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高产、稳产,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了连续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经济效益、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结果]施氮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显著增产,2个轮作周期分别增产17.76%~30.32%、22.24%~46.63%;施氮量660.0kg/hm2在2个轮作周期的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3391.19和23444.35kg/hm2,经济效益和产投比较佳,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2.2%和30.7%,农学效率分别为8.3kg/kg和11.3kg/kg。施氮量540.0和660.0kg/hm2的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无显著差异。2个轮作周期后,施氮量540.0kg/hm2的0~40cm土壤无机氮积累量与试验前基本平衡。[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综合产量、效益、氮肥效率及土壤无机氮平衡考虑,高产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适宜施氮量为625.3~660.0kg/hm2。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甜高粱产量、养分吸收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辽甜1号’为材料,分析氮磷钾肥不同施肥类型和氮肥施用量对甜高粱产量、养分吸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单施或配施均可显著增加甜高粱籽粒产量,其中,N、P2O5和K2O各300kg/hm2配施产量最高,为3 816kg/hm2,相比不施肥增产79.2%。氮磷钾肥配施经济效益最高,为10 092元/hm2,较不施肥增收40.7%。N、P2O5和K2O各300kg/hm2配施植株氮、磷、钾吸收总量最大,吸氮量比不施肥增加76.8%,吸磷量增加131.2%,吸钾量增加90.7%,以300kg/hm2 P2O5和300kg/hm2 K2O为底肥,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甜高粱产量和经济效益,但不利于成熟期甜高粱茎秆糖分的积累。氮、磷、钾吸收量随施氮量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适量施用氮肥有利于甜高粱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氮肥过量施用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不利于养分的吸收。氮肥最佳施用量为246.0kg/hm2,籽粒产量较不施氮肥增产49.4%,经济效益增收29.3%。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在施氮量70~210 kg/hm2范围内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增加至280 kg/hm2玉米产量下降,根据玉米产量(y)和施氮量(x)拟合,得出适宜施氮量为178 kg/hm2。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玉米干物质和氮积累量,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当季回收率和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分别由14.1 kg/kg、46.2%和135.2 kg/kg下降至7.4 kg/kg、19.3%和37.6 kg/kg。  相似文献   

4.
施氮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旱作区玉米施肥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缓释氮肥和常规氮肥不同用量和施用时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施N 75~225 kg/hm2时,同一施氮水平下,缓释氮一次性基施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氮肥2次施肥,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呈先增后减趋势。在300 kg/hm2高施氮量下,常规施肥大喇叭口期追施具有明显的优势,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19.0%,缓释氮处理玉米产量有所下降。综合考虑,缓释氮一次性基施省工省时,符合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5.
对氮肥的有效管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山西襄汾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夏玉米产量、收益、农学效率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N)0~350 kg/hm2的范围内,氮肥显著增加了夏玉米生物量、产量和净收益;施用氮肥210 kg/hm2获得了最高产量(9 897 kg/hm2)和最高的净收益(14 970元/hm2),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1 712 kg/hm2,增产率达20.9%,增收2 132元/hm2,氮肥的农学效率为8.2 kg/kg,同时氮肥利用率可达到38.6%。产量和施氮量的关系、纯收益和施氮量的关系均符合二次函数曲线,求得最高产量施肥量为235 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94 kg/hm2。这将为山西省南部夏玉米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烤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量为 96~ 14 4kg/hm2 范围内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烤烟产量、产值和施肥利润随之增加。当施氮量达 16 8kg/hm2 时 ,烤烟产量增加 ,但产值和施肥利润均下降。在施氮量为 96~ 16 8kg/hm2 范围内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增产率上升 ,氮肥生产率和产投比下降。  相似文献   

7.
氮肥后移对旱作玉米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旱作条件下,总施氮量不变,对氮肥施量控释后移并分次施用,生长期测定植株全氮量,研究氮量控释对氮肥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模式(20%基肥+20%拔节期追肥+40%大喇叭口期追肥+20%吐丝期追肥,即基施240 kg/hm2,拔节期追施240 kg/hm2,大喇叭口期追施480 kg/hm2,吐丝期追施240 kg/hm2)下,玉米百粒重47.7 g,平均折合产量可达10 644.0 kg/hm2,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2 875.5 kg/hm2,增产率37.01%。玉米采取氮肥后移技术可使氮肥利用率和产量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设施芹菜安全生产与合理施肥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设施芹菜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与设施芹菜产量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施氮量为561kg/hm2时产量最高,施氮量为504kg/hm2时经济效益最高;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可显著促进设施芹菜的生长发育,施氮量超过900kg/hm2时可抑制芹菜生长,株高和茎粗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芹菜VC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芹菜体内的硝态氮含量呈线性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9.
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优质专用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对优质专用春小麦Y20进行了不同施氮时期和施氮量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春小麦追施氮肥以375 kg/hm2尿素为最佳,春小麦产量为5 317.95 kg/hm2,追施尿素525、225和75 kg/hm2的处理春小麦产量依次降低.施氮时期以扬花期施氮春小麦产量最高,为5 086.65 kg/hm2,其次为拔节期施氮,产量为5 043.75 kg/hm2;孕穗期施氮春小麦产量最低为4 978.65 kg/hm2.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春小麦品质的影响为:在一定施氮量内,春小麦品质与施氮量成正相关,施氮量越多,品质越好;在扬花期施用氮肥,有利于提高春小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鲜食玉米因经济效益好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生产中的最佳施氮量尚未明确.在河北省山前平原区的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试验场,以鲜食玉米品种京科糯2000为试材,施氮量设0(不施,CK)、75、150、225、300和375 kg/hm2计6个处理,其中40%在玉米播种时施用(种肥同播)、60%在拔节期(8叶期)施用,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鲜食玉米收获鲜穗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省山区平原鲜食玉米的优化施氮量为178.2 kg/hm2,此时果穗产量为15652 kg/hm2.增加施氮量可以促进鲜食玉米地上部植株对氮素的吸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秸秆吸收的氮素比例高于子粒吸收的氮素比例.鲜食玉米的氮素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优化施氮条件下鲜食玉米的氮肥利用率为15.6%~20.8%.应进一步优化氮肥管理措施,以提高鲜食玉米的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黄壤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作物高产稳产、环境友好的氮肥施用量,减轻农业施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6个小麦氮肥用量(0,90,120,150,180和240 kg/hm2)和6个玉米氮肥用量(0,146,195,244,293和390 kg/hm2),研究了土壤高残留氮条件下黄壤旱坡地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对氮素的环境承受力及合适的氮肥投入量。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籽粒产量和植株氮素总积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玉米季施氮量达210.9 kg/hm2、麦季施氮量达150.9 kg/hm2,玉米、小麦有减产风险;土壤中残留矿质氮以NO-3-N为主,其残留量、土壤氮素表观盈余率(SNASR)均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相关;玉米季施氮量在102.2~120.0 kg/hm2,籽粒产量为4067.5~4131.9 kg/hm2,0~100 cm土壤中积累NO-3-N在146.9~151.3 kg/hm2,小麦季施氮量在93.0~113.2 kg/hm2,籽粒产量为1354.6~1395.7 kg/hm2,0~100 cm土壤中积累NO-3-N在141.1~153.4 kg/hm2,此时玉米、小麦分别达到最高产量的95.0%~96.5%和95.0%~97.9%。综合考虑产量、氮素利用和环境效应,土壤高残留氮条件下,黄壤坡地玉米季推荐施氮量为102.2~120.0 kg/hm2,麦季推荐施氮量在93.0~113.2 kg/hm2,可以在兼顾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夏播青贮玉米生产中氮肥利用效率,实现优质高产,本试验选用北京地区夏播青贮玉米品种农大108作为试材,研究施氮量和施肥方式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农大108的鲜重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总氮量为207 kg/hm2时取得最大值,分别为72 579 kg/hm2和27 557 kg/hm2。同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株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性状也随之提高。通过相关分析可知,农大108采用基施纯氮138 kg/hm2,追施纯氮69 kg/hm2的施氮方式可取得较好青贮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沿淮流域水稻土区小麦合理施肥技术,结果表明,施用适量氮磷钾对小麦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2年3地试验,小麦施氮肥增产率为33.8%~76.7%,施磷肥产量相对提高1.8%~8.1%,施钾增产0.4%~10.2%,平均增产55.1%、4.6%和4.2%;小麦产量与施氮量间呈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当前生产水平下,沿淮水稻土区冬小麦适宜施肥量为:纯氮210kg/hm2、五氧化二磷75~90 kg/hm2、氧化钾9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单作玉米的适宜氮钾肥量及不同施氮量、施钾量对玉米产量与效益的影响,设置不同施肥处理进行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中,施尿素652.5 kg/hm2玉米产量最高、增效最大,分别为9 390 kg/hm2、1 374.0元/hm2;施氯化钾255 kg/hm2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增效最大,分别为11 115 kg/hm2、2 596.5元/hm2。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对玉米干物质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玉米干物质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成熟植株地上部分干物质重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当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时,干物质重增加不明显;在氮肥施用量较低时,增施氮肥可以增加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从而增加籽粒产量,当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时,百粒重和产量变化不明显;从经济效益上看,施氮量240 kg/hm2为试验地区较为适宜的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不同灌溉和施肥方式对水稻水分利用率、氮肥利用率、稻米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灌溉方式(沟灌和水肥一体化)及施肥方式对水稻效益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不同施肥方式下稻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效益。结果表明,稻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有效节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达0.95~0.97。在氮肥利用率方面,当施氮量低于一定值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提高;当施氮量过高(270 kg/hm2)时,氮肥利用率降低,会对水稻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在施氮量为189 kg/hm2时,全部肥料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氮肥利用率最大。综合分析成本、产值情况可知,在施氮量为189 kg/hm2时,产值增加明显,能明显提高水稻收益,如采用全部肥料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水稻品质,有利于增加收益。综上,在本试验中,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施氮量控制为189 kg/hm2且全部肥料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是提高水稻效益的最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超级稻氮素施用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金仁  罗朝晖  何长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02-11803,11808
[目的]明确超级稻适宜的施氮量及各生育期追施比例。[方法]采用3种不同施氮量(纯氮165、195、225kg/hm2)及各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比例共9个处理,对超级稻Ⅱ优航1号进行氮肥施用技术的试验。[结果]增加施氮量有利于超级稻成苗成穗,降低前期施氮比例、增施穗粒肥,有利于增加穗数。不同氮肥施用技术处理间超级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差异明显,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增加施氮量和前期氮肥施用比例,超级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增加。各处理全生育期植株总吸氮量变幅为146.86~213.68kg/hm2,总吸氮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及后期施用比例提高而增加。增加施氮量和增施穗粒肥对水稻成穗数和穗粒数均有明显的影响。[结论]超级稻Ⅱ优航1号采用施氮量225kg/hm2,基施30%、插后7d施40%、幼穗分化2~3期施20%、始穗期施10%的氮肥施用技术,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施氮对不同超高产夏玉米品种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因品种科学施用氮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郑单958和浚单202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产量、氮素吸收积累与氮肥效率的影响,明确2个品种施氮效应差异。[结果]施氮对2个夏玉米品种增产显著,郑单958在低氮时产量和收益最高,分别为12051.18kg/hm2和1722.40元/hm2,而浚单20在高氮时产量和收益最佳,分别为13166.00kg/hm2和1343.92元/hm2;在0、240和450kg/hm23个氮水平下浚单20比郑单958分别增产9.90%、5.20%和12.00%。施氮条件下,浚单20蛋白质产量显著高于郑单958,高施氮量有利于浚单20获得较高的蛋白质产量。高氮水平下浚单20的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郑单958。[结论]生产中郑单958适宜施用较低的氮肥用量,而浚单20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可获得较好收益。该结果为科学施用氮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北疆灰漠土区不同氮肥用量玉米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年田间肥料定位试验,氮肥(N)用量设置6个水平:0、225、300、375、450和600 kg/hm2(分别以N0、N225、N300、N375 、N450、N600表示).[结果]施氮肥可显著促进玉米生长,高氮处理(N375 N450和N600)玉米干物质重显著高于中氮(N300)、低氮(N225)和不施氮肥处理(N0),但三个高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增加玉米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且氮素在叶片和籽粒的分配比例也显著增加;施氮量超过450 kg/hm2氮素积累量增加不显著.增施氮肥也可显著促进玉米磷素吸收,其中N375处理玉米磷素积累量最大,过量施用氮肥(> 375 kg/hm2)会抑制玉米对磷素养分的吸收.施氮肥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但施氮量高于300kg/hm2后,玉米增产不显著.[结论]施氮300 kg/hm2是本研究区玉米的适宜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20.
明确黑龙江省黑土区玉米田氮肥减施效应和碳足迹特征,对于本地区合理施肥、发展低碳农业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基于玉米肥料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氮肥减施比例对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损失的影响,利用生命周期法估算农资投入和田间操作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碳排放量,分析碳足迹变化。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在黑龙江省黑土区减施氮肥10%~20%(赵光农场施氮量127.2 kg/hm2、青冈县施氮量130.9 kg/hm2、双城区施氮量186.5 kg/hm2)不影响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可提高氮肥回收率和农学效率(增幅分别在9.5%~25.7%和9.9%~28.2%之间),增加经济收益,减少土壤N2O排放、氨挥发和氮素淋溶损失,过量减施氮肥会导致玉米减产降效减收。合理减施氮肥显著降低玉米田单位产量碳足迹,降幅在4.2%~12.4%之间。综上,黑龙江省黑土区玉米田合理减施氮肥可稳产、增效、降损和增收,并可大幅度降低玉米田碳足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