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用喷雾接种法在苗期对969份水稻品种(系)进行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campestris pv.oryzicola)的人工抗性鉴定.在这些供测品种中,抗性品种占14.55%。中抗品种占55.83%,中感品种占18.99%,感性品种占10.63%.但是,抗性品种的比例因品种的育成方法、稻型和品种来源而异.当前我省主栽品种大多属感性品种.试验中发现 ACC8558和ACC8518是对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广谱性的高抗品种,可利用其作为抗病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2.
南昌市桂花品种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年的系统调查,查明南昌市区现有桂花品种65个,其中金桂品种18个,银桂品种23个,丹桂品种16个,四季桂品种8个.编制了品种分类检索表.南昌桂花品种具有如下规律:资源丰富,分布集中,可结实品种比例高.  相似文献   

3.
桂花是中国古老的栽培花木之一,以臧德奎、向其柏发表的观赏桂花品种分类检索表为依据,对合肥地区的桂花品种进行了调查,共确定合肥地区桂花品种39个,隶属于四个品种群,其中四季桂品种群有品种4个,银桂品种群有品种8个,金桂品种群有品种21个,丹桂品种群有品种6个;据此发现了合肥地区桂花种质资源存在的问题:①花期短的秋桂品种多,而花期相对较长的四季桂品种较少.②苗木生产目标性不强.③桂花品种分类意识不强.④缺少专营性苗圃.  相似文献   

4.
咸宁市桂花品种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咸宁市桂花资源进行调查,制订了咸宁市桂花五级分类标准.根据分类标准,咸宁市桂花资源包括4个品种群,即四季桂品种群、银桂品种群、金桂品种群和丹桂品种群.其中四季桂品种群有品种9个,包括当地品种5个、引入品种4个;银桂品种群有品种19个、包括当地品种15个、引入品种4个;金桂品种群有品种18个,包括当地品种12个、引入品种6个;丹桂品种群有16个,包括当地品种7个、引入品种9个.  相似文献   

5.
大白菜耐热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热害指数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耐热性呈梯度差异、能代表典型区域的5个大白菜品种,进行了过氧化物酶活性、热害指数与耐热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大白菜品种的耐热性呈正相关关系,耐热品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热敏品种间差异极显著.热害指数与大白菜品种的耐热性呈负相关关系,耐热品种的热害指数与较耐热品种间差异极显著,较耐热品种与热敏品种间差异极显著;耐热品种与热敏品种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C.C.Tai法,对1990年我省淮北地区种植的9个小麦品种(系) 的遗传型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阜8117是一个高产稳产品种;安农8559属高产不稳产品种;皖8553和博爱7422属中产不稳产品种;其余品种属中产稳产品种.本文还指出了各品种特别适宜种植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不同大葱新品种在贵阳市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贵阳市当地主栽大葱品种元藏和4个新品种的引种栽培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秋宝和十国品种平均单株重、假茎长和单株高度均高于对照品种元藏;品种秋宝产量最高(3763 kg/hm2),其次是品种十国,二者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品种常绿、青竹和对照品种元藏.引种的4个大葱品种假茎维生素C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品种常绿和秋宝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分别为0.1967、0.1896 mg/g.品种青竹和秋宝假茎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元藏;品种秋宝、常绿和青竹假茎的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4个品种假茎的磷和钾含量也极显著高于品种元藏.说明引进的4个品种中,秋宝的综合品质和特性最佳,可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31个安徽籼稻地方品种(Oryza sativa L.Subsp.indica)选作为试验材料.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品种间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进行测定,并对安徽地方品种作了系统分类.结果指出,尽管各品种的地理环境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仍然存在.根据遗传距离将这些品种划成6个不同类群.这一研究将在水稻育种和安徽水稻地方品种资源改良中起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离体培养方法,利用极早熟品种中薯2号、早熟品种辽铃1号、中熟品种宁薯5号在盐质量分数梯度上的表型差异,确定了筛选马铃薯耐盐品种的合适选择压为O.75%盐.在此质量分数上对107个国内外马铃薯品种的耐盐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宁薯5号、NS880407为耐盐品种,74个品种为中度盐敏感品种,31个品种为盐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全国中药材市场在平稳中渡过,多数品种价格趋升.部分品种价格趋稳,少数品种价格仍在低迷之中.那么2007年全国中药材市场行情怎样呢?哪些品种涨价,哪些品种降价,哪些品种价稳呢?这是广大农民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不同基因来源的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来源于美国的大豆品种其产量水平显著的高于基因来自国内的大豆品种,与基因来源于日本的大豆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基因来源于国内的大豆品种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基因来源于美国和黑龙江的品种脂肪含量相对较高,而基因来源于日本和辽宁的品种蛋脂总量相对较高;含有美国或黑龙江基因来源的亲本易育成高油品种,含有日本或辽宁基因的亲本易育成高蛋白品种。  相似文献   

12.
对吉林省29个中熟期玉米新品种进行了人工接种抗丝黑穗病的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29个玉米新品种中,高抗品种和抗性品种分别为11个和12个,中抗品种3个,而感病品种和高感品种分别为2个和1个。能达到抗病以上的品种所占的比例达79.31%,而感病和高感品种占10.35%。说明吉林省所选育的中熟期玉米新品种多数为抗病品种,但也存在着感病甚至高感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3.
小麦是河南省传统栽培作物。据统计,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已达5.33×106h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总产量占全国总产的25%左右,商品量占全国的30%左右,已多年保持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水平、收购量全国第一[1]。研究及生产实践均证明[2-5],选好、用好小麦品种,使品种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是确保小麦稳定增产的前提。而河南省主要推广的小麦品种是通过河南省小麦区试推荐审定的品种。近年来随着气候逐渐变暖,秋暖冬寒和春季倒春寒频繁发生,造成小麦冻害时常发生,对小麦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6-9]。冻害的主要原因就是品种选择不当[10],每年都存在不了解品种冬春性,选用春性品种早播,出现一定面积的春性品种早播麦田,因此,品种审定前对其进行冬春性鉴定,为小麦品种审定、合理布局和推有重要意义。为此,作者采用春播鉴定法对2020-2021年度河南省区试95份小麦新品种进行冬春性鉴定,以期为小麦品种审定和推广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经生物学接种鉴定了 38个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 ( RSV)的抗性 ,其中 2 9个分别为江苏、云南、辽宁、福建水稻种植区的主栽品种 .结果表明 ,除福建外 ,其他 3个水稻种植区的主栽品种都表现中感或高感 ,这可能是这 3个稻区病害发生严重的原因之一 .鉴定了 12个品种对 RSV介体灰飞虱的抗性 ,其中有 4个品种表现为抗虫 ,但抗性较低 .研究了 10个品种抗病性与抗虫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 ,4个品种对灰飞虱的抗虫性与其抗病性密切相关 ,相关系数为 99.19% ;而 6个品种的抗虫性与其抗病性的相关系数也达 82 .50 % .结果认为 ,许多水稻品种的抗虫性与其抗病性是紧密相关的 ,但有一些品种则不然 .籼稻品种一般较粳稻品种更具抗虫性 .这些结果说明许多品种的抗 RSV基因和抗灰飞虱基因可能是连锁的 .鉴定发现 ,IR36兼具高抗虫性和高抗病性 ,是抗性育种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5.
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和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选用致病力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S_2对550个水稻品种进行了三次苗期的抗性鉴定,供试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抗性机制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供试抗病品种健叶内过氧化物酶活性、酚类化合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却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3天和6天测定抗病品种的酚类化合物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感病品种却有所上升;无论抗、感病品种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上升;感病品种的游离氨基酸下降,而抗病品种到后期才稍有下降。高抗品种杜勒的气孔孔隙比其它所有供试品种都小,但各品种的叶片气孔密度与抗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苜蓿品种比较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国外苜蓿品种6个、国内苜蓿品种4个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于2005年安全越冬,参试各品种株高、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枝条密度、枝条直径均以国外品种表现上佳,但大部分品种间无显著差异;旱作条件下,国内育成品种鲜干草产量明显高于国外品种,干草产量与国外品种表现好者无显著差异;国外品种叶量均明显高于国内品种,且差异显著;旱作条件下,国外品种较之国内品种不存在生产性能优势;国外品种质量明显优于国内品种。国外品种在其适应性未确定的情况下,切勿盲目引进。  相似文献   

17.
为给在贵州生态条件下育成油菜品种在长江下游的推广应用提供事实依据,统计分析了长江下游区试中贵州育成品种的产量及适应性。结果表明:2007—2011年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和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育成的油菜品种在长江下游区域共审定8个,占同期该区域审定品种的14.5%,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5.73kg/667m2和81.44kg/667m2,分别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6.86%和10.35%,比同期该流域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平均产量减产0.3%,产油量增产3.88%;平均含油率达46.34%,比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的平均含油率(43.67%)高2.67百分点,在前10名产量、产油量、含油率中贵州审定的品种分别占2个、3个和6个;产量的稳定性方差、互作方差、Shukla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均比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小,表明贵州育成品种相对稳定,生育期平均为231d,比对照秦优7号早0.7d,比其他47个品种晚1d;菌核病和病毒病发病株率与对照秦优7号和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相当,但菌核病的病指数相对较高,耐病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8.
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抗晚霜冻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抗晚霜冻害的能力。[方法]于2006~2007年统计28个不同成熟期、穗型小麦品种遭遇晚霜冻害的伤害率,调查各品种抗晚霜冻害的能力。[结果]在相同气候条件下,早熟小麦品种平均伤害率(冻伤率、冻死率)最大,中熟品种次之,晚熟品种最小。各品种各级冻害均有发生,0、1级冻害占很大比重。大穗型小麦品种伤害率最大,中穗型品种次之,多穗型品种最小。1级冻害3种穗型相差不大;2级伤害多穗型最低;3、4级冻害大穗型偏高。冻害程度的轻重和小麦发育时期的早晚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早熟的大穗品种冻害程度最重,晚熟的中穗品种冻害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19.
刘磊  白志川  刘会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212-7213
[目的]了解牡丹芽体的生长发育,为其组织培养或促成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牡丹早、中、晚花3种类型,共41个品种,将其带顶芽的枝条在去离子水中培养,从2007年12月21日到2008年1月26日,从形态学角度进行观察。[结果]3个品种的萌动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早花品种的萌动率最高且在观察期间一直呈上升趋势,中花品种次之,晚花品种最低。早花品种中"凤丹白"的萌动率最高,达到100%;中花品种中"天香湛露"的萌动率最高,达到80%;晚花品种中"胡红"的萌动率最高,达到80%。[结论]在相同冷量条件下,早花品种最先萌动,芽发育良好,中花品种次之,最后是晚花品种。  相似文献   

20.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soybean varieties were inoculated with Soybean Mosaic Virus(SMV). The seeds were taken for biochemical analysi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peroxidase (POD) and polyphenoloxidase (PPO) activities in seed coat of uninoculated resistant varieties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uninoculated susceptible varieties.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in seed coat of uninoculated resistant varieties was a little stronger than that of susceptible varieties. There were two more bands of PPO and three more bands of POD in uninoculated resistant varieties than those in susceptible varieties. After inoculated with SMV,POD activity was increased a little in susceptible varieties. Both POD and PPO activities were rapidly decreased in seed coat of resistant varieties after inoculated with SMV and one band was vanished. SOD activity was increased in susceptible varieties after inoculated with SMV, while it remained stable in resistant varie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