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三地两代小麦育种加代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淮北当地正季播种的半冬性小麦杂交后代,利用当地11月下旬和12月的冬季低温气侯特性能通过田间自然春化。12月下旬未(或1月上旬初)起苗移栽到海南三亚进行冬繁,3月上旬末收获。三亚冬繁小麦的收获时间与西宁当地小麦播期较为吻合,在时间上为1年2代提供了保障。从青海春繁的对比试验和直播试验后期抽穗情况分析,在西宁春繁加代的半冬、冬性小麦后代材料(在42℃恒温下打破休眠)一定要在3月上中旬与当地品种同期播种,利用青海西宁当地3—4月的地面低温条件通过田间自然春化。充分利用青海5—8月的光热资源,保证在8月下旬成熟(9月青海进入低温期),完成在青海西宁的第2代加代过程。试验结果证明,半冬性、冬性小麦正季播种(安徽淮北)→异地冬繁(三亚)→异地春繁(西宁)进行三地两代加代是可行的、成功的。解决了以往小麦夏繁要冷室春化和冬季加代要建温室的难题,节省了制冷和加温的成本,保证了春化的正常通过。为安徽省小麦育种加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加速淮北地区小麦育种进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前,加速世代已成为国内外小麦育种工作中广泛采用的一项技术措施.但至今仍局限在春性材料一年二代或一年三代方面,冬性、半冬性品种及其杂种后代,大都仍不能正常抽穗.为了寻求半冬性、冬性材料加速世代的途径,1968年夏曾进行种子春化处理试验,但未获得预期结果.1975年初,我们根据日本百足一郎关于绿体春化的报道,在院内进行了三期半冬性、冬性材料的加速世代试验,获得了初步结果,从而为冬性小麦加速世代提供了可行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一年三地两代加代技术是加速小麦育种进程的一条重要的经济、有效的方法。半冬性小麦品系在濮阳市正季播种(春化)→云南元谋南繁村冬繁→河北省沽源县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地春繁加代,加代的为F_1、F_3、F_4或者性状稳定的高代品系;濮阳小麦加代材料播种时间在10月5日前后,播种方式为F_1代点播,2 m播40粒,每个组合2行。F_3、F_4及高代材料撒播,2 m播100粒,每个材料根据种子量多少播种3行;12月10日前后按照计划挖苗,每行挖15棵,移栽到云南元谋,行长1.5m、株距10 cm;收获后,4月5日前后种植在河北省沽源县。各世代在不同环境下栽培繁殖有利于选出适应性广的品种,提高投资报酬率,提高育种效率,尽快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小麦冬春性人工低温春化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筛选适合小麦冬春性室内鉴定的方法和指标,以济麦19、钱交麦、泰山1号、济麦20、中国春为强冬性、冬性、半冬性、偏春性和春性对照,对2014—2016年山东省区试的108份小麦品种进行冬春性室内春化鉴定、田间错期春播鉴定和分子鉴定。通过对幼苗习性、抽穗率、抽穗期等指标的观察确定小麦冬春性室内鉴定的可靠指标,提出采用室内鉴定法评判品种的冬春性,并初步建立了小麦品种室内春化鉴定法检测小麦冬春性的检测指标体系:春性、偏春性、半冬性、冬性和强冬性小麦品种在2℃条件下完成春化所需时间分级分别为0 d、0 dt≤20 d、20 dt≤30 d、30 dt≤40 d和t40 d。  相似文献   

5.
皖麦45是涡阳县棉麦原种场苗春风、孙立学配合小麦育种专家方绩熙同志,以鲁麦1号×西安矮特早的F2代为母本,宿1029作父本,1990年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1997年参加省淮北片半冬性组区试,平均667平方  相似文献   

6.
邢麦2号是由河北省邢台市农科院同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协作攻关,利用生物工程措施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以山羊草D2型细胞质和普通小麦细胞核相组配,通过远缘杂交,离体培养,温室加代,春化处理,多点鉴定选育而成的核质杂种冬小麦新品种。2005年1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中原98-68小麦新品种是郑州浏虎种子有限公司以泗阳188作父本、温2540作母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半冬性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04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麦区审定和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8.
以转抗旱相关TaEBP基因新春9号的T4代5个株系为供体材料,黄淮冬麦区金禾9123等10个主栽(推)小麦品种为受体材料进行杂交,结合小麦幼胚培养直接成苗、绿体快速春化、温室快速发育及分子跟踪检测技术建立快速定向育种体系;利用这一体系将抗旱相关TaEBP基因通过回交转育方法导入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中,获得一批回交3代的转基因小麦新种质,使小麦的生育期缩短至90 d左右,可提高小麦育种速度和效率,实现1年4代快速繁育。  相似文献   

9.
“邢麦2号”是由河北省邢台市农科院同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协作攻关,利用生物工程措施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以山羊草D2型细胞质和普通小麦细胞核相组配通过远缘杂交、离体培养、温室加代、春化处理,多点鉴定选育而成的核质杂种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适宜黄淮冬麦区中、高水肥条件下  相似文献   

10.
培育一个小麦优良品种,往往需要七、八年甚至十来年时间,因为杂交后代必须经历一个性状分离的世代和性状稳定的过程。为了缩短育种年限,更快选育出新品种,近年来不少育种单位利用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的特点,在南方的昆明、庐山、井冈山等地进行夏季繁殖、异地加代,使在我国北方一年一熟的小麦也能够一年繁育二代、三代,从而大大加快了小麦新品种选育的过程。但是每年到南方夏繁加代,需要长途跋涉,耗费较多人力物力。基于这些,我们在所处的豫西山区进行小麦夏季繁殖的试验研究,以探索在本地夏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正> 按照常规育种程序,一年一代,培育出一个新品种需要8—10年时间。时间长,效率低,不能适应生产发展对品种的要求。为了缩短育种年限,我们在昆明进行小麦夏繁加代以尽快育出新品种。1975年至1978年,我们共夏繁杂种一代586个组合;杂种二代10个组合;杂种三代与高代材料441个株系;不同类型品种224个(包括重复种植)。现将夏繁加代效果初步正理分析于下。  相似文献   

12.
范志业  吴春西  宋小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39-10640
[目的]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省级审定情况。[方法]结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1~2005年小麦新品种的审定情况,从审定品种数量、育种单位、地区分布等方面进行浅析。[结果]2001~2005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共审定小麦新品种61个,53个适合水地种植,3个适合旱地种植,2个适合信阳麦区,3个适合南阳地区。科研院所育成品种有48个通过审定,公司、农场、农技站有13个品种通过审定。18个科研院所育成小麦新品种通过河南省审定,11个种业公司育成的小麦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29个半冬性品种和31个弱春性品种通过省级审定。通过省级审定的中筋、强筋、弱筋小麦品种分别为534、、4个。[结论]河南省不同小麦生态区均有审定品种,不同类型育种单位之间审定品种数量差异较大,审定品种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新的冬小麦加代繁种方法。在我国北部冬麦区,第一代种子破休眠和春化处理后当地越夏繁殖,第二代种子就地育苗、异地移栽于海南岛加繁,第三代种子拿回当地及早春播加繁,一年两地三代繁种,缩短了育种年限。  相似文献   

14.
邯麦系列小麦品种推广应用情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11年邯郸市农科院连续育成邯麦系列小麦新品种11个,均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国审小麦品种7个。综合分析认为本院的小麦育种工作进展较快,主要表现为育成的品种数量多,类型丰富,适应范围广,推广面积大,获奖层次高。邯麦系列品种的推广和应用为河北省和国家黄淮麦区小麦育种和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东北春麦区小麦育种50年Ⅲ.小麦育种与品种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本麦区小麦育种目标、育种途径与方法亲本选配、杂种后代处理与选择、品种试验、扩繁和推广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6.
襄麦35是襄阳市农科院以复合杂交的方法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效小麦新品种,2015年通过湖北省审定,适宜在全省各麦区种植。该品种集北方小麦的丰产性和南方小麦的多抗性于一体,是湖北小麦育种工作者在高产育种中的成功尝试,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麦优良种质资源繁六及姊妹系的选育和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分析讨论了小麦优良品种和优异种质资源繁六及其姊妹系的选育过程和特点,对它作为种质资源的作用、意义和应用以及它的系谱及其与衍生种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繁六及其姊妹系的研制在育种理论、育种方法和实际操作诸方面均有重大突破,认为繁六及其姊妹系是四川麦区小麦品种演变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小麦新类型和最重要的亲本材料,由此衍生了绵阳11号等29个小麦优良品种,栽种面积累计达2亿多亩,是四川麦区小麦生产过去二十年中连续上了两个台阶的重要因素,表明了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前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豫麦21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麦21号(原名周麦9号)是周口地区农科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1992年和1993年先后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潜力大,且抗逆性较强,半冬性,在河南省小麦区试和黄淮小麦区试中表现优异。现将该品种在我市  相似文献   

19.
瑞华麦521是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和具有较好丰产性、抗逆性的小麦品种偃展4110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综合抗性好、高产稳产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于2017年12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170008),适宜在江苏省沿淮麦区及淮北麦区晚茬口种植。本文介绍了瑞华麦521的选育经过,概述了其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豫麦49-198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是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小麦育种专家吕平安从豫麦49变异单株中定向系统优选而成。2005年9月16日通过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筋多抗紧凑型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生育期235天,株高75~80cm,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旗叶直立,穗下茎23.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