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覆膜穴播及膜际条播均能有效地促进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使地膜大豆的株高、分枝数及主茎节数显著地高于露地条播对照,各项产量性状也明显优于对照,从而使覆膜穴播大豆比对照增产31.1%,增收18.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16kg/(mm·hm2);膜际条播大豆比对照增产23.3%,增收15.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92kg/(mm·hm2).  相似文献   

2.
旱地大豆不同覆膜方式栽培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覆膜穴播及膜际条播均能有效地促进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使地膜大豆的株高、分枝数及主茎节数显著地高于露地条播对照,各项产量性状也明显优于对照,从而使覆膜穴播大豆比对照增产31.3%,增收18.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16kg/mm/hm2;膜际条播大豆比对照增产23.3%,增收15.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92kg/mm/hm2  相似文献   

3.
统一设计多点布置的试验结果表明,高播量(247.5kg/hm^2)小麦垄盖膜际条播栽培蹲点地条播栽培平均增产1058kg/hm^2,增高41.89%,增加经济纯收益1121.82元/hm^2;比覆膜穴播栽培平均增产777kg/hm^2,增幅23.09%。相对露地条播栽培,垄盖膜际条播小麦的增产作用是在出苗率提高后保持了成穗数基本没有减少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幼穗分化天数增加穗粒数,延缓灌浆进程提高千粒  相似文献   

4.
旱地谷子不同栽培方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旱地谷子覆膜穴和膜侧种植改善了土壤的水,热状况,有利于谷子的生长发育,表现出现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覆膜穴播和膜侧种植产量分别达到4894.1kg/hm^2和4387.4kg/hm^2,比对照露地条播分别增产70.6%和53.0%。  相似文献   

5.
甘肃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秸秆覆盖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甘肃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秸秆覆盖的节水增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秸秆覆盖可有效抑制玉米棵间蒸发,但早期秸杆覆盖降低了土壤温度,影响玉米出苗和生长,导致玉米减产和水分生产率降低。而膜草间隙覆盖可使日平均棵间蒸发量较露地对照减少0.61mm,玉米生长期5cm地温提高2.7-3.5℃,产量提高1788kg/hm^2;水分生产率提高2.55kg/(mm.hm^2)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宁南山区旱作雨养农田不同生产水平条件下栽培因子与产量、水分利用率效应关系的试验表明:宁南山区旱地玉米采取覆膜沟穴播种植,施肥水平为纯N 150kg/hm^2、P2O5150kg/hm^2,并选用旱地宝+锌肥+锰肥浸种,可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大的水分利用率。覆膜沟穴播比覆膜穴播增产7.75%,水分利用率提高5.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小麦不同覆膜方式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6种小麦不同盖膜方式的小区试验和12户邻田对比试验及6.67hm^2的连片覆膜栽培示范,筛选出最适宜昆明地区气候,土质条件的膜侧双行条播模式。每667m^2用0.005 ̄0.008mm厚的微膜2.5kg左右,成本约需20元;技术简单,农户容易掌握。每667m^2可增产小麦91.8kg,增幅达28.2%。对适当调减小麦种植面积,扩种能增收的经济作物,解决山区农民的温饱和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8.
小麦覆膜穴播无污染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穴播前期覆盖栽培与全生育期覆膜栽培相比,可有效地解决残膜污染土壤的问题,且产量无显著差异,节省放苗清膜用工85%,纯收入中29.6%,与露地条播栽培相比,出苗率和分蘖成穗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增产1696.5kg/hm^2,增产率40.2%,增加纯收入2367元/hm^2。  相似文献   

9.
以春茶福云6号为试材,于开采前后各喷1次奥普尔液面肥,结果表明,喷后比清水对照增加芽长0.42cm,增产714kg/hm^2;比对照液肥(0.3%尿素)增加芽长0.22cm,增产414kg/hm^2。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覆膜使水稻分蘖、茎叶和根鲜重显著增加,抽穗期和成熟期提前,比不覆膜增产23.1%,增收稻谷1705kg/hm^2。覆膜成本1025元/hm^2,获效益1191.50元/hm^2。  相似文献   

11.
旱地春谷不同覆膜方式栽培效应及增产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表明 ,覆膜穴播和膜际条播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谷田耕层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温度 ,改善耕层土壤物理结构 ,创造更适宜谷子生长发育的环境 ,从而使谷子光合作用加强 ,叶面积、干物重增大 ,净同化率提高 ,生育进程加快 ,营养生长旺盛 ,成穗性、成粒性表现突出。覆膜穴播谷子比露地条播的增产 2 3.0 % ,增值 14.9%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2 .58kg/mm ;膜际条播谷子比露地条播的增产 13.4 % ,增值 7.3%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1.4 5kg/mm。  相似文献   

12.
采用D最优饱和设计方法并回归建模对太行山区旱地谷子推荐施肥量及提高降水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经济效益下的推荐施肥量N=207.0kg/hm^2,P2O5=292.4kg/hm^2。目前产量水平下,氮磷配施(N:P2P5=1:1.41)不施钾肥具有明显的增产高效效果。依据最佳经济效益推荐施肥量,较未施肥谷子产量提高72.5%,降水利用效率提高3.78kg/hm^2.mm。  相似文献   

13.
定西旱区地膜胡麻膜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覆膜方式下的胡麻出苗,成熟期均比露地提早,单株果,千粒等经济性状比对照增加,两种覆膜方式中,以平膜穴播产量较高,比对照增产93.8%,聋膜沟播的经济效益较好,纯收益为3121.2元/hm^2,稍高于平膜穴播的,比对照收益提高123.1%,是经济,有效的覆膜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从水肥耦合的角度,研究了高寒半干旱区旱滩地莜麦的水肥产量效应。结果表明:不同供水条件下,施肥量的增加,使莜麦株高增大,穗部性状改善。从不同水肥处理的产量反应看,平水高肥处理(N120P90W350)增产效果最大,较干旱年N0P0增产581.7%,且其水分利用效率也达最高,为3.44kg.mm^-1.hm^2。在相同施肥水平下,与干旱年型相比,其它年型水分增产达14.5%~322.6%;而同一降水年  相似文献   

15.
旱地糜子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试验研究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糜子地膜覆盖穴播与露地穴播栽培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糜子覆膜穴播后产量较露地穴播增产729.1kg/hm^2,增产率为24.56%的饲草产量增加3604.2kg/hm^2,增产率为34.09%,糜子地膜覆盖穴播栽培的单位地膜投入产出比为1:10.13,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早播,密度为112.5万株/hm^2纯氮为120kg/hm^2,五氧化二磷为72kg/hm^2,播种行距为27cm,穴距为10C  相似文献   

16.
临潭县旱区春小麦不同覆膜种植方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临潭县旱区对春小麦采用地膜沟穴播、平膜穴播、垄断侧沟播、露地条播(对照)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覆膜方式下的春小麦出苗期、成熟期均比露地条播提早,幼穗分化期延长,单株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经济性状比对照表现好,在3种覆膜方式中,以地膜沟穴播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33.3%;平膜穴播产量较高,比对照增产10.1%。以地膜沟穴播经济效益最好,纯收益为4250.3元/hm^2,比对照提高效益40.7%,比平膜穴播提高效益38.0%;平膜穴播经济效益次之,纯收益为3100.5元/hm^2,比对照提高效益2.7%。  相似文献   

17.
6种刈割型热带禾本科牧草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5a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CIAT6901坚尼草的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居首位,分别为30100kg/hm^2和2312kg/hm^2,比对照青绿季分别增产30.6%和30.3%;CIAT604坚尼草的年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居第二位,分别为29250kg/hm^2和2.261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26.9%和27.4%。  相似文献   

18.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8号”是通过品种间有性复合杂交,经系谱法育成。该品种主要优点是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等。3年区试结果,平均产量7896.0kg/hm^2,比对照增产5.7%,2年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78979.5kg/hm^2,比对照增产7.6%^,为吉林省中熟品种。  相似文献   

19.
春小麦新品系M1-1是张掖地区农科所用快中子辐照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于1995年在辐射F2中选出的稳定株系,高抗黄矮病GPV株系,该品系在张掖地区春小麦品系区域试验中的产量主7083.9kg/hm^2,比对照品种高原602增产2.3%,多点示范产量5250.0~8250.0kg/hm^2,比当地主栽对照品种增产7.3%~18.0%抗旱,抗青干,抗干热风,灌浆快,落黄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适宜  相似文献   

20.
水稻超高产品种的产量潜力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69,自引:3,他引:66  
通过对我国近年育成的超高产水稻品种的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品种的产量水平,在福建龙海早、晚季栽培,16个品种平均产量分别为9092kg.hm^-2和9524kg.hm^-2,比汕优63(CK)分别增产5.7%和6.3%;在云南涛源栽培,16个品种平均产量为15779kg.hm^-2,比汕优63增产3.0%。超高产水稻的产量构成特征是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足重穗基础上培育更大的穗子,具有较多的单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