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充分利用西藏油菜地方种质资源,对收集到的52份油菜种质资源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2份油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农艺性状中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高,为76%;主成分分析将12个农艺性状归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4.989%;聚类分析将52份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31份材料,第Ⅱ类群包含14份材料,第Ⅲ类群包含7份材料。  相似文献   

2.
二棱啤酒大麦品种资源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魏亦农  曹连莆 《种子》2003,(3):69-70
对37个二棱啤酒大麦选取8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亲本选配时,以第二主成分较高,而第一,三,四主成分中等为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分为六类。许多品种来源不同,但遗传差异较小,选配亲本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3.
鹰嘴豆种子表型性状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资源库提供的251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为参试材料,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数码考种仪获得的11个鹰嘴豆种子表型性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深入了解鹰嘴豆种质资源种子表型性状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供试鹰嘴豆种子表型性状变异幅度较大,遗传多样性丰富,百粒重变异系数高于其余性状;直径、周长、粒长、粒宽、投影面积与百粒重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5,达到极显著水平。对11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64.14%、22.17%、7.70%,表明3个主成分几乎包含供试鹰嘴豆材料11个种子表型相关性状的全部信息,直径、周长、粒长、粒宽、投影面积及百粒重等6个表型性状对主成分Ⅰ的贡献较大,且描述籽粒大小性状;在遗传距离9.11处,将所有参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第Ⅳ类群6个表型性状均值均高于其他类群。为鹰嘴豆优异基因发掘、育种改良以及种质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来自长江流域的133个茎瘤种质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茎瘤芥种质的表型特性.结果表明,133份茎瘤芥材料的21个农艺、经济性状的总信息量可用8个主成分概括,并能以此对材料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供试材料可大致分为8类,且有81.20%集中在第Ⅲ、Ⅵ类和第Ⅷ类,说明利用表型性状可以较科学、系统地将茎瘤芥种质进行分类和鉴定,同时表明参试材料遗传基础相对狭窄.  相似文献   

5.
《种子》2020,(8)
为了探索谷子表型性状的遗传规律,对56份谷子资源的7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各表型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较大,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株高、主茎节数对穗粒重呈负相关,主茎节数和株高的增加可能对产量产生消极影响;供试材料主成分分析的贡献率主要集中在前3个贡献率,累计贡献率达75.43%;聚类分析将所有品种分为四大类,各类具有不同的表型性状特征,其中第一类的表型性状不适合作为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6.
苦荞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来自5个国家的55份苦荞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及蛋白质含量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具有中、矮秆,主茎节数、有效花序数、蛋白质含量适中,一级分枝数偏多、总分枝数偏少,千粒重、单株粒重偏低和生育期较长等特点.主成分分析将9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5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达87.77%.入选材料应是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总分枝数适中,有效花序数和千粒重偏高,中矮秆的材料.据此标准,筛选到九江苦荞和苦刺荞2份综合农艺性状优异的材料.基于性状表现,供试材料可分为低产晚熟型、多分枝高蛋白型、早熟粒重型等3类,但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苦荞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的多元统计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了解苦荞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和发掘苦荞种质资源中的有益基因,本研究对100份苦荞种质资源的9个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以前6个主成分和遗传相似系数为基础,进行了二维排序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0份苦荞种质资源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76%,并依据品种性状主成分综合得分值,评选出性状优良的10份苦荞种质资源;在聚类图中,全部种质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布在0.03~22.63之间,在5.32的遗传相似性水平上将100份供试种质资源聚成3大类,第Ⅰ类包含37份材料,第Ⅱ类包含24份材料,第Ⅲ类包含39份材料。其中,第Ⅱ类的苦荞种质资源株高相对较高,籽粒质量重,丰产性好。将主成分分析、二维散点图和聚类分析结合起来发现,ZNQ098、ZNQ086、ZNQ048、ZNQ093、ZNQ082这5个品种的性状表现最好,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大豆蛋白质油分及蛋白质组分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62份东北大豆品种品质性状的分析表明,在各种氨基酸中,脯氨酸的变异系数最大,以甘氨酸为最低;蛋白质和脂肪的变异系数都较小,说明该性状在遗传上较为稳定.根据主成分分析,从19主成分中选取前3个主成分对大豆品种品质进行评价,筛选出9个综合品质性状较好的品种.通过聚类分析将全部供试品种分为6类,各性状在类群间存在差异.在  相似文献   

9.
30份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小麦育种提供更适合的亲本材料,选择具备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以13个主要农艺性状为指标,对30份国内外种质材料的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前5个主成分所构成的信息量占85.077%,其中,第1主成分为产量因子,贡献率为39.947%;当欧氏平方距离为5.00时,供试品种可分为3类,第Ⅰ类群共有18份种质材料,属于中矮杆中高产型品种;第Ⅱ类群有6份材料,属于中矮杆高产型品种,产量及产量要素表现最优,是农艺性状综合表现优良的育种材料;第Ⅲ类群有6份材料,为国外引进或弱春性材料,属于高杆中低产型。分析结果显示出部分国外材料表现出对环境的不适应性,需加以改良后再利用,以满足当地育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30份春小麦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合理利用春小麦种质资源,给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对30份供试材料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蘖数、生物产量、单株产量、穗粒数、穗长、千粒重、株高7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超过10%,是影响春小麦特征特性的主要农艺性状;参试材料分为3类,第Ⅱ类材料的综合表现较优,该组材料的生物产量、单株产量较大,千粒重、穗粒数适中,是综合性状表现较为理想的育种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完善的藤本月季分类评价体系,本研究以65个藤本月季为材料,筛选了23个表型指标,计算并分析了表型性状分布频率(Pi)、变异系数(CV)和Shannon-Weaver指数(H’),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有序样本最优分割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月季品种描述性状H’为0.64~1.70,数量性状变异系数CV为12.31%~95.86%,数量性状H’为1.30~2.03,藤本月季性状多样性有差异,除花数、刺数量外,数量性状变异潜力有限;R型聚类中部分性状呈强相关性,23个指标简化为18个性状指标;主成分分析中前6个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64.65%;有序样本最优分割聚类中基于主成分综合得分,将藤本月季分为4组,组间差异显著,体现不同的观赏特点。以上结果为藤本月季品种资源评价、品种选育与绿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冀西北收集到的50份地方食葵资源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差异较大,变异丰富。各性状间相互影响,有5对性状呈极显著相关,2对呈显著性相关,其中只有百粒重与小区产量呈负相关,其余均为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因子,分别为株型因子、粒型因子和产量因子,这3个因子所解释方差占全部方差的75.704%。通过聚类分析,将50份地方资源划分为5类,类群之间差异明显。地理来源相同的材料被归为不同组群,主要由于不同地区间的品种交换。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借助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100个南方花生区试品种的粗脂肪、蛋白质、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等21个品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粗脂肪含量平均为51.37%,蛋白质为26.31%,总氨基酸为22.611%,油酸为44.84%,亚油酸为34.05%。主成分分析表明,21个品质性状可综合成3个主成分,分别为蛋白质和氨基酸因子、不饱和脂肪酸因子和粗脂肪因子,反映了原始数据信息量的74.47%。聚类分析表明,100个花生品种可划分为4大类,各类别间品质存在不同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花生品质的综合评价,可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为花生亲本的利用和品质育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贵州旱地绿肥菜豆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7份菜豆品种作为供试材料,通过3年的田间试验对各品种农艺性状进行观测,从基本性状信息统计、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种质资源进行筛选评价.通过基本农艺性状统计发现,小区株高变异系数最大(为0.68),生育期变异最小(为0.007).基于主成分分析发现排在前5位的菜豆品种为中品F 030、中品F 017、中品F 078、中品F 006和中品F 029.运用聚类分析可将87份菜豆品种分为5类:第1类包括20份材料,第2类包括13份材料,第3类包括14份材料,第4类包括21份材料,第5类包括19份材料.  相似文献   

15.
李鹏 《种子世界》2017,(1):16-19
<正>辽宁是向南方输送菜用大豆品种的大省,研究不同类型、不同熟期的菜用大豆,对这些品种进行比较,鉴定、评价适宜本地区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对发展高效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将30个不同来源材料在沈阳地区种植,测定光合性状、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外观品质等17个性状的遗传变异,产量性状和外观品质性状等18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这些性状进行聚类分析,探索菜用大豆性状间的相互制约和协同关系,为开展菜用大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根据主成分聚类,为供试品种的利用提供了依据。供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保护和开发利用地方杏种质资源,更多地了解和掌握该资源多样性和变异规律,本研究以山西省的59个杏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对42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对1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3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20~1.71;19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是11.11%~58.59%,平均值为34.23%。对19个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除枝条长度外,其他性状彼此间多存在一定的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9.451%。依据19个数量性状对供试材料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18.5处,得到4个类群,其中第Ⅰ类叶片面积最大,可作为丰产品种加以开发;第Ⅱ类可作为培育高品质杏的种质资源;第Ⅲ类育种改良的潜力较大;第Ⅳ类育种价值独特。本研究表明山西省杏地方品种资源存在丰富的变异,为拓展杏育种亲本材料提供了有力的遗传物质保证,也为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大量表型数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棉花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骨干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对114份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衣分、单铃重和马克隆值的变异系数较大,整齐度的变异系数最小;子指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伸长率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主成分分析的前3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3.91%;单铃重与衣分和子指均为极显著正相关,衣分与子指为极显著负相关,纤维品质性状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子指与纤维品质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单铃重和衣分与纤维品质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大群,第Ⅰ大群主要为彩色棉品种;第Ⅱ大群为纤维品质优异、产量性状一般的材料;第Ⅲ大群的产量和纤维品质综合表现较好。本研究明确了各类材料的典型特征,为材料的高效利用和亲本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评价不同中强筋小麦品种面粉加工品质的差异,以 72 份中强筋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对 10 个小麦面粉加工品质性状进行考察,利用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供试材料面粉加工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分类。结果表明,在 10 个品质性状指标中,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1.64%),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50.17%);各品质性状间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相关性最强(0.94)。通过主成分分析将 10 个品质性状划分为 3 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 83.16%,可代表中强筋小麦 10 个品质性状指标的大部分信息;第 1 主成分可概括为蛋白质质量因子,第 2 主成分为高容重、低弱化度因子,第 3 主成分为吸水率因子。聚类分析将 72 份小麦品种分为三大类群,类群Ⅰ表现为高稳定时间特征,聚集了 37 个小麦品种;类群Ⅱ聚集了综合品质表现较差的 28 个小麦品种,整体表现为低吸水率、低沉降值、低稳定时间、低形成时间的特征;类群Ⅲ聚集小麦品种最少,共 7 个品种,其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表现适中。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利用黄秋葵种质资源,本研究以201份黄秋葵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8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1份黄秋葵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66~1.79之间,10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46%~43.51%,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分枝数,最小的是蒴果宽度。相关性分析表明,黄秋葵产量与第一分枝节位、主茎节数,单株果数、果实棱数存在高度相关性;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产量与花蕾黄酮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13个数量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62.049%,这4个主成分反映了201份黄秋葵材料的主要遗传信息。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四个类群:类群Ⅰ黄酮含量高但产量最低;类群Ⅱ、类群Ⅲ产量高,花蕾和嫩果黄酮含量低,其中类群Ⅱ植株高大且分枝多,类群Ⅲ则反之;类群Ⅳ的果实大且重,但单株果数少,产量较低。可根据不同目的及需求,选择不同类群的材料作为黄秋葵育种亲本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0.
对宁夏26份枸杞属(Lycium)种质资源的27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枸杞属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12个质量性状的变异幅度范围为19.17%~50.38%.15个数量性状变异幅度范围为6.92%~27.59%,表明供试种质各表型性状间存在较大程度的变异;主成分分析提取的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749%,根据主成分载荷结果从各主成分中筛选出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形、花径等21个表型指标可作为种质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超杞1号'、'中科绿川'综合得分较高,分别为0.474、0.464;进一步系统聚类,在平方欧氏距离为7.5时可将供试种质分为四类,分别包含20、3、1和2份种质.本研究可为今后枸杞属植物资源的选育、评价以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