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黄色诱虫板诱杀水稻潜叶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色诱虫板诱杀潜叶蝇,调查诱虫板诱虫数量,诱虫板在水田放置高度与诱杀虫数量的关系及潜叶蝇在诱虫板上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距离水面1 cm处诱虫板上诱杀成虫数量高于距离水面3 cm处诱杀成虫数量。潜叶蝇在诱虫板上的空间分布为:在距离水面1~3 cm处诱杀成虫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在距离水面3~8 cm处次之;在距离水面8 cm以上诱杀成虫数量最少,密度也最小。  相似文献   

2.
稻小潜叶蝇在辽宁省各地稻田均见发生。田块低洼,周围为荒地、沼泽,禾本科杂草丰度较大的稻田发生较重;弯穗型品种较直立穗品种受害重。稻小潜叶蝇年发生4~5代,以第2代于水稻返青分蘖期发生为害水稻为主。登记药剂匮乏,以潜叶蝇、斑潜蝇登记药和防治返青分蘖期其他害虫的稻田常用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采用育秧播种前拌种、移栽前苗床施药带药移栽和本田返青期全田施药3种处理方式施药,其中,苗床施药带药移栽方式最为经济有效。考虑到兼治其他害虫,农药品种以呋虫胺和氯虫苯甲酰胺为最优,防治效果为87.12%~91.76%,对稻水象甲等害虫的兼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选择氯虫酰胺杀虫剂和短稳杆菌悬浮剂进行农药减量试验,结果表明:四氯虫酰胺在40 ml/100 m~2或60 ml/100m~2,药后10 d对水稻潜叶蝇的防效均在100%以上,持效期达20 d以上。短稳杆菌乳油100 ml/100 m~2对水稻潜叶蝇预防效果好具有防治成本低,施用方法灵活、方便等优点。所以四氯虫酰胺20 ml/100 m~2可作为防治水稻潜叶蝇的药剂进行推广。从化学农药减量角度推荐短稳杆菌100 ml/100 m~2替代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防治水稻潜叶蝇不同药剂、不同用量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2 g/kg的35%丁硫克百威拌种预防潜叶蝇效果最好,药效可达55 d以上,适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苍安平 《垦殖与稻作》2014,(1):54-54,69
介绍了水稻潜叶蝇的形态特征、在黑龙江省的发生规律及其发生危害的田间条件与症状表现,并从做好测报工作、保护利用天敌、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早插秧、秧本田药剂防治、物理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寒地水稻潜叶蝇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防治水稻潜叶蝇不同药剂、不同用量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2g/kg的35%丁硫克百威拌种预防潜叶蝇效果最好,药效可迭55d以上,适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黄色诱虫板对茶小绿叶蝉的诱捕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雍静  王家伦  何莲  郭灿  段学艺 《茶叶》2010,36(2):90-92
试验结果表明,茶蓬面插黄色诱虫板能有效控制茶小绿叶蝉的发生,其控制效果30×40 cm2达90.02%、30×20 cm2达87.30%。经调查统计,两种规格的黄色诱虫板正反两面60天诱集到的茶小绿叶蝉成虫数分别为2035.7头、859.3头,亦即141.5头/(m2.天)、119.5头/(m2.天)。从经济角度考虑,茶园宜使用规格为30×40 cm2黄色诱虫板防治茶小绿叶蝉,每年1 hm2可节约投资840~2700元,与药剂防治相比,既省钱、省力,又安全、无污染。  相似文献   

8.
寒地水稻潜叶蝇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海军 《北方水稻》2012,42(5):55+63
随着环境和栽培制度的发展,传统的单纯药剂控制对寒地水稻潜叶蝇的防效已不理想。通过建立以测报为指导,农业防治、水层管理、色板诱杀、药剂(引诱剂)防治为主的“五位一体”综合防治体系,可有效地控制水稻潜叶蝇的发生与危害,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构建良好的稻田生态系统,为水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稻小潜叶蝇是水稻常发性害虫之一,以幼虫潜入叶片取食叶肉为主,危害水稻前期的生长发育。盘锦稻区常年被害率为10%~20%,严重年份达到50%~60%。讨论了盘锦地区稻小潜叶蝇的发生规律,以及有效的稻小潜叶蝇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水稻潜叶蝇、负泥虫、稻螟蛉是萝北县稻作区常发生的虫害,大发生年份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介绍了这些虫害的危害表现,为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落实农业"三减"中的减农药目标,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方面对其综合防控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对于做好水稻虫害防治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发展绿色水稻产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