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SD大鼠热应激模型的制作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热应激SD大鼠模型的制作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二组为模型组,模型组在霉菌培养箱内以40℃高温、50%相对湿度热攻击2 h,使热应激发生,对照组正常饲养,2 h后观察大鼠行为变化、死亡个体剖检、眼底静脉丛采血、检测各种理化指标和肝脏Hsp70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pH升高,差异不显著(P>0.05),Na+、K+浓度降低,其中K+达到差异极显著(P<0.01);血浆蛋白TP、ALB、HB浓度下降,达到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酶ALT、GOT、ALP、LDH、CK活性均表现为升高,达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SOD浓度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MDA浓度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肝脏Hsp70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模型组符合热应激指征,SD大鼠热应激模型制作成功。  相似文献   

2.
黄瓜枯萎病抗性与防御系统几种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黄瓜6个不同抗性品系为材料,研究苗期感染枯萎病菌后,叶片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转氨酶(PAL)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POD,SOD,PPO活性变化曲线中存在2个酶峰,PAL活性变化曲线中存在一个单峰。抗病品系的4种酶的峰I值明显高于感病品系,表现出一致性,而且SOD和PPO酶活性的提高与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OD和PAL酶活性的提高与抗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浓度的山梨醇-硼酸络合物(SB)和硼酸(BA)处理,以不加硼为对照,研究其对小麦幼苗各器官硼含量、SOD、POD及PPO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液中硼浓度的升高,小麦幼苗根、叶鞘、叶片中硼含量显著升高。SB较BA更能提高小麦幼苗根及叶片中硼浓度。缺硼能引起SOD、POD和PPO活性的升高,加两种硼都能显著降低其活性,而SB在较低浓度(0.1,1.0μmol/L)时就表现出较好效果。小于20μmol/L时,ΦPSII、qP和ETR值随硼浓度上升而增大,SB处理增幅更显著,20μmol/L时又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硼过量引起的。推测SB相对于BA更有利于小麦幼苗的吸收利用,在体内移动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探索湿性发酵豆粕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抗氧化功能及粪便成分的影响,为湿性发酵豆粕在蛋鸡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75日龄蛋鸡1152羽,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48羽。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用4.5%、6.0%、7.5%的湿性发酵豆粕替代3%、4%、5%的普通豆粕,试验期为90天。结果表明:(1)与Ⅰ组比较,Ⅱ组、Ⅳ组均显著提高平均蛋重(P<0.05),Ⅲ组显著降低破蛋率(P<0.05),平均产蛋率、料蛋比、死淘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2)Ⅳ组的蛋壳厚度、Ⅲ组、Ⅳ组的蛋黄比色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的蛋形指数比值显著低于Ⅰ组(P<0.05);(3)同对照组相比,Ⅱ组显著提高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Ⅲ组显著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4)Ⅲ组粪便的粗灰分、Ⅳ组粪便磷含量同Ⅰ组相比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蛋鸡配合饲料中使用适量的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能提高蛋重、改善蛋品质,降低粪便中氮、磷的排放量,其适宜替代量为6.0%~7.5%。  相似文献   

5.
云南松种子发芽对温度和生长调节剂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温度和GA3、IBA不同水平及其组合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种子发芽的影响,采用L9 (34)正交设计进行外源激素浸种后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合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时间和发芽指数分别为66.0%~86.0%、14.0%~29.3%、7.9~11.7 d和3.3~5.6粒/d,处理组合间此4项指标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温度是影响种子发芽的主导因子,19.6℃提高种子发芽率.温度和GA3的不同水平对云南松种子发芽指标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影响,0.10 g/L的GA3溶液浸种促进种子发芽.GA3、IBA和温度的两两交互作用对发芽指标影响较为复杂,特定条件下对发芽指标的交互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曲酸对鲜切马铃薯的抗褐变机制,以鲜切马铃薯为试材,采用0.3 g/L曲酸溶液进行真空浸渍(VI)处理,用聚乙烯保鲜膜包装后于(4±1)℃下冷藏12 d,分析鲜切马铃薯冷藏期间的褐变指数(BI)、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总酚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曲酸VI处理组和对照组鲜切马铃薯PPO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但曲酸VI处理组的上升幅度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冷藏第12天时,曲酸VI处理组的PPO活性较同期对照组下降了27.6%,这与BI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曲酸VI处理组的PAL活性也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然而,冷藏期间曲酸VI处理组的POD活性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在冷藏0~8 d,曲酸VI处理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抗氧化能力在冷藏初期(0~2 d)差异不大,但贮藏4~12 d,曲酸VI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曲酸VI处理可以抑制PPO活性,延缓鲜切马铃薯冷藏期间的褐变。  相似文献   

7.
硒浸种对豌豆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士敏  张燕  易涵 《种子》2012,31(2):42-47
以豌豆(Pisum sativum Linn)种子为研究材料,设置了6个硒浸种浓度(0、3、5、10、15、20 mg/L),测定了硒浸种的豌豆种子萌发期电解质外渗率和种子发芽情况,测定了CAT、POD、SOD、PPO酶活性,旨在探讨提高种子活力的途径.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硒浸种可以提高豌豆种子的活力、电解质外渗率和相关酶的活性.3 mg/L硒溶液处理提高种子SOD活性;5 mg/L硒溶液处理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和CAT、PPO活性;10 mg/L硒溶液可提高种子POD活性.  相似文献   

8.
三种杀菌剂对火龙果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肉火龙果为材料,研究丙环唑、咪酰胺、苯醚甲环唑处理对火龙果腐烂和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咪鲜胺处理显著降低了火龙果贮藏期间的腐烂(P0.05),提高了SOD和POD(贮藏6 d除外)活性,极显著抑制了H_2O_2积累和贮藏前4天的O-2·含量及贮藏6 d的APX活性(P0.01),减缓了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并对CAT活性、TSS和总As A含量无显著影响;丙环唑处理显著降低了火龙果贮藏期间的腐烂(P0.05),但加速了H_2O_2和O-2·的积累;苯醚甲环唑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中SOD活性和POD活性(P0.05),抑制了H_2O_2和O-2·的积累,但加速了果实的腐烂。  相似文献   

9.
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受白粉菌侵染前后PPO、POD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色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对3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感染白粉菌后,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前免疫品种POD活性明显高于中抗和感病品种,接种后三者POD活性均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抗性品种接种前PPO活性无明显差异,接种后PPO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有明显差异,免疫、中抗、高感品种分别在接种1、2、3 d达最高峰.叶片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免疫品种接菌后,POD条带的数目没有变化,只是出现酶活性的差异;而中抗和感病品种在接菌前后的同工酶谱带出现增减;不同抗性品种PPO条带数目和相对活性均表现出明显差异.表明,POD、PPO与植物的抗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颉颃细菌菌株B100对甜椒三种防御酶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108cfu/ml颉颃细菌B100菌株处理甜椒幼苗,测定了甜椒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B100能明显提高甜椒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B100处理后1d和9d,甜椒叶片中POD活性分别较对照处理提高了177.76%和153.9%,根部的POD活性在处理后7d,与对照处理相比,POD活性较对照提高了80.34%;同时,在B100处理后5d,PPO活性出现明显的提高,且与对照差异明显,其中叶片中的PPO活性较对照处理的提高了152.68%,根部的则提高了107.47%;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在B100处理与对照之间则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外源SO2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SO2(0,0.5,1,1.5,2,2.5 mmol/L)处理紫苏种子,使其在适当的条件下萌发,测定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以及幼苗叶绿素、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随着SO2浓度的升高,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5 mmol/L时达到最大;叶绿素含量随着SO2浓度的升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MDA含量、PPO活性则随着SO2浓度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1.5 mmol/L时到达最低。实验表明用1.5 mmol/L浓度的外源SO2处理紫苏种子有利于其萌发和生长,可以提高幼苗的抗氧化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揭示钾素水平对小麦后期蚜虫抗性的影响效果及其机理, 为指导钾肥合理施用,降低小麦蚜虫危害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设置K0(0 )、K1(0.1 )、K2(0.15 )三个钾 (K2Omg/kg土)处理的盆栽试验并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供钾水平对小麦后期酚类物质、木质素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比较了处理间接种蚜虫种群变化动态的差异。【结果】接虫后14-28d,单株小麦蚜虫数量不同施钾处理间出现明显的差异,其中以K0蚜虫群体最高,其次是K2,K1最低。群体高峰期出现时间K2、K0较K1提前2-3天。三个处理相比,K1植株总酚、酚酸、木质素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PAL、TAL、POD、PPO)活性最高,其次是K2,K0最低。相关分析表明,植株总酚、酚酸、木质素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与植株钾素含量相关性不显著,但与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相关性显著。【结论】适量供钾可增加了植株对钾素的吸收,促进了植株生长和总酚、酚酸、木质素的合成及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可增加小麦对蚜虫的抗性;而供钾不足或过量,或降低了植株对钾素的吸收,或使植株对钾素产生奢移吸收,均不利于植株干物质积累和酚类物质、木质素的合成,从而降低了小麦对蚜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
水杨酸对黄瓜几种酶活性及抗病性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41,自引:7,他引:34  
黄瓜幼苗经水杨酸处理后,POD、PPO、PAL3种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对照相比POD活性在处理后24h有明显提高,以后一直呈上升趋势,至144h后较对照提高193.0%。PPO活性变化相对较小,酶活性的明显提高在处理48h以后,处理后144h时较对照提高61.7%。PAL在处理后72h时出现一个小的酶活性峰,较对照提高17.6%,而后下降,120h出现第2个活性峰,较对照提高30.8%。处理后4d接种霜霉病菌,调查结果表明:第1真叶处理较对照病情指数降低8.9%,第2真叶处理较对照降低22.1%。  相似文献   

14.
不同高粱基因型感蚜虫前后POD、PPO、PAL酶活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几个不同高粱基因型田间感蚜虫前后的三种酶POD、PPO、PAL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感蚜前后各材料POD活性都有明显的增加,抗蚜虫材料河农16前后均比其它几个材料的活性低;PPO活性感虫后有明显的增加,变化情况与POD类似;PAL活性感后有明显的增加,河农16与其它几个感蚜型相比,稳定性显著。表明POD、PPO与诱导抗性有关,而PAL在抗蚜材料河农16中为组成型表达的,可能受抗蚜虫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蔬菜系,北京 100094; 2山东省烟台农业学校,烟台 264002)  相似文献   

16.
黄冠梨果皮褐斑病与酚类物质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对套袋黄冠梨果皮褐斑病果酚类物质以及相关氧化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果实比较,褐斑严重的果皮和果肉中酚含量、POD和PPO活性较高,但SOD活性差异不显著;同时,果皮褐斑区域较正常区域酚含量、POD、PPO和SOD活性较高。正常果实表面喷洒1%CaCl2、0.1mmol/L CPZ、0.1mmol/L TFP、0.5mmol/L SO和0.05mmol/L EB溶液后,均未对果皮酚类物质含量产生明显影响,仅EB诱发褐变,而CaCl2降低了PPO活性,SO、EB和TFP的作用相反,CPZ的作用较小。这说明,果皮发生褐变与PPO活性显著升高有密切关系,Ca^2+-CaM系统和Ca^2+-ATPase参与了褐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耐氨固氮菌浸种对蔬菜幼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曹毅  温海祥  邓日烈  肖洪东 《种子》2002,(3):37-37,46
研究了施用耐氨固氮型的催娩克氏菌和阴沟肠杆菌混合菌剂对蔬菜幼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40ml清水中加入2ml或1ml菌剂浸种2h可分别促进菜心、小白菜、菠菜和生菜的生长及提高幼苗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