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脱毒甘薯Ⅰ号最佳钾肥施用量,通过固定氮、磷肥用量,以钾肥为变量,进行了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随钾肥施用量增加,延长了块根生长期、延长了薯块迅速膨大期天数,增加了光合产物积累,提高了产量,以施K2O16kg/667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选取五优稻4号作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5个不同钾肥施用量处理.结果表明:钾肥施用量增加,倒佚级别和比例明显减轻,适当增加钾肥施用量能提高千粒重、结实率、穗数及产量,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米率、增加透明度、降低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增加综合评价值.钾肥施用量应控制在10~12.5 kg/667 m2,水稻的产量和品种达到最佳效果.低于10 kg/667m2,容易引起倒佚使品质下降、产量降低;高于12.5kg/667m2,不但种植成本上升,产量增加不明显,品质反而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适宜的钾肥施用量与施肥时期在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实现钾肥的高效利用和优化管理。以优质食用型甘薯徐薯32为试验材料,研究3个钾肥用量(0,150,300 kg/hm2)和3个施钾时期(生长早期即栽插后2周内、封垄期和块根膨大初期)处理对甘薯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早期施用钾肥300 kg/hm2时,块根鲜薯和薯干产量获得最高值,分别为36495.0,12175.5 kg/hm2。钾肥不同施用期和施用水平对所测甘薯品质性状影响较大,甘薯生长早期追施钾肥有利于淀粉、麦芽糖和蔗糖的积累;低钾处理有利于淀粉及糖类物质的积累,而高钾处理则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砂姜黑土地区甘薯钾肥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商薯19淀粉含量高、食味优、产量高,具有适合食用及加工的双重性能,是当前安徽省砂姜黑土地区甘薯主栽品种。甘薯为喜钾作物,根据土壤钾素含量状况,经济合理施钾肥,是甘薯栽培高产高效的基础。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对甘薯产量、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块根产量、植株钾素累积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高产量施钾量为266.98kg/hm2,最佳经济施钾量为161.75kg/hm2。甘薯钾素生理效率、钾素利用效率、钾肥农学利用率、钾肥效率和钾肥利用效率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施钾量为K2O 75kg/hm2时,甘薯钾肥利用效率最高。综合产量水平、经济效益、土壤钾素含量状况,在砂姜黑土区甘薯栽培上K2O用量为75150kg/hm2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5.
氮钾肥对南粳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氮、钾肥对南粳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氮、钾肥施用量为变量因子,南粳44产量为目标函数的二元二次数学模型。就品质而言,氮、钾肥显著影响南粳44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其中较高的施氮量显著降低稻米的食味值,而一定的钾肥施用量则相应提高稻米的食味值。模型解析表明:氮、钾肥对南粳44的产量也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氮肥对南粳44产量的影响大于钾肥;氮肥、钾肥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氮(尿素)和钾(氯化钾)施用量分别小于750kg/hm2和366kg/hm2时,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经计算机模拟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南粳44产量超过9289.5kg/hm2的施肥量为尿素:325.5~750kg/hm2,氯化钾:228~366kg/hm2。  相似文献   

6.
商薯19淀粉含量高、食味优、产量高,具有适合食用及加工的双重性能,是当前安徽省砂姜黑土地区甘薯主栽品种。甘薯为喜钾作物,根据土壤钾素含量状况,经济合理施钾肥,是甘薯栽培高产高效的基础。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对甘薯产量、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块根产量、植株钾素累积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高产量施钾量为266.98kg/hm2,最佳经济施钾量为161.75kg/hm2。甘薯钾素生理效率、钾素利用效率、钾肥农学利用率、钾肥效率和钾肥利用效率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施钾量为K2O75kg/hm2时,甘薯钾肥利用效率最高。综合产量水平、经济效益、土壤钾素含量状况,在砂姜黑土区甘薯栽培上K2O用量为75~150kg/hm2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7.
为能给土壤贫瘠地区藜麦高产优质种植的钾肥施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钾肥量条件下(0、40、60、80、100 kg/hm2)藜麦的干物积累、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等。结果显示:藜麦干物质累积量随藜麦生长而增大,变化动态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干物质累积速度呈先增后减单峰曲线变化规律。出苗55 d开始,施用钾肥处理T1、T2、T3、T4较不施用钾肥处理T0显著提高藜麦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及叶绿素含量。施用钾肥延长了藜麦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施钾量越大则延长时间越长。施用钾肥量为80 kg/hm2的藜麦增产结果最佳,产量高达6519.10 kg/hm2;蛋白质含量最高,为7.81%。综合试验结果,钾肥施用量为80 kg/hm2可作为试验区藜麦栽培种植的最优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贮玉米澳新825为试材,采用"3414"不完全设计,在施氮量为20 kg/667 m~2时,对青贮玉米施用不同量的氮、钾肥进行肥效研究,调查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生育进程、植株性状、产量、粗蛋白及酸性洗涤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大可以延长青贮玉米生育期;增施钾肥可以使青贮玉米茎秆粗壮,增强抗倒伏能力,同时增加产量;施用磷肥能显著提高青贮玉米粗蛋白等高能营养物质的含量与产量,钾肥施用过量或施用不合理可使青贮玉米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钾肥对油菜的影响及经济施用量,进行在氮磷硼肥配合施用下,10个不同钾肥施用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钾肥能显著增加产量,促进油菜生长发育,降低一级分枝部位、增加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施钾比对照增产油菜籽60~720kg/hm2,增产幅度在3%~32%,平均增产率14%,平均增纯利润667元/hm2,产投比平均达1.85,钾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平均分别为19.2kg/kg和2.17kg/kg。钾肥施用量165kg/hm2可以达到产量、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钾肥不同施用量对紫云英鲜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钾肥不同施用量对紫云英鲜草产量的影响,进行了6个不同钾肥水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紫云英在中等肥力情况下,在施用P2O5 45kg/hm2的基础上,每增施1 kgK2O,增加鲜草73.43~101.4 kg.在福泉市生产条件下最佳施用量为K2O 68kg/hm2.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试验,以马铃薯套作玉米产量为目标,以套作的玉米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为探讨对象,建立了套作玉米产量与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y=7396.05-536.7x1+129.0x2+135.6x3+104.7x4-19.65x1x2-5.4x1x3+147.75x1x4+165.15x2x3-86.55x2x4+113.7x3x4-478.8x12-407.7x22-446.25x32-450.3x42),通过模拟寻优,提出了玉米产量≥6750.00kg/hm2  相似文献   

12.
以马铃薯克新19号为试验材料,在N、P、K3种肥料单一施入的条件下,就N、P、K施入量对克新19号单株产量及单薯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克新19号单株产量明显增加,当施用量为3.2g时单薯重量达最大值59.0g,而后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单薯重量下降,当肥量到达一定量后,单薯重趋于稳定;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克新19号单株产量略有增加,当肥量为4.8g时,单株产量达最大值;钾肥施用量对单株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在3种肥料的单一作用中,氮肥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磷肥次之,钾肥最小。  相似文献   

13.
钾肥对杂交玉米制种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立华  刘敏  张久宇 《种子科技》2002,20(2):102-103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在施用不同数量钾肥条件下,玉米杂交制种的产量和幼苗生理素质的变化、钾肥施用量与种子产量及其幼苗生理素质的关系,得出在北方白浆土中等肥力条件下,亩施K2O 0-25kg范围内,玉米杂交制种的种子产量及其幼苗生理素质与钾肥的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的测验结果,并测验出在亩施K2O 15kg时种子平均亩产比对照增产27.7%,达到显著水准,是其最佳施用量,同时,测定了在施用钾肥条件下,玉米杂交制种的光合作用性能,籽粒灌浆速度和植株与籽粒中氮磷钾含量的变化,证明了定量施用钾肥对玉米杂交制种的产量及其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影响和生理功效,其生理学机理在于钾肥既能影响光合作用,又能影响氮磷钾营养的吸收,输送,供应和积累,从而影响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4.
meiyanbj@163.com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试验,以马铃薯套作玉米产量为目标,以套作的玉米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为探讨对象,建立了套作玉米产量与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y=7396.05-536.7x1+129.0x2+135.6x3+104.7x4-19.65x1x2-5.4x1x3+147.75x1x4+165.15x2x3-86.55x2x4+113.7x3x4-478.8x12-407.7x22-446.25x32-450.3x42),通过模拟寻优,提出了玉米产量≥6750.00kg/hm2  相似文献   

15.
豫薯10号优化栽培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5因子二次正交旋转设计,研究了播期、密度、氮肥、钾肥5因素对豫薯10号产量的影响,建立并分析了产量对5因素的函数模型,结果表明,5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播期〉氮肥〉磷肥〉钾肥〉密度。欲达到18万kg/hm^2以上的产量,最佳播期为6月23日,在本试验条件下不施氮肥,磷肥施用量75.0 ̄97.5kg/hm^2,密度为49290 ̄59145株/hm^2。  相似文献   

16.
黔西北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措施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试验,以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以玉米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为探讨对象,建立了玉米公顷产量、经济效益与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提出了公顷产量≥9750kg,经济效益≥4500元的综合农艺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17.
钾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及最佳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为了明确钾肥对黄淮海地区抗虫棉和常规棉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及该地区的最佳钾肥施用量,在山东省夏津县、河北省吴桥县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钾肥可以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吴桥和夏津的增产幅度分别达到20.4%、6.4%;钾肥主要增加上部(≥10)果枝和外围节位(≥3节位)的成铃数和铃重;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和常规品种对钾肥的反应在本试验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异。当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00~130 mg.kg-1时,黄淮海地区棉田比较适宜的氯化钾施用量为15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威芋5号适宜的施钾量,在相同管理措施基础上对马铃薯优良品种威芋5号进行5个不同钾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增施不同的钾肥用量的马铃薯产量有较大差异,在钾肥用量为D:30kg/667m~2时,马铃薯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当施用量达40 kg/667m~2时产量不再增加反而呈现巨幅下降。  相似文献   

19.
马波 《耕作与栽培》2011,(1):14-14,32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了不同插秧密度及氮、钾肥施用量对绥粳8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栽培因素对其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肥施用量>插秧密度>钾肥施用量.同时获得了绥粳8号达到680kg/667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为:密度22.0~25.4穴/m2、施氮量7.9~9.7kg/667m2、施钾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黄腐酸钾肥料在设施番茄上的最佳用量,以设施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黄腐酸钾用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施黄腐酸钾肥料,番茄产量、植株干物质量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4.0%、14.4%和50.6%;番茄的Vc和可溶性糖分别增加了15.5%和10.0%;土壤容重平均降低了3.6%,土壤CEC增加了5.0%。并且各项指标随着黄腐酸钾施用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当黄腐酸钾施用量达到4500 kg/hm2时,各项指标达到最高值。在考虑到肥料成本和各项指标,本研究推荐黄腐酸钾肥料作为底施的最佳用量为450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