可以增加大豆育种工作的预见性。 对大豆豆荚形成过程的了解,有助于从栽培和育种方面探索促使大豆丰产的措施。本试验对豆荚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探索荚的形成过程和不同类型品种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低温对冬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以西农979、小偃22和商麦5226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进行不同强度的低温处理,测定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及产量等性状变化。结果表明:(1)低温处理后,供试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显著增加。(2)低温处理降低了开花期和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籽粒干物质积累量、茎秆+叶鞘+叶片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运效率、干物质贡献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茎秆+叶鞘+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穂轴+颖壳干物质分配比例和花后干物质贡献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低温处理显著降低了单株产量和穗粒数,连续3 d低温处理下西农979、小偃22、商麦5226单株产量分别下降38.2%、48.5%和75.9%,连续6 d低温处理下依次下降62.7%、76.6%和87.5%;低温胁迫也降低了单株穂数和千粒质量。孕穗期低温处理降低了小麦光合性能、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向籽粒的转运与分配,导致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大幅下降,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综合来看,3个品种的孕...  相似文献   

6.
氮肥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麦/玉米/豆种植模式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大豆LAI增大,叶片衰老延缓,在盛荚期保持更大的叶面积,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适宜的施氮量(≤135 kg/hm2)在大豆结荚期后能协调植株各部分干物质的输出率,对套作大豆有明显的增产作用;高氮处理(180.225 kg/hm2)促使植株茎、叶干物质量在始熟期积累过多,而干物质的输出率降低,导致源/库比例不协调,对豆荚的贡献率降低,产量降低.就不同器官而言,叶片对籽粒的贡献率大于茎秆对籽粒的贡献率.干物质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存在明显相关,在套作大豆苗期,根、茎干物质量与充实度、产量显著正相关;在套作大豆生育中、后期,叶片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适宜施氮量(45~90 kg/hm2)提高干物质的贡献率,减少大豆秕粒,有利于套作大豆获得高额产量.  相似文献   

7.
甜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华甜玉1号为试材,系统地研究了甜玉米籽粒长、宽、厚、体积、鲜重、干重、含水量、可溶性糖等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受精开始后,甜玉米籽粒长、宽、厚、体积都在持续增加。粒长增速率达最大值的时间比粒宽、粒厚、体积要早,吐丝后18d粒厚达到最大值;籽粒鲜重和干重增长的动态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分别在吐丝后14~15d和吐丝后17~18d是增长速度的转折点;籽粒中水分持续增加是粒重增加的主要因素;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动态符合一元二次方程曲线y=a bx cx^2,吐丝后19~21d达最大值后,下降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8.
试验说明新疆春大麦干物质积累强度以技节至灌浆盛期最大.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全株、茎秆和稳呈S型曲线,叶片、叶鞘呈抛物线.全叶干物质积累与叶面积系数和单株叶面积消长动态一致.开花后伴随籽粒子物质积累增加,其他非经济五官干物积累呈有规律的向籽粒转移.叶片、叶鞘、茎三者转移量.叶片)叶鞘)茎,它们转移总量占粒重的物质占籽粒重30%左右.前期良好的营养体是后期形成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玉米穗上部籽粒在进入干物质积累盛期之前经常不实。这些籽粒重量减少从而最终不能形成可收获的籽粒产量。进入干物质积累盛期的穗上部籽粒一般要比中、下部籽粒晚授粉2~4。天因为它们干物质积累率降低和积累时间缩短,故成熟时粒重较低。最近研究表明,7个自交系和15个杂交种的不实籽粒幅度为0.6~12.4%,每株可能减产6%。如了解了穗上部籽粒不能正常发育的原因就可增加穗粒数和穗粒重。  相似文献   

10.
孕穗期冷水灌溉对寒地粳稻籽粒灌浆及其氮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孕穗期冷水灌溉下粳稻籽粒灌浆过程中的干物质、氮素形成积累规律及氮代谢关键酶调控效应,以东农428和松粳10为材料,设置6个冷水灌溉持续时间(0、3、6、9、12和15d),分析孕穗期冷水灌溉对寒地粳稻籽粒灌浆过程中的干物质、氮素积累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孕穗期冷水灌溉下,寒地粳稻产量及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冷水灌溉持续时间越长,产量及籽粒干物质积累量降幅越大。冷水灌溉下,寒地粳稻籽粒干物质积累量降低,除与籽粒干物质最大相对积累速率降低有关外,还与结实率降低、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减少有关。冷水灌溉可提高寒地粳稻籽粒全氮、蛋白氮、成熟期籽粒粗蛋白含量及灌浆前期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冷水灌溉6d可显著提高籽粒谷草转氨酶(GOT)及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冷水灌溉9~15d可显著降低其活性。短期冷水灌溉下(3~6d),寒地粳稻通过增强有机氮同化过程,促进蛋白质合成,使籽粒氮素含量增加;长期冷水灌溉下(9~15d),籽粒有机氮同化过程受到抑制,影响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最终导致籽粒氮素增幅下降。籽粒全氮、蛋白氮和淀粉颗粒态结合蛋白是不同耐冷性品种响应冷水胁迫的差异产物,其含量可作为耐冷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花生籽粒比重与生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花生品种籽粒比重有差异,花生籽粒比重和生育日数、结荚日数呈正相关,和开花与结荚日数二者比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荚日数长有利于增加花生籽粒比重。在花生营养生长时期长日照、高温、较小温差,生殖生长时期短日照、低温和较大温差有利于干物质积累。花生籽粒比重的变化与品种的遗传和干物质积累时的气候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玉米籽粒产量是籽粒发育期所积累的籽粒干物重总和。这种籽粒干物质的积累(籽粒灌浆)出现在植株生长周期的生殖生长期(开花至生理成熟)中,并且经一短暂停滞期后,至籽粒达最大干重前干物质积累随时间呈直线增加(Johnson等,1972)。Drynard等(1971)提出,经遗传方法延长有效灌浆期对于提高籽粒产量存在巨大潜力,这种效益在长生长季条件下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种植密度对匀播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匀播冬小麦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以不同穗型品种新冬22(A_1)和新冬50(A_2)为材料,匀播(株行距相等)条件下设置了123万、156万、204万、278万、400万株·hm~(-2)(分别记为M_1、M_2、M_3、M_4、M_5)5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匀播小麦干物质积累、运转、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匀播条件下,冬小麦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新冬22号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对籽粒产量贡献率、籽粒产量均表现为M_2处理最高,新冬50号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对籽粒产量贡献率、籽粒产量均表现为M_4处理最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的有效穗数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千粒重呈下降趋势,籽粒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匀播条件下,多穗型品种新冬22号适宜种植密度为156万株·hm~(-2),大穗型品种新冬50号适宜种植密度为278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不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种农大1108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大田生产中主要的4种种植方式(穴播、撒播、窄幅条播和宽幅条播)对冬小麦花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种植方式下花后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均表现为窄幅条播显著高于其他3组处理;窄幅条播主要通过提高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而获得高产;与宽幅条播相比,窄幅条播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干物质在籽粒中的积累量分别增加45.59%和19.44%;与穴播和撒播相比,窄幅条播产量分别提高17.25%和11.39%;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表现为穴播最高,达到80.26%。不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籽粒的灌浆速率影响不大,表现为各处理间千粒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播后镇压和冬前灌溉对高产冬小麦干物质和氮素转移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石新828和石麦12为材料,采用裂区田间试验,于开花期和成熟期,测定不同器官的干物质和氮积累量和转移量、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氮吸收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结果表明,冬灌和镇压处理下,2个品种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开花前各营养器官干物质的转移量、转移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降低,但开花后籽粒中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冬灌处理小麦成熟期的总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下降。冬灌处理下,石新828开花后籽粒中的氮积累量增加,开花后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提高,但各器官的氮转移量显著降低,籽粒氮积累总量显著减少,氮吸收效率下降;冬灌对石麦12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影响不显著。与不镇压相比,镇压处理下,2个品种开花期的氮积累总量和不同器官中的氮积累量均降低,而成熟期各器官氮积累量及分配比例的差异均不显著。镇压处理与不镇压处理相比,2个品种开花前营养器官中的氮转移量、转移率和贡献率均降低,但是开花后的氮积累量及其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提高,其中,镇压的石麦12开花前氮转移量、贡献率和开花后氮积累量、贡献率与不镇压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的差异不显著。建议在足墒播种条件下不必进行冬灌,应根据播种前后土壤和水分条件确定是否需要镇压。  相似文献   

16.
为给小麦抗逆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以2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于2018—2019和2019—2020年度分别开展拔节期和花后渍水处理,以自然生长条件为对照,分析渍水对籽粒产量及其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筛选耐渍高产品种并明确其耐渍高产机制。结果表明,拔节期和花后渍水处理造成小麦籽粒产量分别下降29.6%~59.1%和7.9%~49.1%,均显著降低穗粒数、千粒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乳熟期LAI。根据两年度不同水分处理下平均籽粒产量和渍后产量的降幅,筛选出相对高产耐渍品种扬麦25及耐渍性较突出品种宁麦22和生选6号。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水分处理下穗粒数、乳熟期LAI、旗叶RuBPCase活性以及花后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渍水处理下穗粒数降幅、千粒重降幅、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降幅、乳熟期LAI降幅与产量降幅均呈显著正相关。花后光合面积大、光合速率高的品种,通过多生产光合物质以供应籽粒灌浆,促进产量形成;渍水导致的光合面积减少和物质生产能力降低是制约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因此,渍水胁迫下改善小麦生育中后期叶片光合生产能力,尤其是绿叶面积,有助于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渍后降幅;渍水条件下高叶片光合生产能力和穗产量可作为高效筛选高产耐渍品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夏大豆植株叶片全氮含量开花期较高,随后逐渐下降:叶片总糖及可溶性糖含量花芽分化期及鼓粒盛期前较高。结荚后单株荚数明显地受到叶片内全氮积累量的制约。籽粒的迅速生育导致叶片全氮及总糖积累量急剧减少。籽粒产量及籽粒积累氮量与开花、鼓粒期叶片全氮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花前追施氮肥显著地提高了叶片全氮及总糖积累量,从而提高了籽粒产量。氮素营养可能是夏大豆荚、粒形成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小麦新品种豫农202植株上部三片叶对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别在小麦开花期和灌浆中期进行了不同的剪叶处理,分析了不同剪叶处理对剩余叶片的SPAD值、籽粒灌浆速率及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开花期和灌浆中期剪叶后,植株上部三片叶的SPAD值在不同处理间具有明显差异,剪去部分叶片后剩余叶片的SPAD值均有所提高。从剪叶对籽粒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来看,开花期剪叶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灌浆中期剪叶。不同剪叶处理间籽粒的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存在明显差异,开花期剪去倒一叶对灌浆速率具有较大的负向效应,其干物质积累量比对照降低了21.22%;剪去倒三叶对灌浆速率具有较大的正向效应,其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了12.20%。灌浆中期剪叶后,所有剪叶处理的籽粒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对照,且剪去的叶片越多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下降的幅度越大,同时剪去倒一叶和倒二后下降的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大豆植株不同冠层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产大豆品种新大豆1号、石大豆1号和黑农40在不同施氮水平(0、180、360 kg·hm-2)和不同密度(15、30万株·hm-2)处理下植株不同冠层籽粒干物质的积累动态及其产量分布.结果表明:大豆植株上、中、下层籽粒在形成过程中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均极显著拟合于Logistic曲线方程;不同冠层中、下层籽粒到...  相似文献   

20.
新疆不同密度下油葵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新疆南疆地区油葵G101品种4种密度下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油葵干物质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变化,干物质增长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随密度增加,干物质积累降低,且生育期推迟;(2)净干物质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幼苗期主要分配在叶片中,初蕾至初花期主要分配到茎秆中,花期是并进生长高峰期,以营养器官分配为主,灌浆后转向盘籽中,盘籽成为干物质分配中心;(3)各器官中积累的干物质转向籽粒的比例大小顺序为茎秆>叶片>花盘,转移量占籽粒干物质重量的百分比随密度加大而降低;(4)提出了高产油葵群体有关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