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阶段提出的一项新的战略举措。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实事求是地研究当地的实情,坚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语类人才培养随着国家经济政治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发展,经历了从单一到综合、从狭隘到全面的培养模式转变;而外语类人才就业也走过了最初的高峰值而开始逐渐回落,普遍供大于求的情况使得外语类人才的就业也出现了复杂的局面。本文结合这两点,对外语类人才的培养与就业提出了展望,即为了培养更适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外语人才,国家在增设外语类院校和专业时要慎重,同时各高校要转变思想,着眼市场,把培养人才与就业联系起来,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能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3.
动态     
《农家科技》2013,(12):112-113
开县:打造渝东北人才高地 近年来,开县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与核心要素,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职责,着眼高端引进、以用为本,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较好地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当前紧缺、长远必需的人才需求,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据介绍,为了吸引更多人才来到开县,开县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管理、交流、使用等制度,形成了激发人才创造活力、鼓励人才干事创业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张宇 《新农村》2006,(6):2-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欠发达地区应适应新形势,探索新路子,建立新机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垦》2023,(4):4-8
<正>铆足干劲推动建设农业强国解读人: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祝卫东采访人:人民日报记者朱隽常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门类齐全的专业型人才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乡村人才的数量 和质量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色,乡村人才振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之策。我国乡村 振兴人才缺失既有结构问题,也有总量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因此,需要 树立大数据思维,为乡村人才振兴找到新的突破点;需要搭建基于大数据的乡村人才交互式平台,实 现人才的精准对接;需要加强基于“三农”的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信息化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破解“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甘肃省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要扎实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就要从省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做到“五个必须”。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今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要求,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高素质的科学文化人才。目前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不适应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更新观念,落实教育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学习路子;完善教育体制,加大教育投入,构筑长效机制;加强管理,培养各类科学文化人才,巩固教育成果等多种方法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理论是政治上深化改革的体现,是新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缩短了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距离,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文章指出“三个代表”理论提升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高度,标志着新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诞生。高校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合格的人才,人才是教育的最终产物[1]。所谓合格人才,就是所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等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高等学校要积极探索井建立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标准,大量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各类合格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对当代大学生的再认识当代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是祖国未来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更多更宽地接受现代…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形象及社会稳定。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深入细致地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视角下农村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4066-4067,4075
针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大学生都希望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内在渴望,分析了农村大学生具有环境来源、理性认识、文化知识等的独特优势,选择投身新农村建设成为新农民是其人生价值实现的现实途径.高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立足自身实际,着眼社会需要,勇挑重担,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汉源县山区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从目前情况,全县山区农村经济仍然处于落后的状态,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差;二是乡村组干部观念有些滞后;三是政府财力投入不足;四是农业人才缺乏;五是农民科技意识还不是很强;六是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品牌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相似文献   

15.
因地制宜抓好村级经济建设易呈学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奔小康是村建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广大农村群众的迫切愿望,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因此,区委在抓村建工作时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地把主要精力放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上来。我们着眼三年,...  相似文献   

16.
强化全员为人师表意识 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主义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任务出发,详尽介绍了扬大农学院重视和加强“三育人”工作、致力建设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强化全员为人师表意识、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实践,提出了“深化认识,实现育人工作自觉化;提高素质,实现育人工作形象化;落实条例,实现育人工作规范化;建立机制,实现育人工作网络化。最终实现全员、全方位培育合格人才”的特色做法和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统揽全局、着眼长远的战略举措,涉及农村的政治、经济、化和社会建设等诸多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取得长远成效,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坚实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毕节地区当前蔬菜生产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发展壮大毕节地区蔬菜产业的几项措施:一是树立产业化经营理念,围绕特色、绿色做文章;二是按照毕节地委和行署提出的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探索“定单教学”方法;三是按照WTO“绿箱政策”框架,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明确牵头服务部门,落实毕节地委和行署制定的优惠政策,扶持、壮大加工企业;五是以“夜郎文化”、“水西文化”和该区独特的旅游资源“包装”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  相似文献   

19.
论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人才,因此,必须对他们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地组织学习,坚固他们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地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塑造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可以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支撑。近年来,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践行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农民的参与性有待提高、践行的体制机制不顺畅、多元社会思潮的阻滞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应从立足人才强村、加强行动引领;突出实干导向、完善机制体制;围绕文化振兴、培育文明乡风;着眼平时生活、推动践行日常化4个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