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疆小麦新型高产高效播种模式机械化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小麦单产,同时利用机械化高效作业,使农机农艺技术得到充分地融合,增加小麦种植的综合效益,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工作。本文介绍了新疆小麦3种播种模式的对比试验情况,通过原始数据的记录和对比分析,对小麦新型高产高效播种模式机械化技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最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新型小麦播种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2.
秦念魁 《河北农机》2023,(13):43-45
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种植质量与产量更是对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山东是小麦种植的重要地区,该地的小麦种植面积较广,已经成为当地基层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几年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在小麦生产中也逐渐实现了机械化,其中小麦机械化条播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当地的小麦播种环节中,其能够实现旋耕、播种、施肥和盖土一体化生产,不仅可以节约劳动成本,还能够提高播种效率,且确保了播种、施肥的科学与合理,有力保障了小麦的生产质量。但实际上很多种植户对机械化条播技术还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小麦机械化条播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当地的小麦生产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麦生产全程的机械化技术,包括了利用机械化进行施肥,利用机械化技术进行耙切以及利用机械进行小麦的播种、灌溉、植保和收获等工作内容。随着我们国家小麦种植全面实现了机械化发展,农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机械化在减少农民负担的同时,也使得农民增加了小麦种植的承包面积。从目前小麦生产的情况来看,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将会向着联合作业的方向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4.
魁永忠 《农业机械》2020,(2):100-101
在种植小麦期间,为了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甘肃省永靖县根据种植小麦机械化的问题,创新使用新技术.当前小麦种植应用机械化技术比较广泛,不仅提高了种植小麦的效率也解决了较短的适耕期,提升了播种小麦的质量,为小麦能够正常生长创造了较为良好的条件.然而在应用这一技术的过程当中,会因为很多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所以必须要采用新型的技术以及新的机械来提高种植小麦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小麦作为我国3大粮食作物之一,济宁市兖州区小麦种植历史悠久,实行机械化播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确保高产稳产,增加农民种植收入,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结合济宁市兖州区小麦种植情况,对机械化播种技术的示范和推广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6.
浅谈小麦种植机械化问题及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小麦种植效率,解决适耕期短的问题,优化播种质量,为小麦生长发育创造良好基础条件,同时也缓解了农业种植劳动力紧张的问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发展,逐步提高我国综合实力。但是在小麦种植机械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对小麦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不断应用新技术、新机械,提高农资使用效率,不断改善农业机械性能,推动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确保小麦丰产稳产的实现,提高小麦总体产量,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笔者客观分析了小麦种植机械化问题,探讨了小麦种植机械化新技术及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段兴炳 《新疆农机化》2013,(6):22-23,28
小麦是新和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稳定,全县每年种植冬小麦1.07万hm2左右.长期以来,由于小麦生产劳动强度大,尤其是小麦播种机械化程度不高,小麦产量难以提升,极大地制约着全县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的增产增收,而且关乎着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等问题.因此,试验、推广小麦“井字型”机械化播种模式,提高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和小麦生产综合效益,已成为广大农民朋友的迫切需要.新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积极探索和试验滴灌小麦,改进播种模式后的增产技术,改变冬小麦播种方式,提高小麦播种作业质量标准和要求,为小麦生长发育创造更加适宜的环境条件.分类号:S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7782(2013)06-0022-03  相似文献   

8.
小麦膜侧机械化播种技术适应于旱作小麦种植,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小麦机械化膜侧播种技术,其要点是应用小麦施肥铺膜播种机,一次完成起垄、播种、种侧施肥、覆土、铺膜及镇压等多道工序,作业效率高。  相似文献   

9.
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是中央明确提出的要求,是新时代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任务,而探究机械化种植技术要点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播种机调试、土地整理、播种、秸秆还田这几个主要方面探究小麦机械化种植技术要点,促进小麦种植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正>为创新春小麦种植模式,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进一步推广机械化耕整地、播种、收获等关键技术,提高春小麦产量,2016年平罗县农机化中心和石嘴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头闸镇头闸村建设小麦高产示范园区115亩,核心试验区10.4亩,设置了小麦匀播、小麦"井字型"播种和常规播种三种对比试验。通过对比试验,探讨小麦匀播、小麦"井字型"播种技术在宁夏地区的适应性,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新型小麦高产种植技术提供依据。现  相似文献   

11.
赵新华 《农业工程》2016,6(1):30-31
农机安全生产关乎人民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总结分析了新疆且末县农机安全监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介绍了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玉米行间深松覆压机械化技术、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在平阴县的推广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不断发展,机械化技术在我国多个农业生产区得到大量应用。机械化无垄栽培的理论基础源于对小麦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技术则源于机械化设备快速、均匀种植功能,让小麦种子能在适宜的环境和土层中均匀分布。该文从理论角度分析小麦生物学特性及机械化无垄栽培增产机制,并结合河南省平顶山市某县的实际种植情况,分析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和效益,另外对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对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应用推广前景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陕西省略阳县的特殊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分析了该县2010—2015年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总结了病害的发生特点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6项防治措施,对小麦条锈病的有效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西北旱区春小麦适宜的滴灌带布置和滴头流量的组合,2016年3—7月在甘肃民勤县进行了春小麦大田试验,研究3种滴灌带布置方式(1管4行、1管5行、1管6行)和2种滴头流量(2.2 L/h、3.1 L/h)对土壤水氮分布规律、春小麦干物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灌水后,滴头流量为3.1 L/h的处理水分在水平方向运移比2.2 L/h更大,而垂向运移更小;滴头流量相同时,滴灌带间距越大,两根滴灌带中间土壤含水率越小;施肥后,0~40 cm土层内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滴头流量增大而增大,而40~60 cm土层随滴头流量增大而减小;滴灌带间距增大,硝态氮易向滴头正下方40~60 cm土层内累积;滴头流量相同时,配置方式为1管6行的处理在春小麦干物质量及产量上要显著低于1管4行和1管5行的处理,而1管4行及1管5行无明显差异;配置方式相同时,滴头流量为3.1 L/h处理的春小麦干物质量及产量均要高于2.2 L/h的处理。综合考虑成本、产量等因素,建议选择滴头流量为3.1 L/h、滴灌带布置方式为1管5行的组合。   相似文献   

16.
杨俊 《农业工程》2013,3(5):138-139
2012年,贵州省盘县旧营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在旧营乡坪田村引进、主导、试种了6.67 hm2荷兰豆,经济效益颇佳。根据测算,除去所有生产成本,与传统种植业相比,增效7.5万元/hm2,农民可增收50万元。该文介绍了荷兰豆的种植技术,为规范种植、全面推广荷兰豆种植技术,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新疆杏子园实地调查和近9年新疆杏子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旨在为制定杏子质量安全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提供有力参考。采用实地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新疆杏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阐述。结果表明,新疆杏子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喀什地区的英吉沙县、莎车县、疏附县、叶城县和巴州轮台县、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及克州阿克陶县等;赛买提、小白杏、黑叶杏、树上干、巴仁杏和明星杏等为代表的品种为新疆杏子的主栽品种。2005—2010年,新疆杏子面积由15.8万hm2增长至21.2万hm2,产量由76.9万t增长至174.5万t,优势区域更加明显,品牌效应逐渐显现,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由于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病虫害和灾害性天气,再加上深加工水平相对落后,2011—2013年期间,杏子面积逐年开始缩减,至2013年,杏子面积缩减至13.6万hm2,其质量安全水平及产业链的延伸面临严峻的挑战。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管理粗放和集约化生产水平低等是新疆杏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今后应从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及集约化生产规模等方面提升杏子质量安全水平及延伸产业链。   相似文献   

18.
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2,自引:7,他引:52  
1998~ 1 999年在山东省桓台县进行了冬小麦节水灌溉试验。通过对冬小麦生长动态观测表明 :减少灌水量可以促进冬小麦发育。起身拔节水对冬小麦株高有显著影响。叶面积指数、冠层干物重、根系总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冬小麦根系总量的 80 %以上分布在 0~ 2 0 cm土层内。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 ,灌水量的增多 ,灌溉水的利用效率逐渐减小。全生育期浇越冬水、起身拔节水、开花水的处理经济产量最高 ,达到 771 6.7kg/hm2 ,水分利用效率最大 ,达到 1 5 .92 kg/(hm2· mm) ,单位水资源量的边际效率也最大 ,达43 .1 2 kg/mm,单次灌水的最大平均产量为 85 1 .65 kg/hm2。  相似文献   

19.
沈水娥 《农业工程》2015,5(3):153-155
为发挥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在渔业发展中的作用,在分析浙江省德清县近年来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该县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健全德清县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结合山东省微山县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分析微山县经济发展现状,构建了“三动一合”模型。基于微山县产业融合发展的瓶颈,从技术推动、功能互动和市场带动3个方面对微山县农业产业融合的路径进行探析,对微山县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