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呼和浩特市森林资源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以二类调查数据(2006年)为依据,从构成和反映森林资源质量的物质基础出发,结合目前现有的森林资源调查手段及已有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区域森林资源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呼和浩特市区域森林资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二类调查数据(2006年)为依据,从构成和反映森林资源质量的物质基础出发,结合目前现有的森林资源调查手段及已有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区域森林资源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呼和浩特市区域森林资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林业发展综合评价是当今森林经理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森林资源 多功能性决定了它的社会--经济--环境复杂系统中的多效性,因此评价林业发展的指标也趋于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价,以云南省安宁市作为评价试点对象,取1995年和1985年两个时间段的6项数据指标,采用权重综合指数法,进行安宁市林业发展综合评价。10年间安宁市林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抚仙湖流域旅游规划用地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遥感监测技术和样地调查的方法,选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生物丰富度、生物量、植被覆盖率5个评价分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指标对云南省抚仙湖流域的旅游规划用地进行了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并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建立了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做出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评价依据,构建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森林健康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评价指标权重来看,树种组成、群落层次结构、林分蓄积量、郁闭度、腐殖质厚度等5个指标对八达岭国家森林资源质量影响较大,5个指标权重之和占总权重的80.8%;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健康等级为中等,属于亚健康状态。亟需采取措施提高园区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层次结构稳定性,使森林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永安市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森林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主要由反映林木质量和林地质量的10个因子组成,质量等级划分为优、良、中和差4级.从森林类别、树种组成和龄组结构3个方面对森林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市乔木林森林质量指数为0.643,处于良等级,可通过精准提升进一步提高森林质量.结合永安实际情况,认为研究结果能够真实反映永安市森林资源质量,可以为制定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和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要:森林稳定性是森林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综合特征,是制定森林经营和管理方案的基础。本研究采用Delphi法从演替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功能稳定性和环境稳定性等5个方面筛选出16个指标构成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秭归县9类不同森林类型157个样地调查数据确定指标权重,并基于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对区域森林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建立的森林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利用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反映林分稳定性状态,值得推广;②秭归县有面积超过2/3的森林综合稳定性指数在0.4以上,仅约10%森林的综合稳定性指数低于0.3;③在各森林类型中,阔叶混交林平均稳定性指数最高,达到0.558,其后依次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混交林、马尾松纯林、阔叶纯林、其他针叶纯林、经济林、柏木林,其综合稳定性分别为0.545,0.510,0.473,0.427,0.403,0.341,0.324,0.307。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07年二类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包头市固阳县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利用森林分布均衡度以及森林质量综合指数法对该区森林资源的分布和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森林分布均衡E=0.12,固阳县森林分布极不均衡,不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森林质量综合指数FRQI=0.91,整体森林质量处于良好状态。固阳县今后林业生态建设需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突破重点区域的造林绿化薄弱环节,整体上推进固阳县的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9.
区域森林资源综合评价发生的背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森林资源单项评价是综合评价的基础和先导,但是综合评价的出现有其深刻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和学科背景.本文通过对区域森林资源综合评价发生的背景探讨,阐述开展综合评价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森林资源质量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以省(区,市)为评价单位,立足于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等已有的调查成果,建立森林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森林资源质量指标进行评分和综合评价,对全国省(区,市)森林资源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对引进滨藜属植物叶片的饲料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测试分析结果表明:6种滨藜叶片的营养丰富,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为180.1 ~222.6 g·kg-1、粗纤维含量49.8~83.2 g·kg-1,属于蛋白饲料或能量饲料;Ca/P比值在3.59~6.35之间,未超过反刍家畜耐受钙磷比的极限值.6种滨藜叶片中均富含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3.5%~46.0%、与非必需氨基酸之和的比值在0.771~0.851之间,均达到了FAO/WHO提出的参考蛋白模式标准.氨基酸组成平衡性差,其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 胱氨酸,在作为家畜饲料时需要使用氨基酸添加剂,以满足特定生产目的所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三种相思树种的耐寒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电导法对南亚热带的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厚荚相思的幼苗在树种和种源2个层次上的耐寒性进行了评估,并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在树种和种源层次上,3种相思耐寒性变异均达极显著差异;马占相思的低温敏感区为6℃,大叶相思和厚荚相思的低温敏感区为0~3℃;最耐寒的马占相思种源是17703,大叶相思种源是19244,厚荚相思种源是17562和16598。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松材线虫适生区的精细化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90 m×90 m为最小面积单元,评估了云南省松材线虫的适生性.按高度适生、适生、中度适生、不适生4个水平,给出了全云南省每一个栅格单元水平上的适生性分布地图.结果表明高度适生区土地面积在70%以上的县有13个,在50%~70%之间的县有17个,在25%~50%之间的县有27个,在5%~25%之间的县有26个,5%以下县有26个.在像素点水平上建立空间模型进行适生区分析或风险区分析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法,能为基层单位的病虫害防治提供精细化的空间数据.  相似文献   

14.
云南栽培玛咖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云南栽培的玛咖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文献报道的秘鲁产玛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云南栽培玛咖含有16.7×104mg·kg-1的蛋白质、21.5×104·mg·kg-1粗纤维、9.30%氨基酸、多种无机元素、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脂肪含量低;所含营养成分的种类与秘鲁产玛咖类似,其中对人体有益的蛋白质、粗纤维、钙、铁、锌、VC等成分的含量较高,表明云南栽培玛咖的营养丰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杜仲种仁桃叶珊瑚苷含量的测定及积累规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我国特有的名贵经济树种,杜仲皮、叶、果实、雄花等都是我国十分珍贵的药用、工业原料和新材料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1-3].杜仲果实包括杜仲果皮和种仁,果皮中富含杜仲胶和多糖等,对杜仲果皮内杜仲胶的形成积累规律及其群体变异规律、个体变异规律均已进行了系统研究[4-8].  相似文献   

16.
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热河谷因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而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难点,且一直是生态恢复的热点区域.本文从干热河谷的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植被恢复历史、恢复目标、植被种类筛选、恢复技术、人工植被生态评价等方面概括总结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的进展与现状,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评述,提出未来研究应予重视或优先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杉木纯林进行密度调控,并采取封育和非封育管理6 a,结果显示:短期的封山育林对杉木林分的整体状况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对其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及植被的生长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在封育区林下植物有60科、101属、116种,植被的总盖度达85%,而非封育区林下植物只有49科、78属、88种,植被的总盖度仅达60%;封育区与非封育区比,封育区林下植物种数增加了28种,增量为31.82%,植被总盖度增加了25%,且多了1层高度>2 m的木本植被层.主要植物特征值分析显示:封育区林下植物的相对密度、相对盖度及重要值等特征值较高的种数都比非封育区多,所占的比例也高;在封育区,对叶榕的重要值最高,达100.43%,且重要值≥35%的种有16种,占其林下植物总种数的13.79%,而在非封育区,断肠草的重要值最高,仅达34.77%,重要值≥35%的种为零;封育区林下植物的优势度比非封育区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毛竹蒸腾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Li-6400测定毛竹蒸腾作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毛竹夏、秋季的蒸腾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冬、春季的蒸腾日变化为单峰曲线;毛竹蒸腾年动态变化为单峰曲线,1月份最低,仅为0.29 mmol·m-2·s-1;8月份最高,达3.90 mmol·m-2·s-1;年均值为1.46 mmol·m-2·s-1.与毛竹光合动态相比,不同季节毛竹的蒸腾作用与光合作用日变化一致,年变化则略有不同,光合年动态变化为三峰曲线,而蒸腾作用年动态变化为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19.
于2007年主要生长季(4—9月),采用热扩散(TDP)技术测算了华北平原农田24年生毛白杨防护林带的蒸腾速率,分析了毛白杨蒸腾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晴天日和阴天日,毛白杨蒸腾速率的日内变化都为单峰曲线趋势,而在多云日受太阳辐射剧烈变化的影响,为多峰曲线趋势。在4、5、6、7、8、9月份晴天日的单株日平均蒸腾速率分别为5.44、7.84、8.05、7.87、7.26、7.17 L.h-1,在多云日分别为4.10、5.87、6.84、6.68、6.49、5.88 L.h-1,在阴天日分别为4.33、3.56、4.14、5.90、3.39、2.66 L.h-1。(2)毛白杨林带蒸腾量的日际变化或季节变化明显,从4月份开始逐渐升高,5月份由于受林网内农作物灌溉量加大的影响,蒸腾量与6、7月份基本持平,8、9月份逐渐降低。在2007年主要生长季(4—9月),林带蒸腾总量为488.016 mm,4—9月各月蒸腾量所占生长季总蒸腾量的比例分别为11.17%、18.71%、19.30%、19.29%、16.66%、14.88%。(3)主要生长期内,毛白杨蒸腾速率与同步观测得到的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风速具有很好的复相关性,回归分析得到的相关模型可通过显著性检验(α=0.01);且计算偏相关系数表明,各月影响蒸腾速率的最主要气象因子均为太阳辐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纯培养技术的完善和对微生物互生和共生现象的研究,人工微生物混合培养或混合发酵已渐为人们所重视.混合菌是值得重视并应加强研究和利用的微生物资源[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