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东亚飞蝗在我县每年均有发生,常年发生面积6~10万亩,防治面积3~5万亩。平均虫口密度一般每平方米2~3头,最高可达1000头以上。为了准确掌握蝗情,适时指导防治,多年来我们进行夏蝗  相似文献   

2.
今年 9月份北海市合浦、银海 2县 (区 )局部暴发东亚飞蝗 ,成灾面积达 933.3hm2 ,田间虫口密度一般为 10 0~ 30 0头/ m2 ,高的达 10 0 0头 / m2以上 ,其生态类型以群居型为主 ,群居、散居和过渡型 3种类型并存 ,以甘蔗、玉米、牧草等作物受害严重 ,局部田块甘蔗植株被啃食后全部呈光杆状 ,仅剩叶脉和茎杆。蝗灾暴发后 ,按照农业部“飞蝗不起飞、土蝗不扩散”的治蝗方针 ,自治区农业厅及时组织植保专家深入蝗区调查蝗情和指导飞蝗监测治理 ,自治区植保总站会同灾区各级植保部门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及时形成快速监控反应机制 ,实行定期和随…  相似文献   

3.
谢光瑜 《广西植保》2004,17(2):15-15
受气候异常、农田区生产条件改变及耕作栽培方式多样化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广西蝗虫发生呈上升趋势,暴发频率高。以土蝗发生为主,东亚飞蝗间歇性暴发。其发生为害特点:稻蝗、绵蝗、竹蝗等发生范围广,呈点、片为害;东亚飞蝗则呈区域间歇性暴发,其来势猛、成灾快。2 0 0 3年广西蝗虫发生为近2 0年来最重的一年,其中9月上、中旬北海东亚飞蝗暴发为害,发生面积达11.4万亩,成灾面积1.4万亩,蝗蝻种群虫口密度高的达10 0 0头/ m2 ,为建国以来广西第4次蝗虫暴发灾害年。去冬今春,我区蝗虫残虫面积、虫口密度为近2 0年来的最大值。去秋今春我区又呈连…  相似文献   

4.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介绍了东亚飞蝗发生程度及对不同发生程度进行分类的方法。主成分分析选出秋残蝗最高密度、夏蝗达标面积、秋残蝗面积、夏蝗发生面积等4个主因子。这4个因子能在84.56%的程度上反映东亚飞蝗的发生程度。聚类分析将东亚飞蝗20年的资料,在卡方距离近1.68处聚成3大类,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非常吻合。依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对东亚飞蝗进行分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白洋淀东亚飞蝗发生日趋严重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白洋淀蝗区东亚飞蝗有 5次大发生 ,并且日趋严重。通过对东亚飞蝗近年来严重发生原因的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残蝗面积、残蝗密度、年降雨量、淀泊水位及生态环境是影响白洋淀蝗区东亚飞蝗发生严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植物医生》2007,20(5):22-22
2007年,全国农区蝗虫总体发生程度重于常年。截止7月底,全国飞蝗发生1690万亩,其中东亚飞蝗1350万亩,亚洲飞蝗140万亩,西藏飞蝗200万亩,农区土蝗发生近5000万亩。2007年东亚飞蝗在渤海湾沿海蝗区多处出现高密度蝗群;西藏飞蝗发生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亚洲飞蝗发生平稳;农区土蝗局部发生严重。面对2007年蝗情,农业部及各级治蝗指挥机构积极开展工作,深入一线指导防治,实现了"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入境飞蝗不二次迁飞"的目标,蝗虫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7.
时间(年)发生面积(万hm2)防治面积(万hm2)平均密度(头/m2)最高密度(头/hm2)19902.570.500.37219912.500.650.22119922.520.630.300.819932.380.700.34119942.331.080.69519952.601.161.16100019962.280.970.635019972.671.270.916019984.503.564.531000019993.893.011.7615020005.623.531.7110020014.684.422.05110020025.435.132.78600020035.433.601.2335020044.533.531.1770表1滨州市东亚飞蝗发生情况滨州市地处山东北部、渤海南岸,历史上是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的常发区,发生类型属沿海蝗区。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8.
东亚飞蝗的长期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飞蝗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主要受残蝗面积、密度和降水条件的影响;库、湖蝗区的宜蝗面积主要受库、湖水位的影响。同时,东亚飞蝗的发生期主要受蝗卵发育期温度条件的影响。利用上述因子分别对东亚飞蝗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及密度、3龄盛期进行预报,简便易行,准确可靠,时效性强,对指导防治工作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9.
2003年9月上旬,北海市暴发建国以来首次东亚飞蝗蝗灾,发生面积超7600hm^2,成灾面积达933hm^2。高密度中心小区6处,有蝗蝻1000头/m^2以上。北海蝗区属北部湾沿海稀树草原类型蝗区。文中分析了蝗灾的成因并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上游有 9条河流 ,俗称“九河下梢白洋淀”,现为国家一类蝗区管理县。解放前白洋淀 1 0年 9次决口 ,是历史上的老蝗区。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东亚飞蝗的治理 ,并为控制蝗灾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举世瞩目的成就。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由于受白洋淀水位变化和异常气候及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东亚飞蝗在白洋淀蝗区频繁大发生。 1 993年 ,1 995年夏蝗大发生 ,1 998年夏、秋蝗大发生 ,其发生程度是建国 50年来十分罕风的 ,1 999年夏蝗再次大发生 ,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均超过了 1 998年…  相似文献   

11.
日本黄脊蝗Patanga japonica(I.Bol.)是以成虫越冬的土蝗种类之一,在河北省从未造成过危害。1989年此蝗在太行山脚下的平山县寨北、古月乡镇的半山坡农田成灾。发生面积16962亩,5—30头/m~2的有6550亩;31—50头/m~2的有5500亩:51—150头/m~3的有1450亩。受其危害减产10—15%的有7550亩;减产15—30%的有4550亩;有1450亩谷子、玉米、豆类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12.
我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南部靠近黄河故道,西和西北部靠近黄河。由于历史上的黄河多次改道,形成了适于东亚飞蝗发生的自然地理特点。解放以来,通过认真贯彻“改治并举”的治蝗方针,取得了战胜蝗害的巨大成就。但近几年来蝗虫发生的重点由湖库和内涝大洼转向黄河滩区,每隔2、3年就会严重发生1次,并出现群居型蝗群。大有起飞成灾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济宁滨湖区东亚飞蝗夏蝗发生趋势的长期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济宁滨湖区东亚飞蝗的长期预报准确率,用微机以近10年的资料中筛选出上年残蝗密度(X1)、9月份平均气温(X2)等预报因子,建立了东亚飞蝗夏蝗发生密度的预报数学模型:Y=-0.612962121 0.05671876964X1 0.04263729416X2;筛选出上年秋残蝗面积(X1)、10月份湖水位(X3)等预报因子,建立了夏蝗发生面积的预报数学模型:Y=10.03378675 0.6631445638X1-0.24734864468X3。以上预测模型经过资料验证和2007年应用,预报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广西蝗虫已知有132种(尤其儆等,1987;1990),其中东亚飞蝗、稻蝗、蔗蝗、竹蝗、棉蝗、黄脊蝗等种类为重要的经济昆虫.建国以来,广西于1955年、1963年及1988年闹过三次较大的蝗灾(李永禧,1955;广西文史馆,1959;胡少波等,1964;尤其儆等,1991),发生面积在3—46万亩,主要危害水稻、甘蔗、玉米、高梁等作物,虫口密度在1200一60000头/亩,多的高达15—70万头/亩.按现行价格初步估算建国后广西的三次大蝗害给广西主要农作物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849万元.在蝗害治理对策及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对广西蝗虫的天敌资源尚未见系统研究报道(谢道同等,1985;中科院动物所,1979;金孟肖,1991).本文初步研究了广西蝗虫的天敌,以供农、林业生物防治及研究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广西植保》2005,18(4):I0001-I0008
由于气候变异、食料丰富和虫源不断积累等因素的影响,2005年秋(8-10月)广西来宾市兴宾、象州、武宣发生严重的东亚飞蝗灾害。据当地农业部门统计,至10月10日,来宾市东亚飞蝗发生面积28.42万亩,其中兴宾区发生面积21.85万亩,象州县发生面积1.72万亩,武宣县发生面积4.85万亩,发生严重的甘蔗地受害株率达100%,叶片被啃吃得仅剩叶脉,呈光杆状。  相似文献   

16.
信息荟萃     
今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偏重发生农业部发布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预测分析 ,2 0 0 3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东亚飞蝗夏蝗预计今年发生面积 10 0万hm2东亚飞蝗夏蝗 ,达到防治指标面积 80万hm2 ,接近近几年发生水平。其中冀、鲁、豫的渤海湾蝗区、黄河滩蝗区及部分湖库蝗区发生 5级 ,津、陕、辽、晋、苏、皖蝗区发生 4级 ,琼、粤蝗区发生 3级。北方土蝗受干旱影响 ,发生范围呈进一步扩大趋势 ,南方土蝗将出现小范围的突发。草地螟发生面积接近 1996年以来平均水平预计 2 0 0 3年草地螟发生面积 2 0 0多万hm2 ,接近1996…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病虫基数调查结果,结合作物布局、气象预测和水文条件等综合分析,预计2006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为偏重发生年份。小麦条锈病、小麦蚜虫、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玉米螟、棉铃虫等重大病虫害仍将呈严重或偏重发生态势,东亚飞蝗、草地螟等迁飞性害虫发生为害呈下降趋势。1发生趋势1.1蝗虫1.1.1东亚飞蝗。夏蝗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00万hm2,需要防治面积70万hm2。其中山西、陕西等黄河河泛蝗区与江苏、安徽等沿淮蝗区偏轻发生;河南、山东等黄河河泛蝗区及山东、天津、河北等环渤海湾沿海蝗区及湖库蝗区中等发生;河北沧州、保定、…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勘测,明确山东沾化经多年的蝗区生态改造和综合治理,目前东亚飞蝗蝗区集中于该地区北部的沿海地带,发生适生区面积明显减少,蝗虫及其天敌密度、越冬蝗卵密度和防治面积下降,总结了蝗区土壤质地、含盐量、pH、植被等情况,根据蝗区的变化提出了治理对策,为今后的东亚飞蝗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据历史资料记载,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 manilensis(Mey.)]在广西曾多次猖獗成灾。贵县县志记述。道光13年“飞蝗遍野……”.道光28年“飞蝗遮日、禾苗菽麦、嚼食一空……”.解放后又先后发生3次较大面积的蝗害。  相似文献   

20.
广西东亚飞蝗监测调查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广西属东亚飞蝗偶发区,常年零星发生,但遇条件适宜,仍可暴发成灾。蝗情调查是治蝗工作的关键技术。广西飞蝗监测调查方法强调了监测对于指导防治的实用性功能,将监测的重点放在蝗蝻的调查上。本文还列举了东亚飞蝗蝗卵胚胎发育形态特征、蝗蝻龄期特征、广西常见蝗虫成虫的识别、飞蝗与车蝗若虫的区别、东亚飞蝗在广西的年生活史以及蝗灾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等蝗情监测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