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体外抑菌试验确立奶牛乳腺炎抗菌蒙药组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治疗奶牛乳腺炎的抗菌蒙药组方达到最佳抑菌效果,针对从乳房炎牛奶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牛津杯法对23味蒙药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出对这两种致病菌均敏感的12味蒙药.根据部分药物抑菌浓度试验选取其中7味蒙药,结合体外抑菌试验,通过L8(27)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最佳抑菌药物组合,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用药剂量.结果表明,结合正交设计和体外抑菌试验所确立的抗菌蒙药组方的抗菌效果显著强于各单药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筛选合适的中药组方,制备成中药泡腾栓,试验采用正交方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选取蒲公英、当归、川芎等11味中药提取物颗粒,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筛选合适的中药组方并确定组方的抑菌效果;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泡腾栓基质最佳配比,制备成中药泡腾栓剂,并确定中药泡腾栓剂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筛选的中药组方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泡腾栓优选配比为PEG-6000 1.40 g,碳酸氢钠0.26 g,柠檬酸0.24 g,吐温-80 0.03 g,主药含量0.404 g,中药泡腾栓质量检查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并且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抑制效果和原药相近。制备的中药泡腾栓符合临床用药标准,可初步用于临床中试来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最佳抑菌效果的中药组方,对从奶牛乳房炎中分离出的3种主要致病菌,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对25味中药进行体外抑菌试验,选出8味对3种致病菌较敏感的清热类中药和5味抑菌效果较好的活血、补益类中药,共13味中药,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抑菌效果的药物组方。结果发现,最佳组方为黄柏、黄芩、当归、车前草、蒲公英、赤芍、甘草、白芍、丹参。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最佳抑菌组方,试验采用牛津杯法从乳房炎患牛乳样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再从治疗奶牛乳房炎蒙药复方的9种有效成分中筛选出4种对这2种细菌均有最佳抑菌效果的成分;根据抑菌圈直径,结合L8(2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最佳成分组方,再根据L9(34)正交试验优化用药剂量,进行体内抑菌试验,选出保护率最佳的抑菌组方。结果表明:抑菌组方与盐酸环丙沙星的抗菌保护率均为62.5%。说明抑菌组方体内抑菌效果与盐酸环丙沙星相当,并且获得了治疗奶牛乳房炎纯天然蒙药抑菌成分复方。  相似文献   

5.
防治奶牛乳房炎中药组方的筛选及其抑菌杀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根据中兽医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辨证施治原则,筛选出抑制引起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佳中药组方,为其临床防治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选用蒲公英、马齿苋、金银花、紫花地丁、赤芍、白芍、菊花、黄芩、漏芦、红花10味中药,通过L_(12)(2~(11))正交试验初步筛选抗菌中药组方中的最佳优选因素,再通过L_(16)(4~5)正交试验进一步筛选药物组方配比;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中药组方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二倍稀释法和平板计数法分别测定中药组方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通过L_(12)(2~(11))正交试验初步筛选出了抗菌中药组方最佳优选因素:赤芍、黄芩、红花、菊花和白芍;L_(16)(4~5)正交试验进一步筛选药物组方最佳配比为黄芩∶赤芍∶菊花∶白芍∶红花=3∶3∶3∶1∶2;新药组方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为17.39mm,MIC和MBC分别为62.50、125.00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直径为25.44mm,MIC和MBC均为31.25mg/mL。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了一种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药新配比组方。  相似文献   

6.
试验根据中兽医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辨证施治原则,筛选出抑制引起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佳中药组方,为其临床防治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选用蒲公英、马齿苋、金银花、紫花地丁、赤芍、白芍、菊花、黄芩、漏芦、红花10味中药,通过L12(211)正交试验初步筛选抗菌中药组方中的最佳优选因素,再通过L16(45)正交试验进一步筛选药物组方配比;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中药组方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二倍稀释法和平板计数法分别测定中药组方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通过L12(211)正交试验初步筛选出了抗菌中药组方最佳优选因素:赤芍、黄芩、红花、菊花和白芍;L16(45)正交试验进一步筛选药物组方最佳配比为黄芩:赤芍:菊花:白芍:红花=3:3:3:1:2;新药组方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为17.39 mm,MIC和MBC分别为62.50、125.00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直径为25.44 mm,MIC和MBC均为31.25 mg/mL。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了一种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药新配比组方。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中蒙药对巴彦淖尔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试验选用草木樨、荜茇、诃子、狼毒、茜草、黄连、忍冬花、连翘、益母草、蒲公英十味中蒙药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十味中蒙药对不同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狼毒、连翘对各种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制效果最好,说明狼毒、连翘可作为该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防治的首选中蒙药。  相似文献   

8.
细菌感染是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的主要病因,兽医临床多采用抗菌药物疗法对其进行治疗。但该治疗方法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兽药残留等问题,因此,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中草药制剂将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新的治疗手段。设计了8种单提复配中草药配方、6种共煎中草药配方以及12种中西药复合配方,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分别测定了上述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3种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从中优选出了最佳配方7A(中西药复合配方)。该配方对3种致病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有望作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药物应用于兽医临床。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择21味中药及7种常用抗生素,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和纸片扩散法对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4种主要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茵试验。结果表明,黄连综合抑菌效果较好,盐酸左氧氟沙星对细菌的敏感性最高;同时根据单味中药的抑菌效果及中药的配伍原则,配制5种复方中药制剂进行体外抑茵试验,发现复方3的抑菌效果最好。此试验为中西医结合药物的组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白头翁散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白头翁散组方中白头翁、秦皮、黄柏、黄连4味中药水提物及其组成的药对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并筛选出抗菌作用较强的药对精简组方。单药中黄连抑菌效果(MIC为50 mg/mL)和杀菌效果(MBC为50 mg/mL)最强,黄连与秦皮联合组成药对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MIC为12.5 mg/mL)最强,将4味药物联合组成的方剂抑菌效果最佳(MIC为6.25 mg/mL、MBC为100 mg/mL)。由此表明,白头翁散组方中两种药物联合比单药的抑菌效果好,4种药物组成的方剂比2种药物组成的药对抑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最佳抑菌效果的中药组方,对从犬皮肤和毛发中分离出的2种主要致病菌,采用琼脂平板抑菌试验法研究19味中药体外抑菌效果,选出对致病菌较敏感的中药,合理组方后再次进行体外抑菌试验,从而筛选出最佳抑菌效果的药物组方。试验结果表明,3种中药组方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的皮肤病均有效,但最佳组方为五倍子、黄芩、防风、姜黄、百部、小茴香、蒲公英。  相似文献   

12.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疾病之一,病牛不仅产奶量下降,还会因繁殖能力丧失而被淘汰。试验根据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组成复方药物并测定了该药物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同时还进行了炎症模型试验,旨在为今后开发具有我国特色的原创性新兽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急慢性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多发病之一,不仅影响繁殖率,有的则因长期不孕被淘汰。几年来我本着中西医结合的原则对奶牛急、慢性子宫内膜炎进行治疗,最后筛选出简便易行、可靠而经济的治疗药物,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我对某奶牛队确诊患有急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根据子宫状态及分泌物的性质使用不同的药物进  相似文献   

14.
对泰安地区一例奶牛子宫内膜炎病牛子宫分泌物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共分离出菌株49株,其中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和巴氏葡萄球菌.采用微生态制剂对病原菌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以体外试验结果作为指导,在牧场进行了疗效试验.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对奶牛子宫内膜炎有效率95%(19/20),治愈率75%(15/20),说明微生态制剂可作为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药物使用,为解决生产中奶牛子宫内膜炎高发、奶中抗生素残留的难题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六种药物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较为有效、安全的药物,减少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降低奶牛不孕症的发生,试验测试并比较了几种药物的治愈率,以筛选出有效的药物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16.
蜂胶在抗生素治疗奶牛细菌性子宫内膜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与蜂胶制成的合剂与单一抗生素对分离出的四种病原菌做药敏试验,通过对比抑菌效果,从中筛选出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治疗效果最好的药物。试验结果表明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对制成的合剂较敏感。而且不同溶剂稀释的蜂胶的抑菌效果也不同。单独使用的蜂胶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治疗奶牛疾病的蒙药复方做出科学评价,对锡林浩特市周边10个养殖场的1553头奶牛进行调查,并挑选出确诊为子宫内膜炎的奶牛进行分组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蒙兽药复方A和复方B治疗子宫内膜炎有效,治疗后的奶牛受胎率达69.4%,蒙药无残留、纯天然、治疗价格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具有显著效果的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中药复方,本试验拟定了5个中药复方,通过进行体外体内抑菌试验来评价其抗菌效果。体外抑菌试验主要通过牛津杯法测定单味药及不同中药复方的抑菌圈大小来评价大肠杆菌对药物的敏感度,体内试验主要利用对人工建立的病鸡模型的治疗效果对5个中药复方进行筛选。结果显示,浓度为1.0 g/m L的提取液抗菌效果较0.5 g/m L的提取液抗菌效果好,当提取液浓度为1.0 g/m L时,大肠杆菌对大黄、地锦草高度敏感;对黄芩、十大功劳中度敏感;对中药复方组方I、II、III、IV、V中度敏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中药复方III组治疗效果较好,治愈率为71.4%,死亡率为14.3%,而模型组治愈率为11.1%,死亡率为66.7%,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提示,中药复方III组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探讨黄芩、黄连、地锦草、白术等几种中药对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3种常见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选取黄芩、黄连等几种对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有抑制的中药,提取各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单味中药体外抑菌试验,并采用平板打孔法测抑菌圈直径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表明,所选几种中药对各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打孔法试验结果可知3种菌对黄连、黄芩、连翘呈高敏和中敏反应,有的甚至达到极敏。试管二倍稀释法试验结果可知,黄连、黄芩、连翘、丹参对奶牛子宫内膜炎3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较强,MIC达到16 mg/m L或者32 mg/m L。  相似文献   

20.
八味中药及其复方对鸡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筛选出有效中药来抑制大肠杆菌,通过药敏试验中的打孔法测定了八味中药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这八味中药对大肠杆菌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杀效果,其中五味子、黄连、黄芩三味药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金银花、连翘亦具有抑菌效果,但是相比较前三味中药来说效果相对较差。八味中药中选取体外抑菌效果最好的黄连、黄芩、五味子加上金银花组成不同比例组方,依据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来选择组方的最适比例。结果表明,复方Ⅵ的比例效果最佳,其MIC为15. 625 mg/mL、MBC为31. 25 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