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综合评判就是对受到多个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作出一个总体的评价。这是在日常生活和科研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产品质量评定、科技成果鉴定、作物品种的适应性评价等,都是一个综合评判问题。由于主观评价常带有模糊性,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判将使评判结果尽量客观,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作物品种的综合评价是现代有种的一个重要环节。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新品种从选育到推广所必须的一项鉴定性试验。以往只对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材料中的产量指标进行方差分析,而对其它性状指标通常只作定性描述或作单一性状指标的统计分析,很少…  相似文献   

2.
<正> 对农作物新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是现代作物育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评定农作物品种优劣的方法多限于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分析及稳定性分析,而对其他方面的数据仍采用定性分析法。鉴于这种方法难以得出合理的结果,国内一些学者先后提出了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模糊概率值法,这三种方法对农作物品种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比较而言,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都存在一些缺陷,对评价结果有一定影响,而模糊概率值法则克服  相似文献   

3.
玉米品种的合理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用经审定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 这是选用玉米品种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审定了的品种,是经过品种选育单位对杂种组合的抗逆性、适应性、丰产性比较试验,并推荐参加吲家、省级预备试验和多年多点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而择优选出的品种,选用这样适应本地气候和生产条件的品种,在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数理统计在作物品种评价中的应用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数理统计原理和农业科研实践证明:稳产性是农作物品种评价的重要技术指标,用(b)和(r2)统计量对农作物品种进行稳产性评判是一种先进科学和简捷实用的数理统计方法。(b)、(r2)统计量结果是农作物品种进行稳产性评判和确定农作物品种种植推广区域的依据,应当应用到农作物品种进行稳产性评判的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5.
为使品种生态型与各生态类型区的生态特点更加吻合,品种群的组成结构更加合理,本文采用品种同异布局原理与方法,对2020年河南省花生联合体品种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5个生态类型区9个品种各性状与理想品种性状之间的同一度及综合同一度,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代表性生态区各品种的同异联系式,根据联系势值及联系势,对各生态区的各个参试品种进行了联系式测验、排序与评价,提出了不同生态类型区品种布局的决策意见。讨论了该方法的优越性,指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建议在以后的作物育种及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模糊评分法对余杭市农科所1992年晚稻品种区试材料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与协调法一致。该两种方法可以为作物品种的培育、评选和推广提供较可靠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科学施肥是作物品种产量潜力发挥的重要农艺技术,但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增施化肥却不能再增加作物产量的严重问题,作物营养遗传育种理论的提出则破解了这一难题。为了使广大土壤施肥和作物育种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土壤施肥和育种的关系以及理论的重要价值意义,从理论提出的背景思路及其概念、原理进行了诠释。作物营养遗传育种理论首先提出了养分利用效率和耐肥性是作物品种高产性状的概念,并用试验证明土壤施肥、作物营养遗传特性、作物品种产量潜力三者存在逻辑关系,氮磷单施、配施与最大施肥量性状基因是决定作物品种产量潜力水平的遗传因子。作物品种产量潜力水平的形成期在杂交制种期,父母本只有含有相同的氮磷单施或配施基因且一方具有较强的耐肥性,才能实现杂交重组形成高产品种,杂交时相应施肥环境是自交系基因激活表达的必要条件。理论的提出可实现通过诊断营养遗传特性选择父母本直接杂交培育适应高、中、低肥力与土壤最大施肥量相匹配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从而有效解决目前作物品种产量潜力很高,但大面积应用单产水平较低以及没有有效方法大幅度提高中低产田产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最优的分析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区域试验数据的方法。[方法]根据品种同异比较原理与方法,对2003~2004年度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参试品种(系)8个,包括安02-43、安02-44、安02-45、安02-47、安02-49、安02-50、安02-52、豫麦18(CK)。[结果]安02-44、安02-45、安02-43综合表现较好。田间试验观察和综合分析认为,上述结论比较客观、可靠。[结论]应用品种同异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作物区域试验数据可行且优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建议在品种区域试验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高稳系数法对引种的登海系列玉米品种进行不同年度间高产稳产性分析,并对参试品种运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经2001~2003年连续3年引种大区比较试验,登海9号玉米在年度间高产性及综合性表现上。都优于生产上主栽品种农大108,在生产上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作物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的汇总材料,通常是对产量进行多点试验的联合方差分析,而对其它性状进行加权平均分析,在供试品系的评价上,由于丰产性与早熟性、抗逆性、经济性状协调性及稳产性等不完全一致,因而,最终往往只以产量的高低作为新品系评估的依据,而对其它性状则缺乏定量化的综合分析,因此,我们试图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引入区试品种(系)的汇总评价,为区试品种(系)的综合定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和TOPSIS的作物育种材料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基于经验的作物育种材料评价方法,难以适应大规模、程序化、数据化的商业化育种需求,迫切需要一种科学、快速、高效的育种材料评价方法。提出了一种灰色关联度与TOPSIS相结合的作物育种材料评价方法,可根据育种材料的性状表现快速作出综合评价。首先,通过对作物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出与育种目标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以此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组合运用熵权法与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基于TOPSIS方法计算每个材料的综合评分,并按评分高低对材料进行排序。选取2015年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黄淮粳稻A组试验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品种区域试验年会审议意见趋于一致,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识别出优良品种。该方法已集成到大型商业化育种软件“金种子育种平台”,并在国内两家大型种业企业成功实施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转基因作物应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作物的培育成为目前农业提高作物产量,制约现有病虫害的主要手段。但是转基因作物在生物链中的表现引起一些科学家的重视,转基因作物对自然和人类的风险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通过转基因作物在全球的发展与应用及转基因生物对自然进化的威胁,提示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的应用要放慢脚步,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3.
以农民为中心的参与式植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育种体系无法满足欠发达边远地区和有机农业等异质环境下多目标的作物新品种需求。参与式植物育种(PPB)针对当地农民需求,突出农民主导和参与,可弥补常规育种体系的不足。PPB可提高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利用效率、提升农民技能和素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等组织的参与式育种研究计划,已选育数以百计的作物新品种,并不断完善PPB的亲本选配、后代选择、良种生产与推广等技术体系。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PPB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荧光原位杂交是一种原位杂交新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准确和有效等特点,它采用生物示记探针,能够将特定的DNA或RNA序列直接定位于染色体上,该文就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检测重复DNA序列及多拷贝基因家族;2)鉴定异源多倍体物种中的异源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3)检测和定位低拷贝或单拷贝DNA序列。随着一些新技术的发展,FISH技术将会在作物育种的更多  相似文献   

15.
陈春燕  唐莎  李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81-5882,5924
分析了农作物育种科技查新工作的特点;结合30多年的查新工作,总结出了一套农作物育种科技查新的实用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科技查新工作质量;最后探讨了科技查新对农作物育种的积极作用,对推进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意义重大,并指出农业科技情报查新是农作物育种创新的武器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水稻基因组学的发展突飞猛进,但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丰富的基因组变异及功能基因克隆等)有效应用到复杂农艺性状的精准改良仍是设计育种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科学难题。经过多年实践证明,选择导入育种(breeding by selective introgression, BBSI)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是一套基于精准遗传信息进行基因挖掘并同步改良多个复杂性状的设计育种策略。其主要包括:①构建大量携带优异性状的回交导入系群体,作为BBSI的材料平台;②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和关联分析,构建精准的遗传信息平台;③通过设计“理想目标基因组型(ideal target genomic constitutions, ITGC)”和基因聚合方法,高效培育目标优良品种。介绍了BBSI的发展历程及在分子设计育种中的有效运用,尤其是如何利用分子数量遗传理论和全基因组变异来验证并丰富该策略,计划实施20年来已育成近百个绿色超级稻(green super rice, GSR)新品种,为后基因组时代作物育种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基因设计育种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因组学、计算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基础科学快速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交叉融合,催生了精准设计育种,驱动作物育种加速向精准化、高效化和智能化发展,成为新时期农作物种业竞争的热点。系统分析了国际农作物基因设计育种发展态势,明确我国农作物基因设计育种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展望新时期我国农作物基因设计育种发展路径,为推动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田间监测技术采集作物信息,可以实时获取田间作物的生长情况,并做出相应决策,对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作用。针对依赖于人工采样测量的传统作物田间监测方法存在效率低下、主观性强、特征单一等缺点,田间作物的快速监测、信息获取及分析技术成为了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从采集目标、监测平台以及不同数据(信息)分析方法 3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田间作物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我国田间作物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在监测技术创新、信息解析技术、数据(信息)标准化与共享化,以及基础设施及推广方面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田间作物监测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物新品种选育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很早便开始了作物育种工作。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逐步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育种、推广、经营体系,拥有一支宏大的专业队伍,搜集保存各种作物种质资源30多万份,其中已繁种入国家种质库的有20多万份。共选育40多种作物近5000个新品种、新组合,使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在全国范围内更换3-5次,每次更换一般增产10%-30%,并使品质、抗性得到较大改善。在矮秆育种、辐射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使中国作物育种研究与应用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当前,在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继续选育与推广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同时要切实加强作物育种理论方法的研究,不断增强后劲。还要运用专利知识产权和专门法规形式保护作物新品种,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实现从温饱到小康跨越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20.
作物化学杂交育种的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三十多年来,化学杂交剂(CHA)的研究和利用极大地促进了作物化学杂交育种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本文重点综述了CHA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现状,系统地论述了作物化学杂交育种的原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CHA的种类、最佳施用时期及其作用机理;(2)化学杂交优势(包括F#-1和F#-2代)利用的研究;(3)CHA在作物常规育种及群体改良中的作用;(4)核基因型雄性不育性的化学恢复的可能性和研究现状;(5)作物化学杂交育种技术研究与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