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由政府主导、组织和推动,由财政给予保费补贴或政策扶持,按照保险规则运作,以"支农、惠农和保障三农"为目的的一种农业保险。险种分为种植业保险、林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抗御自然灾害,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农业保险已成为解决  相似文献   

2.
种植业保险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当前种植业农业保险的主要问题,主要从农业保险运营模式、政府不当干预、行业缺乏标准、监管能力急需提升等四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种植业农业保险问题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鄞州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践证明:采取政府财政补贴、商业保险为政府代办的模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农业安全保障途径。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实行共保经营和低保障的初始成本保险,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形式。提高种植业的保额、加快农业保险立法、实行农业保险风险再保险、化解巨灾风险、建立农业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巨灾风险基金,是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遂昌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践证明,采取政府财政补贴、商业保险为政府代办的模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农业安全保障途径。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实行共保经营和低保障的初始成本保险,是政策性农业保障的重要形式。提高种植业的保额、加快农业保险立法、实行农业保险风险再保险、化解巨灾风险、建立农业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巨灾风险基金,是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271-272
通过分析黔西南州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黔西南州农业发展前景,因地制宜,探索适宜于黔西南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6.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对于提高农业恢复生产能力,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4年"三秋"期间,北京房山区种子管理站受理了良乡镇等3个乡镇的5个自然村的"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种子质量田间现场鉴定的申请,成为了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先例,实践表明,政府与保险结合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一项惠民政策,可降低参保农户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志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221-7222
通过对中国农业保险现状的分析,找出现阶段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进一步探讨了促进新世纪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认为中国应建立政府主导下政策性农业保险与政府支持下的农业相互保险等多种保险经营模式相结合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同时需要进一步健全农业保险法制和风险分散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农业保险现状的分析,找出现阶段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进一步探讨了促进新世纪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认为中国应建立政府主导下政策性农业保险与政府支持下的农业相互保险等多种保险经营模式相结合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同时需要进一步健全农业保险法制和风险分散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农业保险是一项政府引导,财政支持,部门参与,农业部门延伸的政策性保险,是一项强农惠农政策。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目的,紧紧围绕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创新服务,实行以农经部门为纽带,以农业银行发放的惠农卡为载体,以政策性种植业保险为内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平度市种植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在政府及承保公司共同努力下取得一定成效,政策性保险的实施减少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确保了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本文介绍了平度市种植业政策性保险现状、具体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业的弱质性在于农业生产面临着自然、经济、社会风险.农业保险是一种以市场经济的手段分散农业风险给生产带来的不稳定性,促进农业再生产恢复的风险规避手段.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全国率先实行政府主导下的商业运作模式.文章通过详解这一模式中的三个利益相关方(政府、参保农户、保险公司)的相互关系,揭示出政府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秦浩 《安徽农学通报》2005,11(7):22-23,37
构建与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是WTO框架下政府国内支持的主要举措.借鉴美、日、法等国外发展农业保险的经验,我国应建立健全以政府政策性保险为主导、农民合作保险为基础、商业性保险为补充的兼具政策性、互助性、经营性特点的农业保险制度体系,规避农业风险,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美国完善的农村金融体制对其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是以政府为主导、以支农保农为政策取向的先进体制,由农村政策性金融信贷体系、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和农业保险体系3部分构成。通过分析美国农村金融机构的职责及经营范围,从农村金融体系完备、政府支持、信贷风险防范及农业保险等方面为中国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制寻求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张长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668-9670
总结了国外的4种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模式:政府主办下的国有化模式、政府扶持下的商业化模式、政府支持下的国有化-商业化混合模式、政府支持下的互助合作化模式,分析了中国的农业保险试点方案,探讨了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模式的选择及主要框架内容。  相似文献   

15.
珙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萍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2):88-90,133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落实国家扶持农业生产发展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措施。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利于有效化解农业生产中所面临的自然风险,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保险业的发展。通过对四川珙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模式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农产品参保种类少,保险理赔涉及部门及程序多,政策保险抗风险保障能力弱,保险收支不匹配影响农户等问题,而分别从农户、保险公司、政府3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金融的不断发展,发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意义重大.基于对国外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体系联合支农的模式借鉴,以青岛市为例,提出政府主导下的农业信贷体系和农业保险体系合作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发展的建议,开创农户、农业信贷体系、农业保险体系、政府等多方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保险市场供求双冷,农业保险发展陷入困境。建立具有区域差异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内在需要。该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由中央政府出面成立专门的农业保险公司,第二个层次是由地方政府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具体运作模式有经济发达地区模式和经济落后地区模式。  相似文献   

18.
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通过对祥云县2011年政策性种植业保险试点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就今后逐步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种植业保险长效机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产养殖政策性保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水产养殖保险有利于减少灾害对养殖者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于保障渔民收入,维持社会稳定.在分析水产养殖业高风险性与商业保险公司逐利性的矛盾的基础上,总结了上海淡水养殖保险发展情况及山东、浙江政策性互助保险试点情况,指出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政策性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法律保障、政府主导、人才技术等.提出在宏观层面政府加快立法、微观层面保险公司采取措施控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2007年吉林省首次开展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以来,目前逐步构建起市场化的种植业生产风险保障体系。目前吉林省农业保险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地方政策性补贴险种,种植业包括人参、温室大棚、辣椒、烟叶、林下山参、食用菌几大类,养殖业保险主要是能繁母猪养殖保险和育肥猪养殖保险。本文就吉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情况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