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从甘草内生细菌中筛选拮抗压砂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的生防菌.[方法]以初步检测具有抑菌活性的19株乌拉尔甘草内生细菌为供试菌株,以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粉霉病菌(Trichothecium roseum)、白霉病菌(Fusaium sp.)、黑腐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为指示菌株,经过离体和活体筛选测定内生细菌对甜瓜采后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应用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对1株拮抗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19株供试内生细菌株中筛选出5株菌株对4种指示病菌的抑制能力较强,其中菌株S0806082的拮抗能力最强,鉴定为Delftia tsuruhatensis.[结论]内生细菌S0806082具有一定的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对甜瓜枯萎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并对拮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为丰富热带地区甜瓜枯萎病生防菌资源库及田间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前期筛选获得的82株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平板对峙、继代培养、发芽率及盆栽试验筛选出对甜瓜枯萎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并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获得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筛选出一株对甜瓜枯萎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D2,其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73.53%.D2菌株可形成气生菌丝和孢子丝,孢子丝呈螺旋形,孢子卵呈圆形,且与利迪链霉菌(Streptomyces lydicus)聚于同一分支中,其同源性达99.6%;综合D2菌株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可鉴定其为利迪链霉菌( S. lydicus ).[结论]D 2菌株对甜瓜枯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开发成生物农药或生物肥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薄皮甜瓜体表分离筛选对引起薄皮甜瓜采后病害主要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确定分类地位,为薄皮甜瓜采后病害的防治提供高效菌株.[方法]采用活体生测的方法从甜瓜瓜表筛选生防菌株,利用非寄养非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试剂盒(比色法)API 20 NE自动鉴定系统测定菌株C3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从甜瓜表面分离筛选出2株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防治效果达80%以上的生防菌株C3、B3;通过平板对峙试验表明,菌株C3对引起采后病害的2种病原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和镰刀菌(Fusarium spp.)的抑菌能力均优于B3;菌株C3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的抑菌效果较好,达到67.7%;对镰刀菌(Fusarium spp.)的抑菌率次之,为27.9%;应用API 20 NE系统分析,通过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将菌株C3初步鉴定为浅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uteola.[结论]从甜瓜表面分离筛选获得1株生防菌株C3,该菌株对引起薄皮甜瓜采摘后病害的主要病原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并初步鉴定为浅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uteola).  相似文献   

4.
复合微生物肥料功能菌的筛选及其对黄瓜幼苗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分别具有固氮、解有机磷、解有机氯功能的菌株,并利用它们其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从供试土壤中分离出目的菌株,测定其代谢能力,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并评价其对黄瓜幼苗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代谢能力较强的固氮、解有机磷、解有机氯菌株GN6、JP2、JC1,经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确定GN6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JP2、JC1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3株菌可以同时拮抗2种病原菌,且相互之间不发生拮抗。用GN6、JP2、JC1菌液分别接种处理黄瓜幼苗,其株高和地上部干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3株菌株混合液处理对黄瓜幼苗的促生长作用与对照组和单独处理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筛选出的菌株可以作为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功能菌株。  相似文献   

5.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葡萄果表分离的酵母菌中筛选出1株对黄瓜枯萎病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酵母菌菌株1-101。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26S r DNA D1/D2区分析研究菌株1-101的分类地位;从拮抗酵母菌与病原菌共培养、拮抗酵母菌的挥发性物质对病原菌的影响以及拮抗酵母菌对病原菌的抗生作用研究菌株1-101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拮抗机理。结果表明,菌株1-101属于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它在固体培养基上对供试的黄瓜枯萎病病菌具有完全抑制作用,其挥发性物质对病原菌的抑菌率高达52%,在液体中共培养的拮抗酵母菌对病原菌有抗生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出高效的拮抗菌株。[方法]从果园中分离获得19株对甜瓜枯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并对其进行抑菌试验,同时对影响拮抗菌株的环境因子进行初步测定。[结果]拮抗菌株S10、S14、S16、47、SY1、SY14发酵液对甜瓜枯萎病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平板上产生的抑菌圈直径为12.25~19.50 mm;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0~40℃,最适初始pH值为6~7。[结论]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等鉴定,将菌株SY1、SY14、S10、S14、S16、47初步鉴定为小单孢菌、链霉菌和小双孢菌。  相似文献   

7.
细菌性果斑病严重影响甜瓜生产,为确定其病原菌种类,从海南省东方市种植基地采集大量疑似细菌性果斑病的甜瓜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并按柯赫法则对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对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大田采集的所有甜瓜病果中均分离到培养性状一致的细菌,细菌分离率为100%;所有分离菌株均对甜瓜果实具有致病性,该病原菌革兰氏反应呈阴性,其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测定结果与已报道的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一致;BLAST比对与A. citrulli菌株的同源性可达100%,系统发育分析也进一步证实该病菌为A. citrulli。研究结果确定了甜瓜果斑病的致病菌,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获得对紫花苜蓿根腐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为紫花苜蓿根腐病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方法】以青藏高原的紫花苜蓿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紫花苜蓿根腐病5种病原菌为靶标,利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细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苜蓿根腐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利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拮抗菌株对5种苜蓿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拮抗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拮抗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从紫花苜蓿根际土壤中共分离纯化出92株细菌,从中筛选出16株对供试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LJ3-1的抑菌效果最强,且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对菌株LJ3-1发酵滤液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其发酵滤液对供试病原菌的抑制率为44.9%~77.4%。结合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LJ3-1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菌株LJ3-1的发酵条件优化结果显示,其最适发酵培养基组分为3%葡萄糖、 1%酵母浸粉和0.5% NaCl;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5~7.0、培养温度35 ℃、 250 mL锥形瓶装液量80 mL、接种量3%、培养时间36 h、转速180 r/min。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条件下,菌株LJ3-1对燕麦镰刀菌 (Fusarium avenaceum)的抑菌活性由76.5%提高至89.3%。【结论】菌株LJ3-1对紫花苜蓿根腐病5种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可作为研制苜蓿根腐病生物防治菌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9.
新疆枣果黑斑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从带病枣果中分离得到32株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枣果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病原菌抑菌率达86% 的拮抗细菌菌株xj063-1.通过对菌株的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将拮抗菌株xj063G1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通过致畸菌丝的形态观察,发现抑制机理主要为抑制病原菌孢子产生和萌发,使得菌丝畸形.  相似文献   

10.
新疆核桃树腐烂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核桃腐烂病已成为制约新疆核桃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害之一,筛选拮抗菌株开展该病害的生物防治,有利于新疆生态健康果园的建设.[方法]采用平板分离、对峙培养、致畸菌丝形态观察、拮抗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的鉴定方法.[结果]获得具有广谱拮抗效果的拮抗菌株XJAU-117,对核桃树腐烂病病原菌的拮抗效果达85;.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拮抗菌株对核桃树腐烂病病原菌的抑制机理主要为使正常菌丝发生断裂、解体,无法正常生长.[结论]所获得的拮抗细菌对核桃树腐烂病病原菌表现出较好的拮抗作用,对生物防治核桃树腐烂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防假单胞菌2P24对根围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生防菌的安全应用提供基础。【方法】利用平板培养计数与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T-RFLP)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施用生防假单胞菌2P24后不同生育期甜瓜根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在甜瓜定植后,生防菌2P24对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放线菌却具有促进作用。在收获期,2P24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对真菌表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获得了41个细菌菌群的TRF片段,其中,2P24对优势菌群TRF213、TRF240、TRF513无明显影响,而对TRF61、TRF348、TRF365等菌群影响显著,土壤微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有所提高。【结论】将传统培养法和T-RFLP分析技术相结合,是分析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较为理想的方法。生防菌2P24对甜瓜根围土壤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改善设施农业条件下土壤肥力状况,提高设施农业产量。[方法]在银川市贺兰地区开展田间试验,分析沼液复合微生物菌肥、灭菌沼液肥、常规施肥对设施番茄株高、茎粗、叶片数等生长指标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对照处理,在番茄初花期沼液复合微生物菌肥,使得株高、茎粗、叶片数的增幅为32.2%~50.7%,在初果期增幅则为23.3%~46.1%;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对照提高了56.9%,全氮和全磷含量也稳步增加;而常规施肥相对于沼液复合微生物菌肥,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大量增加(增幅分别为203.0%和50.0%),容易造成土壤养分的淋失。沼液复合微生物菌肥条件下,番茄生长指标与土壤碱解氮、有机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而常规施肥条件下番茄生长指标与土壤养分间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设施种植条件下,沼液复合微生物菌肥相对于其他肥料类型更有助于番茄植株生长和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甜瓜枯萎病拮抗内生细菌筛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2~5叶期甜瓜根茎部共分离纯化了内生细菌81株,平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有6株内生细菌对甜瓜枯萎病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中Z46,Z53,Z54和Z56菌株的拮抗性较强。上述4株拮抗菌的5倍发酵滤液对镰刀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2.8%,66.8%,63.0%,64.7%。温室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Z56对甜瓜枯萎病的防效最高,200倍和400倍发酵液的防效分别为80.0%和60.0%,同时对寄主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说明Z56菌株具有潜在生防功能。  相似文献   

14.
高金岗  王锐萍  安飞飞  郝清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750-12751,12779
[目的]探索生化黄腐酸(BF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菌效果的最适试验条件。[方法]采用4个因素4个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案。4个因素为BFA浓度、培养基pH、培养温度和菌种的生长时期。以抑菌圈直径为指标,研究BFA的抑菌作用。[结果]BFA具有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要好于大肠杆菌。试验条件的最优组合为:BFA浓度80 mg/ml,培养基pH 7.6,温度18℃,2种菌均处于对数生长期。[结论]当试验条件为最优组合时,BFA对2种菌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日光温室内栽培的芸豆为材料,比较了叶面喷施爱乐壮和绿色生机肥料对叶片光合能力、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种叶面肥均能显著提高芸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瞬时羧化效率(Pn/Ci)、光合性能指数(PIABS)和电子传递到QA-下游的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ψ0),其中叶绿素相对含量提高25%,Gs比对照高出110%。这些促进效应在中午光合午休期更加明显,其中爱乐壮对中午叶片Pn值的促进效应更大。此外,2种肥料处理还能显著提高荚果的单果重并改善果实品质,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对照高出1~2倍。  相似文献   

16.
哈蜜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4年通过对广东肇庆绿洲公司大棚温室调查,发现其基质栽培的哈蜜瓜存在根结线虫的严重危害情况,春瓜发病率高达5.0%,病情指数达0.8.夏瓜发病稍轻.病原线虫鉴定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Kofold &; White,1919) Chitwood.1949).杀线剂试验表明:克线磷、溴甲烷、益舒宝均对哈蜜瓜根结线虫病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其中,以克线磷的效果最好,持效期最长.本文还讨论了大棚温室栽培中应如何避免根结线虫危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抗蔓枯病甜瓜突变体edr2抗病现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蔓枯病常引起甜瓜毁灭性的损失,研究甜瓜与蔓枯病菌互作的功能基因对选育抗蔓枯病的甜瓜品种是非常重要的。【方法】采用农杆菌侵染子叶外植体的方法产生T-DNA插入的甜瓜突变体,人工气候箱内离体和大棚内幼苗接种蔓枯病菌,筛选蔓枯病抗性增强的突变体株系,并且初步研究该突变体的抗病机制。【结果】一个蔓枯病抗性明显增强的突变体,命名为edr2,该突变体是T-DNA单拷贝插入甜瓜染色体引起的,edr2的蔓枯病抗性和标记基因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共分离。蔓枯病菌在突变体甜瓜edr2上的侵染过程与在野生型甜瓜上相比,分生孢子萌发率降低、芽管的伸长和菌丝的生长较迟缓。蔓枯病菌的侵染能引起edr2突变体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但是不引起野生型甜瓜的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结论】edr2突变体抗性增强,不但抑制病菌在植株体内的生长,并且诱导自身的抗性。本研究为选育抗蔓枯病的甜瓜品种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挖掘甜瓜-蔓枯病菌互作的基因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采用5种化学物质分别对甜瓜叶片进行处理,研究了5种化学诱导剂对甜瓜抗白粉病的诱导作用以及对甜瓜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苯并噻重氮(BTH)、水杨酸(SA)、草酸(OAA)、硅酸钠(Na2SiO3)均能显著诱导甜瓜对白粉病的抗性.各种诱导剂的最适诱导浓度分别为BTH 0.35 mmol/L、SA 1.0 mmol/L、OAA30 mmol/L、Na2SiO310 mmol/L;适宜浓度下的诱导效果分别为:72.4%4、9.9%4、3.4%和34.9%.磷酸氢二钾(K2HPO4)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甜瓜抗白粉病的诱导作用不显著.试验同时还表明,5种诱导剂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甜瓜白粉菌无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北方典型设施菜地N2O的排放特征,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的秋冬茬设施番茄土壤上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不施氮肥(CK)、单施有机肥(OM)、农民习惯施(FP)和减氮优化施肥(OPT)4个处理下的N2O排放通量进行了观测,并分析了其对N2O排放量和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并灌溉后的一段时间内,会观测到N2O的“脉冲式”排放,最高排放峰值出现在基肥+灌溉后,且排放高峰持续近20 d,而由追肥引起的排放峰值小且持续时间仅3~5 d.统计分析表明,温度和水分都是影响设施菜地N2O排放的环境因素.各处理土壤N2O排放总量差异显著,顺序依次为:FP (14.77 kg/hm2)>OPT(9.73kg/hm2>OM(6.84 kg/hm2)>CK(2.37 kg/hm2),N2O排放系数介于0.83%~1.10%之间,接近或超过IPCC 1.0%的推荐值.与FP处理相比,减少近60%化肥N的OPT处理下番茄产量增加2.2%.在目前管理措施下,合理减少有机肥和化肥施氮量是设施蔬菜地N2O减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