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产科技情报》1973,(5):13-17
东、黄海的带鱼,是日本底拖网渔业中的重要经济鱼种,近年(1967~1969年)的年产量在5.0~5.6万吨,其中对拖网的产量占了绝对的优势。带鱼的产量约占日本在东、黄海总渔获量的17%,已替代小黄鱼而居首位。  相似文献   

2.
东、黄海的带鱼,是日本底拖网渔业中的重要经济鱼种,近年(1967~1969年)的年产量在5.0~5.6万吨,其中对拖网的产量占了绝对的优势。带鱼的产量约占日本在东、黄海总渔获量的17%,已替代小黄鱼而居首位。有关带鱼的分布和移动的研究,过去主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以西东、黄海作业的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是长崎市的基于渔业。近年由于日韩、日中新渔业协定的生效,致使作业水域缩小,加上东、黄海底鱼资源的衰退,而面临末落的边缘。长崎市为了重振以西底拖网(双拖)渔业的生产,决定于2008年7月21-8月18日,派出一对底拖网船(单船总吨160t),  相似文献   

4.
外刊信息     
<正> 1989年日本在东黄海底拖网渔业产量继续低于10万吨据日本远洋底拖网渔业协会公布:1989年日本以西地区(即东黄海)底拖网鱼产量8.7万吨,比1988年减少7.4%,继续低于10万吨,鱼价每10公斤为3956日元(比上年高6.6%),1987年为3593日元,1988年为3700日元,鱼价是逐年上升。新西兰鱿鱼减产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以西底拖网渔业(是指在长崎以西东、黄海渔场作业的对拖网渔业)是长崎市的基干渔业,在上世纪60年代时,是以西底拖网渔业的鼎盛时期,曾拥有底拖网作业船780艘,经营企业近70家,最高年产量为37万t,然而进入70年代后,随着东、黄海底鱼资源的衰减和日、中、韩三国底拖船在渔场上的竞争激烈,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后,随着新的日中渔业协定和新的日韩渔业协定的正式生效以及在东海设置了中间水域和暂定措施水域等,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以西底拖网渔业,是以长崎以西东经128&#176;30′以西的东、黄海为渔场从事底拖网(对拖)作业捕捞底层鱼的渔业,该渔业需要农林水产大臣批准才能作业的大臣许可渔业,表明其在日本渔业中的重要位置。在上世纪60年代时,是以西底拖网渔业的鼎盛时期,许可作业船数为780艘,经营企业近70家,最高年产量为37万t。但进入70年代后,随着东、黄底鱼资源的衰退,日、中、韩底拖网渔船在渔场上竞争的激烈,  相似文献   

7.
一、拖网渔具的材料和设计制造 1.日本用作制造拖网的网具材料不论是沿岸拖网、外海拖网,或单船拖网还是对拖网,基本上选用低压聚乙烯为原材料。仅少数远洋拖网工船采用尼龙纤维,而在欧美,用于拖网的材料则多数选用后者。日本渔用聚乙烯单丝一般为380—400但尼尔(42—44Tex),略粗于我国标准丝(36Tex),强力约为5克/但,断裂伸长率在10%左右。在日本,选用乙烯作拖网材料的理由大体是:①具有足够的强力要求;②有适度的坚韧度和挺度,不用树脂处理;③定型容易,网结不松脱;④不吸水,抗腐性好,易  相似文献   

8.
在1931~1938年曾有日本拖网渔轮在北部湾捕鱼,当时我国只有拖网帆船在那里作业,1954年我国在该海区开始进行拖网渔轮生产以来,逐年有了发展。拖网渔轮渔获物组成,可以提供了解作业海区底层鱼类群聚结构的概况,真子渺(1956)和真道重明(1957)曾作过东海、黄海拖网渔轮渔获物组成及其变化的分析,后者指出了抗日战争前后期间渔获物组成所起的变化,为进一步分析该海区底层鱼类资源提供了初步资料。南海方面虽然柴田玉成(1940)对北部湾(当时称“东京湾”)拖网渔轮渔获量逐年变化作过分析,但没有从群  相似文献   

9.
<正> 80年代,世界渔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在拖网渔业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日本、苏联、西德、英国等相继采取疏目拖网、绳子拖网、多片式拖网等,提高了拖网的渔获量。我国拖网发展总的趋势是网目加大,以达到扩大网具规模,提高网口高度,减轻网具阻力,增大捕捞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 拖网渔业是世界海洋渔业的主要作业之一,我国东、黄海水产资源日趋贫乏,尤其在70年代以前,不少中小型双船底拖网渔船,集中于近海渔场,使拖网成为酷渔滥捕,破坏渔业资源的主要工具之一,但自国家渔业法规陆续实施以来,船机不断扩大,渔场相应外延,拖网始终是海洋渔业主要渔具之一,而单位之间的产量,效益悬殊,生产仍存在局限,可见在加强渔政管理的同时,完善拖网渔具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东、黄海渔业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是一个渔业强国,1989年以前渔业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1990年后,由于世界各国相继实施专属经济区以及远东拟沙丁鱼等资源的急剧衰退,年渔获量逐年下降。(表一)一、日本在东、黄海的渔获量变化 1.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 20世纪50年代渔获量开始上升,年均渔获量25万t。60年代是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的鼎盛时期,由于渔业资源比较好,所以,产量不仅高而且比较稳定,年均渔获量33.5万t,1961年高达37.5万t,1969年仍维持在30万t的水平。进入70年代,由于东黄海底层主要经济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黄海海域的海鳗资源比较丰富,长期以来,由于没有专门捕捞海鳗的网具而主要作为拖网、张网等网具的兼捕对象。为了合理利用这一资源,我们从1987年开始开展了海鳗桁拖网的研制和试捕工作,经过四年的努力,取得了成功。在海鳗汛期主捕海鳗时海鳗的产量比一般桁拖网增加了5倍,而虾、蟹产量基本持平。总产值增加49.74%,纯收入增加82.13%,经济效益明显,且不损害经济鱼类幼鱼。而且在需要时,只  相似文献   

13.
杨吝 《水产科技》1991,(5):10-11
(一)我国拖网渔业历史悠久。据记载,我国的机轮拖网渔业始于1905年(清光绪31年),当对从德国引进了一艘蒸汽机拖网船“福海”号,从此开始了我国机轮单拖网渔业生产。到1921年,我国又从日本引进了机轮双拖网渔船,主机为22~29千瓦的无注水或双缸火头机,  相似文献   

14.
韭山列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在韭山列岛附近海域四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资料,结合2006年定置刺网调查资料和张网与灯光围网监测资料,对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种作业方式共捕获水生动物119种,其中,鱼类72种,虾蟹类29种,头足类6种,其他类(包括腹足纲、双壳纲及甲壳纲中的虾蛄科)12种,隶属于3门,6纲,22目,66科。其中,拖网调查共捕获水生动物77种,其中鱼类41种,虾蟹类21种,头足类3种,其他类12种,隶属于3门,6纲,18目,45科。拖网调查渔获的水生动物中鲈形目的数量达22种,明显高于其他目的鱼类数量。拖网各航次各类群的资源尾数密度指数与资源重量密度指数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5月份和10月份。拖网渔获水生动物的优势种:4月份为日本鼓虾、日本蟳与鮸鱼;5月份为六丝钝尾鰕虎鱼,日本鼓虾与日本蟳;10月份为龙头鱼、口虾蛄、日本蟳、棘头梅童鱼与中华管鞭虾;11月份为棘头梅童鱼、日本鼓虾、口虾蛄与海鳗。  相似文献   

15.
《水产科技情报》1973,(8):25-25
据日本《水产新闻》今年4月9日报道:“千代田”丸,已于3月31日返抵大阪港。4月6日向记者发表了调查结果:①由于整个作业是以过去的资料为基础而进行的,以致无甚发现,最终产量仅达58吨。②在捕捞方法上由于采用舷拖网作业,而这中间又存在着若干不合理的方面,因此设想今后是否改用中层拖网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拖网渔业,在世界各国都认为是一种产量较高、渔获品种较好的捕捞方法,尤其是底拖网。在日本,同其他渔业一样,拖网也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和设计方法。据日本渔协统计,国内有7种类型的拖网:1.母船式拖网;2.北太平洋拖网;3.南太平洋和大西洋拖网;4.外海虾拖网;5.东海对拖网;6.沿岸拖网;7.小型拖网(包括桁拖网和海湾爬网)。在7种拖网中,前一、二类是最主要的。它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长崎的西海区水产研究所为了加强本国200海里水域并特别对中国东、黄、南海海域渔业资源的调查,最近由三菱重工业下关造船厂建造了一艘495吨级的新型渔业资源调查船“阳光丸”(尾滑道拖网兼作延绳钓)取代1961年建造的老“阳光丸”(213吨)。该船预计在7月中旬完工后即将投入日本九州西部海域、冲绳海域以及中国东、黄、南海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183.38 kW单拖渔船使用的网板虾拖网为母型网,根据动力相似原则,也参照了日本、法国、丹麦等先进渔业国家的双联式虾拖网试验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294 kW单拖渔船使用的双联式虾拖网,并于2001年7-8月在我国东海区长江口虾渔场进行海上生产性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桁杆虾拖网相比,双联式虾拖网水平扩张提高5.26%;扫海面积提高198%;能耗系数降低65.4%.其渔捞总产量可提高13%;每航次可节约柴油400kg.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本项目的试验成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虾拖网渔业的渔获效率和作业的安全性以及对我国虾拖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硇洲岛周围水域虾拖网虾渔获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年渔业资源监测船生产调查资料和现场取样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虾拖网虾渔获组成、生物学特征以及月份变化等。结果表明:硇洲岛周围水域虾拖网捕获的虾类主要是沿岸性底栖虾类,渔获中优质虾种少,幼虾比例高,墨吉明对虾、日本囊对虾、哈氏仿对虾是虾拖网渔业的主捕虾种,虾渔获组成存在明显的月份变化。为合理利用虾类资源和促进虾渔业可持续发展,应根据虾类特性开发适宜广东沿海虾拖网的选择性捕捞技术,减少幼虾兼捕量。  相似文献   

20.
李志诚 《海洋渔业》1983,5(3):133-133
<正> 中国水产学会捕捞与渔船驾驶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3月6~8日在烟台召开了东、黄海拖网囊网网目研究的评审会,邀请了科研教育、渔业生产单位代表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对由东海水产研究所和黄海水产研究所负责的东、黄海拖网囊网网目的研究项目进行了评审。该课题是19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