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会东糖厂引进甘蔗品种 Q75、川引 99- 36 8、川引 99- 76 2等 ,2 0 0 1年与当地主栽品种川蔗1 3号在 3个地方进行正规的品比试验。根据 1 2月份测产结果统计 ,Q75、川引 99- 36 8、川引 99-76 2分别比对照川蔗 1 3号公顷增产 1 4 .2 t、2 .6 t、- 3.0 t。其中 ,Q 75的增产效果达到了 F检验的显著水准。 Q 75、川引 99- 36 8、川引 99- 76 2在元月份的糖分 ,分别比川蔗 1 3号高 1 .6 5 %、1 .77%、0 .5 9% (绝对值 )。  相似文献   

2.
陇南冬小麦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陇南进行冬小麦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10个品种(系)中,9509-3-3-4-2-2-2-1-3-2丰产性好,综合抗逆性较强,2008—2009年折合产量为6 150.00 kg/hm2,较对照品种川麦107增产23.31%,推荐进入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桑树品种区试参试品种产量与质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四川省桑树品种的品质改良、品种选育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6个桑树品种川826、川7431、湖桑32号(CK)、桐乡青、川桑98-1、农桑14号为材料,采用对比试验研究各品种桑叶产量和质量的差异。[结果]桑树品种川7431的年均产叶量最高,为33 049.5 kg/hm2,其次为川桑98-1和川826,年均产叶量分别为31 050.03、0 975.0 kg/hm2,CK年均产叶量最低(22 890.0 kg/hm2);桐乡青的每50 kg桑叶产茧量最高,为190.575 kg,其次为川7431(198.550 kg),极显著高于其他桑树品种;川7431的年均产茧量最高,为2 505.825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桑树品种。[结论]桑树品种川7431的桑叶产量较高、质量较优,适合在四川省内推广。  相似文献   

4.
14个晚熟马铃薯新品系在榆中的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榆中县川水地高垄黑色地膜覆盖灌溉栽培条件下,对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自育的14个马铃薯新品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新品系L1011-15折合产量最高,达48 728.1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10号增产8.8%;L08104-13折合产量次之,为48 005.40 kg/hm~2,较对照陇薯10号增产7.2%。综合评价,L1011-15、L08104-12这2个新品系综合性状优良,生长健壮,抗逆性强,折合产量高,抗病性强,且薯块大、丰产性好,可作为榆中县川水地高垄黑色地膜覆盖灌溉栽培的优良马铃薯晚熟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4个外来小麦品种中原1号、国引1号、国引2号、685-25-1和一个川内品种川麦107的产量性状和外部农艺性状的调查分析,旨在为今后选择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作为井研地区示范和推广的对象而作准备。  相似文献   

6.
6个啤酒大麦新品系在临夏川塬灌区的引种试验表明,品系9404-8-7-5和9402.3-4-1折合产量最高,均为6560k加m2,较对照增产1.23%;9413-6-3与折合产量为6480k加m2,与对照品种甘啤4号相同。这3个啤酒大麦新品系综合出状优良,生育期适中,适宜在临夏川塬灌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攀西地区冬马铃薯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选择近年在攀西地区安宁河谷地带种植观察表现产量高、品质好的凉薯97、会-2、抗青9-1、丽薯6号、米拉、川凉薯5号共6个品种进行了冬马铃薯品种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安宁河谷地带选择会-2、川凉薯5号、抗青9-1和丽薯6号4个品种种植,均可获得较高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8.
荣县丘陵区小麦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针对荣县特殊的气候类型和地形地貌,通过对4个外引小麦品种中原1号、国引1号、国引2号、685-25-1和一个川内品种川麦107的产量性状和外部农艺性状的调查分析,旨在为当地选择适宜推广的小麦品种做准备.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53-55
开展中季水稻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筑优985、龙两优981、成优981、N两优2号、广两优676、川优8377综合表现很好,适宜今后大规模推广种植;花优230、湘两优396、川谷优203、C两优343综合表现差,是淘汰品种,不宜使用。其他水稻品种处于很好与差之间,未来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蔬菜新品种八、川腾2号辣椒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2.品种来源川腾二号辣椒是以自交系03-8-4-2作母本,用自交系03-9-4-6作父本配制的杂交一代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节节麦SQ-214衍生系的抗条锈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抗条锈CIMMYT节节麦衍生系川05W4578与Sy95-71构建的F2群体,对川05W4578成株期的抗锈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川05W4578的抗条锈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可用于抗条锈病育种。  相似文献   

12.
四川棉花区试品种枯、黄萎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棉花区试品种对棉枯、黄萎病有较高的抗性水平,品种的抗病性在逐年提高。2001~2004年参加四川省区试的66个新品种中,抗病性指标达到四川省品种审定标准(抗枯、耐黄)的有38个,占总参试品种的57.6%。其中,抗枯、抗黄的双抗品种有川99-1890,02-9,02-140,00-160,川99-1892,01-243,2K-Y2和SG-39共8个。通过鉴定,推荐的4个抗病品种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对甘蔗9个亲本品种及其选配的20个杂交组合抗锈病的配合力分析表明,甘蔗对锈病的抗性遗传主要是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所控制,母本对后代抗性的影响较大.发现抗锈gca效应高的亲本为CP72-1210、新台糖1号、川57-416、崖84-153和CP57-614,可作为抗源亲本利用.根据配合力总效应评价组合,认为CP72-1210×川57-416、新台糖1号×崖84-153、CP72-1210×崖73-512、C57-614×川57-416和CP72-1210×崖71-374是抗锈病强的亲本组合,可以用于甘蔗的抗锈育种.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抗黄萎病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陆地棉不同种质(品种)的各世代群体(P1,P2,F1,F2,BC2,BC1)的抗性遗传研究表明,以中等致病力黄萎病菌系川V8接种,中棉所12及Mo-3的黄萎病抗性表现为一对显性基因控制,而川2802的抗性则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以强毒力落叶型菌系苏Vl3接种,川2802的抗性同样能有效遗传,且呈显性,其抗性表现明显异于中棉所12。  相似文献   

15.
川牛膝是四川省著名道地中药材之一。为了从细胞学水平对川牛膝种质资源进行评价,本文对四川主要产区的川牛膝和杂牛膝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川牛膝染色体数目2n=2x=34,二倍体,其核型公式多样,均属于2B型。部分染色体的结构类型在川牛膝和杂牛膝之间存在较为稳定的差异。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长度比(L∶S)在1.49~4.31之间,该比值可用于对川牛膝种质材料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6.
根据T型不育系和恢复系,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套双列杂交试验以及川7A和其它保持系的4套回交试验。对影响T型不育系种饱满度和发芽率的遗传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不育系异交子粒的发育进程和充实程度主要取决于母体的基因型;而不育系种子的发芽率则受母体基因型和花粉供体基因型的共同影响。用川7B给其它不育系授粉得到的杂交种子,其发芽率明显地高于这些不育系与同型保持系杂交产生的种子;不育系种子的饱满度也因有了川7B  相似文献   

17.
川西北地区引进甘薯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凡  余金龙  刘丽芳  余韩开宗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15-13316,13346
[目的]筛选适宜川西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品种。[方法]对引进的8个甘薯品种(南薯007、泉薯9号、渝5-12-57、川12-17、浙薯23、E01-09、宁23-1、浙薯70)进行栽培试验,以南薯88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结果]宁23-1、浙薯70鲜薯产量比南薯88分别增产4.91%和1.72%,浙薯70、川12-17淀粉产量比南薯88分别增产24.46%、24.10%,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宁23-1、浙薯70、川12-17综合性状均较优良,可以在今后的生产中进行大面积推广与种植。  相似文献   

18.
小麦RIL群体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小麦RIL群体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以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析小麦幼苗抗旱相关性状的群体变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抗旱指标进行综合筛选,利用隶属函数值法对供试材料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小麦苗期抗旱性状QTL定位及抗旱育种研究提供依据。15个抗旱相关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项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2.799%,所代表的6类指标可作为小麦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其相对重要性为生物量〉根冠比〉地下部失水率〉最大根长〉相对生长率〉地上部失水率。抗旱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父本山农483较母本川35050抗旱性强,群体综合抗旱性有较大的分离变异,111个系抗旱性高于双亲,14个系抗旱性介于双亲之间,5个系抗旱性较双亲低。该群体适于小麦苗期抗旱相关性状QTL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四个春小麦品种-川农19、川农17、绵阳11和川麦107进行田间种植研究,旨在从形态 学、解剖学的角度来探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小麦分蘖的生长发育与小麦有效成穗的内在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在生长过程中,单棱期持续时间较长有助于小穗数增加;拔节后较长的生殖阶段可以增加 子粒数;分蘖的营养生长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一级分蘖、二级分蘖生长锥之间呈一定秩序性排列,是 产生更多有效分蘖的主要原因,如川农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