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优化试验,分析不同桑椹果浆含量、酵母接种量、初始总酸含量、初始糖度对发酵酿制枇杷-桑椹复合果酒的酒精度、残糖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总酸含量的影响,并优选最佳发酵工艺。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结果显示,发酵工艺条件对复合果酒酒精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初始糖度、桑椹果浆含量、酵母接种量和初始总酸含量;对残糖含量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桑椹果浆含量、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和初始总酸含量;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桑椹果浆含量、酵母接种量、初始糖度和初始总酸含量;对总酸含量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初始总酸含量、桑椹果浆含量、初始糖度和酵母接种量。确定枇杷-桑椹复合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桑椹果浆质量分数20%,酵母质量分数0.35%,初始总酸质量分数0.6%,初始糖度26%。在此条件下,枇杷-桑椹复合果酒的酒精度达到12.41%,总抗氧化能力达到2.68 U/mL,残糖质量分数为2.03%,总酸质量浓度7.78 g/L。  相似文献   

2.
《北方蚕业》2019,(4):29-31
2019年春,为优化桑果酒酿造工艺,进行了桑椹原汁不同工艺发酵试验。结果表明:以成熟度好、糖度高的桑果为原料,选择酵母为F33,添加量为250 mg/L,发酵前调整目标糖含量为205 g/L,SO_2添加量控制在60 mg/L,采用15~18℃低温控制发酵,发酵时间控制在7 d,能得到品质较好的桑椹果酒。  相似文献   

3.
《广西蚕业》2021,58(2)
低酒精度桑果酒是一种酒精度比较低的果酒,通常酒精度≤3%vol。为了探索低酒精度桑果酒的发酵工艺参数,以桑果汁为原料,经酵母发酵后得到低酒精度桑果发酵酒。以发酵后桑果酒的酒精度和残糖含量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法确定低酒精度桑果发酵酒的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PH值、桑果汁糖度等工艺参数的范围,再用响应面分析法设计试验方案和拟合回归方程获得最佳发酵工艺参数值。得到发酵工艺参数:酵母接种量为6.0%,发酵温度为24.9℃,pH=5.0,桑果汁糖度为9.60%,发酵时间为72 h。获得酒精度低于1.50%vol、残糖含量低于2.50%的低酒精度桑果发酵酒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4.
发酵型李子果酒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李子为主要原料,以酒精度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pH值、酵母添加量4个因素对果酒酒精度的影响,并进行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李子果酒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11d,发酵温度21℃,初始pH值4.0,酵母菌种添加量7%。在该条件下酒精度为12.40%。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用继代乳酸菌发酵牛乳,在pH值为4.0时分离乳酪得其乳清汁。以乳清为主要原料,添加蔗糖或果汁,用氢氧化钠溶液将基质酸度调至pH值为4.5~5.0,进行杀菌,再加入牛乳,经乳酵母恒温发酵。结果表明,发酵液在pH值为4.5~5.0、糖度为14%时,乳酵母菌添加量10%,发酵温度37℃,主发酵期在接种后6~7天,发酵效果最佳,可获得色泽微黄透明、口感较好的含醇乳清低度酒。  相似文献   

6.
以火龙果和桑椹为原料发酵制作复合果酒,研究火龙果与桑椹的配比以及火龙果原浆护色剂用量对复合果酒品质的影响。采用焦亚硫酸钠作为火龙果原浆护色剂,其用量为0.4 g/L的护色效果最佳。根据2种水果共同发酵后复合果酒中的乙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和可滴定酸含量,甲醇、高级醇含量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及含量,优选火龙果和桑椹的混配质量比为8∶2,在此条件下发酵酿制的复合型果酒酒体透亮、酒色稳定,具有清新和谐的果香和酒香,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银耳枣汁酸奶工艺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牛奶、银耳和红枣为主要原料,将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的按1:1的比例混合作为发酵剂,对银耳枣汁酸奶的生产新工艺进行研究。采用不同的接种量、银耳和枣汁添加量和发酵温度进行实验,研究各单因素对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对产品的感官评定,确定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银耳枣汁酸奶的关键工艺优化参数为枣汁添加量16%,接种量4%,银耳添加量10%。采用本新工艺生产的银耳枣汁酸奶不但具有传统酸奶特有的香味,口感细腻爽口,酸甜适宜,组织均匀,而且有浓郁的红枣风味,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加减四君子汤混菌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子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发酵工艺。以发酵产物中菌体含量为指标,采用枯草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菌、嗜酸乳杆菌3种菌种混合对加减四君子汤进行固态发酵。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1℃、接种量4%、发酵时间72 h、初始pH值6.0在此条件下,菌体含量为2.23×10~8CFU/mL,发酵效果较好,为复方中药混菌发酵工艺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钦工肉圆乳酸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发酵条件对乳酸菌发酵肉圆的影响,以获得肉圆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选取发酵温度、接种量、食盐添加量和葡萄糖添加量4个因素,采用正交表L9(34)进行正交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影响pH值的因素顺序为接种量、葡萄糖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发酵温度;②乳酸菌发酵肉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4℃,接种量3.0mL,食盐添加量0.6%,葡萄糖添加量1.5%。结论:采用乳酸菌发酵肉圆,可以制得口感好、更营养、保质期长的食品。  相似文献   

10.
试验对植物乳杆菌发酵黄芩药渣的发酵工艺展开研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获得最佳发酵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索药渣含水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初始pH值、接种量的最适范围.设计Plackett-Burman爬坡试验,筛选关键因素;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最佳发酵条件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 显示,药渣含水量、...  相似文献   

11.
以菊花提取液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杀菌后接种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原料的配比、发酵条件及产品的配方。结果表明,原料最佳配比为菊花提取汁20%、蔗糖8%、鲜牛奶40%;制备该乳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3%、发酵时间4h、温度42℃。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海带汁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并对该条件下发酵过程中的糖度、粘度和酸度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海带汁添加量8%、接种量5%、加糖量7%、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4 h。所得产品的酸度和粘度优于普通酸奶,并且乳酸菌数可达到1.56×109cfu/m L,是普通酸奶的乳酸菌数的7.1倍。  相似文献   

13.
优化试验研究了益生菌发酵乳清饮料pH值与益生菌接种量、后发酵时间和乳糖添加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同时正交试验对发酵后的乳清进行风味的调配。结果表明:乳清发酵饮料的最佳后发酵条件为:乳糖添加量为6%、益生菌接种量为7%、后发酵时间8 h,发酵好的乳清再添加甜味剂蛋白糖0.08%、稳定剂CMC 0.3%、香芋香精0.1%,所得乳清发酵饮料的感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4.
以稻草和麸皮为主要原料,在室温条件下(温度不定)通过单因素筛选出康氏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对氮源、接种量、麸皮添加量、含水量、发酵时间和初始pH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的最佳发酵条件:氮源为尿素,添加量3%,接种量2%,稻草麸皮比7:3,营养液添加量150%,初始pH值3.0,发酵时间72 h,此时,羟甲基纤维素酶和滤纸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培养方式、培养温度、初始pH值及接种量对乳酸杆菌BRF01生长的影响。试验最终确定菌株BRF01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4℃、初始pH 6.5、接种量2%,厌氧发酵。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水牛乳为主料,加入百香果汁,制成口味独特、营养价值高的百香果水牛乳酸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该酸奶最佳工艺为:百香汁添加量为9%,发酵剂接种量为7%,发酵时间为4.5h,白砂糖添加量为9%,发酵温度为41℃。由此工艺条件制备的百香果水牛乳酸奶口感清新,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7.
王诚刚  郭芸  赵雯 《饲料研究》2023,(3):102-105
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发酵豆粕工艺参数优化及其对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乳酸菌粉接种量、液料比对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的影响,优化发酵工艺参数,比较最优工艺条件下发酵前后豆粕中各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影响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的因素排序为发酵时间>乳酸菌粉接种量>发酵温度>液料比,最优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2℃、乳酸菌粉接种量1.5%、发酵时间72 h和液料比0.8 L/kg。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发酵后豆粕中粗蛋白含量达49.64%。与发酵前相比,发酵豆粕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发酵前(P<0.05),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降解率达97.32%(P<0.05)。研究表明,利用乳酸菌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可进一步有效改善豆粕营养价值,提高豆粕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啤酒糟微生态发酵制备高蛋白饲料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桂香  严金龙  方波 《饲料工业》2012,33(11):34-36
以市售微生物饲料发酵剂为菌种对啤酒糟进行了发酵试验,以发酵饲料中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为指标,考察了氮源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蛋白饲料品质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氮源硫酸铵添加量为0.4%、发酵温度为30℃、接种量为2.0%、发酵时间为4~5 d。  相似文献   

19.
研究普洱茶酸奶的生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条件是茶水比为1:10,冲泡温度为90℃,冲泡20min时所提取得普洱茶汁最佳。牛奶中添加茶汁量为3%,糖6%,菌种接种量2%,稳定剂添加量为0.05%,40℃条件下发酵4h获得的普洱茶酸奶茶香浓郁,与奶味融和较好。与普通酸奶比较有独特香味。  相似文献   

20.
从球杆菌比例、接种量、稳定剂的用量及发酵温度等方面研究高营养复合型酸奶的制作条件,测定不同贮藏条件下复合型酸奶的pH值及酸度的变化.对最终产品进行感官及理化分析。用正交法优选出的复合型酸奶制作的适宜条件为:球杆菌比例为1:1、接种量1%、加入的琼脂量0.2%、发酵温度为39℃。贮藏实验结果表明,在10℃以下的低温条件下,贮藏24h后酸奶的pH值不会产生大的变化;产品的感官及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把蜂蜜、苹果、花生添加到原料奶中进行发酵可生产出高品质的酸奶制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