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河南忍冬属植物资源种类、生长型及生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统计,河南省忍冬属植物共25种,2亚种,2变种,对其生长型、分布和生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发现河南忍冬属植物的生长型多样性较丰富,其中灌木26种,藤本3种;落叶20种,半常绿4种,常绿5种;同时它们还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最后对它们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研究,对赣南地区杜鹃属野生植物资源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赣南地区杜鹃属植物共有32种(不包括种下等级),隶属于映山红亚属、马银花亚属、常绿杜鹃亚属和羊踯躅亚属。根据生活型,赣南地区杜鹃属植物可分为灌木型和灌木与乔木兼有型;从垂直分布来看,赣南地区200~2000m海拔内均有杜鹃属植物分布,其中以500~1200m海拔高度种数最多;从水平分布来看,赣南地区各县市均有杜鹃属植物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赣南地区的西南部和东部;从观赏和药用两个方面探讨了杜鹃属植物资源的价值,并提出杜鹃植物资源在赣南地区的合理保护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3.
陕西落叶灌木树种资源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线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落叶灌木树种的种类组成、地理分布区类型和观赏特点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地区落叶灌木树种共计59科160属545种,其中蔷薇科、忍冬科、豆科和虎耳草科为优势科,忍冬属、蔷薇属、绣线菊属和柳属为优势属;单子叶植物10种,双子叶植物535种。该区落叶灌木树种属有10个分布区类型,其中世界分布类型居首位,占46.25%。该区落叶灌木树种按观赏特点可分为5大类,观花类最多,占44.77%;其次为观果类和观冠类,分别占22.94%和16.70%;观叶类较少,占11.74%;观干类最少,仅占3.85%。表明陕西落叶灌木树种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应合理引种野生落叶灌木树种,丰富该区城镇绿化园林植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贵州亚热带地区杜鹃花种质资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海拔1000m以下亚热带地区有杜鹃花4亚属16种,其中常绿杜鹃亚属2种,杜鹃亚属2种,映山红亚属10种,马银花亚属2种。其生境可分为森林型和林缘灌丛型2类,以林缘灌丛型种类分布居多,占87.5%。观赏类群可分为香花类、黄花类、雅致类和灌木或小乔木类。香花类和黄花类观赏价值最高,而雅致类易被引种驯化利用。  相似文献   

5.
急尖长苞冷杉林林线附近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是西藏东南部高山林线区森林群落的主要建群树种,分布于色季拉山海拔3 600~4 400 m区域,为阴坡高山林线的优势树种.在藏东南色季拉山东坡急尖长苞冷杉林林线附近海拔4 000~4 400m地带进行样地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急尖长苞冷杉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S)、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均匀度指数(Ea)、Jaccard指数(Cj)、Cody指数(βc)以及种群结构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在林线5个海拔的调查样地中,共有种子植物26种,分属16科20属;随海拔梯度的升高,植物的科、属、种的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亦呈相似的趋势;2)林线附近的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α多样性与海拔总体呈负相关;3)在生境转折带的4 100~4 200 m之间Jaccard指数(Cj)最低,Cody指数与海拔呈负相关;4)林线附近的急尖长苞冷杉种群总体呈稳定的金字塔型结构;5)在林线附近,海拔4 200 m的急尖长苞冷杉的分布与生长状况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6.
忍冬属植物大多为落叶灌木,以其独特的花型,繁多的果实,成为了青海最具观赏价值的植物。本文主要阐述了青海忍冬植物资源的存在现状,并从里面列举了几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忍冬植物,进一步分析了忍冬属植物资源在园林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经调查,北京动物园的常植植物184种,隶属于63科126属,其中落叶乔木65种,常绿乔木12种,落叶灌木52种,常绿灌木11种,落叶藤本3种,草本37种,竹类4种。数据分析发现,蔷薇科、忍冬科、木犀科、虎耳草科、蝶形花科、禾本科、木兰科、杨柳科、菊科和松科植物种类占北京动物园全部植物种类的51.1%,构成了北京动物园植物的优势科。北京动物园的植物多样性程度较高,这为园内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8.
陕西壳斗科植物研究(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栎属Quercus Linn. 乔木,稀灌木,落叶、半常绿、常绿。本届全世界约3O0种,国产约60种,陕西产21种5变种,且分布广,陕北清涧、安塞、志丹等县以南亦有分布。秦岭以北落叶种类为主,秦岭以南常绿种类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9.
群落结构与植物多样性研究对于植被恢复和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铜陵叶山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其内设置1.8 hm2(150 m×120 m)的大样地,对样地所在的植物群落的结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有33科、43属、52种植物。乔木层优势树种为麻栎,伴生树种有青冈栎等,落叶阔叶树林木株数、断面积占大样地林木株数和断面积的比例以及重要值之和均大于常绿阔叶树,该群落具备了北亚热带低山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乔木层林木直径(大于5 cm)分布呈偏左正态分布,表明该林分具有同龄林直径结构特点。灌木层优势植物种为溲疏,亚优势种有青冈栎等;草本层优势植物种为半岛鳞毛蕨。分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生态优势度指数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灌木层有多种乔木层的幼苗和幼树,乔木层和灌木层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15种忍冬属植物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7个形态学性状,应用数量分类学原理与方法对15种忍冬属植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忍冬属植物不是以亚属为单位分成两大类的,而是蓝果亚组(Subsect.Caerulea)形成一个类群,其它亚组形成另一个大的类群;空支组(Sect.Coeloxylosteum)的种自然聚在一支,说明传统分类的依据是正确的;蓝果亚组组内亲缘关系较近,但与囊管组(Sect.Isika)内其他各亚组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蓝靛果(L.caerulea var.edulis)与蓝果亚组内其他种的亲缘关系较近,故不支持将蓝靛果分离出忍冬属另立新属。  相似文献   

11.
中国芍药分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从历史和现状两个层面上概述了中国芍药的分类学研究进展.芍药科系单属科,由芍药属从毛茛科独立而来.芍药属内划分为3个组,即牡丹组、北美芍药组和芍药组,其中芍药组系属内最大的组,约含22个种,组内又有全缘羽叶亚组和多裂叶亚组之分.在中国芍药种质资源的分类史上曾先后提名过13个种,但目前已基本得到公认的却主要有8个种(5个变种),皆隶属于芍药组.中国芍药品种资源众多,其分类历史悠久,按照花型演进规律目前已形成日趋一致的花型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2.
芸薹属BrassicaL植物在世界上大约有40余种,其中中国有15种。在此,就中国芸薹属植物的起源、演化和扩散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芸薹属植物的起源。通过芸薹属与其外类群白花菜科Capparaceae形态特征的比较,将中国芸薹属植物划分为白菜组SectPekinensis、芥菜组SectJuncea、甘蓝组SectOleracea三个类群,其中白菜组最原始、芥菜组较进化,甘蓝组进化程度最高;(2)芸薹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及西部山区,但从其现代分布来看,多栽培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笔者认为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西部高山、丘陵地区可能是中国芸薹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区,并提出中国芸薹属植物是本土起源的,并非来源于地中海地区。(3)通过对中国芸薹属植物分布的分析,笔者推测中国芸薹属植物的散布可能有四条散布途径。第一条是由藏南河谷及横断山脉的北部向西沿青海东部的祁连山以及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的天山一带,抵达塔里木盆地两侧山地。第二条是由藏南河谷及横断山脉地区向东北方向延伸,经中国甘肃东部、宁夏、陕西北部、山西、河北北部、内蒙古及东北的大、小兴安岭,沿黄河流域及东北三江流域分布。第三条是由藏南河谷及横断山脉地区向东南方向延伸,经四川、云南、重庆、沿长江流域分布,并延伸到广东、台湾一带,第四条是沿藏南河谷及横断山脉向南到达喜马拉雅山南北两侧的干旱河谷。  相似文献   

13.
以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为外类群,使用MEGA3.1软件对忍冬属的20种植物的ITS序列进行分析,用邻接法获得系统树。结果表明:蓝靛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 var. edulis)与蓝果亚组(Subsect. Caerulea Rehd.)的其他种聚为一支,自展支持率高达99%,与传统分类相符,故不支持将蓝靛果另立新属。  相似文献   

14.
藏东南德姆拉山西坡及波密河谷蚂蚁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藏东南地区蚂蚁物种的分布规律,采用搜索调查法和样地调查法调查了德姆拉山西坡及波密河谷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发现蚁科(Formicidae)昆虫3亚科,10属,27种。其群落随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呈现带状分布;大多数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仅分布在低海拔区域,垂直分布高差小于500m;同一亚科不同属或同属不同种对环境的选择分化明显。在9类生境中,高山栎(Quercus semicarpifolia)林的物种最丰富;在9类觅食场所中,在地表觅食的物种最丰富;在6类筑巢场所中,在石下筑巢的蚂蚁物种最丰富。亮腹黑褐蚁(Formica gagatoides)是该地区分布最广泛、占据生境类型最多的物种。  相似文献   

15.
西藏高山栎类生活史多样性考察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基于西藏高原高山栎类野外考察,阐述了高山栎类(QuercusSect.Suber)的种子扩散、更新与生长、自然分布与生存环境多样性问题.通过对其生活史各个阶段的分析,及其与分布于欧洲的冬青栎(Q.ilex)研究结果的比较,说明了高山栎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多样化的生长对策.同时,还对硬叶常绿栎类的起源、扩散及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6.
石斛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石斛属6组28种植物的叶表皮进行观察,结果如下:顶叶组、石斛组、叉唇组、黑毛组和草叶组叶片气孔仅存在于下表皮,剑叶组刀叶石斛叶片两面表皮均有气孔;上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以多边形为主;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上下表皮均有毛状体。研究结果表明:对石斛属植物而言,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类型及密度都属于比较相似的性状,难以作为属下分类的依据;气孔大小及形状、毛状体类型及分布表现出较稳定的差异,可作为组与种划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余燕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53-5455,5514
[目的]研究2012年西藏地区降水的时空特征以及夏季(6~9月)降水与西太副高的关系。[方法]利用西藏地区2012年39个测站1~12月的降水资料以及常规的各种气象资料,采用气候诊断方法,统计分析西太副高脊线、北界位置与西藏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西太副高脊线、北界位置与西藏夏季降水之间均存在密切的关系。当西太副高脊线南北移动时高原上的降水随之产生差异,脊线位置偏北、偏西时西藏夏季降水偏少,除西藏中部和南部有降水外,其余地区基本无降水;脊线位置偏南、偏东时,降水偏多,此时高原上除阿里地区和那曲西部降水过程较少,其余地区均处于降水过程较频繁时期。在西藏夏季降水过程中,52%的区域性强降水是直接受西太副高位置影响,西太副高脊线和北界位置造成了降水的落区和强度不同。[结论]该研究为西藏夏季降水的相关预报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初步调查,统计出该区共有种子植物201科,1 202属,3 517种,其中包括911个中国特有种。在科的分布区类型构成上,热带分布科占总科数的74.67%,温带分布科占25.33%。从属一级分布区类型的统计分析来看,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74.21%,而温带分布属只占25.79%;热带分布属中以亚洲热带分布属最多,占总属数的28.17%。分布区类型分析表明,该地区的植物区系具有热带亚洲区系的特点,属于古热带植物区和马来西亚亚区中的滇、缅、泰地区,进一步分析表明,此区系具热带北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初步调查,统计出该区共有种子植物201科,1 202属,3 517种,其中包括911个中国特有种。在科的分布区类型构成上,热带分布科占总科数的74.67%,温带分布科占25.33%。从属一级分布区类型的统计分析来看,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74.21%,而温带分布属仅占25.79%;热带分布属中以亚洲热带分布属最多,占总属数的28.17%。分布区类型分析表明,该地区的植物区系属于古热带植物区马来西亚亚区中的滇、缅、泰地区。进一步分析表明此区系具热带北缘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