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针对传统湿帘风机系统存在温湿度不均匀,无法调控冷空气温度;对温室密闭性要求较高,不适用于节能型日光温室等问题,借鉴国外半封闭温室降温方式,对日光温室正压式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结构参数优化与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的湿帘风机系统结构参数为,湿帘厚度150 mm,单位面积水流速4 L/(min·m~2),直径50 cm、均匀打孔、孔距20 cm、孔径1 cm、反光膜材料的通风筒;与对照温室相对,此系统最高可降温10℃,室内温度基本全天均低于室外,在距地面1.5 m水平面上各处的温差在2℃以内,湿度差在7%以内,垂直方向上距地面3 m以下的温差在3℃以内。此降温系统能够有效的降低夏季日光温室的温度,且温室各处的温湿度比较均匀,可以为我国节能型日光温室提供有效的夏季降温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油菜联合收获过程中的割台损失,提出使用正压气流收集下落籽粒的方法,探讨处于下落过程中的油菜籽粒在正压气流场中的漂移特性,并采用Fluent和EDEM软件气固耦合模拟籽粒在无秸秆正压气流场中的漂移运动过程,利用自制室内台架试验装置进行台架试验验证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在流场中无油菜植株及籽粒初始下落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收集单体对从喷嘴正上方下落籽粒的收集率,随单体竖直高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随收集单体纵向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一定范围内,气流速度值越大,收集装置的收集效果越好;超出一定范围后,收集装置的收集效果又随气流速度值继续增大而减小。在收集单体竖直高度为435mm、纵向长度为620mm和籽粒初始下落高度为700mm等条件下,模拟得出的最佳入口气流速度约为20m/s,而台架试验得出的最佳出口气流速度约为30m/s,此时模拟和实测得到的收集率分别达到97.30%和92.10%。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水稻子粒的几何特征以它的几何尺寸表示,即长度1,宽度b,厚度a。如图1所示。该几何特征为水稻子粒物理机械特性之一,是谷物播种机械及谷物清选机械等作物机械的基本设计参数之一。水稻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此搞清我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杂交水稻父、母本分田种植下父本花粉机械化高效收集的问题,对杂交水稻花粉收集装置的关键部件气力输送系统进行了仿真优化研究。首先对系统建立了流体力学模型,进一步利用CFD-DPM(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phase model)结合响应面法以进粉管内径、吸粉口长度、吸粉口宽度为因素,系统内气流均匀性及全压差为指标,优化系统结构参数并加以验证。结果表明,进粉管内径、吸粉口长度、吸粉口宽度及内径和长度的交互作用、长度与宽度的交互作用对气力输送系统内气流均匀性及全压差影响显著;两指标均随内径的增加而增加,吸粉均匀性随长度和宽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全压差随长度和宽度的增加而增加。气力输送系统较优的参数组合为内径200.00 mm、长度564.40 mm、宽度192.48 mm,对优化后结构进行仿真,得到气流速度变异速度和全压差分别为16.03%、238.37 Pa,与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4.91%、3.39%,较初始结构下两指标分别减少了56.29%、31.57%,说明优化效果明显。研究结果提供了杂交水稻花粉收集装置气力输送系统快速优化...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风条件下连栋温室速度场和温度场的CFD数值模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了了解温室内部气流和热量传递过程 ,设计合理的通风设施 ,建立了无植物条件下湿帘机械通风的华北型连栋塑料温室三维数值模拟模型 ,并使用CFX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合理的速度场分布和温度场分布数值模拟结果 ,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与试验值相比 ,模拟结果误差≤ 5 % ,在入口风速≤ 1 5m·s-1,入口气温≤ 2 6℃ (热浮力的影响较小 )的情况下效果更好。讨论了入口风速和湿帘高度对温室可控距离的影响 :提高入口风速可以增大温室的可控距离 ,湿帘高度越大 ,可控距离越大。湿帘高度在 1 2~ 1 2 5m之间时 ,相同湿帘高度下 ,纵向距离为 5 0m的温室 ,其可控距离略小于 4 0m的温室 ;当湿帘高度超过 1 2 5m时 ,纵向距离为 5 0m的温室可控距离大于 4 0m的温室。  相似文献   

6.
以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e)竹筒为研究对象,经测定竹筒直径和壁厚,确定了毛竹壁厚与其直径的关系;建立针对矩形竹片的竹筒剖分数学模型,计算并分析了不同竹筒直径、加工余量、开片数时的矩形竹片截面尺寸、截面积、截面出材率,获得了竹筒开片数的合理取值范围、依据宽度的规格竹片的竹筒最佳开片数,给出了根据竹筒小头直径、加工余量、竹片规格选取竹筒开片数的检索表.结果表明:毛竹壁厚随其直径的增大而线性增大;竹筒开片数增加,竹片厚度增大而宽度减小,开片数较小时变化较明显,开片数较大时变化很小;开片数取8时,可获得最大截面的矩形竹片;竹筒的截面出材率随开片数的增加先增后减,开片数取15时可获得最大截面出材率;竹筒开片数的合理取值范围为8~15,综合考虑各因素开片数取12较为理想;对于宽度22 mm的规格竹片,竹筒小头直径为120、110、100、90 mm时,对应的最佳开片数分别为12、11、10、9;小头直径小于80 mm的竹筒,不适合用来生产规格竹片.  相似文献   

7.
研究冷风挡帘结构对寒冷干旱地区日光温室内温度分布的影响。以内蒙古呼和浩特近郊农户生产中使用的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具有冷风挡帘的日光温室(试验温室)和无挡帘的普通温室(对照温室)内的气温进行连续测试,建立2种日光温室在自然通风时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距地面0.1m高度(作物冠层),试验温室在0.6~7.0m范围内的气温显著高于对照温室(α=0.05),温差最大值为4.2℃,最小值为1℃。将近地表气温低于20℃的区域面积值作为评价指标,当通风口底端竖直高度为0.25 m、宽0.3 m,太阳辐射≥300 W/m2,室外风速≤1.2m/s时,冷风挡帘最优结构参数为迎风长度0.84m,倾斜角度76°,此时不同进口风速能满足大部分耕作区域地表气温在12:00时高于20℃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一、木材检量工使用方法和注意的事项1.钢卷尺:用于检量原木的直径和长度,木材缺陷尺寸,锯材长度、宽度和厚度等。规格由1、2、3、5、10、20m等,用钢锯尺来检量原木的长度,优点是克服了皮尺缩水的毛病,但钢卷尺容易被木材卡住而褶皱变形。1.皮尺:用于检量原木直径和长度,木材缺陷尺寸,锯材长度、宽度和厚度等。常用规格由10、15、20、30m等。为了检验北美的原木有的皮尺做成一面为法定检量单位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苹果片过程中风温、切片厚度和风速及其交互作用对VC含量、复水比、单位能耗的影响,建立模型并进行多目标优化,以期得到品质好、能耗低的苹果片干燥工艺参数。【方法】以苹果为原料,选取气流温度、切片厚度和气流速度为因素,以苹果片的VC含量、复水比和单位能耗为指标进行三因素的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分析影响各指标的主次因素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建立VC含量、复水比及单位能耗的二次回归模型。分别用遗传算法、fgoalattain函数法、隶属度综合评价法3种优化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比较3种优化方法的结果,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并加以验证。【结果】各因子对VC含量影响的大小次序依次是气流温度>切片厚度>气流速度,气流温度、气流温度与切片厚度及气流温度与气流速度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切片厚度作用显著;各因子对复水比影响的大小次序依次是气流温度>气流速度>切片厚度,气流温度、切片厚度及气流速度的影响极显著,切片厚度与气流速度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各因子对单位能耗影响的大小次序依次是切片厚度>气流温度>气流速度,气流温度、切片厚度及气流温度与气流速度的交互作用影响极显著,气流速度及气流温度与切片厚度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建立的VC含量、复水比及单位能耗的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于对苹果片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指标进行分析和预测;遗传算法优化出苹果片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风温63.24℃、切片厚度2.00 mm、风速12.00 m·s -1,该条件下苹果片的VC含量为66.96 μg/100 g,复水比为3.83,单位能耗为26.49 kJ·g -1;fgoalattain 函数法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风温71.62℃,切片厚度2.37 mm,风速11.18 m·s -1,其VC含量为64.90 μg/100 g,复水比为3.41,单位能耗为25.85 kJ·g -1;隶属度综合评价法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风温63.57℃,切片厚度2.00 mm,风速12.00 m·s -1,其VC含量为66.94 μg/100 g,复水比为3.80,单位能耗为26.53 kJ·g -1。以适应度值为评价指标,可以得出遗传算法优化的结果最好。 【结论】遗传算法可用于苹果片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工艺中的多目标优化,最佳工艺参数为气流温度63℃,切片厚度2 mm,气流速度12 m·s -1,该参数下VC含量、复水比、单位能耗分别为66.85 μg/100 g,3.78,26.59 kJ·g -1,可在苹果片加工中使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应用于苹果片干燥具有VC含量高、复水比高、单位能耗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这里介绍的是一种家用盘式烘干机。如图所示(单位:厘米,比例1:10)。结构集热罩安装在厨房灶具的上方,用以收集热气流,使之通过输气管道送入烘干室。烘干室里的托盘在机外装料后推入烘干室。矩形托盘的底面积为0.15平方米,铺放谷物厚度为10毫米。烘干机在大气条件下使用。托盘的盘底是由金属丝网制成的,这样便于干燥的热气流通过。集热罩安装在烧饭锅的上方,其垂直高度可由可调式固定支架来调整。在饭锅的上方安装了一个带有管子和滑动门的箱体,用来控制烧饭时产生的蒸汽,并把蒸汽排出箱体之外。这种结构也便于烧饭人打开滑动门做一些必要的事情。在烘干室顶部安装了一个竹烟囱。托盘和集热罩是由钢板制成的。输气管是用帆布做的,这样便于集热罩改变位置时进  相似文献   

11.
利用LS-DYNA软件建立了长度为3 m、截面尺寸200 mm×500 mm的简支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在跨中梁顶上方布置药量W=10 kg与W=20 kg的2种TNT炸药;分别采用梁整体分析、梁钢筋应力分析、混凝土破坏及塑性变形分析3种分析方法研究了配筋率对爆炸荷载作用下梁抗爆性能的影响。然后,在药量W=20 kg的条件下,保持最大配筋率不变,研究了截面宽度与截面高度的改变对梁抗爆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增加纵筋配筋率相比,增加箍筋配筋率能更有效地提高梁的抗爆性能。(2)增加梁截面宽度不利于提高梁抗爆性能。(3)增加梁截面高度能减小梁跨中截面挠度、缩短振动周期、增加梁整体刚度,从而有效地提高梁的抗爆性能。(4)跨中截面梁底纵筋最大应力小于钢筋屈服强度(fy=400 MPa),支座处箍筋应力超过钢筋屈服强度。(5)"提高箍筋配筋率+增加梁截面高度"为提高矩形截面梁抗爆性能的最优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2.
改变回风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尺寸参数,搭建基于差压原理的冷藏车厢试验平台进行参数组合正交试验,在相同的风机频率、开孔隔板开孔率和包装箱堆码方式的条件下,分别进行制冷和加湿试验,以中纵截面和中横截面的不均匀度为考核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直观分析和极差分析,研究不同回风道参数对冷藏车厢内温湿度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回风道参数(长×宽×高)为1500 mm×500 mm×60 mm时,车厢内温度场的均匀性最优;当回风道参数为1 500 mm×800 mm×80 mm时,车厢内的湿度场最均匀。利用权重综合值分析法综合温、湿度场对正交试验组合进行评价,得出综合最优的回风道参数组合是1 500 mm×500 mm×60 mm。  相似文献   

13.
针对自制油菜移栽机栽植机构作业质量差的问题,利用Matlab语言建立了栽植机构的运动模型,分析机构参数对作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小曲柄的长度及2曲柄的夹角和摇杆的长度对机构的作业性能有重要影响。根据这些参数对作业轨迹曲线的影响趋势,寻找到一组较优化的机构参数。当轨迹高度为181 mm、株距为240 mm时,入土轨迹与出土轨迹的重合度好,出土轨迹基本保持竖直,在投苗点附近时,栽植器的最大速度为0.048 m/s,其姿态保持与水平面垂直,加速度的波动范围小,能满足油菜移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烟叶颜色指标与其他物理指标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色差仪,对云南9个烟区K326烤烟品种,3个部位的烟叶进行了19个物理指标的测定,通过分析可知:CV较大的指标有:拉力、抗张强度、单叶重、梗重、叶质重、厚度、阴燃时间、a*;CV中等的指标有:延伸率、含梗率、宽度、长宽比;CV较小的指标有:填充值、含水率、长度、L*、b*、C*、h*..L*与厚度、、叶质重为中度负相关.a*与厚度、叶质重为中度正相关;a与L*为高度负相关.b*与L*为中度正相关.C*与b*为高度正相关.h*与L*为高度正相关;h*与b*为中度正相关;h*与a*为高度负相关;h*与厚度、叶质重为中度负相关.颜色指标变异系数最小并与物理指标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这为利用色差仪实现烟叶分级自动化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给油用芍药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7年生杭芍为材料,对主枝果荚和种子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杭芍主枝蓇葖果果荚有3种类型,即3个小果果荚(3果荚)、4个小果果荚(4果荚)、5个小果果荚(5果荚);随生育进程3种类型果荚的总荚质量、单荚质量、总荚平均长度、单荚长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S6时期(花后60 d);种子的颜色由浅逐渐变深;3种类型果荚的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及种子厚度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除4果荚的种子厚度最大值[(7.26±0.81)mm]出现在S7时期(花后70 d)外,其余果荚类型的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及种子厚度最大值均出现在S6时期,分别为(11.51±0.86)mm(3果荚种子长度)、(11.44±0.63)mm(4果荚种子长度)、(11.22±0.86)mm(5果荚种子长度)、(8.53±0.82)mm(3果荚种子宽度)、(8.45±0.69)mm(4果荚种子宽度)、(8.80±1.24)mm(5果荚种子宽度)、(6.94±0.93)mm(3果荚种子厚度)和(7.68±1.08)mm(5果荚种子厚度);3种类型果荚的单粒种子质量、单荚种子质量、总荚种子质量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S7时期;种子数量呈逐渐降低趋势;总荚鲜果出籽率、单荚鲜果出籽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最大值在S9时期(花后90 d);各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果荚生长过程中单荚种子数量、总荚种子数量均与单荚质量、单荚宽度、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单粒种子质量和总荚鲜果出籽率等7个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除单荚种子数量外,总荚种子质量与其他13个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参照GB 50329-2002《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对经过目测分级的2种尺寸(截面尺寸为40 mm×90 mm和40 mm×140 mm,长度均为4 000 mm)兴安落叶松规格材进行了静态弯曲试验,测试了其抗弯弹性模量(MOE)和抗弯强度(MOR)。结果表明:40 mm×90 mm和40 mm×140 mm两种规格材Ⅰc、Ⅱc和Ⅲc等级的MOE平均值分别为15.0、13.0、13.2和15.7、14.0、15.6 GPa;40 mm×90 mm规格材Ⅰc、Ⅱc和Ⅲc等级MOR的特征值(5%分位值)分别为37.5、26.72和24.85 MPa,40 mm×140 mm规格材Ⅰc、Ⅲc等级MOR的特征值(5%分位值)为27.95和24.2 MPa;Ⅰc等级的力学强度特征值明显高于Ⅱc和Ⅲc等级;落叶松规格材的MOR、MOE的相关性较好。落叶松规格材足尺弯曲力学性质研究可以为国产结构材的分级技术提供依据,也为国产结构材的设计应用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浸泡时间对大蒜种瓣物理机械性质的影响规律,以东北白皮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浸泡不同时间大蒜种瓣的尺寸、体积、密度、千粒重、摩擦角、休止角等物理参数,并分析浸泡时间对这些参数的影响规律;利用Instron3344系列电子万能材料物理试验机进行大蒜种瓣静压力学特性试验,得出大蒜种瓣在3个方向上分别受力后的破裂形式,分析力——变形曲线,得出未浸泡种瓣的弹性模量和抗破坏强度平均值。结果表明:大蒜种瓣长度方向压缩比达到23%~36.2%时,靠近鳞芽处出现断裂,破坏压缩比低于宽度和高度方向加压的值;长度、高度、宽度方向的弹性模量分别为8.04,23.82,26.09MPa,抗破坏强度平均值分别为106.2,105.92,182.4N,浸泡后,长度、宽度方向抗破坏强度有所降低,高度方向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热压工艺参数对桑枝重组方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为桑枝重组方材的制备提供参考。【方法】以桑枝为原材料,以聚合异氰酸酯(P-MDI)为胶黏剂,以桑枝重组方材相对湿度在30%-65%-85%调湿过程中逐渐增加和逐渐减小时宽度、厚度方向的湿胀率及干缩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施胶量(6%,8%,10%)、密度(0.6,0.7,0.8g/cm3)、热压时间(35,40,45min)及热压温度(150,160,170℃)对制备的桑枝重组方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施胶量、密度、热压时间对桑枝重组方材宽度、厚度方向的湿胀率及干缩率的影响均随参数取值的增大而降低,热压温度对其的影响则随取值增大先降低后升高;影响桑枝重组方材湿胀率与干缩率的试验因素主次顺序为:密度热压温度施胶量热压时间。在改变桑枝重组方材相对湿度的过程中,其厚度方向的湿胀率与干缩率均小于宽度方向,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同时,其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的干缩率明显大于其所对应的湿胀率,即存在吸湿滞后现象。【结论】密度对桑枝重组方材影响极显著,施胶量、热压时间和热压温度对其湿胀率与干缩率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2013,(9):27
一、SPJ-6-3.5(单栋棚330平方米)大棚育苗成套设备跨度6.4、9.6、10.8、12.8米,开间4~5米,檐高3.5、4、4.5、5米。自动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分水系统、回水系统。湿帘厚度80~200毫米、高度500~2000毫米、宽度600毫米。遮阴网为铝箔保温网。遮光率55%,节能率50%,寿命8年以上。风机流量39500  相似文献   

20.
为了优化垂直分层种肥施开沟器的结构参数,提高免耕播种机的作业质量,以种肥间距为作业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其结构参数对工作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影响种肥间距的因素主次为:开沟器宽度>开沟器Ⅰ段下边沿与Ⅱ段下边沿的高度差H>开沟器Ⅰ段下边沿长度;由方差分析知因素A×C的交互作用对指标的影响呈极显著水平,采用交互作用表进一步分析因素的优水平,得出较优参数为:开沟器宽度为6.0 cm、开沟器Ⅰ段下边沿与Ⅱ段下边沿的高度差H为4.0 cm、开沟器Ⅰ段下边沿长度为3.5 cm.重复试验表明:种肥间距在3.5~4.5 cm之间.参数优化后,机具播深一致性好,无种肥混施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