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断创新,高产优质杂交粳稻在新品种选育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概述了中国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的现状,分析了杂交粳稻在育种及生产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杂交粳稻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麻类所麻类育种五十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全面回顾了麻类研究所麻类育种工作五十年的历程,较为详尽地阐明了麻类育种工作开展的过程.五十年的麻类育种工作经历了资源的收集整理和评价、鉴定与利用,常规育种技术运用和现代高新技术的引入.基本形成了我国麻类育种技术和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先后收集和整理麻类资源近万余份.选育出新品种30余个,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红麻品种"7804"、苎麻品种"圆叶青"和"中苎1号"及黄麻品种"湘黄麻1号"等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利用,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益近100亿元.选育了亚麻品种中亚麻1号,结束了我国南方没有自育亚麻品种的历史.现代的麻类育种向多元化育种目标发展,为麻类的不同用途选育出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3.
北方超级粳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育种理论、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合评述了中国北方超级粳稻育种研究的进展与前景,认为培育和推广超级稻是继株型育种和杂交稻之后,提高北方粳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北方水稻生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利用籼粳稻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通过回交或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进而选育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确立之后,常规超级梗稻育种已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地培育出一批优质抗病的超级稻新品种并已广泛应用于生产。与常规超级稻育种相比,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相对较缓慢。这一方面是由于北方气候与生态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育种技术研究相对落后。解决优势与生育期的矛盾、产量与品质的矛盾以及提高制种产量等问题,仍然是北方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讨论了与超级粳稻育种有关的生理和遗传问题。  相似文献   

4.
山农 4号是山东农业大学采用综合育种技术育成的一个集优质、高产、早熟和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于一体的二棱冬性啤酒大麦新品种。根据山农 4号的选育经验 ,探讨了新品种选育的技术路线 ,如依据山东及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和生产需求 ,制定科学合理的育种目标 ;应用综合育种技术 ,将优质、高产、早熟及抗逆性强等性状综合为一体 ,实现品种选育性状的突破。探讨了新品种开发利用的方法 ,如跨地区、跨行业协作攻关 ,“育、试、繁、推”一体化 ;“科、工、农”横向联合 ,“产、供、销”一条龙。此外 ,还探讨了新品种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团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在西南玉米新品种选育中,以重视和充分利用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为核心,以育种目标多元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品种推广集团化为内涵的“一核三化”生态育种思路,设计并制定了相应的育种技术路线,集成创新了定向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本文以过去40年所选育的不同杂优类群骨干自交系及其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玉米生产需要的优势杂交种为案例,系统回顾与总结“适时调整或制定西南玉米区不同生态区域育种目标;引进不同生态区域育种所需优良种质,发掘特异优良基因;集成创新技术路线,高效定向培育骨干自交系,选育西南特定生态区域强优势新品种;打造与推广西南特定生态区域强优势玉米新品种群,推动四川及西南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与产业的持续发展”的发展历程与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6.
张学文  罗慧敏 《茶叶通讯》1990,(1):45-46,61
良种在农业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起到了显著的作用。随着生产的日益发展,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受到愈加广泛的重视,当前,新的育种技术,特别是生物工程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为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生物工程技术运用于育种,表现了广阔的前景。目前已在烟草、番茄、大豆、马铃薯、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的育种中获得  相似文献   

7.
我省大麦育种科研起步较晚,为加快发展,多、快、好省地选育大麦新品种提供审定推广,促进农牧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八五”期间,省农牧厅科教处率先组建了我省市。地破[l农科所大麦联合育种组,首次将分散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种质资源组织起来,集中人、财、物优势,主攻大麦育种科研。开展常规选育月I种鉴定、温光敏核不育及两用大麦的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通过省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示范,鉴定筛选大麦新品种在生产上应用。五年来,该项研究在省农牧厅科教处的直接领导下,在省财政厅及省科委的大力支持下,育种组组长单位和成员单位…  相似文献   

8.
超级小麦育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级小麦育种,是21世纪的主攻目标,选育9 750~11 250kg/hm2超级小麦新品种,是小麦育种工作者共同追求和努力的方向,也是笔者常思久盼的育种目标的幻想。为加快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步伐,尽早达到育种目标,针对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的产量潜力、目标及主攻难点、选育途径进行了探讨,并为该品种的选育成功而奠定理论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糯稻种质资源和品种现状进行了分析,显示加强糯稻资源保护和利用、新品种选育迫在眉睫;基于当前水稻育种技术基础,提出了糯稻育种方法和技术的新思路;通过分析糯稻产量、米质相关的研究现状,指明了研究成果的高效利用策略;展望了中国糯稻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中国糯稻遗传育种应适应当前耕作制度、市场和社会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0.
山农4号是山东农业大学采用综合育种技术育成的一个集优质、高产、早熟和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于一体的二棱冬性啤酒大麦新品种。根据山农4号的选育经验,探讨了新品种选育的技术路线,如依据山东及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和生产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育种目标;应用综合育种技术,将优质、高产、早熟及抗逆性强等性状综合为一体,实现品种选育性状的突破。探讨了新品种开发利用的方法,如跨地区、跨行业协作攻关,“育、试、繁、推”一体化;“科、工、农”横向联合、“产、供、销”一条龙。此外,还探讨了新品种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等。  相似文献   

11.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其良种选育历史悠久,且与产量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本文对油茶常规育种、新技术育种等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东北春麦区是中国强筋小麦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该麦区强筋小麦育种和产业化进展较大:创建的强筋小麦育种高效技术体系已成功运用于东北春小麦育种之中;选育推广的优质高产多抗强筋小麦新品种,使当地小麦主导(栽)品种实现了强筋化;创建的强筋小麦基因库和多赢产业化模式,为东北春麦区强筋小麦育种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与物质保障。本文总结了东北春麦区强筋小麦育种进展,分析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未来强筋小麦育种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一些策略与建议,以期为推动东北春麦区乃至中国强筋小麦育种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潘国君  郭俊祥 《中国稻米》2022,28(5):124-128
黑龙江是我国粳稻生产大省,总产量、商品量、商品率、商品调出量和人均生产稻谷量全国第一,这主要源自水稻新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近年来,黑龙江省粳稻育种取得了长足发展,创建了寒地早粳稻“一早三抗”半直立穗新株型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培育出以龙粳31为代表的一批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结束了日本品种空育131独霸我国寒地早粳稻生产10多年的历史,2020年以龙粳31为代表的“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新品种”被评为国家“十三五”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标志着我国寒地早粳稻育种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产量、抗性、适应性、应用面积等均超过国内外同类稻区的著名品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本文针对黑龙江粳稻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以来,我国水稻审定品种数量快速增加,结构类型逐步优化;杂交稻制种面积波动明显,制种结构不断优化;种子市场价格稳步上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大面积推广品种数量和面积双减,品种优质率明显提升;水稻种子出口贸易量窄幅波动,贸易金额稳步增长。但同时,我国水稻种业发展也面临育种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企业竞争力有待提升、种子生产水平有待提高、杂交稻种子出口有待扩大等问题与挑战。从未来发展看,生物育种等新技术将加速发展,突破性新品种将加快推广应用,种子市场集中度将持续提升,杂交稻国际战略将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转变。  相似文献   

15.
唐亮  陈温福 《中国稻米》2022,28(5):79-81
北方粳稻生产直接影响我国粳米市场稳定,承载着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种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粮食丰收则需要优质的种子。近几十年来,北方粳稻新品种培育极大促进了北方粳稻生产的快速发展。新形势下,北方粳稻新品种培育应采用“高产与优质并重、轻简高效广适高抗相结合、常规育种和生物育种相结合、商业化育种与公益性育种并重”的策略,把优质的北方粳稻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筑牢国家粮食安全之基。  相似文献   

16.
强再生力水稻品种筛选与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稻作为一种高效简约、高产经济的栽培模式,已在南方主要稻区形成较大规模。我国再生稻发展潜力大,生产方式正向机械化、轻简化、标准化和集约化过渡,而生产应用品种由高节位再生型向低节位再生型转变。本文综述了水稻再生力特性遗传、评价指标构建和强再生力水稻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再生稻品种选育的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种子加工及检验是种子向市场流通的关键,是商业化育种中赋予种子商品属性不可或缺的环节。种子加工、检验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是完善种业产业链、实现规模化商业育种、夯实"育繁推一体化"种业科学的重要一环。中国的种业科学技术体系正在形成与完善之中,受制于行业发展水平,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相对薄弱。本文回顾了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研究发展历程,提出了完善中国种业科学发展的策略与建议。围绕种业发展的需要,在做好品种优质化繁育的基础上,分析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的新方向和新需求,加强种业应用性研究,建立先进的种子质量检验体系,研制适合现代种业发展需求的种子加工设备,打造种子加工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完善种业科学技术学科建设,促进种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种子加工、检验理论与技术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子加工及检验是种子向市场流通的关键,是商业化育种中赋予种子商品属性不可或缺的环节。种子加工、检验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是完善种业产业链、实现规模化商业育种、夯实“育繁推一体化”种业科学的重要一环。中国的种业科学技术体系正在形成与完善之中,受制于行业发展水平,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相对薄弱。本文回顾了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研究发展历程,提出了完善中国种业科学发展的策略与建议。围绕种业发展的需要,在做好品种优质化繁育的基础上,分析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的新方向和新需求,加强种业应用性研究,建立先进的种子质量检验体系,研制适合现代种业发展需求的种子加工设备,打造种子加工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完善种业科学技术学科建设,促进种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Seed processing and testing hold the key to the market circulation of seeds, and are an indispensable link in commercial breeding to endow seeds with commodity attributes. The research of seed processing and test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improving the seed industry chain, realizing large-scale commercial breeding and consolidating the seed industry science of ‘integration of breeding, propagation and promotio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ystem of seed industry in China is being formed and perfected, which is subject to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industry. The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seed processing and testing are relatively weak. We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seed processing and test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and put forward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ed industry.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eed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on the basis of high quality breeding of varieties, the new directions and demands of seed processing and test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were analyzed. We will work to strengthen the applied research of seed industry, establish advanced seed quality inspection system, improve seed processing equipment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modern seed industry, establish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system of seed processing industry, develop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isciplines of seed 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eed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