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分析了浸泡条件、煮制时间、干燥条件及不同配方对即食红豆豆沙全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浸泡15 h,煮制1 h后,红豆的出沙良好;在0~0.1 MPa,70℃条件下真空干燥17 h后,豆沙可完全干燥,容易脱模。正交试验对不同配方优化的结果表明,即食红豆豆沙全粉的最佳配方为红豆豆沙粉用量40 g,绵白糖用量15 g,糯米汁用量15 g。  相似文献   

2.
以薏米、红小豆为主要原料,以黄油、白砂糖、糯米粉为辅料进行薏米红豆沙的制作。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以感官品质为评价标准,得到薏米红豆沙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以薏米粉60 g,红豆粉40 g为基准,加入糯米粉15 g,白砂糖50 g,黄油60 g,可得到口感细腻、甜度适中、香气浓郁的薏米红豆沙。  相似文献   

3.
即食糊类产品关键在于其在水中的分散性以及粘度,本研究以穇子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制作穇子糊为此类淀粉类作物的糊类产品提供参考。通过预试验、单因素试验以及L9(33)的正交试验,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穇子粉、麦芽糊精、单硬脂酸甘油酯、糖等进行穇子糊的配方及工艺组合研究。穇子糊的最佳工艺及配方为:糯米粉30 g,穇子粉12 g,糖10 g,黑米10 g,麦芽糊精质量分数10%,单硬脂酸甘油酯质量分数0.5%。所得产品色泽均匀、口感润滑、香甜可口、冲泡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以葛根、茯苓等为原料,辅以燕麦纤维粉、黑豆等,研制一款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药食同源复合代餐粉,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代餐粉的最佳配方,并对该产品的血糖生成指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产品的最佳配方为:葛根粉15.82 g,茯苓粉5.1 g,黄精粉3.81 g,枸杞粉2.3 g,燕麦纤维粉20 g,黑豆粉18 g,豌豆粉15 g,黑米粉10 g,苦荞粉10 g,甜菊糖0.15 g。该产品冲调性好,口感醇厚,营养丰富,血糖生成指数低,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相似文献   

5.
以燕麦麸皮为原料,将其精细粉碎后与精制小麦面粉按不同比例混合,通过对混合面粉的营养成分和面团特性进行测定分析,从而确定燕麦麸皮面粉的最优配方。结果表明,麸粉与精制粉的添加比例为1:9时,燕麦麸皮面粉各营养成分含量较为匀衡,且具有良好的面团特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粉碎粒度对燕麦粉水合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粉通过粉碎得到3种不同粒径的燕麦微粉A,B,C的粒径分别为131.60,80.58,44.11μm,随着粒径减小,燕麦微粉可溶性膳食纤维比例分别为32.9%,43.9%,62.4%,有显著提高;持水性分别为1.78,2.56,3.02 g/g;溶胀性分别为2.94,3.47,4.12 mL/g,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螺旋藻粉、燕麦粉、赤小豆粉、魔芋粉、奇亚籽、木糖醇、脱脂奶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螺旋藻复配代餐粉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7个因素对复配代餐粉感官评分影响排序为:脱脂奶粉添加量>螺旋藻粉添加量>木糖醇添加量>燕麦粉添加量>奇亚籽添加量>赤小豆粉添加量>魔芋粉添加量;复配代餐粉最佳配方为:螺旋藻粉5.0 g,燕麦粉8.0 g,赤小豆粉4.0 g,魔芋粉1.6 g,奇亚籽4.4 g,木糖醇3.0 g,脱脂奶粉4.0 g;经检测,复配代餐粉理化指标符合食用要求;通过饱腹感试验确定复配代餐粉的每餐推荐用量为30 g。  相似文献   

8.
以低筋小麦粉为主料,以决明子多糖、枸杞粉、黄油、燕麦粉、鸡蛋和白砂糖等为辅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获得决明子多糖酥性饼干的最佳配方为低筋面粉用量100 g,决明子多糖用量2 g,枸杞粉用量7 g,黄油用量25 g,燕麦粉用量20 g。最佳烘烤条件为面火温度170℃,底火温度150℃,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制作的决明子多糖酥性饼干色泽金黄、风味独特,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9.
宋昊  阙斐 《保鲜与加工》2022,22(5):78-85
以燕麦和鹰嘴豆为原料,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规定的氨基酸组成标准模式,确定了燕麦和鹰嘴豆最佳氨基酸互补质量比为138∶18。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燕麦鹰嘴豆复合饮料配方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并在最佳复合饮料配方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对其稳定性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燕麦鹰嘴豆复合饮料最佳配方为:料液比(燕麦鹰嘴豆复合粉∶水)1∶16(g/mL),白砂糖添加量20 g/L,柠檬酸添加量2 g/L,在此条件下配制的复合饮料口感最佳,感官评分为88.63±0.97分;燕麦鹰嘴豆复合饮料最佳稳定剂配方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添加量0.8 g/L,黄原胶添加量0.5 g/L,海藻酸钠添加量0.3 g/L,在此条件下复合饮料稳定性最高,离心沉淀率为12.40%±0.07%。该试验结果为谷豆类复合饮料加工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富硒黑米粉、富硒黑豆粉、木糖醇、魔芋精粉的添加量对富硒黑米代餐粉的感官品质影响规律和添加范围,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富硒黑米代餐粉的最优配方.结果表明,富硒黑米代餐粉的最佳配方为:产品定量30.0 g,富硒黑米粉添加量10.0 g,富硒黑豆粉添加量6.0 g,木糖醇添加量7.0 g,魔芋精粉添加量0.4 g,黑芝麻粉添加量2.5 g,花生粉添加量2.5 g,百合粉添加量0.8 g,莲子粉添加量0.8 g.该产品呈紫黑色,溶解性好,香气协调,滋味浓郁,入口顺滑.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甘薯汁口感,提高其营养价值,本文以适于发酵饮品的甘薯黄肉品种“运薯9801”和紫肉品种“漯紫4号”为原料,以乳酸菌葡聚糖明串珠菌(Polysaccharide actinomyces)为发酵菌株,研究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甘薯浆添加量、接菌量和加糖量对甘薯汁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分别构建4因素(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甘薯浆添加量、接菌量)3水平的响应面设计,并建立发酵甘薯汁感官评分的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益生菌发酵“运薯9801”甘薯汁的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红薯浆添加量30.0%,接菌量10.4%,发酵温度34.0℃,发酵时间为36.0 h,加糖量为10.0%;益生菌发酵“漯紫4号”甘薯汁的最优发酵条件为:紫薯浆添加量39.6%,接菌量9.8%,发酵温度32.3℃,发酵时间31.0 h,加糖量10.0%。品种的筛选及工艺的优化可为发酵甘薯汁的研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发酵银杏果粉为主要原料制作汤圆粉团的技术,以感官品质、质构、冻裂率和汤圆粉团汤浊度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对发酵银杏果粉汤圆粉团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 表明:糯米粉和发酵银杏果粉组成的混合粉为100 g,其中发酵银杏果粉添加量30 g,每100 g混合粉中添加白砂糖35 g、谷朊粉1.85 g、磷酸酯淀粉0.30 g,该配方下制成的发酵银杏果粉汤圆感官评分为97.7±0.8分,与模型预测值97.63分基本一致,产品品质显著高于对照组汤圆粉团,感官评分提高了11.3%,冻裂率下降了75%,胶粘性降低了40.7%,浊度和咀嚼性无显著性变化,硬度适度增加.发酵银杏果粉汤圆粉团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品质高,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银杏果的高效利用开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优化糯米粉发糕的制作工艺为目的,从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及植物乳杆菌的添加量这3个影响因素着手,分别对这3个影响因素设立单因素试验,找出较优的水平,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三因素和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以确定糯米粉发糕生产过程的最佳水平。以糯米粉发糕的感官评价、持水力、硬度、黏附性、感官弹性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最终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60 min,发酵温度45℃,植物乳杆菌添加量3%的水平下,在此工艺条件下制作出的糯米粉发糕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红小豆种质资源子粒色泽及出沙率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主产区红小豆地方品种资源中随机抽取的335份、日本25份和韩国2份材料子粒色泽和出沙率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红小豆粒色红度值(a^*)平均为19.71,粒色偏灰暗,变幅为13.0—26.0;黄度值(b^*)平均为9.58,变幅为5.2-16.8;亮度值(L^*)平均为26.47,变幅为18.1—34.0;出沙率平均值为68.08%,变幅为61.90%-75.98%;地区间显示出明显差异。a^*、b^*、L^*和出沙率4个性状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但粒色a^*、b^*和L^*的广义遗传力值h^2较高,出沙率的广义遗传力较低。筛选出红度值超过24.0的种质资源6份,筛选出亮度值超过30.0的种质资源16份,筛选出黄度值超过13.0的种质资源8份,筛选出出沙率高于73.5%资源8份。  相似文献   

15.
井冈红米方便米饭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井冈红米方便米饭的加工工艺,通过优化参数,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浸泡温度为30℃,时间为60min;蒸煮时的加水量为1∶0.6,蒸煮时间为30min;采用正交实验分析得出,在浸渍离散时加酶量为0.3g/100g大米,浸泡料液比1∶5,浸泡时间20min,制成的井冈红米饭成品滋味好,营养丰富,香气诱人。  相似文献   

16.
以鲜香菇为主料,添加食用油、酱、辣椒、白砂糖、食盐、香辛料、鲜味剂等辅料研制即食香菇食品。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最佳配方及工艺。结果表明,以100 g香菇为基准,添加80 g菜籽油,选用碎花生仁与芝麻(5∶3)作为辅料,配料为红线椒用量75 g,黄豆酱用量30 g,食盐用量5.5 g,白砂糖用量1 g,香辛料用量1 g,复合鲜味剂为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钠(I+G)、酵母提取物按10∶1∶100复配,用量2 g。制备的即食香菇食品油润红亮、香菇味浓郁、酱味适中,整体气味协调适中,感官评分最高,为香菇深加工食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大米、苦荞、黑豆粉、黑芝麻粉和黑米粉为主要原料,麦芽糊精、植脂末和糖粉为辅料,加工制作一种富含芦丁的苦荞复合代餐粉.以感官评分和溶解度指数(Determination solubility index,DSI)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苦荞复合代餐粉最佳配方.最终配方为:原料目数为80目,大米粉23.4%,黑苦荞粉25%,黑豆粉5%,黑芝麻粉5%,黑米粉13.3%,植脂末8.3%,麦芽糊精8.3%,糖粉11.7%.所得产品气味香甜,有浓郁的杂粮香味,颜色均匀,口感细腻,溶解度较高.通过对纯苦荞粉与苦荞复合代餐粉营养成分对比发现,苦荞复合代餐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87%和11.34%,均比纯苦荞粉含量高;且总氨基酸含量比纯苦荞粉高4.6%,营养成分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