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用恒温热重法测定了热压SiC-Al2O3复相陶瓷在1500℃空气中的氧化增重速率,并研究其高温氧化行为。氧化动力学测定结果表明,热压SiC-Al2O3复相陶瓷材料的氧化增重速率随氧化时间延长而减小;反应气体氧和反应气物气体CO通过氧化产物边界层的扩散过程与氧化反应过程相比是很慢的,成为氧化速率限制过程。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了用KI-VC预还原HAAS直接测定树种中痕量砷的分析方法,测定工厂多种树叶中砷的含量,并同时与无污染区同类树种进行对比,这对于工厂正确选择抗污染绿化树种,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简化工艺、降低成本的目的出发,研究了以生石油焦为基体材料,以廉 PAN-OF(聚丙烯腈预氧丝)代替CF作为增强纤维,不加粘结剂直接成型再原位炭化制备高性能C/C复合材料的可行性。实验表明,这种新工艺具有原材料便宜,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等特点,有大幅度降低C/C复合材料制造成本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蛋白激酶C在鼻咽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耗竭蛋白激酶C(PKC),用PKC抑制剂和激活剂等方法,观察PKC在鼻咽癌细胞系CNE-2Z生长中的作用。发现:随TPA浓度增大,细胞PKC含量降低,生长指数也逐渐减少;作用于PKC蛋白催化区的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ST)与作用于调节区的抑制剂Sphingosine(SS)均抑制CNE-2Z细胞的生长,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2×10-7mol/L与10-5mol/L,随浓度增大而作用增强;PKC刺激剂OAG(0.1~100μg/ml)单独作用时对CNE-2Z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但4μg/ml可基本阻断ST或SS最低有效浓度的抑制效应。提示:PKC在鼻咽癌细胞CNE-2Z生长中起重要作用,阻断PKC的作用将为鼻咽癌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Cu(Ⅱ)在室温下催化氧化V-C的原理[1],在pH6,测定吸收波长为267nm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蔬菜中的V-C含量,与常规方法比较,结果基本一致.而且这一方法具有快速、稳定、试剂易得、易保存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沸水浴重铬酸钾法测定有机无机肥料中有机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H2SO4-K2Cr2O7氧化有机碳,在120以上, Cl^-对尿素氧化起催化作用,造成明显的正干扰。沸水浴重铬酸钾法氧化有机碳在100℃左右,尿素碳不被氧化,Cl^-可定量扣除,有机碳氧化率为82%左右。校正后回收率达101.7%,测定值变异系数CV≤2.8%。  相似文献   

7.
用0.01MCuCl2作浸提剂评价堆肥对土壤交换性盐基-K、Na、Ca、Mg可溶性的影响,不同比例的堆肥与土壤混合后置于温室中培养,于培养后的不同时期定期取样分析。通过试验并进行堆肥比例和时间因素的双因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电导率随堆肥比例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可浸提K和Na随堆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下降,Mg和Ca可溶性变化与K和Na有近似行为。  相似文献   

8.
以Cu ̄(2+)作电子传递体,加速还原型维生素C(V-C)的自氧化反应,用氧电极测定溶解氧浓度的变化,氧电极的电位-浓度标准曲线的直线范围为(1.0~30)×10 ̄(-5)mol/LV-C,稳态响应时间为10~42s,对4种V-C浓度的3次平行响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的平均值为1.4%,用于果蔬样品中V-C含量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磷钼酸复合膜修饰电极,并对其电化学性质和果蔬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进行相关探究,为深色果蔬中维生素C的测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在E=+0.26 V恒电位下制备磷钼酸复合膜修饰电极,并在不同条件下对其电化学性质进行检测,再以水果和蔬菜为研究对象,检验磷钼酸复合膜修饰电极对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效果。【结果】制备所得的磷钼酸具有稳定的Keggin结构;磷钼酸修饰后的电极在-0.4~+0.6 V内具备可逆的氧化还原峰;磷钼酸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催化能力与磷钼酸浓度呈正相关,且在高酸环境中电化学催化能力更强;该修饰电极对维生素C的氧化催化活性较明显,氧化催化活性随磷钼酸氧化程度和扫速的增加而提高,在连续增加维生素C浓度的过程中,修饰电极能快速响应维生素C,最短响应时间仅需3 s;以该电极为工作电极检测获得橙子、胡萝卜和青椒3种样品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45.32、71.16和96.99 mg/100 g,3次测定结果平均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未超过5.0%,且最低检测限为1.1×10-8 mol/L(S/N=3)。【结论】磷钼酸复合膜修饰电极的氧化催化活性良好,对深色果蔬维生素C的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和测定结果误差较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柑桔白轮蚧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该蚧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得到了柑桔白轮蚧各虫态及雌虫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合雅安地区气象资料推算出该蚧年发生代数为4-5代。  相似文献   

11.
沈阳市春季降尘中氮磷钾及有机碳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5年春季沈阳市大气降尘样品进行了氮磷钾及有机碳含量的分析,同时与其附近城市土壤及沈阳市周边大田土壤中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气降尘携带了大量氮磷钾及有机碳等养分元素.沈阳市春季降尘氮磷钾及有机碳含量都高于大田土壤含量.同时与附近城市土壤相比,全氮含量略高于城市土壤,全钾含量比附近城市土壤含量低.全磷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变化较大,有些观测点高于附近城市土壤,有些却低于附近城市土壤.说明降尘中磷和有机碳的来源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2.
辣椒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测定食用青椒中长椒类不同品种的辣(半辛辣)椒的V_c含量为40.73~140.11mg/100g,灯笼椒类的甜椒为31.84~72.88mg/100g。果形指数大,果色深的V_c含量高,两者与V_c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0.9300。F_1的V_c含量与其双亲的关系为F_1=19.11+0.748(P_1·P_2)~1/2果实由小长大,V_c含量逐渐提高,生理成熟期红椒达最高含量。保护地栽培的辣椒,比露地的辣椒V_c含量低,温室、大棚栽培的辣椒,比露地栽培的V_c含量分别低33.5%、37.9%。三要素中钾对辣椒V_c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氮,缺钾和缺氮的比氮磷钾处理V_c含量低30.8%和23.2%,低温下贮藏15天,V_c减少55.6%,作者还从光合能力及酶的活性方面探讨了V_c变化的生理生化实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中等氮磷条件下增施钾肥对大棚番茄的Vc和硝酸盐含量及相关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2O用量在0~225 kg/hm2范围内,番茄果实Vc的含量随着钾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增施钾肥可以降低叶片中APX活性而提高果实中APX活性;番茄叶片中硝酸盐含量随着K2O用量增加先下降,后增加;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随着K2O用量增加而下降.K2O用量在0~225 kg/hm2范围内,番茄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远远高于果实,并且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果实中的NR活性很低,而且处理间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14.
暗紫贝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Hsiao et K.C.Hsia)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为中药材川贝母(Balbus Fritillariae unibracteatae)的主要来源之一,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及散结等功效,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为了解近几年来对暗紫贝母的研究现状,从植物学、化学成分分析、药理学、分子生物等方面对暗紫贝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矿质元素和C/N对越橘(Vaccinium)花芽分化影响,以8年生越橘品种"北陆(Northland)"为试材,测定花芽分化期间叶片N、P、K、Ca、Mg、Fe、Mn 7种元素及碳水化合物含量,并分析C/N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越橘花芽分化期N和Fe含量呈下降趋势,K和Mn呈持续上升趋势;P含量从7月24日开始不断降低,到8月9日升高,直至9月2日达最大值3.92%,随后含量开始下降;Ca和Mg含量则呈双峰式波动。越橘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先升后降;而C/N呈上升趋势,直到8月25日开始下降。可知高水平C/N与越橘花芽分化相关。同时,高浓度N和Fe促进越橘花芽分化进程;花瓣原基分化期需大量Ca和Mg;P、K、Mn积累与花器官形成有关,碳水化合物迅速增加促进成花。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菜用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Vc及矿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为优质菜用大豆的选育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熟期相近的9份菜用大豆品种为供试材料,在菜用大豆籽粒发育期分析籽粒Vc及钾、镁、钙、铁等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随着菜用大豆籽粒的不断发育,其Vc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花后50 d最高;钾元素含量呈一直下降的变化趋势,而钙元素含量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籽粒百粒鲜重、镁和铁元素平均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最高值出现在花后55 d。【结论】菜用大豆籽粒百粒鲜重、镁和铁、Vc含量的变化规律较相似,而钾和钙元素的含量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西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碳磷比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西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碳磷比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藏高原高寒草原19个草地型植物叶片碳磷比的平均值为204.53,变异系数为35.72%,植物根系碳磷比的平均值为226.29,变异系数为27.93%,总体呈现出东西部低、中间高的态势和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影响植物叶片碳磷比的关键环境因子是年均气温、最冷月均气温、≥10℃积温、6—9月降水率、0~10 cm土壤容重、10~20 cm土壤含水量、土壤速效钾、水溶性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而影响根系碳磷比的关键环境因子则是最冷月均气温、≥10℃积温、年均降水量、地上生物量、土壤pH、有机质、全钾、全磷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维生素C合成工艺。[方法]以维生素C钠为原料,经过酸化、分离、除盐、回收、精制提纯处理制取维生素C,试验系统考察了酸化过程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料的物质的量比及用水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维生素C合成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酸化处理过程中,反应时间120 min,反应温度20~30℃,盐酸与维生素C钠的物质的量比1∶1,酸化反应体系中水含量41.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维生素C收率为94.74%,其纯度达到99.80%。[结论]该工艺降低了原料单耗,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收率,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产业化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鲜农产品网络销售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245-11246,11249
介绍了生鲜农产品C2C网络销售的含义,分析了我国开展生鲜农产品C2C销售的背景,主要是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理念的转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介绍了我国新鲜蔬菜类和新鲜水果类生鲜农产品C2C销售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生鲜农产品C2C销售面临的困难,分别是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专业人才缺乏;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物流体系尚不成熟;市场存在不确定性;政府的制度保障不健全。最后展望了基于C2C的我国生鲜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1986-1993年间药用植物上尾孢类真菌的7个新种及1个新组合,新种是:广东尾孢,寄生于山药,玄参生尾孢,寄生于玄参,溪黄草尾孢,寄生于溪黄草,佩兰尾孢,寄生于佩兰,泽泻生尾孢,寄生于佩兰,泽泻生尾孢,寄生于佩兰,泽泻生尾孢,寄生于泽泻,姜三七尾孢,寄生于姜三七,及长春花棒孢,寄生于姜三七,及长春花棒孢,寄生于长春花;新组合是使君子假尾孢。新种均有拉丁文描述。标本存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