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主要模式。提高农业类院校农业机械化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主要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包括加强农业机械化专业学生对农业机械的了解、二维和三维软件的应用能力以及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二是基础能力的提高,包括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外文文献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三是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包括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农业机械化综合素质培养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级农机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针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构建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3.
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研究入手,对现阶段农业机械化专业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具体办法和对策.文章指出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培养学生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广开渠道,提高师资力量等方面来加快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高校农业机械化专业学生素质教育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高校农业机械化专业学生的素质特点,运用理论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多种教育教学形式。在专业理论与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动态地结合学生的特点施教,提高学生在农业机械化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总体水平,不断开展学生以农为本的大农业机械化系统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学生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专业化水平、心理素质等综合品质及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研究农学类本科专业大学生如何更好学习和掌握农业机械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主要研究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进行教学方法和内容体系的改革,探讨了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加强,而现有的农机化课程体系设置不能适应新经济和新业态的需求,因此在新农科建设需求和新工科发展背景下,本文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建设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设计了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构建了跨学科多元交叉融合特色鲜明的课程新体系,以培养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农业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7.
涉农职业教育要始终围绕行业生产一线发展需求,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提高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保持学生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一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利用专业特长,围绕科技服务乡村振兴,通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构建了“智慧农装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体系”,为低收入乡村进行科技服务,改造提升日光温室自动化水平和绿色生产技术水平,并将研究成果进一步孵化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不断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加速推进新疆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新工科背景下实施进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对校企合作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学生知识体系跟企业实际需求有差别、农机企业配合学校实习模式不完善、学校老师实践指导能力不足、企业指导教师理论性欠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能力不足、企业与学校之间的管理理念存在差异等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制定了学校应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积极与企业沟通交流,探索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企业与学校的共同点,加强顶层设计等解决策略,旨在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紧缺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按照建设新农村要求,下大力气抓好农机新技术,发挥新机具的作用,完善推广体系建设,使农业生产水平逐年提高。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改善。已逐步实现了由粮食作物机械化向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服务,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农业机械化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业工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该文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1.
用开放式、研究性的思想建设耕作机械实验教学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目前许多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在大学生的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耕作机械实验平台的设计、建设和实施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搭建实验台、测试并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从而培养其创新研究的能力,为农业工程类学生的实践教学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现阶段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状态出发,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现有教学计划弊端,充分分析了流程改革后在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改善大学生学习状态,充实大学生生活的巨大促进作用。并通过分析各科课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提出先开设专业基础课,然后开设专业课,并将公共基础课合理分配至不同的阶段的教学计划流程,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体现能力本位的CDIO人才培养模式构架,以企业为实施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依托国家级本科大学生校外基地项目全面实施实践教学改革,按照工程教育改革目标,积极探索各环节相关融合、互为补充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全面落实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试点班级的相关培养工作;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实习+毕业设计"实践课程尝试、"四合一"综合实习及企业双导师制的全面实施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知识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资源等进行全方位建设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山东农业大学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培养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农业特色不明显、创新创业活动与专业脱节、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全新教学模式。通过更新授课内容,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等,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高校本科教育适用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就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对沈阳农业大学286名在校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调研分析。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可竞赛对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促进,专业指导和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把握方向。建议引导学生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锻炼、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加强竞赛与教学及实践环节的互相融合和互相促进,构建多渠道、多维度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增强学校的人才培养优势,促进"双创"理念的落地生根和社会经济的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已有的农机化评价体系,调查了黑龙江垦区2003年农机化实际值,计算出了该年垦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并进行分析评价。这对于今后提高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的综合保障能力、农机经营效益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是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的一项基本内容。根据昌图县玉米田垄沟间隔深松整地机械化技术推广实践,提出适合辽北旱作农业的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应用方案,以期为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十三五”期间,国家对继续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将需要一大批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农业机械化拔尖人才。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探索出了一条面向农业机械拔尖人才的第1课堂与第2课堂联动培养模式。经过7年的努力实践和不断规范完善,该培养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拔尖班同学在科研和工作方面均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个人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与变革,农业工程及农业机械的内容、条件和要求都在发生变化,为此我国西部地区应着力培养研究和开发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新型农机化人才。西部地区现代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要以精神+能力+创造+扎根的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以服务于三农的思想改革教学与实践的方法;着力解决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并确保全新培养模式的实施,切实保证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农业工程训练教学开放式创新实践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甘肃农业大学不断探索研究了农业工程训练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以现代农业工程训练为基石,以金工技能竞赛为引领,建立新的金工系列课程教学体系,稳步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建立开放式教学与管理平台,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