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华粳6号(原名:华粳20316)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镇稻8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06年在参加省区试的同时破格参加省生产试验,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0706)。近年来,华粳6号在  相似文献   

2.
华粳7号于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010),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武育粳3号与镇稻88配组,于2004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稻品种,并作为该公司今年隆重推出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抗条、抗倒,产量高,熟期早,米质优,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华粳11号系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10年以华粳0556为母本、淮稻5号为父本开始杂交配组,连续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叶形态好、分蘖性强、熟相好、优质、综合抗性好等特点,于2021年通过江苏省审定,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华粳5号(原名华粳14018)系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选育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苏审稻200505。该品种2006年被江苏省确定为省水稻良种补贴品种。华粳5号在我省种植表现为高产稳产、优质、抗倒等特点。泗阳县2004年引进试种,平均产量9694.5kg/hm2;2005年特殊的自然灾害(秧田期灰飞虱大发生,拔节孕穗后低温连阴雨)平均产量8275.5kg/hm2,较全县平均单产增加10%。1特征特性1.1高产稳产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8886kg/hm2,与对照镇稻88相当;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487.5kg/hm2,比…  相似文献   

5.
淮稻6号,原代号"淮6329",由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用武育粳3号//中国91/盐粳2号复交选育而成,是一个集高产、稳产、优质于一体的优良中熟中粳新品种.2000年4月30日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6.
华粳5号(原名华粳14018)系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选育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苏审稻200505.该品种2006年被江苏省确定为省水稻良种补贴品种.华粳5号在我省种植表现为高产稳产、优质、抗倒等特点.泗阳县2004年引进试种,平均产量9 694.5kg/hm2;2005年特殊的自然灾害(秧田期灰飞虱大发生,拔节孕穗后低温连阴雨)平均产量8 275.5kg/hm2,较全县平均单产增加10%.  相似文献   

7.
淮稻2号(原代号4001)于1992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于1983年配组,系籼粳复交组合,1986年育成。全生育期141天,属中熟中粳,适合在淮南、淮北稻麦两熟地区中等或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8.
华粳6号(原名:华粳20316)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杂交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近年,华粳6号在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盐城市、淮安市和泰州市等地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表现出产量潜力大、农艺性状好、稻米品质优、综合抗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华粳2号”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该品种适宜淮北地区中高肥条件下种植。华粳2号的育成,在水稻优质、高产、抗病等重要性状的结合上实现了又一新突破,是水稻优质育种研究的一次成功探索。  相似文献   

10.
苏粳8号(原名苏3-28,碧风/L鉴9//常农粳1号)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粳8号具高产、优质、食味好、熟期适中等特点。适宜太湖稻区及上海市,苏中、苏北搭配作一季晚粳稻种植。  相似文献   

11.
优质油菜新品种淮油20号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淮油20号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型较紧凑、熟期一致,具有产量较高、品质优、抗倒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主要适宜在黄淮区和江苏省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淮麦27在江苏淮北地区的推广应用价值。[方法]介绍了淮麦27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结果]淮麦27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表现出高产、早熟、多抗等优点,于200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结论]该研究为淮麦27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麦新品种淮麦32在江苏淮北地区的推广应用价值及开发潜力。[方法]介绍了淮麦3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结论]淮麦32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冬春轮回群体选育的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产量水平高,抗病性好,于2012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结论]该研究可为淮麦32在江苏淮北地区进一步推广应用及促进其增产增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选育高淀粉多抗甘薯新品种,为长江流域薯区甘薯淀粉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持.[方法]以优质高产品种苏薯16号为父本、高抗高淀粉率品种浙紫薯1号为母本,通过有性杂交,采取干物质含量和产量低世代选择,抗性和品质高世代鉴定的技术路线选育甘薯新品种,并参加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区域试验和多点生产力大区比较试验.[结果]选育的苏薯29属淀粉型甘薯品种,薯形呈长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淡黄色,结薯集中整齐,单株结薯数平均4.6个,大中薯率84.8%,耐盐、耐贮性较好,熟食品质优;在国家甘薯品种长江流域区域试验中,平均薯干产量9964.4 kg/ha,比徐薯22(CK)增产11.95%;平均淀粉产量6786.3 kg/ha,比CK极显著增产15.58%,平均薯块干物质含量和淀粉率分别为33.75%和23.00%,分别比CK高3.40%和2.95%(绝对值);高抗茎线虫病,抗根腐病和蔓割病,不抗黑斑病.2016年5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苏薯29,鉴定编号为国品鉴甘薯2016015.[结论]苏薯29丰产稳产性好,淀粉产量高,适合在长江流域薯区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也可在江苏滩涂盐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5.
在江苏扬州地区温光条件下 ,对光敏核不育系 10 3s进行分期播种试验 ,同时正季在扬州和春季在海南三亚进行较大群体的 10 3s的繁种试验 ,由此探索 10 3s的育性表现及其繁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在扬州地区温光条件下 ,10 3s 5月 5日至 6月2日播种 ,其不育性表现优良。 10 3s在适宜的繁殖期 ,如扬州的秋季和海南的春季 ,其繁种产量分别为 3 489.1kg/hm2 和4185 .0kg/hm2 。  相似文献   

16.
"连葱16号"是以"不育9701"为母本、"永光超级早生"为父本,杂交后代经6代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黄皮洋葱新品种。该品种假茎倒伏期比早熟主栽品种"阳春黄"早2~3 d,球形指数0.85,鳞茎圆球形,单球质量335 g,产量78 137 kg/hm~2,适宜江苏及周边区域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空间诱变选育而成的粳型亲籼恢复系的亲和性、恢复能力和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粳型亲籼恢复系对籼稻有亲和能力,对籼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具有恢复能力,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强,在实际生产中具有的较大的应用潜力。用粳型亲籼恢复系配组已表现较好的组合有龙特甫A/ZSP13-8、D62A/HSP517和安湘S/ZSP选1。  相似文献   

18.
利用SSR技术鉴定苏玉20的纯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苏玉20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2004年选育成功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以苏玉20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为材料,从80对玉米SSR引物中筛选出在苏玉20双亲之间多态性明显、重复性较好的4对引物bnlg1306、phi065、bnlg2291和umc1590用于苏玉20纯度鉴定.这4个SSR标记特异性好,且人为掺杂与田间鉴定均与利用SSR标记鉴定结果高度一致.尤其是,这些引物同时可以用于郑单958的纯度鉴定并可以区分苏玉20和郑单958杂交种.因此,该方法具有准确可靠、实用性强等优点,为生产上杂交种苏玉20纯度的快捷有效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选育适宜苏中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选用淮稻14号为母本、徐23121为父本杂交配组,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迟熟中粳稻新品种"淮稻18号"。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综合抗性强等特点,其全生育期155.1d,株高98.7cm,每穗实粒数121.9粒,结实率92.4%,千粒重28.0g。2012-2014年参加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淮稻18号每667m2平均产量分别达到709.7、660.1和658.0kg,较对照淮稻9号分别增产8.64%、7.19%和13.47%。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南京、镇江、扬州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1970年利用当地优良推广品种黑农16(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日本高产高蛋白品种十胜长叶杂交,经多代选育鉴定育成黑农35,1990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992年已累计推广近700万亩,并已大量出口。选育高蛋白高产大豆品种,在选择亲本时要选择高产性状突出、综合性状好的亲本,同时亲本之一蛋白质含量应较高,这样易于成功。为了提高大豆产量,必须选育秆强不倒的品种,可利用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和无限结荚习性品种杂交;利用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之间进行杂交;用钴60等射线处理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利用农家品种中的矮秆材料。对大豆后代材料可用不同肥水条件进行鉴定,同时用北育南繁、温室加代等措施来缩短育种年限。在大豆育种中要利用和保存好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