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57年首次于美国甘博罗地区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现流行全世界,对养鸡业危害较大。通过加强检疫、预防接种、治疗等技术措施预防控制本病。通过监测、扑杀等兽医流行病学手段彻底消灭本病。  相似文献   

2.
鸭传染性鼻炎是由嗜血杆菌引起的鸭的急性上呼吸道疾病,以眼和鼻粘膜发炎为主要特征,青年鸭和产蛋鸭多发。该病潜伏期为1~3天,病程为4~8天,本病发生带有一定的季节性,气温突变、鸭舍过分拥挤、通风不良等环境条件下易暴发本病,在缺乏维生素A、青绿饲料、寄生虫侵袭、体质虚弱等都能促使本病发生。本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病愈康复鸭长期带菌,传染方式是通过健康鸭与病鸭接触,吸入了带有病菌的飞沫而迅速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房舍、地面、用具等造成传染。  相似文献   

3.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本病分布极为广泛,以1~4月龄多发,发病动物及带菌者均可成为传染源,本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造成外源性感染。另外健康猪体内往往有病菌潜伏,一旦遇到饲养管理不当,不良应激等因素,就会造成抵抗力下降,引起内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4.
1957年首次子美国甘博罗地区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现流行全世界,对养鸡业危害较大。通过加强检疫、预防接种、治疗等技术措施预防控制本病。通过监测、扑杀等兽医流行病学手段彻底消灭本病。  相似文献   

5.
杨拥军 《农家参谋》2011,(10):24-24
一、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通过节肢动物叮咬以及污染的针头、手术器械、交配等传播,也可经感染的母猪通过胎盘直接传播给仔猪。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有易感染性,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犬细小病毒病在全国发病率都比较高,可感染任何品种、年龄、性别的犬。病犬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唾液、呕吐物等向外排毒,病毒可通过污染的饲料、水、污物等传播。此外,天气寒冷、气温骤变、拥挤、卫生条件差,并发其它感染等,可加重病情,使死亡率升高,本病没有明显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7.
羊肝片吸虫病由肝片吸虫感染所引起,虫体主要寄生在肝脏和胆管部位,以椎实螺为中间宿主进行发育,感染羊根据病症缓急程度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同时出现黄疸、贫血、组织水肿、下痢等症状,死亡率较高,严重阻碍了养羊业的发展。通过对肝片吸虫病的病原、临床表现、剖检变化等方面的概述,提出了对本病的预防方法,同时也详述了利用化学药物和中药治疗本病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邵玉燕 《当代农业》2009,(15):42-42
本病多由于母猪产后护理不严.感染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克雷博氏菌、绿脓杆菌等引起,有时也可因营养障碍、代谢紊乱、环境应激等引起本病。  相似文献   

9.
家兔螨虫病是常见寄生虫病之一,感染后可引起皮肤局部瘙痒、皮炎和继发感染等病症,对家兔生产性能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皮毛类家兔,皮肤损坏会影响其经济价值,造成的损失较大;本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方式传播,生产上需要通过加强卫生管理来预防本病的流行;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虫体观察可对本病进行确诊;阿维菌素类药物是防治本病的首选药物,建议在发病严重的秋冬季节通过定期使用来杜绝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临床症状的观察,以及细菌学,毒物学。病毒学,病理学,临床生理生化等方面的试验工作,证实本病为氟乙酰胺中毒所致,本文就此病症的预防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流行特点 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脓疱和痂皮内,感染不分品种、性别、年龄,以羔羊、幼羊易感,常呈流行性;成年羊发病较少,多为散发性。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多发。健羊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被传染的圈舍、饲草,用具等可间接传染,多为群发,只要有一只羊发病,将迅速波及全群。感染途径主要是损伤的皮肤、粘膜,放牧于芒果或灌木丛生草场的羊群多发。由于病毒的抵抗力较强,只要发生一次,可连续多年。在草料缺乏、羊只瘦弱、羔羊缺奶,抗病力降低的情况下,本病易发而病情严重。  相似文献   

12.
本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首次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的冈博罗附近一些鸡场的肉鸡群,所以亦称冈博罗病。另外,也有将本病称之为禽肾病、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腔上囊炎和传染性囊病等。目前世界各国本病的阳性率都比饺高。我国于1976邝荣禄等在广州首次发现本病,于1979年刘福致等亦在北京发现本病。  相似文献   

13.
肉鸡呼吸道病是肉鸡常发疾病之一,本病的诱发因素很多,常见的有病原感染、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病鸡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临床可通过加强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改善养殖环境和细节化管理等措施来防控本病;鸡舍环境中的有害气体是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养殖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风,将本病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4.
本病已知流行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等养鱼地区,其他省份可能也有此病流行,因随着省间鱼种运搬,病原体也可随之传播他处。据调查,1969年广东南海水产养殖场当时有600多万尾草鱼苗欲运往云南,因天气关系,飞机不能起飞,放到石井鱼苗培育组培育而发病,这可能是本病在广东地区较早的记录。现在已知,广东佛山、肇庆、惠阳、汕头、湛江等地区,都有本病流行,成为草鱼种常见严重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5.
孙波 《农家致富》2006,(24):42-43
本病多发生于2-6个月的架子猪。病猪及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主要为消化道。亦可经皮肤伤口感染,或经蚊、蝇等吸血昆虫而传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16.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烂肺病,是丝菌霉形体山羊亚种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3岁以下山羊易感,在寒冷潮湿、羊群密集、营养不良等应激条件下易发生本病。  相似文献   

17.
桑皱褶花叶病及皱褶螺原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皱褶花叶病是一种由螺原体寄生引起的桑树病害,通过嫁接,昆虫及汁液传病,近年在浙江省局部地区蔓延危害。病原螺原体在革兰氏染色反应中呈阳性反应,能在植物性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中培养成功。螺原体形态有圆形、椭圆形、螺旋形和线状等。圆形粒体直径为83~700nm,基本螺旋体大小为364~833nm×82~119nm,线状体长为3.0~4.5μm,宽为100nm。本病原寄主范围较广。土霉素(250~500mg/kg)对本病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病原螺原体的生活力及致病性均强,经液体培养1a后,能对无病实生苗传毒成功。  相似文献   

18.
神经性皮炎,中医称之为“牛皮癣”,病因尚未明了,常与精神因素有关。消化系疾病、内分泌障碍、生化环境改变、衣领摩擦、局部刺激,均可诱发本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风湿热,三邪蕴阻肌肤或血虚风燥,皮肤失养所致。通过食疗养血利湿,调和阴阳,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患者不妨一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本病是由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引起,主要表现鸡群产蛋率下降,蛋质量变差的症状,不会造成鸡死亡;本病主要通过垂直方式传播,剖检病变主要集中在卵巢、输卵管、子宫等生殖部位;血清免疫学检测是实验室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净化种鸡、淘汰感染鸡只和开产前免疫是防控本病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猫瘟热又称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或猫传染性肠炎,是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感染2-12月龄的幼猫,感染率可达70%左右,致死率达50%—60%,最高可达90%,成年猫也会感染,但死亡率较低。病猫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蚤、虱、螨、蚊子等吸血昆虫可成为本病的传染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