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猪副嗜血杆菌病(Haemophilus parasuis,HPS)在国外称为猪格拉译氏病(Glassersdisease),病原为猪副嗜血杆菌,主要引起断奶猪和保育猪的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金世界均有发生。猪副嗜血杆菌是猪鼻粘膜常在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猪群(尤其是青年猪)受应激会零星发生本病。现将一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泽氏病(Glasser’sDisease),是由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Parasuis,HPS)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关节肿胀、疼痛、跛行、呼吸困难及胸膜、心包、腹膜、脑膜和四肢关节浆膜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副猪嗜血杆菌(HPS)是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原凶。在临床和病理学上,病猪以浆液性、纤维蛋白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以及高死亡率为主征。同时和猪嗜血杆菌(HS)共同参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导致猪发生的传染性胸膜肺炎(PCPU)。  相似文献   

4.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病程多为慢性经过。主要疾病是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发病日龄在哺乳阶段和保育阶段(3-10周龄);发病率正在逐步增加。副猪嗜血杆菌有很多血清型,其中4型和5型流行最广,但也有不能分型的菌株(15.2%-41%),基因型11个(A、B、C、D、E、F、G、H、I、J、K);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广泛存在。副猪嗜血杆菌对散养和规模养猪危害很大,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猪支原体肺炎(MPS)又称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hp)引起猪的一种接触}生呼吸系统传染病,在我国广泛存在,是造成养猪业经济损失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副猪嗜血杆菌(HPs)属于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成员,在临床上主要引起青年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  相似文献   

6.
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的流行和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平  吕盛喜 《养猪》1995,(1):34-34
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的流行和防制陈海平,蔡金洲,张辉,吕盛喜,段宝富(江苏省晶阳实业总公司种猪场漂阳市,213351)(晶阳实业总公司农业科)1988年以来我公司部分养猪场及附近市、县农村,陆续发生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病。该病是由猪副溶血嗜血杆菌所致的一...  相似文献   

7.
副猪嗜血杆菌是内源性继发感染的疾病,早期健康未断奶的仔猪已携带此病原,可以从健康猪的鼻腔、气管、扁桃体中分离到,已成为猪的上呼吸道具有潜在致病性的常在菌。内源性疾病,如副猪嗜血杆菌(HPS)、链球菌(SS)、放线杆菌(APP)、巴氏杆菌(Pm)、附红细胞体等已日益成为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病原,尤其对健康水平高的猪群。  相似文献   

8.
王华听  段凤灵 《养猪》2010,(1):83-83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体会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以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细菌性传染病。本病是典型的“动态应激性疾病”,临床上常以继发感染形式发生。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运输、天气突变等)以及各种疾病(如猪蓝耳病、猪瘟、猪流感、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支原体肺炎等)均会继发本病,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副猪嗜血杆菌病在贵州对猪群的危害和流行规律、进一步开展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特进行副猪嗜血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研究。根据副猪嗜血杆菌(HPS)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通过优化组合试验,对贵州省分离的HPS进行PCR扩增,扩增出长为650bp的目的基因片段,而大肠埃希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扩增结果为阴性。采用该方法对贵州发病猪群中350头疑似病例进行PCR检测,检出率为8%~49%。该方法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可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的诊治赵群念,李志强,黄举光(新会市529100)佘柏荣(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528231)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又称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呼吸困难为主征,纤维素性胸翻市炎为主要病变。发病率约10%,致死...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副猪嗜血杆菌最适培养基,将副猪嗜血杆菌血清5型标准株(Nagasaki菌株)接种固体培养基TSA、PPLO琼脂、巧克力琼脂、胰月示蛋白胨琼脂和液体培养基TSB、PPLO液体、胰月示蛋白胨和马丁肉汤,通过观察菌落大小和平板计数,筛选出副猪嗜血杆菌生长最适培养基。将Nagasaki菌株接种TSB培养基,取10h~16h不同培养阶段的培养物,腹腔接种豚鼠,确定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实验动物的最佳培养阶段。结果表明,TSA和TSB是副猪嗜血杆菌的最适培养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5型接种于TSB中,在37℃、200r/min培养10h~13h,菌数可达到10^9cfu/mL。  相似文献   

12.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该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养猪业的一种重要细菌性疾病。对副猪嗜血杆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治措施进行了阐述.为养殖户对于该病的诊断、预防和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为革拉瑟氏病(Glasser’s disease),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已成为猪场保育仔猪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一些病毒性疾病如伪狂犬病、猪流感、猪瘟等的流行造成猪群免疫力下降也为副猪嗜血杆菌致病提供了可乘之机。特别是在2006年5月至今仍在流行的“猪高热综合症”中,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引起猪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圆环病毒病等混合感染,给我国养猪业几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14.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1病原学副猪嗜血杆菌为嗜血杆菌属中没有运动性的小型多形态杆菌,可见球杆状、长杆状及丝状等不同形态。革兰氏染色阴性,常见有荚膜,但多次体外培养或长时间培养(48小时以上)荚膜易消失。  相似文献   

15.
猪副嗜血杆菌是猪上呼吸道的共生生物,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侵入并导致猪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性病变为纤维蛋白性多浆膜炎、关节炎以及脑膜炎。猪副嗜血杆菌全身感染会极大地威胁猪的健康以及养猪业的发展。该文主要对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让广大同行对猪副嗜血杆菌病有更清晰的认识,降低猪群的死亡率,为猪副嗜血杆菌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仔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HPS)是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是猪上呼吸道的常在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猪只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以5~8周龄的猪最易发病,特别是近几年来养猪业明显规模化、集约化和饲养密度的加大,猪群中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的持续性感染,猪体免疫力普遍下降,使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给广大养猪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副猪嗜血杆菌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现将2008年一猪场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副猪嗜血杆菌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引发一种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及高死亡率为特征,严重危害仔猪和青年猪的传染病。由于该病在近几年发生频繁.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细菌分离鉴定、血清分型等基础工作基本完成,而毒性因子、保护性抗原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并不深入。自然界中的副猪嗜血杆菌具有很大的异质性,群体形态学、荚膜材料、全细胞和外膜蛋白等方面的特性有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血清学方法将副猪嗜血杆菌分为15个标准血清型,而20%左右的临床分离菌株不能用血清学方法分型。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蛋白质多态性分析技术、限制性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和PCR技术等应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的分型鉴定,形成多种分型方法,为副猪嗜血杆菌的鉴定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提供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以下简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猪副溶血嗜血杆菌病,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的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上呼吸道的一种常在条件性致病菌,该菌引起的副猪嗜血杆菌病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主要特征,严重危害仔猪和青年猪(半岁以下)的健康。目前用于检测该病的方法主要有临床与病理学诊断法、病原分离与生物学特性诊断法、免疫组化法、血清学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法等,各有利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完善。本文对该病诊断方法进行概述,以期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防治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能够引起猪的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等临床症状。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无鞭毛、不运动、无芽孢、多形态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通常具有荚膜。随着养猪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副猪嗜血杆菌病已对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的威胁。抗生素对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目前该病难以控制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副猪嗜血杆菌严重耐药造成的。Hps的耐药性严重影响了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同时对开发新型抗生素也提出了挑战。通过研究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机制可以为Hps的耐药性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