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稻鸭共生 鸭肥稻丰--稻鸭共生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稻田养鸭的主要作用稻田养鸭可提高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同时可增加养鸭收入,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鸭的中耕、除草作用鸭在田中觅食,频繁活动,不断疏松表层,促进水、肥、气交流,减少有毒物质积累,促进水稻根系生长。稻田中的杂草包括稗草均为鸭的素食。只要养好  相似文献   

2.
稻鸭共生     
“2006年我养了3000只鸭,纯赚了15000元,种了150亩水稻,每亩均比往年净增产25公斤”。说起“稻鸭共生”带来的效益,安徽省望江县华阳镇农民邢宏斌脸上漾满喜悦。  相似文献   

3.
<正> 稻鸭共育不同于过去稻田放鸭治虫和稻田散养鸭技术,它构建了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其优点是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获得营养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实现稻鸭双丰收。水稻不施用除草剂,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和化肥施用量,有利于净化农田生态环境,使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卓越的综合型、环保型生态农业栽培技术。是“亚洲共同的技术”。国外研究成功引入我国后,在南方已大面积推广,北方也在试验推广中。此项技术推广后,因具有其他栽培技术不可比拟的很多优点,在水稻生产上得到普遍认可。下面对此项技术做一个简介。  相似文献   

5.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1991年创始于日本,1999年推广到全国各地。2000年引入我国,目前在安徽、江苏、浙江和云南等省陆续实施。稻田养鸭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但在现代稻作中却日渐被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所取代。稻鸭共生是一项低  相似文献   

6.
稻鸭共育是一项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元公害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该项技术利用家鸭在稻间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具有明显的省肥、省药、省工、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7.
免耕稻田养鸭是一项以免耕抛秧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9.
10.
稻鸭共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育是以稻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生放养为特点的一种种养相结合的生态模式。它不但可以提高鸭子肉质,更能实现水稻的无公害生产。临安市从2003年起,在省农技推广基金会杭州执行部列项资助下,结合无公害稻米基地建设,开始进行稻鸭共育生态模式研究与推广。据对稻鸭共育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初步研究,667m^2产量为524.1kg,  相似文献   

11.
稻鸭共育是两个生物群彼此相互影响互相促进,改良田间小气候,充分发挥稻田的多功能生产力,是现代化水稻生产单靠化肥和除草剂转变为生态功能实现节本增效的町持续农业。  相似文献   

12.
免耕稻田养鸭是一项以免耕抛秧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 该项技术利用家鸭在稻间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具有明显的省工、省肥、省药、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生产出的稻米和鸭肉产品优质、无公害,每亩净增收节支200元以上.由于该技术符合发展安全食品和生态农业的要求,应用前景广阔.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3.
邵阳县下花桥镇周家村徐昭和是特困农户,2007年春经当地政府牵头向镇信用社贷款1.5万元,买回雏鸭300只,成鸭出售率93%以上。有力地带动了该村20多个养鸭专业户,在紧依檀江流域的267公顷稻田中放养,稻鸭共生,走上了致富路。  相似文献   

14.
何木旺 《农技服务》2014,31(8):166-166
本文对稻鸭共生技术应用过程中鸭子的育雏、补饲、管护、调教及鸭病防治等鸭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在以后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贵明  刘绍斌 《农技服务》2012,29(8):972-973
从种蛋孵化的条件、看胎施温、机器孵化等方面总结了稻鸭共生鸭的孵化技术。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生模式下鸭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稻鸭共生模式下鸭的饲养技术,包括鸭品种选择、育雏、适时放养、科学管理、疫病防治、及时收鸭等内容,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影响役鸭生长的不良因素,及造成役鸭伤害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有针对地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以期提高"役鸭"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在梅河口市经过2年稻鸭共生栽培技术示范,实践证明稻鸭共生栽培模式是生产绿色优质大米及有机米生产的一个辅助性产业,是防治水稻病、虫、草害中有效的生物防治途径,具有其它防治措施不可比拟的作用,得到了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育配套技术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稻田养鸭、实行稻鸭共育是目前我县开展种养结合、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新途径,2001年全县稻鸭共育面积2823亩(早稻730亩、晚稻2093亩).稻鸭共育具有除草吃虫、增肥控蘖、减少污染、提高品质、节本增效等优点,一般每亩可增收100元左右(节省肥药成本15元、增加养鸭收入85元).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概念,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阐述了种养效果,介绍了稻鸭生态种养的关键技术,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