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合辽宁地区的双孢菇高产培养料配方,在凌源地区开展对比试验,研究4种培养料对双孢菇前期发酵、菌丝生长、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杏鲍菇为主料的配方在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产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以秸秆为主料的配方单位面积总成本较低,潮与潮之间出菇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2.
智利1994年引种了德国3个品种、俄罗斯6个品种,分别种植在不同纬度地区,并对其生长情况、 果实产量、产生的根瘤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在同一地区德国沙棘比俄罗斯沙棘生长良好,果实产量高。 试验证明德国沙棘在南纬53°的地区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3.
双孢菇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大、消费最广的食用菌,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目标,汾西县食用菌逐步形成以双孢菇生产为主的格局。2011年双孢菇产量占全县食用菌产量的90%。  相似文献   

4.
谭宗文 《湖南农机》2011,38(9):20-21
为了了解水稻机插秧、人工插秧和人工抛秧3种不同插秧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推广科学的种植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本县农机局通过用3种不同插秧方式在相邻稻田种植相同水稻品种各1亩,进行相同的管理,观察其生长情况,追踪其生长过程,统计数据,同时收割,测各自产量比较分析.最终得到水稻机插秧亩产565.5kg、人工插秧亩产530.1kg、人工抛秧亩产524.1kg,水稻机插秧亩产比人工插秧亩产高出6.68%、比人工抛秧亩产高出7.9%.水稻机插秧亩产最高,应大力鼓励农民联合购置插秧机,推广科学的机械化插秧方式,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工厂化生产环境下双孢菇图像存在成簇粘连、菌柄倾斜、白色菌丝繁盛等复杂状态,采用常规阈值分割方法无法准确提取目标,采用改进的随机霍夫变换圆形检测算法与滑动平均聚类算法结合的方法开展目标提取研究。通过图像预处理降低部分背景干扰,改进边缘点取样方式提升圆形检测效率,依据菌盖半径范围剔除无效参数;以双孢菇图像检测出的所有圆形为目标,采用均值漂移聚类算法合并圆形,消除圆形检测算法中识别出的错误目标。采用算法提取目标结果:针对双孢菇规则生长、菌盖附土、菌盖重叠率不高或变形较小的图像,目标提取正确率大于92%;针对大面积菌丝包围菌菇、菌菇成簇倾斜、大小菌菇密集掺杂、菌盖堆积变形严重的图像,存在圆形检测不准、聚类误判或漏判等问题,目标提取正确率大于82%。本文采用的算法数据处理量小、计算速度快、适应性强,能够满足菌菇生产过程中长势自动监测、出菇统计等需求。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适宜镇江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品种和合理的种植密度。选用耐荫抗倒、耐密早熟、直立宜机收的高产品种苏豆13、徐豆25、南农47号,每个品种分别种植3个密度,比较不同品种及种植密度下玉米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情况。苏豆13株高、单株荚数、每荚粒数、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最高,但其株型细长易发生倒伏;徐豆25的株高、单株荚数、每荚粒数最低,但其茎秆粗度、百粒重最高,株型矮壮;南农47的农艺性状以及产量各因素各项指标在苏豆13和徐豆25之间,但其最终实际产量较低。根据3个品种对密度响应来看,苏豆13和徐豆25每667 m2适宜种植密度为9 000株,而南农47更耐密植,每667 m2为11 000株仍能增产,同时要做好苏豆13、南农47号的化学调控株高,增产抗倒。  相似文献   

7.
<正>一、茶叶生产基本情况1.品种及产量 我国有20个产茶省,8000万茶农,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受地域及文化习俗差异、生长环境、传统加工工艺等因素影响,将品名上千种的茶叶,按加工方法和成品茶的品质特点分为6大类,即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黑茶、黄茶、白茶。其产量情况见图1。  相似文献   

8.
高氧气调后续效应对双孢蘑菇货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孢菇在(3±0.5)℃高氧气调下分别贮藏3 d、5 d后,包装(自发性气调包装)并置于(3±0.5)℃环境(模拟超市保鲜柜)与(20±0.5)℃的环境(模拟常温销售)中,通过对白度、硬度、失重率、呼吸速率、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的测定,探究高氧气调的后续效应对双孢菇货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高氧气调后的双孢菇在(3±0.5)℃下仍能够保持较好的品质,而且效果优于一直进行高氧气调的双孢菇;气调处理3 d后包装的双孢菇品质优于处理5 d后包装的双孢菇。其中80%O_2+20%N2处理的双孢菇包装后效果较好。冷藏5 d后包装的双孢菇在(20±0.5)℃下能保持较好的销售品质,其次是100%O_25 d、100%O_23 d、冷藏3 d。经80%O_2+20%N2处理3 d、5 d后包装的双孢菇放于(20±0.5)℃的环境中,品质劣变加快。本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80%O_2+20%N2处理的后续效应对双孢菇在(3±0.5)℃中的货架品质保持有较好的效果,但处于(20±0.5)℃的环境中品质劣变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双孢菇的保鲜和销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双孢菇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智能化采摘机器人的需求已迫在眉睫。为了给采摘机器人提供作业目标和参数信息,通过对双孢菇(白菇)深度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了目标检测和直径测量。首先,根据双孢菇三维纵深结构特点,开发了“淹没法”双孢菇-菇床基质分割方法,实现了双孢菇的准确检测;然后,通过坐标变换,得到双孢菇菇盖边缘点的世界坐标,利用Hough圆检测实现双孢菇的直径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双孢菇检出率89%以上,漏检率低于11%,错检率低于2.26%,直径测量误差为2.15%~3.15%,单个蘑菇运算耗时约0.26~0.37s,可为双孢菇机械化采收提供在线、实时的信息决策支持,提高了双孢菇采收质量和效率,并有助于提高双孢菇采收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对6个蛹虫草菌株进行菌丝生长速率和子实体栽培试验研究。培养20d后的结果表明,YJ11-1,YJ11-2,YJ11-4均有原基形成;YJ11-3的菌丝基部有黄色素产生,但没有形成原基;蛹-1、蛹-2菌丝呈白色,气生菌丝多,无黄色素形成。将筛选出的3个菌株YJ11-1,YJ11-2,YJ11-4作为栽培试验的供试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